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除夕夜,我们如何更好地告别,更好地相见?

除夕夜,我们如何更好地告别,更好地相见?

文化

久别重逢,是大多数人近期的日常。

和家人重新团聚——年夜饭已经端上桌,饮料酒水刚刚倒好,春晚的背景音正在作响,爸爸向大家展示拿手好菜,三姨前两天烫的卷发神气十足……“年”的味道终于回归。

和朋友久别长叙——回家后相约见面,攒了一两年的话像是说不尽。聊工作、聊感情、聊前路,即使日常相隔千里,面对面也能无缝同频对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也有人正在经历艰难时刻。

这个冬天对有基础病的老人而言,格外难熬。“别离”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命题,但当它突然来临,依然让人手足无措。

我们需要更好地告别

和过去一年乃至过去三年说一声“再见”,和不得不断开的关系说一声“再见”。

我们要更好地见。

和阔别已久的人、事相见,和生命的脆弱性相见,也和经历了风浪后更好的自己相见。

2022年的最后一周,12.26—12.30,三联中读举办了为期5天的跨年直播——2023:从“再见”到再“见”

从“再见”到再“见”,不仅是与不安笼罩的2022年“再见”,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疫情动荡之后,与他人、与公共生活、与外部世界再“见”。

项飙、彭凯平、张志安、韩昇、苗炜,五位嘉宾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各个角度,给出自己的思考。在这个转折点上,提出问题,或许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在除夕这天,我们想再回看一眼:如何告别,又要如何相见?过去的事情不能白白过去,我们总要从中有所长进。


