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多数伴侣、朋友都不会聊的话题,但聊好了关系就会“升华”——
策划、撰文 / fufu、纯纯、淼淼
编辑 / KY主创们
上个月,我打开微信,发现自己和发小们的四人小群被解散了。
我问了同在群中的小A,结果她也一头雾水、很是摸不着头脑。于是我俩分头去问了另外两个发小,结果被告知,ta俩前段时间因为对疫情政策的观点不同吵翻了,已经互删。
小B和我们说,经过这次,才发现小C居然是那样的人。原来小C认为,为了集体的更大的利益,一小部分人应该做出牺牲,这是道德。而小B则认为这是不道德,ta也反对强制剥夺人们的自由和隐私。双方互相认为对方三观不正,觉得“道不同、不相为谋。”
我在听完后觉得非常理解。可能小时候很亲密的人,长大后难免会因为三观的差异走散。但2022年之前,我还没有意识到双方所持有的政见不同,会彻底破坏关系——直到这一年我自己也因为这个原因删除了朋友圈里的好几个人。
到底要不要谈论政治?如果要,为什么?谈论政治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和自己的好朋友/伴侣政治观点很不同,怎么办?
在当下的生活环境里,即使有意避免,似乎也很难不聊到政治了。政治议题空前显著。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是突然意识到,啊,政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原来还有政治议题需要去关注。
今天的文章,和大家展开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
和身边人谈论政治?
很多不理解为何政治讨论能导致关系破裂的人,往往忽略了政治话题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政治是由某些团体做出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而这种决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在西方,常见的政治讨论有“堕胎违法吗?”“同性恋者可以结婚吗?”“可以持枪吗?”等。它实际上就是在规定“这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治理人们的生活”。
以上海封城期间,破门入户拉人去方舱和入户消杀为例。在一种政治观念的人眼中,ta们把个人的自由、执法过程的合法性等看得更重要,那么这件事就是ta们所不赞同的。而另外一种政治观念的人眼中,如果把社会大多数人的安全、服从规则看得更有价值,这件事可能就是一个ta们可以接受甚至是认可的。
所以当我们去关心政治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关注的东西就是我们每一天的私人生活。你可以从一个人的政见中,清晰看出ta把哪些东西看得更重。
我们去讨论政治,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政治参与和政治生活——这是把我们个体的命运和宏大的社会联系起来的方式。你会感到你的生命是有历史参与感的,你在为比你自身更宏大的东西发声、呼吁。有研究表明,有政治参与的年轻人,有更大的概率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感(Ognyanova, 2020)。
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个社会也需要我们这样做。谈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变革。女性主义领域有这样一句口号:私人的就是政治的。在这个口号的引领下,女性们勇敢谈论、追求自己的政治权益,取得了很多成就,包括
堕胎合法化;
无论婚姻状况如何,都可以获得避孕药具;
已婚妇女财产法修正案;
……
它还导致了许多非国家政治行动,包括妇女罢工、妇女庇护所、强奸危机中心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网络的存在,当今社会很多时候的政治讨论往往演变为一种情绪化的宣泄/被简化的标签之争。和朋友/恋人谈论政治反而是让我们回归到真正的政治讨论的一种方式。
和朋友谈谈政治,可以减少观点的极化、避免固执己见。
在互联网时代,观点的极端化是一种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群体现象。
对抗观点极端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便是与朋友多聊聊政治。政治学研究发现,和观点相近的朋友聊政治,不仅不会使观点更偏激和极端,还能够及时地制止彼此观点跑偏(Algan et al., 2019)。
之前和朋友有过一次关于全面放开的争论,虽然过程中我们一度都很接受不了对方的观点,也谁都说服不了谁,但其实我们双方的出发点都是相同的,是希望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能过更好的生活。因为有这样的相通之处,我觉得即便观点有差异,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感情。
——纯纯,KY编辑部
