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主要是为了拯救生育率吧?
看日剧《重启人生》,是一种很轻松的体验。本来想写点什么,后来想想算了吧,因为主角们很幸福。
瓦尔泽说,幸福不需要评论。
生活在日本小城市的女主角,每天过着上班下班优哉游哉的生活。住在父母家,蹭妹妹的车,业余时光和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打打闹闹。多年前,也是这个女演员安藤樱,因为一部《百元之恋》爆火。当时她也演一名啃老的姐姐,在电影里被揍得跟个猪头三一样。
可见仅仅十年时间,日本人的观念转变得相当彻底。
平庸怎么了?只要能快活就行啊。
女主开开心心过着平庸的人生,忽然一下被车撞死。转世投胎之前,她惊恐得知,凭借这一世的修行,下辈子只能当一只危地马拉大食蚁兽。她无法接受,所以回去重新投胎,开始削尖脑袋做善事,从幼儿园就开始捡垃圾。
她每一次轮回,都变得更加自省,更加优秀。
这里还给我们万千苦闷家长一个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有的小孩读书那么厉害?因为她已经轮回好几次了,不是初次投胎做人,所以才会遥遥领先。
不过大家放心,好学生的童年和人生,其实一点都不开心。要说开心,那还得是平庸的小人物才行。
这种反内卷题材片一出现,就给人一种震慑。什么?好好学习的副作用,竟然是丧失掉宝贵的友情?这么说精英因为忙于进步,都没什么朋友?哎哟,幸亏我是个普通人。
看着这部日剧,难免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如躺平,彻底躺平。
要说转世轮回,这概念对中国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去年隔离的时候,儿子在小区捞了好几个牛蛙上来,当时我们还在琢磨,哪里来的牛蛙啊?
后来了解到,哦,原来是人家放生用的。他们的信仰,非常在乎转世轮回,这一世就是为了下一世攒功德,这一世积攒很多福报,下一世才会投个好胎。所以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大量放生。有时甚至一渔船一渔船地放,几万条生命重获新生。经常引起我一个思考,这人难道是下辈子投胎要做全球首富?
还好《重启人生》里没这个思路,女主投六次胎,从未想过要吃素,要放生。也是到最后,才确定要救下飞机上的一百多条生命。任务结束,她立刻迫不及待和好朋友一起辞去飞行员工作。
回到老家,一个当窗口公务员,一个当托儿所保育员。
这梦想有点小啊,当了一百七十多年人,最后就想这样过人生吗?
日剧的回答确凿无疑,是的,就要这么过,和老家的小伙伴们在一起,是最开心的。
啥呀,你别的日剧可不是这么说的,里面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阶层战争,无休止的补习课,日剧有段时间就跟现在的韩剧一样,专供悲惨人生。而且里面每一个人都在拼了命的努力,其中最著名的桥段,日剧跑,就在说,为了幸福要努力奔跑云云。
现在忽然一个急转弯,没事啦,当个普通人,随便怎么过都行,无所事事庸庸碌碌,都是最幸福的过法哦。
这绝对是为了挽救生育率吧?
话说回来,大概六七年前,我们一家曾经去过日本的小城市。那次才是真正领教了什么叫小城市的老龄化。当时一家人开着车,经过某个著名温泉小镇。在镇上超市停下来买东西时,发现所有工作人员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顾客除了我们一家,只有一两个当地大婶。
我儿子那时还在上幼儿园,穿着一件荧光绿的外套在超市里走来走去,不瞒你们说,他给这地方注入了起码90%的活力。街上冷冷清清,就算有走过的人,也是上年纪的大伯。
虽说之前就听说过,日本小镇的年轻人都会往东京跑,但到了才知道情况夸张成啥样,真的跑得一个年轻人都不剩了。
路过一家大型温泉旅馆时,我跟小陈说,住这家吧,这家看起来人多。
进去之后,又是同样的场景,喝得醉醺醺的老头们正在大厅里互相道别,老太太们聚在一块聊着家常。本来觉得没什么,但进入房间的瞬间,我决定一定要离开这家店。
虽然房间看起来很干净整洁,但那股老人味扑面而来,是衰老的味道,我无法忍受。
这样的小镇,会有一群年轻人,开开心心留下来吗?
如果《重启人生》有这种作用,简直是当之无愧的大福报。
话说回来,剧是这么演,可人生真的能这么过吗?
最近,一个没生小孩的朋友跟我抱怨说:你们家长到底是图什么呢?为什么要鸡娃?为什么要让小孩那么痛苦?也不指望养儿防老,干嘛家里大的小的都不开心,这么卷这么苦,到底为了什么啊?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东亚人都有一种忧患意识。当你整个人呈现出幸福,平和,无忧无虑的状态时,一定会有人提醒你,这样不对,年轻人要多吃点苦,不然以后就糟糕了。
怎么吃苦?你没小孩就拼命赚钱啊,你有小孩就双管齐下,拼命赚钱拼命鸡娃啊,不然你孩子后半辈子怎么办?你要毁了他整个人生吗?
最近我一直过着平和的生活,已经频频有朋友告诫我,不好好引导一下你儿子吗?不赶紧给女儿做点规划吗?不然以后可能要毁手里哦。
既然生了,就要鸡到底。
什么,让他在小城市无忧无虑一辈子跟爸妈住一起?你有当父母的资格吗?
要么不生,要生就生个东亚精英。
《重启人生》画了一张美丽的蓝图,给卷生卷死的东亚人一点点休憩的空间:人家投胎六次做了170多年人类,还是想在老家过日子,下辈子也不想走。
好像一个美丽的梦,请停留在你的起跑线上吧,那可是你上辈子攒了福报和阴德,才换来的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