阿里再进一步
随着组织调整,新的策略、业务打法、新的增长点等一系列变化随之而来。
阿里与吉利双方将在云计算和工业互联网、汽车智能化及智能出行、数智化营销、可持续发展等四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输出智能汽车行业的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
尽管此前鲜有过互联网与汽车头部企业深度合作的案例,但张勇与李书福并不怕当先行者。
张勇和李书福,二者同为“实干派”企业家,在他们看来,做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远比口说和计划更为重要。在签约仪式上,张勇也对李书福坦率说道:“咱们都是做实业的,不搞那些虚活。”
据了解,在制定合作具体内容时,张勇对内部强调,“合作不要写很多点,要先从一两点开始做,每件都有责任人。”
李书福也表示,信任成为双方合作的基础,“不会因为签约信任,而是通过项目产生实实在在的结果,产生信任。”
阿里和吉利同为浙江企业,一个代表数字经济,一个代表实体经济,此番合作,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双方推动“数实融合”落地的决心。
15天前,张勇发出全员邮件,宣布组织变化。并将2023年的关键字定为“进”:过去的一年,企业身处宏观经济中,更需要定力。但在今年,企业唯有在洪流中发展前行,才能解决问题。
组织为战略服务,一直是张勇主导阿里组织建设的鲜明特点。随着组织调整,新的策略、业务打法、新的增长点等一系列变化随之而来。
与吉利合作,是阿里最新一次组织调整后,商业上第一个业务大动作,将“进”的概念落实,奠定了阿里2023年的主基调,即把“数实融合”作为今年业务发展的重头戏。
在当前趋势下,阿里对自己定位十分清晰——基于深厚的数字技术能力,扎根实体,深入推动数实融合。在2022年致股东信、财报分析师电话会等多个场合,张勇都表达:积极参与中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是企业发展的信心来源之一。
阿里对自己的定位,基于数实融合的未来。当所有行业发展都受益于数字技术推动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从诞生第一天起便长在数字技术生态之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来源:受访者
从阿里发布的解决方案来看,几乎覆盖了整个汽车生产制造、研发、销售、消费者服务的全链路,可以说,阿里在造一辆“数字汽车”。
这正是阿里的能力与优势所在。阿里一直将云计算、消费与全球化作为公司发展三大战略,其中云计算和消费作为两条纵线,而全球化则是一条横线,是云计算与消费业务的海外版图。
因此,阿里的业务可以理解为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在产业互联网上,“将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充分结合,深入每个具体行业之中,并形成独特的解决方案。”张勇曾这样解释。
此番与吉利合作,主要落在阿里云。这也是张勇亲自挂帅阿里云后,立即推进的第一个动作。
阿里2023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显示,云业务第二财季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4%。尽管从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阿里云就已实现盈利常态化,但增长放缓,也让现阶段的阿里云必须集中精神,寻找更高的突破点。
阿里云要取得更高发展,必须要与实业相结合。阿里云需要从具体的行业切入,跟行业的特点、规律、知识相结合,在自己的云层面形成足够的软件服务的生态,且这个生态能够对具体行业的效率提升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样,云、软件、服务和生态,才能和行业之间形成良性发育关系,竞争力和护城河也会越来越强。
去年11月,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勇表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和趋势,“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利用好数字技术帮助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变革加速到来。”
此后,张勇又在多个场合强调这一点。一周前,在央视《对话》栏目上,张勇再次谈及数实融合,认为“2023年最大机遇在于扎根实体经济”。
摩根大通分析师在阿里财报电话会上曾直接对张勇犀利发问:你刚才谈到了阿里长期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期目标紧密一致,会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数字化发展进程里。你觉得未来五年的数字化进程是什么样的一个方向和节奏?在这个大的进程里,阿里可以做些什么?财务回报怎么看?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数实融合”更像是价值表达。
但对阿里来说,产业数字化是一个实打实的新增长空间。
事实上,阿里23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在做一件事——通过数字技术,让商家做好持续性生意。23年里,阿里巴巴先从大流通切入,连接需求侧的10亿消费者和供给侧的上千万企业商家;而后逐步向大物流、大计算延伸,服务千行百业。
比如在服装行业,以往库存带来的浪费占据全年销售额的20%~30%。而临时的小单、急单又没有工厂愿意做。于是阿里推出了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用以打通供需两端,解决行业痛点。
阿里也服务农业数字化转型。在广西灵山,阿里数字乡村与当地政府共建了“菜鸟智能产地仓”。在原产地为农产品加工、仓储、包装、运输环节提供数字化支持,并对接到淘宝天猫、淘菜菜、饿了么等销售渠道,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这套模式,正在多个农业产地快速复制。
即便是港口,也有阿里数字技术的身影。在“全球第一大港”的宁波舟山港,每天都有着庞大的船只停泊、货物装卸需求。在阿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帮助下,“港口大脑”舟山梅山港的智慧化程度大大提升。
通过阿里的数字技术,港区内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堆场智能协同调度,龙门吊装卸货高精度定位。还能根据船只停留时长、货物类型、吨位等数据,合理分配泊位,分析装卸在哪个堆场、放在上层或下层。单这一项,相当于为梅山港每两年省出一个造价10亿的泊位。
对企业而言,紧贴中国经济的脉搏,顺势而为与社会经济和国家目标脚步一致,更容易带来长期发展。
1月1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官方发布,“我们看到了在互联网经济的寒冬里阿里逆势增长的坚强韧性,在科创硬实力的比拼中阿里追求卓越的不懈努力,在疫情防控的战线上阿里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阿里商业向善的社会责任,在平台经济专项整改中阿里直面问题的果敢勇气。”
张勇回应,阿里将坚决扛起使命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助力杭州数字之城建设为契机,深入实施消费、云计算、全球化三大战略,帮助创造就业,参与国际竞争,在加大科研投入、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建设、支持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办好亚运会等方面与杭州同频共振、深化合作,持续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张勇在全员信中回顾,2022年,他给阿里定下的关键字是“定”。这一年他在很多场合表示过,企业身处宏观经济之中,尤其需要战略定力。
2023年的关键字,张勇则改成了“进”——“阿里更加确信,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解决今天碰到的很多问题。”他强调,2023年是由战略定力转向抓住发展时机的关键年份,所有阿里人要用进取之心,集奋进之力。
如今,随着国家明确对平台经济发展的积极表态,外界更看好阿里巴巴的未来。
投资家芒格旗下Daily Journal 1月5日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美股持仓记录显示,2022年四季度,Daily Journal对持仓中的阿里巴巴按兵不动。外界将此举称为“阿里巴巴成为芒格最看好的中国科技公司”。
在一系列积极信号密集释放的同时,海外投资人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甚至有投资人表示,“阿里巴巴股价破200美元的概率是9000%。”
对阿里来说,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做好自己”是过去几年始终坚持的选择。正如张勇在内部多次表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外部环境变化,你还是你”。
2023年初,无论阿里组织阵型的改变,还是从“定”与“进”的转化,既是互联网行业发展大环境变化的写照,也反映了阿里的长期战略选择,更映射出张勇的取舍之道。
以“进”为关键词的阿里,新年伊始就动作频频,相信还有更多可以期待。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