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为什么要走亲戚?

人,为什么要走亲戚?

公众号新闻

经历了几年的封禁后,这个可以随意走动的春节,意义非同凡响。

无论是在上海工作的Linda还是在北京工作的小李,都踏上了返乡探亲的路。

走亲戚,更是这个春节必不可少的一环。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婚姻大事,都在谈论的话题里。

《过年》剧照

有人觉得亲切:许久不见的亲朋终于见面,音容笑貌一如往昔;

有人深感烦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何必问来问去还要强行给出人生建议?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走亲戚?一年一度的“交换礼物/红包”大赛,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思考,我们会更容易找到答案。

(以下内容整理自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

中国人“水波纹”般的社会关系结构

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到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像一个水波纹似的,你把一块石头扔到水里,会有圈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像朋友圈一样。

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是这样圈层式的,这相当于中国人的“GPS定位系统”,你和人打交道、办事、克服困难,你要达到目的,首先要给自己定位,定位需要有结构才能定位。
你定位的方式就是看你的社会关系,你都认识谁,谁和你有多熟,谁和你有多好。圈层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至亲,父母、兄弟、孩子、老婆。然后再往外扩,亲戚、朋友、同事,最外面是路人,其实越远的越帮不上忙。
费孝通说,中国人是在这样一套结构当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格局,和外国人不一样。西方人不叫差序格局,叫团体格局,团体格局的意思就是西方人不是按照关系来给自己定位,是按照团体来给自己定位。

《人世间》剧照
中国人说“我是什么人”的时候,都先说我是谁的朋友,我是谁的儿子,是“以人定人”
外国人不是这样,外国人是以团体来定人,说我是哪个组织的成员,我是哪个班的,我是哪个协会的,我是哪个组织的,一个人会加入很多个这样不同的团体,他在每个团体里面,和其他的团体成员都是平等的,关系都是一样的。每一个团体都是一个共同体,在每一个团体里他都有责任、有权利、有义务。他们是这样来给自己进行定位和生活,这叫团体格局
中国人的情感秩序与人际网络是怎样形成的?
社会学家林耀华说:“一个人为了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与不同圈子中的人们发生多种联系。”
所以中国乡间的普通百姓,他们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中,在逐次发生和扩展的人际关系里,才会渐渐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身世和遭遇,从“不同的圈子”和“多种的联系”中来把握自己。
中国人的关系首先是从“至亲”的角度生发的,所以林耀华的著作《金翼》开篇就说明了研究对象东林在“一体之亲”中的结构关系,就是要明确他一生的生命历程都将会在这样的人伦秩序之基本格局里发生。
所以虽然一个人生命的空间是开放的,但是地理的空间决定了他向外延展的可能性,决定了他生活扩展的可能性,而他的亲属关系所铸就的网络则使他构造了一个人格的基本结构。
林耀华说:“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用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
现代社会的家庭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说的话,我们可以大致把它概括为家庭关系呈现出一种“双系双轴并重,亲密有间”这样的关系。

什么叫双系双轴?因为现在核心家庭有一个最标志性的特点,所谓核心化、孤立化,也就是说小家庭它的边界是非常清晰的。这个边界内的是自己非常亲密无间的小家庭,另外在外边与亲属之间的关系是保持着一种疏离的、有界限的状态。

这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核心家庭的表述,但是我们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在西方国家,小家庭功能比较强大,但是他们跟亲属之间也不是没有关系的。圣诞节的时候,一家人几代人团聚,都是“雷打不动”也要团聚。

《我爱我家剧照

从关系的方面来看,我们看到这个家庭关系的变革还体现在家庭的重心。一般来说,现代化家庭的特点就是家庭的重心从纵向的亲子轴转向了横向的夫妻轴,也就是传统是以父系为标准的一种父子关系,纵向越来越变成夫妻横向的关系,它的重要性上升了。

在中国社会,因为我们现在处在转型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双系化倾向很明显,夫妻和亲子轴关系一直是并重的。
所谓“核心家庭”和“亲属网络”之间,按照现代的家庭理论,他们之间关系是疏离的,也就是说到了城市,随着工业化,传统亲属之间的关系就变淡了。但是我们看到在中国社会这一点并不是非常明显,可能有一些是变淡了,但是总体来说这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亲属网络。可能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和省份有文化的差异,例如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不同文化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亲属网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以上内容整理自三联中读精品课《社会学看中国》)

借助“社会学之眼”,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定位行为背后的原因。其实,社会学涉及的议题更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每个具体的人或群体,与整体社会的互动,都是社会学关心的问题:

从老家来大城市帮孩子带娃的老年人,他们的社区生活如何?
疫情封控时代,我们的“附近”如何发挥作用?