01
苗炜×陈赛
只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件特麻烦的事
嘉宾 | 苗炜:作家、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人称苗师傅
主持人 | 陈赛:《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
面对无法预料的灾难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从以往的书本里面寻求一些经验和安慰。“在疫情起来之后,我专门针对疫情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大流感》,那是2020年的2月。”苗师傅分享了他的阅读感受。其中很重要的启发就是:所谓“水滴石穿”,大家都指望着“石穿”的那一下,但“水滴”的过程是特别了不起的。
1918年大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那场瘟疫的保守死亡人数是2500万人,实际应该超过5000万人。而当时,世界人口只有17亿。“阅读的时候,我很希望看到有英雄出来。”“结果我发现,这期待是落空的。”
但是在《大流感》中,一些医学家、科学家依然给苗炜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肺炎研究专家埃弗里,大流感期间做了大量病理学研究,直到60多岁,已经十多年没有发表任何论文,突然有一天宣布自己有了新的发现:遗传的主要功能是由DNA来承担的。这个发现,来自他从流感时期一直延续下来的研究。站在今天回看,我们就能意识到:DNA一步步从最开始的发现、到发现它担负着遗传的主要作用、再到DNA的结构,跨越了八九十年。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历程。
与此相似,美国病理学家刘易斯1908年的时候发明了一种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但它真正在人类身上起作用已经是差不多50年后的事了。科学领域里,“水滴”的过程尤为漫长,也尤为了不起。
科学路漫漫,“无用的”文学又能起什么作用呢?苗师傅说:“我觉得看文学的一个好处就是要接受失败。”
我们可以从流传的作品中寻到轨迹。奥登悼念叶芝,写下“靠耕耘一片诗田/把诅咒变为葡萄园/在苦难的欢腾中/歌唱着人的不成功……”文学有治疗的作用,但同时也要人接受不完美甚至失败。而文学领域里,近年大受欢迎的诗歌更有其特殊性。苗炜说,“诗是破碎的、不完整的,人有时候就是组织不好自己的语言了,好像有一个诗人能替我把这个语言打碎。”
诗歌有破碎的力量,文学也有独特的治愈功能——却是通过让人接受自己的无能、失败、必然的衰老和死亡来实现。其实,本场主题所述的“只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是件特麻烦的事”,恰恰是——不要回避真正的问题,如果我们不看看外界的原因,仅仅向自身寻找答案,可能真是过不好自己的日子。
本场文字实录回顾:苗炜×陈赛:文学的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接受失败(点击题目跳转)
02
彭凯平×李伟
创伤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成长的力量
嘉宾 | 彭凯平: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清华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
主持人 | 李伟:三联生活传媒副总经理
连着看了第一场和第二场直播的观众,戏称苗师傅和陈赛是“悲剧组合”,彭凯平教授和李伟则是“喜剧组合”。无他,从创伤中寻找成长力量的能力,是让人“笑到最后”的内核。
一个无可厚非的事实是,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不见销烟的战役,这或多或少形成了每个人心中的创伤。
创伤是什么时候显现的?彭凯平教授说:当恐惧的对象没有了,心理问题变出现了。2020年年初的时候,疫情在武汉爆发,他判断:大部分的心理问题应该会发生在三个月之后。因为人在恐惧的时候拥有行动的力量,当事情被解决,人们又担心诸多不确定因素,焦虑产生的抑郁、压力、应激反应,才是问题。随后四五月份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的心里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心理问题开始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当我们从更宏观的时间线看,会发现,大家好不容易松了口气的当下,也正是“恐惧对象减少了”的节点。
创伤只能给人带来心理阴影吗?当然不是。彭凯平教授从焦虑的根源起进行分析:每个人都有潜意识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人类是唯一知道自己会死的生物。风险、挫折、病毒、打击、伤害……都会激活人类潜意识的死亡焦虑。
要缓解这种死亡焦虑,彭凯平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借用“恐惧管理理论”提出的解决方案——调用近端防御机制,例如逃避、压抑、迁移;或者启用更好的远端防御机制,例如建立更稳固的世界观、从亲密关系中汲取力量、找到“积极自我”、从创伤中找到伟大的意义感。
如果能活出四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我们就会比较容易疗愈心理创伤:培养“爱”的体验,找到“快乐”的力量,体验“有用”的感觉,活出“意义感”。
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彭凯平教授提出了“创伤后成长”(PTGD,Post-traumatic growth  development)的概念:从创伤中总结经验,让它变成未来成长的精神力量。在实际的调查中,彭教授的团队也发现,许多人正在从创伤中成长起来。这体现在两方面的突出变化上:大家的心理韧性在不断提升,对家庭的关怀也更加突出。而且,我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社会运行的机制也在碰撞中逐渐明晰。
对于现在已经到来的2023,彭凯平教授给了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5个建议:多笑,多动,多沟通,多感悟,多“福流体验”。
直播的最后,彭教授说:“希望大家能够卸下自己的心理包袱,用更积极的态度进入2023年。”
本场文字实录回顾:清华教授彭凯平:那些创伤,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大(点击题目跳转)
03
韩昇×俞力莎
真正的“独善其身”,是保持“人间清醒”
嘉宾 | 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持人 | 俞力莎:三联中读内容总监
2022年,三联中读平台上播放量最高的课是什么?
答案让所有人都意外:是韩昇教授在三年前上线的历史类课程《<史记>百讲》。这门课连续三年在站内的播放量都居于榜首。即使在当下,人们依然想要翻阅史书,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韩昇说:在这样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了很久,还是认为孟子说的一句话最合适——穷则独善其身
现在这个词语好像指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但这种理解明显背离了孟子原本的思想。孟子的这句话是两句在一起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实指的是内向的修行:充实自我,提升自我,为将来做好准备。等到社会更有确定性、我们有机会去做事情的时候,用非常充实的自我去为社会服务,才能兼济天下。
大家学习历史,其实就是为了把问题看得更加清楚,客观而周详地分析时局,达成“人间清醒”
