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故乡里的中国|“小田改大田”后的乡村巨变

故乡里的中国|“小田改大田”后的乡村巨变

社会

“小田改大田”,对于我们村而言,是一个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大事件。我所询问的乡亲们都很支持。东一块西一块的农田本就零乱,加之田埂过窄,哪里有机耕道方便?拖拉机、收割机一路到田间地头方便?


“小田改大田”如火如荼,昔日农田交错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机耕道,两侧是四四方方的大块农田。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摄




文丨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编辑丨胡杰
 校对丨刘军


本文3730 阅读6分钟

两个月前,三爹打来电话,说老家正在改造农田,整日机器轰鸣,昔日地貌已经大变样了,下次回来估计你都不认得了。


我的老家在湖北省枝江市问安镇,地处江汉平原西部边缘地带,也是书本上描绘的鱼米之乡,房前屋后种满了水稻。在我的印象中,老家总是农田交错,小溪流淌,虫鸣蛙叫的一番场景。


春节回乡,昔日的水塘沟渠很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机耕道,两侧是四四方方的大块农田,感觉家乡正在悄然巨变。



小田连成大田

多年前,我就向北方的哥们吹嘘,当你们三天才能洗上一次澡的时候,我一天到晚泡在湖泊或池塘里解暑,当你们为买上一条新鲜鱼跑遍市场时,我扛上鱼竿片刻就有。


生于斯,长于斯,我对中部省份的乡村,有着太多的记忆。


南方田地不同于北方,数百年来,村里的田地交错分布,有灌溉便捷的平坦水地,有靠天吃饭的小坡度旱地,大小不均,大者两三亩连成一片,小者是两三分地拢在一起的三角形田地,可谓是错综复杂,形如蜘蛛网。而上世纪70年代末的“包产到户”,村民又在田间垒起条条尺许宽的田埂,以保障农田分配得公平。


村里的标志性建筑青山节制闸,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用于拦截人工河水,灌溉村里的农田,这曾是村里几百年来最大工程,养育了整村人。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摄


我的记忆里,种地就是牛耕犁耙、肩挑背驮,春末在远处的农地猫腰插秧,秋初又猫腰收割水稻,然后父亲用两头尖尖的扁担挑回家门前的晒谷场,跑一趟下来,衣服能拧出汗水。


秋收后,我就坐上堆满稻谷的木质板车,水牛拉着去粮食收购站交公粮,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现如今,田埂被推平,一块块小田消失了,连成足球场般的大田,旁边的公示牌告知,正在建设高标准农田。


村支书吴海洲告诉我,村里的7000多亩耕地,去年秋收后开始“小田改大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8至10亩一块大田,一些边角料的地也改成一两亩一块。第一年改造1600亩,待今年秋收后再继续逐步改造。这是国家项目,800万元的投入也由国家财政花费,不需要村民承担一分钱。


改大田后,新修的机耕道能够行驶拖拉机和收割机。村支书吴海洲告诉记者,村里7000多亩耕地去年秋收后开始“小田改大田”,第一年改造1600亩,待今年秋收后再继续逐步改造。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摄


两个缘由

为什么要搞“小田改大田”?问安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田学军说,一是转型现代化农业,二是应对农村老龄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在已经四十多个年头了,广大农民分到自己的田地,生产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耕种模式,也有了历史的局限。


父亲告诉我四个字:挣不到钱。


乡亲们帮我算了一笔账。耕种1亩地水稻,一年种一季,算上种子80元、机耕70元、肥料130元、农药60元、灌溉30元、除草30元、收割70元等,成本500元左右,这并不包括人工成本。然而,当地水稻亩产1100斤,去年市价每斤1.2元,一亩地纯收入也就800元左右。如果家里的地少,靠种地已难以养家糊口。


吴海洲坦言,要靠种地养家糊口,至少种上50亩。在我们村,种50亩以上的有20多户,100亩以上的大户仅有10多户,大多三口之家,也只有10几亩地。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化肥、农药价格均已翻倍,但是水稻价格未能上涨,一直在0.8元至1.2元每斤,近40年来最高的一年在2019年,每斤1.5元。不过,农业税的取消缓解了农民部分压力,从上世纪90年代每亩上交100元左右农业税,到如今每亩政府补贴100多元。


与种地相对的,是打工的收入。即便在当地打零工,成年劳动力一天也有200元的收入。


52岁的高喜叔叔就种有120多亩地,一年下来有10万块钱收入。他说,如今农村一个正常家庭一年也需2万块钱的开支,他抱怨不如打工,两口子出门一年,吃喝不算,也能带回10万。


那么,我们村的老龄化严重吗?