“新时代农民工”的调侃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就业变革?

回首历史,以前的问题也能为今天的困境提供一些有趣的参考:

八十年代的大学专业之间,鄙视链是怎样的?

民国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年轻人,父母也会支持首付吗?

除了天真的好奇心,这些问题,我们也在渴求答案。

社会学提供了一种视角让你看清一棵树如何扎根于当下的土壤,又如何开枝散叶。把个体的私人生活与社会环境、民族特性结合,能见微知著,从时间、空间的角度,都看到更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图片来源/Unsplash

它可以不讲高远深邃的理论,更多地从从日常生活碎片里提炼出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就像燕京学派所鼓励的那样,多到田野中去讲究实地探求、学以致用,沉淀出规律和经验,更有条理地去看待人和事物的联系。

通过了解来龙去脉,在时空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坐标,也能抚平一些当下的焦虑和褶皱。

理解现实问题,需要社会学的思考方式。在中国社会学燕京学派诞生百年之际,三联中读推出精品课程《社会学看中国:开启现实问题的10把钥匙》,10位顶级社会学大咖与你一起,从百年经典的现实议题中,学好“社会学第一课”。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社会学:社会剧变的产物

18世纪后半叶的西欧,政治革命造成社会秩序动荡不安,产业革命使得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小生产者破产,人们的生存境遇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学因应现代危机而出现,就是要重新组建人与周遭事物的关系与联结。

自诞生后,社会学便不断对社会思想、制度产生影响。即使很多人没有系统学习过社会学,许多社会学家,也已经是我们的“老熟人”了。

卡尔·马克思(1818—1883)
社会,即联合起来的单个人,是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卡尔·马克思
个人结合在一起形成社会时,就诞生了超越个人意识的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塑造了社会事实。
——埃米尔·涂尔干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马克斯·韦伯

社会学在中国:

百年历程,从实求知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以吴文藻为代表的的一代知识分子,立志要用社会学的眼光和方法,改造当时的中国。

费孝通、林耀华、瞿同祖、李安宅等社会学人才探索如何将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同中国本土相结合,对宗族礼法、乡土社会进行了详尽深入的考察。

费孝通(1910—2005)

百年来,差序格局、以礼入法、宗族传统、人情面子等议题的研究,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深入,成为认识中国的绝佳切口。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费孝通
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圈子,是围绕着一个由习俗、责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编织的强有力的网。抽掉家庭的一员、扯断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他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
——林耀华
中国古代立法皆为儒家的概念所支配。
——李安宅

了解社会学,你能获得什么?

·置身时代,更了解时代

身处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了“两点一线”“三点一线”的生活、工作。

算法精心匹配的推送,成为许多人了解世界的窗口。眼界和思维,似乎都是隔了层屏幕获得的。

你离“接地气”的生活有多远?你离其他群体的真实生活境况,又有多少距离?

社会学研究者们投身一个个田野调查,与不同的群体“零距离”接触,为你呈现社会最真实的样子。

图片来源/Unsplash

“美术馆里的保安”“凌晨街头的清洁工”“穿梭在商圈的外卖员”,这些离我们最近又最远的人群,是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了解了这些生动的接触,你会获得更多的同理心、感悟力。

·看透热点现象,告别焦虑

“996”“三胎”“催婚”“房价”“疫情”……

现代人的焦虑,渗透到了每个毛孔。

如何与世界和解?我们该如何自处?

