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奢侈品牌塌房,揭开“性化儿童”黑幕
2022年圣诞节前夕,法国高端品牌巴黎世家推出Object灵感假日系列的商品。其中,两张画报引来争议——据画报内容,两名女童手拿的毛绒玩具身着渔网、皮革束缚装,被质疑有性化儿童、BDSM(捆绑、支配与服从、虐待和受虐)的倾向存在。虽然巴黎世家官方很快下架图片并发文致歉,由此引发的“性化儿童”泛滥现象讨论却日益热烈。
巴黎世家引起争议的画报
我们或许不解,作为国际高端时尚品牌,巴黎世家为何会出现如此失误?在画报官宣之前,一层又一层审核之中,为何无人发现这个“错误”?又或者说,“性化儿童”的现象在部分人眼中,是否已经见怪不怪?
难以想象的深渊
性化儿童,是指通过让儿童从事某些行为,以此使人意识到性。很明显,我们之所以对此感到不适,是因为在此场景下,儿童被视为性对象,而这个群体本是身心发育尚未完全、应被社会重点保护的对象。
巴黎世家画报争议只是此类现象的冰山一角。19世纪60年代,在美国各大城市衍生的儿童选美比赛,根据儿童年龄划分了不同组别,从刚满月的婴儿到17岁的青少年,均可参赛。据统计,行业年收入高达200亿美元。
影视剧中的失足少女。/《超脱》剧照
然而,在这样的选美比赛中,为了得到高分,小小选手们在家长和主办方的引导下,出现了一系列争议操作:浓妆艳抹、女童戴上胸罩、女孩们穿紧身衣或暴露服装。这无疑会让人联想到性,并可能导致参赛儿童和观看儿童形成扭曲观念:要性化自身,才能获得较多关注。
我们能看到的,往往不是最可怕的。如果说披着“娱乐”外衣的儿童选美还能走上台面,那么生长在地下的“儿童性旅游”产业,则是难以想象的黑暗深渊。
儿童性旅游,又叫儿童色情旅游(Child Sex Tourism),是为了参与儿童性交易而形成的一种非法旅游形式,也是导致儿童性虐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儿童性旅游每年产生数十亿美元收益,而因此每年有200万儿童受害者卷入其中。
儿童性旅游多发生在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以泰国、巴西、柬埔寨、印度、墨西哥为主要作案点。由于贫困、武装冲突、人口爆炸式增长等因素,性交易或成为部分家庭最后的谋生手段,或成为人贩子牟取暴利的途径。
在儿童性旅游中,出卖身体的儿童大多被诱拐而沦为性奴隶,受害儿童年龄集中在6-11岁。
菲律宾一处儿童康复机构中的景象,这些孩子全都是在菲律宾的儿童性产业中被虐待后幸存的小孩
而什么样的人会在“性”上对儿童下手呢?
一类直接相关的群体就是恋童癖者。拥有此性偏好者会认为,13岁或以下的儿童具有主要的性吸引力,或只有儿童才有性吸引力。这一性偏好直到19世纪末才首次被正式认定和命名,其成因尚不明确,部分研究显示,恋童癖或与神经系统异常和精神病理有关。此外,一些有施虐倾向的群体也是儿童性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在这类人眼中,儿童更具低威胁性,感染性病的几率也更低。
根据2012年《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特别报告》,儿童色情旅游游客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欧美、日本、新西兰等发达地区,而在这些地区,往往有相对严苛的法律,对儿童性交易进行制裁打击。
光照不到的角落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的不同角落,骇人听闻的儿童色情及性剥削事件从未停止发生。在阿富汗,长达数世纪里,许多贫困区男童们都是成年男性的“玩童”,他们不仅要为军阀们跳舞,还要忍受残酷的性侵害。直到如今,“童戏”陋习也没有完全消失在这片战火起伏的土地。
在韩国,收获高票房同时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推动法案修改的电影《熔炉》,实际上取材于发生在光州的儿童遭性侵害及暴力对待的真实事件。2000-2004年间,在韩国光州仁和聋哑学校,包括校长在内的10余位教职员,对住宿的听障学生实行施暴行为,受害者年龄7-20岁不等。
《熔炉》剧照
2014年,在菲律宾马尼拉的贫民区,警方突袭了一间被黑暗笼罩的小屋。一台破旧的笔记本电脑面前,站着4名正准备“演出”的男孩女孩,年龄7-10岁不等。他们被经营者要求脱掉衣服,在摄像头另一端的恋童癖者面前表演性动作。
