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对我们的钱包有何影响?
美联储周三(2月1日)第8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4.50%至4.75%之间,以期继续抑制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
在最近的会议上,美联储批准了一个幅度更为温和的0.25个百分点的加息措施。此前有迹象表明,通胀压力已开始降温。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报导,金融利率发布平台“银行利率”(Bankrate.com)的首席金融分析师格雷格·麦克布莱德(Greg McBride)对此表示:“通胀压力的缓解是明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的工作已经完成。要达到其2%的通胀率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邦基金利率与你的钱包有何关系?
联邦基金利率由美联储制定,它是银行隔夜相互借贷的利率。虽然这不是消费者支付贷款时的直接利率,但美联储的加息举措,确实能够影响到消费者每天能够直接看到的借款和储蓄的利率。
这次加息无疑将会再次带来贷款利率的上升,并立即使许多形式的消费者借贷的融资成本上升,给已经处于财务压力下的美国家庭带来更大的压力。
麦克布赖德说:“通货膨胀已经破坏了家庭预算,在许多情况下,美国的家庭不得不依靠信用卡债务,来弥补开支缺口。”
他还补充说:“另一方面,由于利率仍在上升,而通货膨胀现在正在下降,这对储蓄者来说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那么更高的利率会如何影响你的钱包呢?
1. 你的信用卡利率将上升
由于大多数信用卡的利率都是可变的,所以它与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会有直接的联繫。随着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即使最优惠的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在新的加息之后,你的信用卡利率也会在一或两个帐单周期内,紧跟着上升。
根据Bankrate的数据,信用卡年费率现在平均接近20%,高于一年前的16.3%。同时,现在每月都在背负债务的持卡人,数量变得更多了。他们同时还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利息费用。麦克布赖德说:“这是一个糟糕的组合。”
根据TransUnion的数据,如果你有信用卡债务,数额为平均债务馀额(根据TransUnion的数据,是5,474美元),并按照最低还款额来偿还利率为19%以上的债务,那么你将需要近17年的时间,才能最终还清,并将为此支付超过7,528美元的利息。
2. 房屋抵押贷款利率将继续走高
对于15年期和30年期固定利率房屋抵押贷款来说,其利率是固定的,并与国库券收益率和经济状况挂鈎。但在美联储再次加息后,外界普遍认为,抵押贷款利率将继续走高。
在线贷款公司LendingTree的高级经济分析师雅各布·沙内乐(Jacob Channel)表示:“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这些利率已经开始回落,但仍处于10年的高位。”
现在,30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约为6.4%,这比一年前的3.55%几乎整整提高了3个百分点。
沙内乐说:“相对较高的利率,加上持续的高房价,意味着买房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3. 汽车贷款将变得更加昂贵
尽管汽车贷款利率是固定的,但还款额却越来越大。原因是所有汽车的价格都在随着新贷款的利率而上升。所以如果你打算在未来的几个月裡买车,你将不得不为此掏出更多钱。
目前,五年期新车贷款的平均利率为6.18%,高于去年的3.96%。
美联储的最新加息举措,可能会把汽车贷款的平均利率推得更高。儘管信用分数较高的消费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贷款条件,或者寻找一些合适的二手车,以获得更好的折扣。
根据汽车网站Edmunds的数据,在偿还一笔4万美元、72个月的汽车贷款过程中,支付6%而不是4%的年利率,将使消费者多支付2672美元的利息。
4. 一些学生贷款将变得更加昂贵
联邦学生贷款利率也是固定的,所以大多数借款人不会立即受到影响。但是,如果你准备借钱上大学,2022-23学年的联邦学生贷款的利率,已经从去年的3.73%上升到4.99%。而7月1日之后发放的任何贷款,都可能会变得更高。
如果你有私人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与Libor、Prime或T-bill利率挂鈎的可变利率,这意味着,随着中央银行提高利率,借款人可能会支付更多的利息。而具体多少会因基准利率的变化而不同。
根据Bankrate的数据,目前,私人学生贷款的平均固定利率从不到4%到近15%不等。与汽车贷款一样,它们也会因你的信用评分而有很大差异。
5. 加息后,储蓄者应该知道什么
唯一的好消息是,在最近的美联储加息之后,银行储蓄帐户的利率也终于提高了。
虽然美联储的加息对银行存款利率没有直接影响,但后者往往会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变化密切相关。一些最大的零售银行的储蓄帐户利率,在Covid疫情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处于接近谷底的水平,目前平均达到了0.33%。
此外,部分由于管理费用较低,最高收益的在线储蓄帐户利率,现在高达4.35%,远远高于传统实体银行的平均利率。
根据DepositAccounts网站的数据,网上银行的一年期存款证利率甚至更高,现在约为4.7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