历史见证了千万年发展的轨迹: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记载了秦征服六国的场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多壮观!但大兴土木、焚书坑儒让各个阶层苦不堪言,乌云终究无法遮盖太阳,秦朝迅速覆灭。
历史书写了“得天下”的关键:有基业的袁绍败给曹操,很大原因是他不懂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只看重物质层面的财力和物力。
历史中蕴藏了“机会”的要义:韩昇教授说,其实机会一直都在,但问题是我们能否看到机会,并抓住它。机会总是平等的。例如官渡之战,上天分别给了袁绍和曹操一次决胜的机会,但袁绍没能抓住,曹操抓住了,并一招致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例如反秦战争,最初的胜利者是项羽,但没有做好胜利的准备,选错了一个四面来风的都城。有准备的刘邦稳固了江山。可以看出,风险最大、转瞬即逝的,正是我们期盼的机会。
历史是为活着的人写的,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给活着的人提供经验和启示。历史能够启人至深,关键在于客观地还原了过去的真实,尽可能让各种曲折、隐晦的内情都展露出来,让我们看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整个转变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总结成败的经验教训。
“读书静修独善身,清醒守候机运来。”这是韩昇教授送我们的新年寄语。
本场文字实录回顾:韩昇×俞力莎:从历史中,人类能学到什么?(点击题目跳转)
04
张志安×徐菁菁
身处平台社会,如何区分“公”与“私”
嘉宾 | 张志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专委会理事长
主持人 | 徐菁菁:《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有多少人,不用微信、支付宝,没有在线上买过菜和生活用品?
可以说“寥寥无几”。在当下,尤其是疫情的三年,网络平台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基础设施,人们的各种需求都可以在App上完成。这些App同时也塑造了我们基本的生活模式,它犹如一张真实而非虚幻的网,网住了你我,模糊了私人与公共的边界。
张志安教授从传播学的角度,分享了媒介社会生存之道。
“公”和“私”的概念,是在流动的。如今我们越来越注重隐私,但很多以前严防死守的东西现在会主动公开。过去写在日记中的心事如今我们写到了朋友圈中,期待被点赞被关注。不同平台上,“公”和“私”也出现了奇妙的倒置。微博在技术上是对外开放的,但许多人在小号上分享隐私;朋友圈是仅好友可见的,存在“圈层区隔”,但不少人只用它展示积极向上的一面。其实,适当在朋友圈暴露个人喜好和情绪有利于巩固他人对我们的信任,不过一定要考量付出和回报的边界。
张志安教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私人表达的风险。2022年的大量舆情案例都是个人叙事遇到了公共传播风险导致的。在朋友圈、微信群里的不当表达,很可能被有心人截图发到公共领域。同时,公共叙事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带上了个人化特征。没有强烈个人情绪的表达,很难会产生广泛的效果。“我们对私要有更强的警觉,对公要有更强的风险意识,才能进行比较好的自我公共表达。”
已经议论了很多年的“信息茧房”,我们又要如何破除?张志安教授提出了“破圈”的概念。大家获取信息一般有三种方式:算法推荐、社交推荐、主动的信息检索。平衡和矫正三者之间的比例,我们才有“破茧”的可能性。例如,压缩通过算法获取的信息、提高自己社交圈层的异质化程度,“三观不合,绝不拉黑”。要有意识地保留不一样的声音,提醒自己对问题有另一种思考。
平台社会到来没有多久,一切都还在探索中。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学习媒介社会生存之道,是我们不应错过的必修课。
本场文字实录回顾:张志安:“长”在屏幕上的现代人,要警惕什么?(点击题目跳转)
05
项飙×贾冬婷
修复“撕裂”的社会,从身边开始
嘉宾 | 项飙: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 | 贾冬婷:三联中读&三联人文城市的执行总编辑
在三年的疫情之后,很多旧的秩序被打乱了,而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人都充满了疲惫感和迷茫感。社会也刚刚经历了一次痛苦的撕裂过程,公共信任的崩塌、个体交流困难、伦理整合缺失。一个更加健康的社会生态,要如何在这样的创伤后重新创建?
项飙说:最重要的是分享,是知道我们共同的焦虑是什么。这样做可能不够去解决焦虑,但是开始分享,就是往前迈出了一步。
“做一个得体的人”,是他分享的第一个观点。当我们完全没有办法控制局势、控制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死时,必须保持清醒,不要用逃避和完全放弃的态度来走过这一段黑暗。
面对很多人都习惯于说的“一切都会好起来”,项飙说:别再这样说了,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吧。
“我发现很多这样的所谓的“岁月静好”的朋友,他在用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
“他的内心其实非常焦虑,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他又哭不出来,失去了清晰的哭喊的能力。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勇敢一点,不呜咽,可以哭,用清晰的声音把自己的情况表达出来。”
对于大家最近要直面的“死亡”议题,项飙提出,我们对他人离世的共情,其实是在修复自己的社会关系。同样无助、同样无力、同样无法彻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人群互相指责,彼此坚信自己的道理是唯一正确的,于是社会的“撕裂”开始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把一个好像无法交流、完全对立的关系,转化为至少可以部分交流的关系,是“社会修复”。
现代社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公共性显然是在下降,例如各种仪式节日、家族关系,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共性在形成,就是对他人死亡的关注。他人的死亡,成为社会意义的重要来源。
之所以提出“修复”的概念,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受损——赔偿”的思路过于普遍,把补偿当做了创伤的解决方案。这是医学加之法律的思路。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能用这个思路补偿。例如原生家庭关系,即使告上法庭进行判决,问题也没有被从根本上解决。修复,是要建立可交流性、建立最基本的信任。
如何修复?项飙提出了“从身边做起”的方法。项飙和何志森、段志鹏组织了一个叫做“看见最初500米”的社会艺术工作坊,他从中感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家庭关系非常重要。这并不仅仅是说它给我们力量、温暖和爱,而是很多人其实内心都有很多伤痛,这个伤痛非常普遍地跟原生家庭的关系有关。
修复的第一步,其实就是要放弃逃避,关注到自己的身边。不管你身边的情况是多么糟糕,多么令人不满意,你都要去看、去关注它令人不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你可以做哪些努力,把原来完全产生负能量的、不能够交流的关系逐渐转化为可以交流的关系,但不一定是非常温馨的。“我们观察到在很多情况下,这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项飙说。
希望我们都能勇敢、都能清醒。在悬崖边上、在黑洞当中,这个时候正是人性发光的时刻,珍惜这个时刻,不要放弃。
本场文字实录回顾:项飙×贾冬婷:我们应该到哪里寻找自己的确定性?(点击题目跳转)