吴海洲说,村里户籍人口1400多人,2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村里留守的主要是60岁以上人群。村里种粮大户最年轻的都是70后,村里转一圈,除了老人,就剩下老人了,将来谁来种地?


问安镇政府提供的全镇老龄化和外出务工人员数据显示,全镇常住人口34290人,其中60岁及以上10680人,占比31.14%,去年外出务工人员10085人,占比29.41%。也就是说,全镇每三个人,就有一个60岁以上了,还有一个外出打工了。


村里60岁以上是主力人群。村里种粮大户都是70后,也是村里最后的种地人。80后、90后基本没有在家的。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摄



旱涝保收

父母和乡亲们不知道的是,2017年秋收后,全镇就开始分批“小田改大田”了,土地都是来年5月1日前交还农户,赶上插秧,不误耕种。全镇有14万亩耕地,目前已经完成9万亩“小田改大田”,剩下的5万亩预计明年全部竣工。


“小田改大田”的投入每亩2000元。改田之初的2017年投入1.2个亿,至今累计花费3个多亿了,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农户不用交一分钱。


对于财政收入去年仅两千多万的我们镇,单凭全镇之力这是不可想象的浩大工程,自古未有。


田学军说,这些年来粮价低,关键是“靠天收”,旱涝对于农户都是灭顶之灾,而改大田后的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就连绿化都考虑在内,包括农田有标准的机耕道、沟渠、水电、泵井等,遇上水涝可导入蓄水湖泊,遇上干旱有深挖的机井,具有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的特点,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高标准离不开高技术水平和高质量管理,除了机械化耕种外,互联网、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也是重要方向。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农田撂荒闲置地会被杜绝,利于农田的流转,引进企业或大户来经营。


我们镇上有一个现成的实例。


目前承包本镇最大片农田的是一家国企,有1000多亩地,所产粮直供我们当地的国家粮食储备库。


这家企业一开始就打造智慧农业,全程机械化科学耕种。他们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某块地未来两个小时会不会下雨,都能科学监控到,还在试验无人机耕种的可行性。“他们不是靠经验种地,而是科学,相信要不了多久,1个人种1千亩可实现。”田学军说。


正在施工的“小田改大田”,昔日小块农田已不在,被连成一片,土地也被整平。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摄


现代农业是将来的趋势

“小田改大田”,对于我们村而言,是一个关系到家家户户的大事件。我所询问的乡亲们都很支持。东一块西一块的农田本就零乱,加之田埂过窄,哪里有机耕道方便?拖拉机、收割机一路到田间地头方便?


父亲也曾抱怨小田的零碎,现在家家户户已经不再饲养耕牛,拖拉机耕地、收割机收割早被大家接受。但是,每到春耕秋收,大机械要跨越重重小田,才能抵达雇主田地时,矛盾也就出来了。“拖拉机从已插苗的地里过,或收割机穿过还未收割的水稻地,是否都需要给田地主人赔偿?”


“小田改大田”如火如荼,农田改造后,大田能不能达到种植要求,会不会偷工减料?父亲年前一直在地里盯着施工队,如护食的老母鸡。


施工队一再给父亲解释,不必担心,说他们是有合同的,改造的地是否满意,农户是需要确认签字的,否则负责工程的公司也拿不到钱。


镇里在建设高标准农田之前,都经过了村村摸底,对相关土地情况一清二楚,同时也借助卫星遥感技术测定来科学规划。


“小田改大田”后,农田由谁来耕种?


