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发射、重型运载、商业航天……《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发布!
1月1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发布会,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和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等6个方面,全面梳理与回顾了2022年全球航天科技活动,明确了2023年中国航天将开展的一系列重大任务。
中国航天发射活动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执行60余次发射任务,创历史新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完成54次发射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奋力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国全年计划实施近70次宇航发射,有望再次刷新纪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全年宇航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持续保持高位,呈现高密度常态化特点。
计划安排6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其中包括: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将完成1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和2次返回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发射多颗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科研卫星和业务卫星;完成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首飞,进一步完善长征火箭型谱。
发布会上,火箭院的专家,介绍了2023年火箭院多个型号任务相关情况。
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 刘烽
2023年是我国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关键阶段,长征二号F火箭也将进入一年两发的常态化载人发射和应急救援值班的任务,火箭仍按照“打一备一”的滚动方式进行。
2023年,长征二号F火箭将完成2发载人发射、3发火箭总装。
长征二号F遥十六火箭在去年11月底遥十五火箭发射后,已转为应急救援状态,目前在发射场技术厂房竖立值班,状态良好。遥十七火箭作为遥十六火箭的应急救援箭,目前在北京已完成全箭总装,即将开展全箭匹配及出厂测试工作,预计上半年将随发射队进场。
今年发射的两枚火箭从大的技术状态方面来讲,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在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工艺改进与提升等方面有近20项技术状态改进与提升。
捷龙三号火箭副总指挥 惠兴晨
继2022年成功首飞后,2023年,捷龙三号火箭计划完成4次发射任务,均为海上发射。
此后2到3年,型号将面向市场、面向产品、面向流程,持续在提高任务适应性、发射可靠性、履约快速性、使用便捷性、发射经济性方面发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通过火箭总装及发射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形成面向市场快速履约的产品支持能力;
🔹通过测试发射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与智能化测试发射模式研究,提高面向发射实施阶段的经济性与便捷性;
🔹通过海陆兼顾发射模式的任务实践,星箭接口快速集成设计能力的打造,全面提升型号面向市场、面向用户的任务适应性。
未来,捷龙三号火箭将实现年度履约发射10次以上的规模化发展。
总体设计部总体室副主任 顾名坤
我国重型火箭论证开始于2010年,历时10余年,经历了预研、关深等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处于立项前论证阶段。随着任务需求变化,重型火箭方案持续在优化,目前,重型运载火箭系列化构型总体方案已经明确,基本型为三级串联构型,并具备一子级重复使用和两级串联构型的拓展能力,有较好的任务适应性,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兼具经济性和可靠性。
当前,重型运载火箭已突破以大结构设计制造为代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未来,瞄准重复使用、智能飞行、高效测发的三大研制特点,型号队伍还将继续开展可重复使用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凭借我国长征系列火箭丰富的研制经验,特别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和重型“关深”攻关取得的最新成果,在保障条件及时到位的情况下,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可在立项后10年左右时间完成工程研制,为月球科研站、大规模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实施奠定基础,有力支撑航天强国建设。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
将迈得更稳更远
……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主任:陈玉忠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