无论是文学还是传播学,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无论是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当我们尝试借助更多的视角反思生活时,改变就已经在发生了。

新的一年,希望我们都能拥有更稳定的内核,活出更好的自己。

祝大家新年快乐!

更加完整的跨年直播内容

在三联中读App

文 | 晨曦

排版 | 苏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如何更好地赚钱?你要有更好的变现思维除夕夜吃什么?LA这12家超好吃的餐厅都准备好年夜饭了!10死16伤!美华裔重镇除夕夜爆枪击案,凶手持枪血洗舞厅,民众四散奔逃日本是怎样成为攀岩强国的(1)项目团队角色沟通攻略:如何更好地和干系人沟通?今年首次!纽约华人除夕夜早点买菜回家!天5点就黑了!春天很快来临!突发!除夕夜华人区蒙市发生大规模枪击案,10死10伤,现场全是华人,正举办新春舞会上热搜了:除夕夜,秦岚“偷偷”戴它上央视春晚?豆瓣8.6,烂番茄92%!春节档最惊悚影片:除夕夜,一个女孩被绑架成为新娘……除夕夜,说说你心中的年味【爱在深秋】--抢跑 《发现》做完这件事,才算真正地告别前任。上热搜!除夕夜,秦岚“偷偷”戴它上央视春晚?可说可不说Vol.01 - 温柔地告别过去,我是新的我除夕夜冰雪覆路,这支部队急行军50多公里,奔赴前线宾州布什基尔瀑布(Bushkill Falls),走近瀑布突发!除夕夜春节庆典后大规模枪击,疑10人死亡多人受伤,案发洛杉矶华人春节庆祝地10人丧生!洛杉矶华人除夕夜遭大规模枪击,疑似嫉妒老公疯狂报复!突发!除夕夜,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多人受伤送医,1300主播听到密集枪声!上热搜了!除夕夜,秦岚「偷偷」戴它上央视春晚?小丸子家的除夕夜,今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哦三年来,第一个正常除夕夜除夕夜:我们守岁,谁守护我们?如何更好地干掉微服务架构复杂性?上热搜了!除夕夜,它被“偷偷”戴上春晚突发!美国加州除夕夜惊现枪击,至少9人死亡!赴美留学还安全吗?【直播预告】医学驱动如何更好地赋能商业写在阎先生的忌日里除夕夜柿话柿说,柿柿留心(8)一柿万柿雀巢大中华大区集团事务及可持续发展副总裁方军涛:如何更好地减塑是食品行业非常大的挑战查尔斯加冕礼更热闹了!32个干儿子组后援团,凯特将和小三顶峰相见?!本年度最壕的一次送礼,当然要留在除夕夜!这道菜摆上除夕夜的饭桌:全年立的flag都不会倒除夕夜大屠杀,死者全为华人!亚裔男持枪疯狂扫射华人舞厅,更多内幕…令人不寒而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