田学军和吴海洲都认为,将来村民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租给别人耕种,更可以交给村集体代管,但公司或国企土地流转后进行现代农业是将来的趋势。


据了解,改田之前,每亩土地租金300元左右,改田之后,村支书吴海洲估计可达到400元。副镇长田学军介绍,全镇来说,每亩土地的租金在400元至650元不等。


2013年春节。母亲身后的农田是昔日面貌,农田不仅小还没有机耕道,拖拉机到此处耕种,需要穿过重重农田,耕种全靠牛耕犁耙、肩挑背驮。新京报记者 罗道海 摄


田学军坦言,种植水稻效益低,按照以前农户自己耕种小块田的精细模式,亩产纯收入800到1000元不等,而“小田改大田”后,从全镇大户种植情况看,亩产纯收入200到500元不等,只有依靠少人力、高技术、大面积耕种,才会有利,将来种地卖粮的会以大户为主。不过,国家都有补贴给种粮户,购买了保险的农田,遇上天灾绝收后,也有每亩千元的赔偿。


最为新奇的是农田代管模式,吴海洲介绍,你可以理解为托管,农户如不愿意自己耕种,又不愿意出租,村里可以找合作社代管农田,由合作社投资耕种,按市场价核算成本,待粮食丰收后将粮食给农户,农户支付合作社成本费用。


“有些农户需要粮食,自己年纪大了又种不了,这就是针对现今农村老龄化的一种耕种方式。”田学军说。


我三爹罗志权58岁,是村里能折腾的人,年轻时贩卖过生猪,他种地最多时也有40多亩,是把好手。


我问三爹,改大田后,你何不借机成为种粮大户,弄上几百亩?他跃跃欲试,转而又说,成种田大户,投资也不少,像样的收割机和拖拉机,加起来接近30万,压力不小。



洋葱话题
 你对此事怎么看? 

后台回复关键词 “洋葱君” ,加入读者群

推荐阅读

张伟丽:金腰带失而复得的567天

“背篓少年”:从大山里的孩子到网球明星

“半身人生”


有你“在看”,我们会更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们积淀三年的乡愁,都托付给了123068个不错的乡村“网红建筑” | 2022年度“七山一水二分田”,这个缺地的省份,是怎么富起来的?好逛的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日本乡村复兴范本的中国实践故乡里的中国|把豫剧唱进直播间故乡里的中国|“喂!船娘”这家药店到货“小鱼”后,不卖直接送!店主说…故乡里的中国|备药过年的村医,走过年关延安整风是新文化普遍启蒙实践看了查尔斯王的乡村豪宅,发现生活与生存的区别:比起登基,他更想当农民...乡村振兴,首要是县委书记的振兴 || 大地上的中国有规则没规律,这世界上最大的赌局还怎么玩呀?故乡里的中国|“新绍兴人”,异乡小团圆大地艺术节:中日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乡村振兴小哥花3万买了辆法拉利装X,竟然是丰田改装的??如今恐要坐牢!免费火鸡餐 - 感恩节@2022故乡里的中国|“羊倌”姐夫的春天“坌田”“弹花”“拷浜头”……这些上海话里的农活,侬侪晓得伐?限制和鼓励女生学电脑都是错误的李远志为清华姚班蝉联斯隆奖!北大唐云清和中科大田小川同期加冕要中华崛起,还是做正常国家?中国的乡村,原来可以这么拍科幻版《冰汽时代》?这款“太空种田”游戏有点上头欧洲首次进行基因编辑小麦大田试验,烘焙后致癌物质减少50%故乡里的中国|即将沉入水下的故乡你这不叫美丽乡村改造,而是丑陋乡村!故乡里的中国|热搜和标签之外的老家鹤岗总会丨拓宽致富渠道 促进乡村振兴——欧美同学会助力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专题培训班综述厚德E行丨数字中国 和美乡村:清华经管EMBA重庆校友会乡村振兴主题公益活动探访疫情中的乡村:退烧药匮乏,但重症率较低?狗狗班!小田园明明是班里规规矩矩的好小狗每个人的乡愁,都长在舌头上。播客 | 张同学:一个非典型网红的乡村故事 凹凸TOALL第58期故乡里的中国|和我同龄的护士,在老家见证“过峰”纪录片《镜头里的中国》重磅开播!来看国际纪录片人的中国情缘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