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考上清华,一路挺进全球最大财经资讯公司:有目标感的孩子,可以多强大?

考上清华,一路挺进全球最大财经资讯公司:有目标感的孩子,可以多强大?

公众号新闻



“目标感”,一直是教育中的高频词。可是,到底如何培养一个有“目标感”的孩子?本文主人公成都女孩Diana,在成长路上始终目标清晰,从成都考上清华,后留学纽大,如今已成为彭博社金融领域罕见的中国记者。她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目标感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以目标的感召为指引,付诸踏实的行动,才能锻造出持续的韧性和坚定。

2022年进入尾声,人声鼎沸的纽约时代广场敲响钟声,巨大的曲形荧幕上,一张亲切的笑脸映入路人的眼帘。

而这张面孔,属于一位土生土长的四川女孩,Diana Li。

Diana Li

如今的Diana,已经成为纽约最年轻的中国籍记者,打进的还是Bloomberg(彭博社)门槛颇高的金融报道领域

如果是初次在外媒中看到她流利报道的身影,很容易直觉地认为她也许是ABC(出生在美国的华人),要么至少也是从小就读于美国。

可实际上,直到本科她都是在国内上学,近两年才有机会在美国深造——由于难得地拿到了纽约大学2/3的奖学金,留学成本大大缩减。她算了一下从小到大,所有学费加上留学费用的总和,数字是36万。

36万的投入,将成都郊区一个普通家庭的女生,送到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这样的教育回报率着实有些让人吃惊。

Diana在彭博社公司门口
@小红书:Diana Li

而深入了解Diana的成长历程后发现,倘若目标足够清晰、脚步足够踏实,哪怕不是出生在罗马,也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01
在成长的任何阶段
都至少要有一个目标

时间退回到20年前,彼时的Diana还不是“纽约客”。童年记忆里的成都郊区环境闭塞,朴实的人们把周遭便当作一整个世界。她所就读的小学,也是普普通通。

那时中国的家长们还摸着“石头”过河,从别人家孩子的故事琢磨教育。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传奇,成为千家万户共通的执念——虽说现今励志故事大多已被当成鸡汤,但小时候的Diana听说刘亦婷后,并没对家长的“念经”左耳进右耳出,反倒由衷欣赏起这个与她同乡的女孩:她走到了那么远的地方,她也是成都人,她在国内念的学校是成都外国语……

Diana开始有了一个大目标,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一个小目标,考进刘亦婷的母校。


六年级时,她在那所教育资源匮乏的小学拼尽全力,通过两万多考生的竞争,取得成外的入学资格。成绩还是不够好,所以只能进到基础班,学费是全额,一年三万人民币。对于家里来说,这笔钱并非没有压力。她说,感谢父母在她身上的第一次“风险投资”。

上了初中后,Diana的目标变成成外高中的实验班。经过三年疯狂学习,如愿以偿提前通过了成外的直升考试。从那以后,父母不用再为她付学费。

成外虽然也卷,校园的丰富程度还是让Diana大开眼界,认识了天南地北非常优秀的同学。全英文教学,辩论社,模拟联合国……相当比例的学生在毕业后都选择出国留学。

但当时因为家里经济原因,她最终放弃了去美国读本科。通过外语保送,被清华大学录取,只是心里还一直藏着出国的梦想。


Diana对于自身目标的明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不仅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清晰。

去清华就读之前,她阅读了很多有关媒体方面的书,发自内心觉得做记者“是件很酷的事”。因此到了清华后,虽然本专业是英文,但一开始就做好了各种规划:

其一,辅修了清华新闻专业的双学位,大大小小的课堂和活动几乎都和新闻学院的人混在一起,以至于大家都以为她就是新闻系的;

其二,大学期间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于从事新闻方面的活动和实习,在新华社、华尔街日报、FT中文网和路透社等大媒体,均有过实习经历;

其三,一进大学就确定好毕业后的留学深造计划——她很早就了解到美国的新闻学院实操性强,对于毕业之后想成为记者的她来说是最佳选择。

在不断的了解和尝试中,Diana对记者的认知也在变得具体。

此前只是比较模糊地想投身传媒,但渐渐地,决定将努力方向细分到金融财经领域。理由也非常清醒:这个领域的报道门槛更高,内容更容易做得有深度,薪资、前景方面也最可观。

在阿联酋地方电视台采访

有了这个方向后,也让留学计划变得更具体。从大三开始,她开始花大力气补足自己的商科背景。

大四时,顺利被哥大、纽大、伯克利和南加大录取。最终选择纽大的财经新闻项目——该项目每年在全球只招12-15个人,学生有一半时间在纽大著名的Stern商学院学习经济金融课程。

在纽大校园

到这里,便也不难理解Diana何以能够以大陆学生的身份,被Bloomberg 纳入麾下——回头再看她的成长历程,就好像打通关游戏,不论在哪个时间节点,总有一个目标。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大的路径和心中的热情从未改变。”

关于目标对人生的影响,哈佛大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研究:长达25年跟踪调查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

在这群人中,有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而25年后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因为目标感,发生了很大的差别——那3%有清晰且长远人生规划的人,25年后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02
目标感的核心不是“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好的环境和方法固然是重要的。

