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第一个开源架构工作台的构建过程
构建一个架构工作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了一系列的编译器相关的知识,编辑器相关的知识,当然还有其核心的架构相关的知识。工作台架构图所下所示:
在五月底,经历了一系列的磕磕碰碰,我们终于算是 release 了第一个 “可用” 的架构工作台的 alpha 版本(如何定义可用呢?)。在这个早期的 demo 版本里,你可以尝试一下,我们在 ArchGuard 中构建的架构即代码的理念,以及如何围绕于一个系统构建出一个工作台?更有意思的是,当你掌握了构建工作台的能力之后,你就看到到处都是工作台,比如 API 工作台。
在先前的的 “架构工作台” 相关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架构工作台的相关理念,以及它的核心原则与实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往下介绍:
ArchGuard 如何实现这样一个工作台。
在构建这个 PoC (Proof of Concept,概念证明)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架构决策。为什么是 A 而不是 B
一些简短的代码示例。
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
当然了,要获取更详细的信息,需要从 GitHub 上拉取最新的代码。也可以只尝试 Demo,执行: curl -s https://archguard.org/install.sh | bash -s master
(这脚本看上去好像不支持 Windows)。而如果先前,已经在本地搭建过对应的环境,那么只需要: docker-compose pull && docker-compose up
即可。
原型参考与设计:可交互环境与文档体验
什么是文档?什么是代码?两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文档是可执行的,代码也是可执行的。不过,从最终的形态上来说,它们都是知识。所以,重点依旧在于如何将这些知识显式化。所以从原型参考上,我们关注于:可交互环境与文档体验设计。
可交互环境:Jupyter & Zeppelin & Nteract
作为交互性编程的业内代表,Jupyter 成为了我们研究的第一个对象。不过,从实现上,我们并没有从它本身的源码上汲取到太多的内容( “代码”)。反而是,围绕于它的生态及竞争对手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亮点,诸如于 Kotlin Jupyter、Zeppelin、Nteract 等。
Nteract 提供了一系列的组件、SDK 来,用来构建交互式应用,诸如于消息通信等等。然而 Nteract ,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在 Electron 环境下使用,所以有一些库是无法使用的,如 ZeroMQ —— 设计时是只针对于 Node 环境的。
Zeppelin 构建了一个更简单的执行环境(Interpreter),与 Jupyter 的 Kernel API 相比,它可以提供一些更有意思的实现层面的抽象。
Kotlin Jupyter 则成了我们现在实现的一个基石。因为它还处于早期试验阶段,我们在构建的过程中,遇到过一系列的依赖包丢失的情况。
回过头来看,我们应该需要再回去看看 Jupyter 的抽象接口,或许能再提供更多的思路。
文档阅读体验与文档工程体验
对于文档体验来说,我一直主张应该关注于两个部分:
文档阅读体验。即向读者提供的文档体验。
文档工程体验。即向工程提供的文档编写体验。(这一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
对于文档体验来说,除了用于说明性编程的各类架构图,还需要提供各类的定义化能力。其参考来源来源主要是:我们日常的开发中的编程语言的文档编写,详细可以参考《API 库的文档体系支持:主流编程语言的文档设计》与《文档工程体验设计:重塑开发者体验》。
而诸如于 Mermaid、Graphviz 这一类的图即代码(diagram as code),它们在两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衡(只针对于程序员)。
技术评估:DSL、REPL 与编辑器
再回到实现上来,在进行架构工作台的技术评估时,我们关注于架构师编写的 DSL(领域特定语言)语法、REPL(read–eval–print loop) 运行环境以及用于交互的编辑器。其核心关注点是:如何构建更好的开发者体验,一个老生常谈的、难话题。
