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应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像今天这般如此关爱自己的孩子。不仅要小心谨慎地为他们挑选衣食玩具,更要枕戈待旦地看护着他们的心灵和灵魂。几年前,当人们开始讨论和批判童话故事《海的女儿》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讨论后续会带来怎样的变化。他们说,不应该给自己的女儿看《海的女儿》,因为这个故事向女孩灌输了为爱情、为男性牺牲自我的说教。《牛郎织女》也在炮火覆盖范围之内,因为偷走女孩的衣服,逼迫她在赤身裸体的情况下不得不签下婚约,这是一种流氓行径,距离强奸只有一线之隔。小朋友看到偷窥洗澡和性强迫,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污染,形成对两性关系的错误看法,尤其是对女性的错误看法。
当时看完这些讨论,我感到很无力,感叹说:“那就只好给孩子们看《杀死比尔》了”。我认为这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文艺作品,可以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道德和价值偏好---只要拿着放大镜去找,就总能找到个理由去烧掉。如果每一户人家都用“对我家孩子好”作为标准,那么大概也永远不可能求出一个交集来。但的确有可能发展出一套捕猎淫邪的游戏,大家可以乐此不疲地玩下去。净化会让人上瘾,中世纪的欧洲就是这么发展出来的烧烤技术。等有一天,他们会在阿拉伯人的图书馆里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可见当时的阿拉伯人在烧烤技术上要略逊一筹。在过去,四十年前的样子,人们可能对孩子要粗暴疏忽许多。所以我度过了一个可以阅读任何书籍的童年,我们家的原则是孩子愿意读书就好,至于读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唯一的限制是成绩要好,成绩好看什么书都没事,成绩不好你凭什么看闲书?今天想来,觉得这种简单粗暴也不乏道理。所以我的阅读量远超同龄小孩,上小学第一天翻开课本,第一课写着“春天来了,柳条绿了,燕子归来了”,我毫无任何阅读兴趣,因为我日常看到的中文远比这个复杂多样。一年级的语文课对于我而言,主要是为了学习拼音和写字,和中文关系反倒不大。更何况第一课就开了一个坏头,教小孩子一了了到底,这不是好中文的写法。我的第一堂中文课其实是由我父亲讲授,整个过程非常简短,就一句话。当时应该是个周末,我在家里看报纸学认字。报纸上的字我认不全,但是其中大部分中文表述我都通过广播和大人谈话听过,于是我就可以拿着一个句子不断地猜,中间我不认识的那些字可能是什么,把我听过的话和眼前的字逐一对应起来。
记得那天我在读《人民日报》上的一篇长文,内容是纪念抗日战争。里面谈到细菌战,对于那些专业单词我一点办法都没有,生活里基本听不到。于是我就逐一拿去请教父亲,由此学会了“伤寒、霍乱、鼠疫”这些个病名。再下一段,讲到日军在华发生的民间暴行,说日军因为强奸而到处传播梅毒等性病。“梅毒”两个字我不认识,又拿去问我父亲。
我父亲扫了一眼报纸,抬头径直告诉我:“梅毒就是一种传染病,会在生殖器上长出大疮造成严重溃烂,它通过性交传播”。当时我就觉得被雷劈了一下,这些虎狼之词我曾经听闻,但是人们都带着诡秘小心的表情,明显是不想大声公开地讲出来,明显能感受到这些字眼上有禁忌存在。而我在毫无防备之下,听到我父亲就那么直截了当地讲了出来,感觉他身上在散发着一种自信且高阶的杀气,完全无视任何禁忌,可以如同吃饭喝水一般平静地把这些词讲出来。他不担心我知道这些词之后学坏么?他不担心我因此对性产生好奇么?他不担心我幼小纯洁的心灵遭受污染么?好像他完全没有这种顾虑,对于他而言,这就是一次提问和回答,目的是为了识字。那么既然我问到了,他就负责向我提供正确答案。每个中文字词都有确定的含义,那么他就告诉我具体的含义是什么。至于说这些含义是否适合一个刚刚进入小学的小朋友,他并不关心,他关心什么是什么,定义要清晰明了,标准的理科生行径。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幕,我认为那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语文课。在我们之间有一条非常明确的分界线:他负责解释什么是什么,而如何理解,如何感受,如何思考,那是我自己的事。而受到什么启发,什么影响,什么改变,那同样还是我的事。和今天相比,这种亲子关系可能不够热情,也不大负责。但奇怪的是,我还是顺利地成长了起来。虽然称不上是什么良善宽厚之人,但也没有变成獐头鼠目之辈。和那些看一本书,一盘录像带就毁掉了人生的小孩子相比,也许是因为我运气好?
题图:《云宫》
题图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题图AI算法提供:Disco Diffusion v5.2
prompts:A beautiful landscape painting of majestic Chinese palaces in clouds,
pale yellow sky, cyan and pink clouds, sunny day.trending on artstation,4k, photo real,
by Ivan Aivazovsky:2, by Zhichao Cai:1.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prompts:35mm, autochrome, a asian female knight wearing chinese armor wearing a green robe, inpsired by Tsutomu Nihei, Emil Melmoth, Craig Mullins, yoji shinkawa ,, artstation, pete morbacher, Hyperrealism, rendering by octane, unreal engine,background, red. 南派三叔专区
prompts:A beautiful landscape painting of a dark abyss, and a WWII Japanese Nakajima G5N Heavy Bomber swooping into it with a yellow beam from a searchlight on its head. 4K, photo 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