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见识到了五彩斑斓的黑!中式高奢又一次让我刮目相看…
超声炮低至xxxx!
四维提升打法搞定松垂,再现紧致轮廓💅
超声炮+娃娃针只要xxxx!
轮廓提升+长效补水,皮相骨相美全部handle🔒
真的别太荒谬。
都2023年了,隔壁韩国怎么还要来偷家啊???
这次他们下手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造纸术。
起因是前几天,韩国新顶流女团NewJeans,拍摄了一期宣传所谓韩纸文化的团综。
视频前半段还只是隐晦搞暗戳戳,后面直接明目张胆地「开偷」。
将由中国古老手工造纸法做成的花草纸,模糊成以韩国造纸术做出的韩纸。
面对中国网友的指出,韩国人自然是老套路,嘴硬不承认。
并且,在NewJeans被质疑因偷文化而塌房,也有不少中国粉丝帮忙澄清。
称五小妹做的韩纸,其实是高丽纸,的的确确有这么个东西,还反向输入过中国。
羊专门去找到了这位粉丝用来反驳所引用的原始文献。
然而在韩纸历史背景后面,关于由来和起源明晃晃写着:
东汉由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经过汉代在高丽半岛北部设置的乐浪郡,传入了朝鲜。
而到唐朝时,朝鲜不断改进了原材料和造纸过程,才出现了高丽纸。
NewJeans这次算不算塌房,羊不做评价。
但作为中输占比达77%的韩团,能犯这种「低级错误」,无疑就是来试探中国粉丝的底线。
韩国在外网宣发时,只字不提中国造纸技术,就是在打信息擦边球,用模糊起源的方式窃取中国文化。
类似以模糊文化混淆视听的情况,还有在韩剧里大量出现的螺钿[luó diàn] 工艺元素。
《请回答1988》里黑漆嵌螺钿衣柜
别说是不明所以的外国人会误解,甚至很多中国人都认同,这就是韩国的传统装饰艺术。
但羊想说:中国的!是中国的啊!(咆哮状)
真的有必要单开一篇,讲讲别国企图文化挪用的非遗珍宝螺钿工艺。
在国际上的高认同
亮相即惊艳全场
常看韩剧的宝子,应该对背景里出镜率奇高的黑漆衣柜并不陌生。
上面以螺钿工艺雕龙画凤,辅以黑漆颇显华丽富贵和光彩夺目。
除了最常见的衣柜,古装剧里能撑得住场子的屏风、案桌,也都靠螺钿工艺来加持。
现代剧和综艺里,「大户人家」里,亦是屡次出现过传家宝黑漆嵌螺钿衣柜。
不仅如此。
在外网上,螺钿工艺被贴上韩国标签,作为国礼被韩国人大肆宣传。
韩国设计师甚至以此工艺为灵感创立品牌,推出螺钿发饰和耳饰,销量火爆。
但从未有人会提及,这是17世纪才传入韩国的中国传统手工工艺。
因此一度迷惑了年少无知的国内网友,就像泡菜那般,轻轻松松就被默认成韩国发明。
如果说韩国是靠偷潜移默化挪用文化,那么日本就是以二次加工来篡改国人认知。
收藏于奈良宫内厅正仓院的我国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流入日本后被奉为御用等级文物。
这件五弦琵琶,有着华美的紫檀木琴身,饰有精密的螺钿花纹。
并嵌有螺钿骑驼人扶琴的画面,背面以宝相花、衔授鸟作为装饰。
由唐玄宗赠与日本圣武天皇,目前五弦这项技艺已经失传。
不过在我们敦煌的飞天壁画中,依然还是能找到原型。
由于受到来自大唐的文化冲击后,日本匠人经过数百年的钻研仿造。
在螺钿工艺基础上,和蒔绘一起制出「和式风格」的漆器工艺。
且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日本江户時代琳派梅蒔绘螺钿香合
后来借着海上远洋贸易,日本尝试用螺钿和蒔绘装饰欧式家具、器物。
大量出口到西方后,非常受欧美人的欢迎。
16世纪,日本出口的花鸟蒔绘螺钿圣龛
而在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中,「China」意为瓷器代表着中国。
「Japan」不仅指日本,小写也是漆器的意思。
也就是说,欧美人直接将螺钿制器,当做是日本的象征。
我国北宋《泊宅编》中,更是一度写道:“螺填器本出倭国”,把出口转内销的工艺,误认为是进口货。
即便如此,中国漆器和螺钿工艺巧夺天工的相辅相成,依然在国际上拥有极高的艺术美学价值及收藏价值。
它们不仅出现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清康熙黑漆嵌螺钿仕女图屏风
就连阿联酋阿布扎比罗浮宫,也流落着不少珍贵的螺钿工艺文物。
唐玳瑁螺钿八角盖盒
显而易见,无论别国如何偷和抢,如何模仿及复刻,始终都不及我国原创。
螺钿工艺的前世
传承千年的梦幻传奇
螺钿工艺,是中国古代高端奢侈品制作中,必备的传统装饰艺术。
经过将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镶嵌纹饰在器物之上,以极致变幻的色彩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
这项起源于我国沿海城市代代传承的手工艺,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东方美学的极致追求。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螺钿漆器。
花纹由彩绘和蚌饰组成,漆器先嵌蚌再以红彩绘,只做祭祀使用。
殷墟西北冈王陵商代螺钿漆器
