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一年的电影市场,我想,可以用几近崩溃与荒唐没落大致概括。
前有豆瓣8.5的高分电影《隐入尘烟》全网下架;后有观影人次2人,票房75元的《林深时见麓》遭炮轰;影院老板划破幕布、陈可辛跳过大陆,成立泛亚洲制片公司......
你有多久没在影院看过好电影了?
大概是很久很久。
好在曙光终于照进了2023年春节档。
大片云集,一下子聚集了6个不同风格的参赛选手,紧锣密鼓的宣发从几个月前就陆续上演......
春节档那股熟悉的硝烟味儿,可算是烧回来了。
大伙热衷于在流行文化的土壤上挖地三尺,把早已蒙尘的东西又翻出来细细咂摸,感叹:这酒啊,到底还是陈的香。所以,今天咱们不讲新电影,来唠一唠这部1997年上映的老片子。这一年,他带着《甲方乙方》,亲手缔造了一个名为“贺岁档”的电影盛典。忙碌了一整年的人民群众,把《甲方乙方》从电影荧幕里扛出来,用鲜红的票子和口耳相传的名声,一举将它抬成了那一年内地片的票房冠军。从最开始许氏兄弟的《摩登保镖》,到后来的《家有喜事》《八星报喜》系列,以及成龙的《红番区》......套用喜剧类型+知名演员的万能公式,无数贺岁档电影轮番上演。
直到《甲方乙方》出现,生生为广大群众在新年“炸”出了一项新活动,要知道在此之前,春节期间的电影院,多数是要闭店歇业的。内地电影的上映许可,是复古的红底白字,连年份都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年轻一点的观众,恐怕见都没见过。但就是这么一部片子,早在张艺谋凭借《英雄》开启“大片时代”之前,就立下了属于它的两块里程碑:1.中国第一部导演无片酬、所有收益来自票房分成的电影。自此,大陆观众的心目中也达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国产贺岁片,姓冯。可以这么说,当年的冯小刚之于电影院,就好比赵本山之于春晚,一个操着京腔,一个说着东北话。剧情也许模糊淡忘了,可要把它们变成填空题抛给中国观众,估计全是送分题,一部电影做到这个份儿上,被“考古”也合情合理。葛优饰演的姚远和几个朋友开了家公司,立志要填补服务业的一项空白,让消费者过一天“梦想成真”的瘾,有点“破产版”盗梦空间团队的意思。听上去活像几个大老爷们儿醉酒后的鬼扯,但没想到歪打正着,一时间真有不少人上门咨询。几乎每一个人,都想给自己不如意的生活,来个180°的大转弯:小平民想做巴顿将军,富贵的想尝试贫穷、大明星非要过过普通人的日子……卖书的胖子,一心就想当回巴顿将军,于是,姚远一伙人重现战场的情景,让他开战略会议,给自己升星,在战场上号令千军,威风八面。“报告将军,德国地图实在找不着,你就拿南京地图凑和着吧!”整个场面颇具黑色幽默,满满的讽刺意味,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年代,就有那么一帮人要往回走。
山珍海味、豪车美女......一个过够好日子的大款,某一天突发奇想找到他们,说就想过过穷人的日子。几个月后,姚远去接他,哥们号啕大哭,一头钻进大奔,死都不愿出来,他对姚远说:“我都想一辈子跟龙虾睡一块。”还有一个爱使唤老婆的直男癌丈夫,老婆对他百依百顺,每天洗衣做饭毫无怨言,他倒是得出一个结论:结果,在一通“受气梦”的教化下,给地主老财欺负的不成人样,才发现平日里老婆太不容易。除了平头老百姓,被人前呼后拥的当红女明星,也有个“做普通人”的梦,说是天天被人追着,特烦。下来容易,上去难,这普通人是体验了,可也确实没人再捧她了,最后只能哭着给“好梦一日游”打电话,哭诉:
有句话叫做:当上帝想惩罚我们时,他就回应我们的祈祷。
于是,《甲方乙方》里,圆梦之旅变成了梦想破灭之旅;好梦一日游,成了噩梦一日游。精彩,也恰恰在这“一日”上。冯氏喜剧的厉害之处,就是笑中带着思考,黑色幽默玩的贼溜,还一点儿不觉得粗糙,先把讽刺和荒诞的戏份做足,至于“教化”的部分,全看个人。这一年他们不知道帮多少人圆了梦,锦旗挂满了墙,钱却没挣多少,索性都是些“只爱真理不爱钱”的主儿,头脑一热,“好梦一日游”就成了慈善项目。半梦半醒中,姚远说了句:“就当是,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当初姚远在医院里,看见一个男人坐在椅子上捂脸痛哭,走过去一问,才知道老婆查出了肝癌,快不行了。
他自己是北京的,老婆是青海的,梦想就是让老婆在北京有个家,只怪自己太窝囊,一直住着集体宿舍,二十多年了,和老婆都是两地分居的状态。“她在屋里住得很幸福,每天把窗户擦了一遍又一遍......她临走的时候跟我说,她不遗憾。”前面几个好梦,或许还能以欢笑收场,最后一个才是这部电影的精神所在。而“好梦一日游”真正帮着圆梦的,恰好也是这个连梦都做不起的人。那个连梦都做不起的男人,驻足片刻,再一次走进了风雪,此时,葛优缓缓念出了那段至今都还能打动我的台词:“那天我们都喝醉了,也都哭了,互相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真是难忘的一夜......电影《甲方乙方》片段在《甲方乙方》的开头,有一段与电影毫无关系的动画:几根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喜气洋洋的老虎,末了,还喊出了一行大红字:如今看来多少有点粗糙的片头,倒是很能反映“贺岁”这个纯粹的动机:大过年的,甭管讲什么,先整点儿高兴的,把观众逗乐!但这份纯粹在往后数十年的贺岁档里,似乎越来越稀有了。电影里那句“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如同金科玉律般贯穿整部影片,至于后来在《私人定制》里改口为“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则是后话。在那时,讽刺也好,戏谑也罢,都是冯小刚喜剧中温情与浪漫的包装。他能把市井小人物的温暖感动以一种极具戏剧张力和幽默的方式呈现,也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着对于现代社会的反思与嘲讽。电影《甲方乙方》成功后,贺岁档又接连上映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铁打的葛大爷,不变的冯氏喜剧,在当时风头无两,甚至一度成为国产喜剧的代名词。当他再一次带着《非诚勿扰》《私人定制》归来时,已经难觅早期贺岁片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多的是“造梦”和“说教”,不够接地气,造梦也就从荒诞变成了荒唐。
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乱花渐欲迷人眼,牛鬼蛇神齐驾到,贺岁档不再把“逗乐观众”当作第一任务,更多的烂片,更低的下限。过节嘛,本就图一乐,但更多的电影只看中了贺岁档这个“来人多、圈钱快”的档期,而全然不顾“贺岁”二字,赚钱为先,谁管贺不贺岁?如今看来,大家对贺岁电影的态度,逐渐趋于一致,“形”没了,“味”淡了,目的早就变了,观众也只能怀念过去。但最后,我想用《甲方乙方》片尾那首缓慢深情的老歌做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