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开年考察央行、外汇局,说了哪些重点?
01.02.2023
本文字数:2062,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考察议题将影响哪些政策出台?
作者 | 第一财经 杜川
1月31日,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0日到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考察,主持召开座谈会。李克强强调,要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宏观经济稳定作用,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看来,开年考察央行并召开工作座谈会,无疑显示了金融问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市场也格外关注,考察议题将影响哪些政策出台?
李克强说,当前经济增速回升向好,金融系统要继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这关系市场预期,稳定的预期是市场经济的“硬通货”。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加大金融对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优化结构的支持,改善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汇率稳事关经济金融大局稳
1月30日,李克强来到中央外汇业务中心,与工作人员交流,对外汇储备实现好的经营收益表示肯定。
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6.9亿美元,较11月末增加102亿美元,增幅为0.3%。
李克强说,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外汇储备体现国际上与我国开展经贸合作的信心,汇率稳事关经济金融大局稳。这些年,面对多轮外部冲击,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国际主要币种中相对稳健,为稳定外贸、金融、经济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2022年12月发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21)》,外汇储备以安全、流动、保值增值为经营目标,将可持续作为长期目标。我国外汇储备自1994年开始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来,始终坚持多元化、分散化投资原则,跨越市场周期,实现了稳定收益。外汇储备1998~2017年的二十年平均收益率为4.11%,2008~2017年的十年平均收益率为3.35%,在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机构中处于较好水平。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指出,2023年人民币汇率涨跌不取决于美元强弱和中美利差,而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经济强则货币强。随着防疫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措施优化,国内外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前景,也看好人民币资产投资价值,这是202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逆转的有利条件。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春伊始,多省市接连发布重磅文件,制定一系列措施支持经济发展,部署新一年经济工作。
在金融支持实体方面,李克强详细了解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他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改革发展有力支持了经济发展。从过去十年周期看,经济年均增长6.2%,从53万亿元大幅增加到121万亿元。金融机构总资产大幅增加到400多万亿元,目前股市债市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经济好金融才会好,金融稳定经济才能稳健。”
李克强表示,我们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时因势运用总量和结构性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为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超过1.6亿户,是十年前的3倍。我们围绕缓解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发展普惠金融,实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以保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保民生。过去五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4%,去年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五年前下降1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特定国有金融机构依法上缴结存利润,有力支持了减税退税。
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断畅通金融血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比2021年多6689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与此同时,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阶段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接续出台,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人民银行近日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
东方金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赵剑松认为,专项再贷款政策的适用对象正是受近年来疫情冲击较大,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和资金压力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货车司机这两大群体。此举将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力度,助力交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李克强指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在全球通胀背景下,为国内稳物价提供了基础条件,去年居民消费价格只上涨2%,十年周期的年均涨幅也在2%左右。同时,金融必须稳健高效运行。他说,我们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有效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及时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网贷等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3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为稳住经济恢复的基本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2023年主要发达国家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趋缓,输入性通胀压力逐步减轻,国内物价总体上会相对平缓,我国稳健货币政策向松调节的空间将会增大。与2022年相比,2023年稳健货币政策偏松操作有相对宽松的内外部条件,能够更好地发挥稳增长的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