DSL 语法:Antlr vs Kotlin DSL
在 ArchGuard 中,主要使用的是 Antlr 框架来进行不同语言的语法解析(即 Chapi)。因此,使用 Antlr 来设计一个新的 DSL 及其编译器前端,对于我们而言,并不存在技术上的挑战。甚至于,在以往的经历中,我们也有大型 IDEA 插件架构设计与开发的经历。
然而对于 DSL 来说,我们要考虑的核心因素是:
语法的学习成本。
语法的体验设计。
语法的编辑器/IDE 支持。
如果语法只是是个语言的 API,那它能大大降低学习成本。虽然 Kotlin 有点陌生,但是 Groovy + Gradle 都很熟吧。于是乎,我们采用的方式是基于 Kotlin 语言自带的 Type-safe builders 来构建构建 DSL。官方给的一个参考示例是 Ktor 的路由示例:
除了已经有丰富的 IDE、编辑器的支持之外。在构建架构适应度函数时,也可以使用语言库提供的数学功能,以便于定制各类的计算规则。
架构 REPL:Kotlin Scripting vs Kotlin Jupyter
而对于构建一个交互式架构 REPL 来说,我们需要需要考虑的一个核心点是:构建执行上下文(EvalContext)。即后面运行的代码是依赖于前面代码提供的上下文的,如变量等: val x = 2 * 3
,后续就可以使用 x
。
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选择:
Kotlin 语言自带的试验性功能:Kotlin Scripting 提供了一种无需事先编译或打包成可执行文件即可将 Kotlin 代码作为脚本执行的技术。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只需要构建我们的 DSL 包,就可以直接执行。
Kotlin Jupyter 的实现也是基于 Kotlin Scripting 提供了一系列的 API 封装。
在 REPL 上,起初我们纠结于自己实现,还是基于 Kotlin Jupyter,毕竟 Jupyter 包含了一系列的不需要的代码。后来,发现代码好复杂,虽然都是 MIT 协议,但是我们也不想维护一个不稳定功能的下游版本。
因此,在最后,我们基于 Kotlin Jupyter 的 API 构建了 ArchGuard 的架构 REPL。
探索编辑器:ProseMirror vs Others
对于编辑器来说,考虑的核心点是:组件扩展性。即,可以按需添加用于展示图表的组件,又或者是其它的结果展示相关组件。
在设计上 Jupyter、Zeppelin 采用的是块(Cell)式编辑器,即文档是按块的形式切开来的。稍有区别的是 Jupyter 基于 CodeMirror,则 Zeppelin 是基于 Monaco Editor。这种基于块式的编辑功能,有点割裂,提供的交互体验对于纯键盘操作不友好。
于是乎,为了探索更好的文档交互方式,我们陆陆续续参考了一系列的编辑器:CodeMirror、Draft.js、Lexical、ProseMirror 等。ProseMirror 是 CodeMirror 作者的另外一个作品,融合了 Markdown 与传统的 WYSIWYG 编辑器。也就是说:即可以写 Markdown 也可以用富文本的方式(PS:在编写此文时,我使用的 Quake 的底层也是 ProseMirror)。即,它可以同时满足两类人的需求,使用 Markdown 和不使用 Markdown,他们能都从编辑器上获得自己的鼠标(markdown)和键盘(富文本)。
探索完之后,我们发现基于 ProseMirror 的 rich-markdown-editor 能提供所需要的功能。只需要编写一些类 ProseMirror 插件,不需要编写大量的 markdown 相关的处理功能。
落地:构建数据通讯与结果呈现
为了验证整个 PoC (Proof of Concept,概念证明)是可行的,接下来就是让数据作为胶水把一切串联起来,构建这样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示例:
前端 → REPL。在前端编写 DSL,执行运行,交数据发送给 REPL。
REPL → 前端。REPL 解析数据,将后续的 Action,返回给前端。
前端 → 后端。前端根据 Action,决定是显示架构图,还是发请求给后端。
后端 → 前端。后端根据前端的请求,执行对应的命令,再将结果返回给前端。
前端。前端再根据后端的数据处理。
所以,其实核心的部分只有一个:模型的设计,诸如于:Message 和 Action。
数据传输与处理:Message 模型
在 REPL 服务中,通过 WebSocket 接收到前端的数据之后,就需要将其转换为对应的数据,并返回给前端。如下是在 PoC 中,我们所定义的 Message :