比如Diana令人惊艳的英语水平,一是成外的纯英文的教学环境给了她不错的底子,“老师对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的细节都抠得很严格”;

二是她在学习的过程中很注重应用,比如头一天如果学了几个单词,第二天便会刻意地把它们用到演讲或写作里——即便今天,她还会用心记下和复刻生活中发现的地道用语,像滚雪球一样,让自己的英文越来越贴近native。

连线澎湃进行出镜报道

不过,好的环境只是助力,好的方法也仅是手段,无法替代目标本身。

“目标感”一词,近些年教育界其实提得蛮多了,但它的意思也似乎易被误解——目标感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

Diana坦言,她的成绩从小到大都不是最拔尖的。像是清华的招生考试,录的40个人里她只排到倒数,算是擦边进来的。

说到目标感,她的“感”其实建立在一种自己一直笃信着的逻辑上:

“如果来到一个地方发现周围很多人都比我强大,便会很开心,觉得来对了;相反,如果到了一个地方我觉得自己‘了不起’、比别人都强,这时候我反而会觉得警醒,因为这意味着已经不会有进步的空间。”

从小到大,Diana最主要的动力便是向着更大、更优秀的平台前进。这股动力,给了她一股“闯王”般的韧性和坚定。


在教育中,依托兴趣产生的内驱力是宝贵的,不过现实世界不会总朝着理想化的剧本发展:

学习不可能只有乐趣;孩子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让自己感到舒服的领域,一定会遇到相对没那么感兴趣的科目。而每到这个时候,比拼的便是那股子韧性。

回忆起过往的学习,Diana承认,尤其在国内比较应试的氛围里,“经历的辛苦真的很多”。

高三那年在准备清华的保送考试时,她心里也没把握,一边还得准备高考。那段时间每天都压力都特别大,经常复习到一半感到喘不过气,要去洗手间抹眼泪。

“抹了半小时眼泪后,回到自习室继续学习——我想着已经走到这一步,一定要把事情做完。当时,每天都是鼓着一口气坚持下去。”

日复一日朝着越来越清晰的目标奔走,她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强大的行动力。


这种行动力带来一些明显的好处。比如大一在很多学生还在适应期时,她便进到大的新闻机构实习,并已在着手准备以后的出国申请。到了大四的时候,履历已然丰富到高校难以拒绝。“一定要把功课做在前面。”

Diana很擅长文书写作。其实,好的文书也是目标感的一个绝佳体现。

“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词:consistent, 即中文里的‘一以贯之’。要做到一以贯之,就要用自己的passion作为主线,架构起整篇文章。”

业余时间她帮很多学生修改过文书,发现一个共通的问题便是很多人没有方向和目标,不知道写什么,把文书变成了简历。

她自己的文书写得非常精彩。为了展现对财经新闻的热忱,在文书中选取了一个极小的切入口,讲述小时候和外公一起玩的理财游戏的故事。其后延伸道:虽然这只是一个游戏,但其中的许多元素,比如资本管制,土地制度,汇率问题和非理性投资,都和今天的中国经济极其相似……

那篇文章她前前后后投入了一个月左右构思、写作和打磨,1300词的文章,前期用了整整三周去调查、收集数据、访谈以及提炼线索,形成原始材料约三万字。最后交稿时,自己便感到满意和自信。工作量不亚于做了一个大型的新闻报道项目。

精准的目标,踏实的行动,把它们合二为一,才叫做“目标感”。


当然,Diana最近也在反思“强行动力”不太好的一面——焦虑,紧绷,失眠……走过头便来到拖延症的另一个极端,一旦有了件明确的要完成的事,恨不得能够在半小时内解决掉,否则心里就像有块石头压着。

“有时候我也会羡慕有拖延症的人的那种放松,这是我正在学习调整的,争取能够在两端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

03
最大化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如果把教育看作一场投资,Diana的成长经历,无疑堪称回报率之王。她也表示,作为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自己真的已经是抓住了身边一切的机会和资源。

参加比利时国王、王后晚宴

对于普通人而言,钦羡他人口里的“金汤匙”没有任何意义。能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已经称得上成功。

何况有关资源的认知,似乎有点像“围城”。Diana坦言,对于那些家里条件很好、从小就在国外上学的学生,也曾有过羡慕——他们的成长更松弛,语言文化融入的也会更好,不像她二十岁后才只身来到美国,身边也没亲人陪伴。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有些半开玩笑道:“他们享受不到这种通过自己奋斗得来的快乐。”

普通家庭的孩子,其实更容易成为家里的骄傲;而她认识的一些家境好的人,几乎都放弃了拼搏,用现在的话来说叫“摆烂”,“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其实很难再超过自己的父母。”

那么,普通家庭的孩子该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身边的机会?