研究指出,关系的远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处理政治观点冲突时的态度。越是亲近的朋友,我们越容易出于对关系的维护以及对朋友的信任而和平探讨不同观点(Buliga et al., 2020)。正因为如此,比起普通熟人甚至是互联网上的陌生人,朋友才是我们更合适的讨论不同观点的对象。
谈论政治往往是关系加深的契机。
政治观点的表达很多时候是带有情绪的。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在交流相近的政治观点时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共鸣,让双方都感到被彼此“看见”,因而增强了关系中的联结感与亲密感。
(公众号主页回复“看见”,了解“看见”对于关系的重要性。)
即便是观点不同的时候,讨论政治也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看见彼此。政治观点往往跟我们的生活经历,个人性格,以及价值体系都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
探讨政治观点不是为了争论出谁对谁错,而是真正意义上交流彼此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谈论政治本身其实是很好的互相了解的契机。
和朋友、伴侣政治观念不同,
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发现,身边一类比较常见的观点是这样的:
不少人认为因政治观念不合而搞砸了关系是一种不太成熟的做法。但实际上并不容易避免。
哈佛政治学教授Jane Mansbridge(1999)指出,许多人聊政治其实并不带有目的性,只是纯粹表达欲的体现(KY作者补充:俗称“没绷住”)。也就是说,越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话题,越是容易调动我们的情绪和激起我们的表达欲,并激发相关的讨论。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很多时候,与朋友或者是爱人的政治讨论,都是带点情绪的。而政治观点不合则意味着:
“原来我在乎的你压根不在乎”,我们的需求和价值被朋友/恋人否定了。
政治观点通常和人们的价值体系及个人利益直接关联(Chambers et al., 2013),不是简单的喜好。比如和伴侣/朋友在性别相关的议题上产生的矛盾,更容易让女性感受到愤怒。这种愤怒来自对于强烈的被否定感和不被尊重。
我和前任曾经因为一个书里的笑话展开了一整晚的关于女性主义的争论。那个笑话让作为女性的我感觉到非常被冒犯,可是前任却不以为然。尽管我知道他没有任何恶意,还是忍不住和他争了起来。
——fufu,KY编辑部
“我怎么和你做了朋友/恋人”,因双方的观点差异而质疑这段关系,甚至上升到三观不合而放弃关系。
互相吸引、彼此喜欢到建立关系,从友情到爱情,相似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Fehr, 2008)。而政治态度、价值观念的相近被认为是朋友、伴侣相似性中最重要的一环(Westwood et al., 2018),它甚至会直接影响双方的关系结果。一旦差异太大,彼此就会因此怀疑对方的可信赖程度,甚至质疑这段关系是否值得相信。
政治观点上的不合拍,很多时候反应出的本质可能就是双方三观高度的不合。这时候,即便我们的理性承认双方没有绝对的对错,也很难摆脱内心产生的不合拍感,甚至,难以接受继续和对方做朋友、伴侣。
什么才是正确的政治交流姿势?
提前设立框架:如果聊到政治,打算怎么做
在开始一段政治对话、且预感到你和你的朋友或伴侣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前,决定好讨论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这些界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积极倾听,接受不同意见,不打断对方等。这可以帮助你们在舒适范围内讨论、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升级。
给讨论一个及时停止的选项,关系比争论重要
讨论政治的过程中,你需要关注自己表达中有没有情绪升级(check in with your feelings),留意自己是否因为讨论政治而产生并代入了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可以通过内部的自我询问来实现:
我是不是语气变得越来越激烈了?
我有没有越来越烦躁或为此生气?
我的心跳加速了吗?肌肉变得紧绷了吗?
我的呼吸有没有变得急促、脸发红发烫了吗?
如果以上的问题,有三个都是“肯定”,意味着是时候按下停止键了。坦白自己此刻的情绪状态,并主动提出暂时停止讨论,是此时最好的选择。
好好为讨论画上句号
谈论政治的收尾工作非常重要,它让双方都得到可以接受的答案。目的是确认(validate)彼此观点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这个政治议题?”求同存异,接受彼此的分歧、不强求得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点点「在看」,分享一条你的政治观~
References: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