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一点开启人生第二曲线
这个假期我回老家了,期间参加了一个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多年未见聊的非常尽兴。同学们有发展非常好的,也有小日子过的不错的。
大家都很开心,但飞哥是个例外,飞哥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之一,这次聚会他一直在喝闷酒,于是我找他聊了聊。
飞哥毕业后加入了房地产行业,职场10多年晋升为公司的中高管,此前一直拿着年薪几十万的收入,但这两年房地产行业遭遇重创,他虽没失业但遭遇了减薪,收入不及之前的1/3。
飞哥背负了房贷,还有一儿一女,两边四个老人,老婆在前些年也当了全职太太。中年人的压力和无力感让飞哥倍觉抑郁,我也只能安慰几句帮不上什么忙。
过去两年身边类似飞哥遭遇的朋友不是少数,互联网行业虽没有房地产行业这般惨烈但也受了不小影响。
他们的遭遇让我想到了尽早开启人生第二曲线的重要性。第二曲线的本质是plan b,在第一曲线达到极限之前顺利切换到第二曲线,对个人来说第一曲线就是我们的职场,我们的职业发展,第二曲线是我们的一些小兴趣和其他可能。
我们都希望第一曲线能一直增长下去,但这只是美好的愿望,无论是能力发展的天花板还是大环境的变化都会无情打碎我们的期许,这个时候有没有第二曲线就很重要了。
如何规划人生第二曲线呢,这里说一说LinkedIn创始人Hoffman提出的ABZ理论。在他看来所有职场人都要做好三手准备:
A计划:你的本职工作,以及基于此的长期规划,它是你基本生活的保障,要不断投入努力和资源。
B计划:你的人脉资源、你的兴趣爱好、你的副业、你创新的想法,诸如此类,它们是能帮助你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Z计划:从A到B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投资,你的资产规划、你的被动收入、你的积蓄,它们帮助你在面临裁员、减薪之际仍能保障一家人短期的生活。
B计划可以是一份新的工作也可以是一份工作之余的副业,更可以是一个潜在的可能性。
我们刚进入职场显然要更重视A计划,把手头工作做好,努力寻求升职加薪的机会,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要区分通用能力和特化能力,重点培养通用能力。什么是通用能力?比如沟通表达、资源协调、项目管理、业务洞察力等等,这些能力能跨越工种和行业,能助力终身。
工作几年之后我们要把重心转到B/Z计划,我们要开始构建被动收入,我们要开始探寻第二曲线。
有人会说这是杞人忧天,做好本职工作不就好了?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失业。
我在前文说过一个观点:打工也要懂商业,商业的本质是供需关系,在供需关系之下个人能力是渺茫且无力的。
曾经互联网大厂P7、P8就能年薪百万,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是自己能力牛逼,高薪理所当然。
其实并不是,大家只不过吃的资本和行业的红利,一转眼现在这些人拿不到高薪了难道是能力突然变差了吗。
曾经通讯行业红极一时,北电、西门子等诸多巨头养着一群高薪员工,在底层建设近乎完善之际通讯行业开始雪崩,很多40多岁的老员工被迫提前回家带娃,这个过程他们的能力有变化吗?只不过大环境剧变了而已。
这里也揭示了如何选择第二曲线,不管我们的本职工作是什么,第二曲线尽可能选择那些有红利的行业。
就拿做自媒体来说,几年前你可以选择图文输出,而现在你最好直接切入短视频+直播领域。
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红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甚至在一个行业里都完全无感,比如我2017年就感觉传统互联网不太行了,但身边的朋友们却非常乐观。
这需要底层深度思考,比如如何判断传统互联网要到头了?看智能手机覆盖率即可,当覆盖率还只有20%,30%的时候,流量还能增长好几倍,但如果已经到了90%那么不好意思,流量增长就没了。
基于这个判断,2017年我做了一个决定:告别传统互联网行业,加入互联网+行业。流量增长虽然没了,但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打法改造传统行业的机会却恰好到了一个临界点。
如果你觉得这种思考对你很难,那么不妨多看看一些商业和创业书籍,你会发现深度思考和推演贯穿其中。
换个视角本身不被社会淘汰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发展的大车滚滚向前你我只要有一点迟疑就会被无情抛弃。
除了选择有红利的行业,第二曲线最好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第二曲线很难在短期给你带来物质回报,如何坚持下去是个问题,而兴趣会指引你穿越迷茫和痛苦。
在工作之余给自己一些对商业、对行业、对国家政策思考的时间,多问问如果现在的行业和工作不行了,我能干些什么,这或许就是开启人生第二曲线的起点。
来源 | findyi(ID:gh_626c6c04dfc9)
作者 | findyi;编辑 | 亚亚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