图片来源/Unsplash

社会学不会直接给你答案,但能告诉你思考的方向和逻辑。

通过表面的喧嚣热闹,摸清背后的规则、秩序、利益、关系,我们能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把握。

对不确定性的感知、不安的情绪,也会随之得到缓解。

·定位坐标,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前段时间高挂热搜的“月入一万在我国是什么水平”,从侧面反映出:我们都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阶段高度关心。

作为研究社会群体、关系的学科,社会学能让你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这样,“我是谁”“我在哪儿”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适合自己的决定,正是建立在对自我的正确把握上。

用社会学的眼光看世界,你会有全新的认识。

▼点击图片,获取更多信息

《社会学看中国:开启现实问题的10把钥匙》,带你走近这个与社会密切接轨的学科,看懂中国,也看懂身处其中的自己。

01
十位顶级大咖

向你发出社会学的邀请

这次,我们邀请来自国内社会学研究重镇——北大、清华、社科院、中山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学者,联合国家级课题研究一线专家,组成国内顶尖学术阵容。

专业内容结合个人研究经历,为你呈现有料又有趣的社会学专业课。

主讲人阵容

偷偷说一句,前期沟通时,一位主讲人老师得知这次课程的阵容后,是这样的反应:

可以说,听这门课的人,不仅免除了各顶尖院校的入学考试,还省去了排队占座的过程,直接坐到教室第一排,听诸位大神讲课!

02

课程亮点

系统完备,上好“社会学第一课”

如果只是讲热点故事,仿佛谁都能说。

可要说让人同时获得学术视角和眼光,那就马虎不得了。

这门课程,兼具系统性和完备性,不仅告诉你那些看懂社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主讲人还会手把手教你“怎么看”。

时间为轴,看懂百年中国

社会学在中国,一直遵循“从实求知”的原则,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

《社会学看中国》选取了十个经典议题,从上世纪20年代至今,一览中国百年发展历程。

带你从社会层面,看清时代转型。

现实议题,观照当下

婚礼、生丧等仪式反映了怎样的宗亲关系制度?
生育制度为何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连接方式?

……

课程每讲都由具体问题切入,以关键问题作为线索,关切社会运行的机理,探究社会学对于每个人的实际意义。

附赠书单,社会学领域随心探索

每位老师都将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提供扩展书单。

如果你想更深一步了解社会学,这个部分一定不能错过!

03

课程大纲

向下滑动查看


滑动查看课程大纲
如果你想要洞悉当下,想要提升时政见解,或是想要在时代中把握命运,从另一个角度看清历史,亦或是想带孩子建立完备世界观,《社会学看中国:开启现实问题的10把钥匙》的课堂大门向你敞开!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课程

编辑:晨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入,听一门课程,获得一套思辨的价值体系,体验一个理解中国的全新视角,纵览横贯近百年的社会经典问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这也太洋气了吧!有它加持,你就是聚会走亲访友中最靓的崽!“一代人一次”的事件来了,纽约进入紧急状态,几千航班被取消,总统:要走亲戚的赶紧了。为什么现在的亲戚没有以前亲了?无非以下三个原因!下流校长摸进女宿被女学生棍棒围殴打到求饶影片曝光“你为什么要碰她?我们做错了什么?”京东海尔伊利,为什么要在这儿下苦功夫?一个讲外星人的片子,为什么要吃卤煮?为什么说反感亲戚的人注定不可能有前途?游吉萨金字塔,猜古埃及之谜过年走亲访友累成“狗”,西贝线下店同款快手菜拯救我!五粮液集团52度浓香白酒,一坛三斤半,走亲访友上品|低至1折参加美国律师考试,为什么要穿成人纸尿裤?「断亲青年」: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人生的血脉之河一直在流淌过年走亲戚,痛并快乐着新春档期售票中|十二条理由,为什么要来看《孩儿戏 三国》|制作人说学电影,为什么要先学拉片?春节走亲访友,麻烦大家推荐这样的人过年送礼不用愁~!纯粮酿造茅台厚礼53°酱香酒,走亲访友超有面儿!满街超跑的卡塔尔,为什么要重金买入大批中国客车?幸运女神是亲戚?这对夫妻第三次彩票中大奖!马云澳洲“走亲戚”背后的一段往事写公文时,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在多伦多坐月子,为什么要选择英皇月子会所?【情人节特别推出】打蛇为什么说打七寸,为什么不打头,把头打烂,既没毒牙,又安全?破镜重圆惨!老夫妇走亲戚遇袭!81岁翁遭2恶犬咬死 警消挥斧驱狗也受伤为什么千万不要找亲戚帮忙介绍对象?“真正要走的人,你留不住”为什么要参加夏令营?为什么国际生尤其建议去马云在澳大利亚走亲戚!“我发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些被照片留住的早晨看了3遍《飘》才明白,女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先谋生再谋爱柿话柿说,柿柿留心(10)柿出有因出门走亲戚送了这个,大家直夸我情商高!纽约的这些学校,为什么要封GPT?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