Diana强调,首先一点就是一定得主动。机会不会从天而降,只能自己争取。多去参加学校里的活动,多去利用现有的平台,上升到更高的台阶。

当然,信息差是个关键的问题,多留心身边的资源是一方面,如果能寻求前任的帮助,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也就是所谓的人脉。

 1. “记者式”社交,拓宽人脉  

Diana不主张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结交方式。与人打交道,诚意是最为基本,没有人会乐意陌生人上来就要求他做某某事。她的社交方法,若要归结大概算“记者式”。

之前在找实习时,她去领英等平台上咨询了很多前辈。每次沟通之前,都主动了解清楚他们的背景、职业领域、兴趣等各方面的信息。如此可以和对方有很多共同话题,对方往往也会对她留下“上进、有礼貌”的印象,后续的帮忙也便发自内心地乐意了。

参加纽约金融写作协会

人脉的积累,并非“社牛”的专利。相反,Diana说自己的性格其实偏内向,但一到那种很多大佬齐聚一堂的盛会,她反而是最不紧张的那个。“记者式”的社交方式,仍能派上大用场。

“理由很简单,既然活动上全是名人,那么他们的背景肯定在网上都能找的到。他们关注什么,最近在做什么……搞清楚这些事情,聊天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何况他们既然来到这里,肯定也是想推销自己,没什么可怕的。”

就像去年年底,她因为拿到“外国记者奖学金”,受邀参加一个活动。提前阅读了微软global head的新书,在聚会上看到他时,目标便很明确,第一步就是夸他的新书,聊一聊书里的内容,给对方一个不错的印象,以后如果有采访需求,对方一般也都会帮忙。

 2. 敢于为自己发声  

主动争取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勇敢地为自己发声。尤其是到了国外,华人在这方面往往会吃亏,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在纽约大学临毕业的时候,Diana了解到学校有项政策可以拿到匹配校外奖学金的费用。然而在提交申请后,学校的工作人员用了一个不太站得住脚的理由敷衍了事,驳回了她的申请。

Diana并没轻易放弃,而是接连给学校写了几封有理有据的邮件,直到发到学院的最高层。结果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在毕业前夕,成功拿到了数额不菲的奖学金。

斩获美国“国外记者奖学金”

到了美国社会上,类似的事情更多。她还记得之前因为一个社保卡的问题,就被拖沓了6周,结果一天打10个电话,工作人员才快马加鞭办了下来。

“在美国生活,我学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敢于speak up,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只要是合理的诉求,一定要敢于表达,据理力争,为自己争取最大化的权益。

正式成为Bloomberg的财经记者后,Diana仍在进一步深化着自己的目标,为成为一个更专业的新闻人而努力着。包括她最近一直在学习编程领域的知识,“如果有一天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要‘取代’很多职业,我至少可以提前一步,了解它的运作方式。”

18岁时的Diana,曾满怀憧憬地写道:“立学中华,语通世界,在多元文化价值碰撞中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思考。”如今的她,已愈发朝着这个目标靠近。

文丨柯察金    编丨Iris
受访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End-

更多美国校园直播


敬请扫码关注FS视频号频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17天翻倍!感冒药占了一半营收,公司:有断货情况,开启满负荷生产模式!“厚脸皮”和“玻璃心”的孩子,长大后差别有多大?清华教授:这样养育更有出息全新升级|JP Morgan企业级双项目,内部面经资料库一次拥有!想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家长要把这4句话当成口头禅早知道上清华这么有趣,从幼儿园我就开始努力了男生636分考上清华大学,毕业多年却连自己都无法养活?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家长要做对这三件事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有这3种表现的孩子,说明很聪明俄方:“大规模打击”已击中所有目标男人在两性关系中可以多没底线?上了小学还不爱阅读的孩子,可以试试这种类型的书53岁上清华、69岁玩滑板,顶级女神的老年生活也太精彩了!没有目标的生活,能有多么的无聊清平乐 - 一张白纸全球最后的“铁肺人”,6岁瘫痪,躺70年“铁皮棺材”,凭一张嘴考上大学,做了律师,背后故事看哭无数人“最牛寝室”6人集体上清北:自律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又走了一位老海归- 李果珍河岸:考18分的孩子被父亲刺死,上名校的孩子不再联系父母,父母和孩子关系更重要 | 二湘空间30本经典儿童读物,让孩子从小建立人生目标感!不被鼓励的孩子、被忽略的孩子、被溺爱的孩子,你是哪一个|阿德勒别被书名劝退!几乎每一个读过的孩子,都成长成了强大而温柔的人你究竟有多强大?测测你的孤独力!新西兰护照有多强?186地免签,数次世界第一!最新榜单出炉,依旧强大!关于NZ护照你知道多少?柿话柿说,柿柿留心(12)柿过竞迁、事过境迁活着时 为自己准备了后事测一测你人格中潜藏的力量有多强大!高分考上清华大学,毕业20多年却连自己也无法养活,他经历了什么?我和考上清华的同桌各自的20年李开复下场抢人!宣布筹办新AI公司:目标不只是中文ChatGPT,资金算力已到位《共产党下台》谁准备好了上台插座真的可以多一点普通高校副教授晒年收入,对比清华,差距有多大?父疯母瘫,却以744分考上清华,清华校长亲自接待,他的故事令全网泪崩管理,要有目标、有战略、有组织董宇辉再次语出惊人:4岁到14岁的孩子,哪怕“逼”孩子,也要做好这件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