而这位经营者,也是其中一名9岁女童的母亲。该女童在接受医生治疗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所做的事情是不对的,只是以为在进行一场表演。据了解,该贫民区的儿童经常进出这间小屋。他们知道,只要参加“表演”就可以获得短暂的住处以及150比索(约合人民币18.6元)的报酬。有许多家长甚至主动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小屋。
2018年11月,在德国北部城镇吕格德,一个名叫安德里亚斯的男人被曝以6岁养女为诱饵,邀请女儿的朋友到家做客,随后对其实施性侵。经调查,安德里亚斯是当地一个恋童癖组织的首领。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诱奸儿童和青少年,并将实施性侵的过程拍摄下来,在暗网上出售获利。至少40名儿童遭安德里亚斯性侵,年龄4-13岁不等,其中也包括其养女。
据悉,当地警方共查获了10台电脑、9部手机、超40个硬盘,以及400多个附件存储设备,内中均含有儿童色情影像。
同样涉及网络儿童色情制品的还有日本。在日本,虚拟儿童色情被视为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在支持者看来,虚拟儿童代替真人儿童,可以在不侵害儿童权益的同时,让恋童癖者的欲望得到满足,从而降低犯罪率。
很明显,这种看似“合理”的观点承认了儿童被性化和工具化的可能性。曾任联合国买卖儿童和儿童性剥削问题特别报告员的莫德·德·布尔-布基契奥表示,儿童的权益不应该被牺牲在高利润的商业手上,任何对儿童色情的描述,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拟角色,都构成了儿童色情这个事实。
2014年,日本出台了禁止制作、传播儿童色情制品的法律,但该法律将漫画和动漫产品排除在外。从性化儿童的宣传画报、选美比赛,到性剥削儿童的性旅游、性暴力事件、色情制品产业链等等,无一不揭示出,成千上万的幼小生命,正面临扭曲生长、被罪吞噬的危机。
我们与罪的距离
儿童色情和性剥削必定会对受害儿童造成难以抹灭的负面影响。从身体健康角度,据反对儿童卖淫的非政府组织“人道(Humanium)”表示,儿童性行为会导致阴道撕裂、酷刑身体后遗症、关节疼痛、感染及意外怀孕等伤害。
《洛丽塔》剧照
由于性剥削一方极少采取保护措施预防性病传播,因此受害儿童面临感染艾滋病、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等疾病的高风险,另据调查,在许多受害儿童体内也发现了高感染水平的结核病——这些疾病往往是致命的。
身体的折磨只是一部分,绝大多数遭遇性侵害和剥削的儿童,还经历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包括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他们变得易怒、失眠、性和人格紊乱、难以信任成年人,以及失去自信。
事实上,自此类案件发生以来,从各个国家或地区到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停止过努力。国际上诸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都在不同地区积极展开活动,推动儿童权益的保护。许多发达地区制定了严苛的法案以及大众普法措施,尽可能减少相关案件的发生;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从上至下对儿童色情和性剥削的应对也非常有限。
日本一家慈善机构把一辆粉色的公交车停在东京的新宿和涩谷,为中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帮助她们免于性侵害和性交易
但整体来看,在生发恶和解决恶这件事情上,人类是一个共同体。就像在东南亚开展的儿童性旅游和儿童色情制作产业,服务对象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在帮助欠发达地区打击儿童色情、保护儿童权益上,许多发达国家也提供了人才、技术等帮助。
看上去,这些案件似乎与屏幕前的你我有一些距离,然而,我们与罪的距离有多远呢?我们可能一边对性化儿童的商家嗤之以鼻,一边被涂着口红热舞的小女孩吸引;我们可能明白保护儿童的重要性,但也因为猎奇心理,点开过那些儿童色情擦边画面;我们还可能对侵犯了儿童的朋友或者亲戚选择了沉默……当我们与罪的距离只有一个意念、一个眼神、一句评论,该如何选择?
编辑 | 吴阳煜
新媒体编辑|莫 奈
排版 | 文 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handaxiao222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