在执行前端传入的代码后,会根据不同的执行结果,返回一些后续的 Action 信息(代码中的 ReactiveAction
),以及对应的数据(在 action
中)。
REPL:构建执行环境
对于 REPL 来说,我们还需要做的事情有:
构建 REPL 环境。如添加 ArchGuard DSL 的 jar 包,以及对应的 Kotlin Scripting、Kotlin Jupyter 的 Jar。
添加
% archguard
Magic。添加一个自定义的LibraryResolver
。
虽然对于 REPL 不熟悉,但是幸好在有 Kotlin Jupyter 的源码作为参考,这个过程并不算太痛苦。虽然过程,也是异常的痛苦:没有可用的文档、环境只为 Jupyter 设计、只能看测试用例。但是,至少还是可以看测试用例 —— 测试是个好东西。
在开发环境下,会加载 Java 运行环境的 classpath (详细见:KotlinReplWrapper):
在运行环境下,则会只引用所需要的 jar 包。两个环境的不一致,也需要在后续探索一下如何进行优化。
编辑器:
在我们落地的过程中,编辑器的实现被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编写 ProseMirror 插件,另外一个则是完善 Monaco Editor 的感知。
ProseMirror 插件编写
针对于代码块,编写了 LivingCodeFenceExtension
插件替换了 rich-markdown-editor 中的代码块语法功能,并指向了 Monaco Editor 组件:
再围绕于两个编辑器,构建了一系列的交互,如:语言变更、删除代码块、执行代码等。
围绕 Monaco Editor 构建 DSL 开发者体验
Monaco Editor 的完善,主要会围绕于:添加代码高亮、自动填充与智能感知。现在,只完成了基本的功能,还有很多功能需要后续进行探索。
结果展示与图形
对于结果来说,其核心的部分在 ResultDispatcher
上,顾名思义,根据不同的结果来展示不同的展示结果,诸如于:
而为了更好的呈现技术相关的图形细节,我们在 ArchGuard 中引入了第五个图形库(由于几个图形库的存在,构建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大概是最大的技术债了):Mermaid。先前的 Echart.js 可以为我们提供低成本的图形编写,D3.js 则是提供了更灵活的定制能力。
最后,尝试一下部署吧
在我们写完 PoC ,并自信满满地打了 tag 之后,发现自动构建出来的 Docker 镜像是不 work 的,这大半夜的。最后,总结下来,原因有两:
未配置 Nginx 的 WebSocket 。
Kotlin REPL 依赖于 unpack 环境。
好在,只要再快速修复(quickfix)、打个 tag 就能解决了。事实证明,但凡是想 quickfix,都没法 quickfix。
配置 WebSocket
首先,根据网上的文档,配置好对应的 WebSocket:
于是,重构构建镜像之后,发现后端又出问题了,运行的 REPL 环境出错。
配置 Kotlin REPL classpath
如上所述,REPL 在代码中配置的是:
但是,在 Spring 打包后,classpath 只有一个,并且 Kotlin Scripting 会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 requiresUnpack
。详细见:Spring Gradle 插件文档:《Spring Boot Gradle Plugin Reference Guide》,只是对应的解释说明:必须从 fat jars 中解压才能运行的库列表。将每个库指定为具有
效果上,就是 Spring 在运行的时候,会将对应的库从 BootJar 中解压出来到临时的目录。
当然,编码上,一个一个去找太麻烦了,于是就找到临时目录遍历一下:
最后,生成的 classpath 值如下所示:
如此一来,它总算能正确启动了,然后再打一个新的 tag: v2.0.0-alpha.12
。
总结
虽然,我们发布了这个测试版本,但是它依旧有一系列需要改善的地方,诸如于:
DSL 体系架构设计。与 Ktor 的 DSL 设计与实现相比,ArchGuard DSL 显得没有任何设计。
DSL 语法设计。还未完成开始。
动态前端组件。
更智能的编辑器支持。诸如于智能感知、自动填充等。
所以,欢迎来 ArchGuard 一起构建架构工作台:https://github.com/archguard/archguard 。
快来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