春秋战国以后,螺钿工艺逐渐沉寂,考古少见出土。
到了南北朝又开始复兴,隋唐时期日臻成熟,相继出现金银平脱、镶嵌、戗金等技术。
白居易曾做《三摇·素屏谣》:“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
夸的就是螺钿制器的华贵气象。
而各种螺钿镶嵌的漆器,不仅在国内流行,还被遣唐使和僧人带去了日本。
除了前面提及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还有这款玳瑁螺钿八角盖盒。
大唐在赠与日本皇室后,大明宫里也只有一件同款,系武则天御用。
通体都是玳瑁龟甲,内部为紫檀木制成。
表面用夜光贝镶嵌成唐草纹和荷花鸳鸯饰样,营造出立体感。
半透明的玳瑁叠加温润的荧光贝,不同角度下借着明暗光线映衬,花鸟更加栩栩如生。
此后,螺钿工艺在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代又嵌以金银箔和玉宝石,螺钿工艺水平登峰造极。
有些螺钿制器还会结合当时最负盛名的点翠工艺,制作出世界上有且仅有一枚的屏风。
清黄花梨螺钿镶嵌点翠屏风
特意放上细节图,给宝子们感受下。就一个字:绝!
所谓螺钿,古作《集韵》有言:钿,以宝饰物。
取材于有着独特光泽的鲍鱼壳、外观绚丽的珍珠母贝、色彩奇幻的贝壳(主要是夜光贝)等天然之物。
经过打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者文字,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螺钿的镶嵌工艺十分丰富,根据使用的贝壳材质不同,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类。
厚螺钿透明度较低,一般呈白色、牙黄色,只适合镶嵌在家具和胎骨较厚的漆器上。
而薄螺钿泛着红、粉、蓝等色泽,原料多为鲍鱼壳,色彩异常绚丽。
而从所需材料以及技法,螺钿工艺又可以分为平螺钿和雕刻螺钿。
平螺钿的工艺分为磨平打光、刻画阴线、粘合、上漆打磨等几个步骤。
将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用天然生漆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文字依次点上去。
全部粘好后等它干固,于面上再涂上一层色漆。待漆干燥进行打磨,将螺钿花纹上的漆磨掉。
就显出了螺钿拼成的平整图案,不同角度展现出不同的渐变色,颇为熠熠生辉。
雕刻螺钿的工艺,主要分雕、搜、堆、铲、嵌等几个步骤。
通常情况下,雕刻螺钿的选材也更为广泛。
在贝壳基础上,还能看到金银、翠玉、象牙和宝石等珍贵材料镶嵌其上。
使色彩更显富丽堂皇和奇妙典雅,又称「百宝嵌」。
该说不说,这不就是传说中,甲方爸爸最爱的五彩斑斓的黑嘛??
中国古人诚不我欺。
大到床榻、柜橱、屏风、乐器,小到凳椅、盒匣、器皿,螺钿工艺的装饰艺术可以说无所不适。
它赋予制器的古朴雅致,流光溢彩,在珠光宝气中透露着中国的低调奢华。
清漆嵌螺钿首饰盒
试想一下,在没有电动机器的古时,把厚实的贝壳打磨成薄薄的贝片,费时费力又费人。
再加上最常搭配的漆器本身也不省事,工艺极其复杂,多达十一道工序。
因此,螺钿漆器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属于奢侈品的范畴。
毕竟从和珅的恭王府里,都摆放着一整套的螺钿家具,便全懂了。
螺钿工艺的今生
在失传和继承中摇摆
即使螺钿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流传已有千年,在历史上也有过繁盛高光时期。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螺钿漆器不易保存,至今留下的藏品并不多。
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之下容易干裂变形,甚至于脱落。
加之很难走进寻常百姓家,清末民初又由于战乱等因素,逐渐走向衰落,很多工艺濒临失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更是由于成本飙升,纯手工艺耗工又耗时,大多数螺钿工艺产地都已停产。
但好在,被列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后,螺钿工艺又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传承和创新。
如今有人不忘初心,继续打造着螺钿漆器首饰盒。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闺秀的端庄芳华既视感。
有人将螺钿的色泽融入马面裙。
织出来的流光溢彩,随着裙摆在当代摇曳生辉。
还有古法黄金首饰中,辅以螺钿工艺。
一个洗尽铅华一个历经沧海,两个纯粹的灵幻碰撞出极具古朴的典雅之美。
以及宝诗龙用在高珠上的全息陶瓷新科技,说白了也是借用了螺钿工艺的奇幻光影。
不难发现,在继承传统和拓展受众之间如何平衡,是非遗保护中的难点。
但无论如何,这次又因韩国偷文化,螺钿工艺能被注意到终归是好事。
希望这种关注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吸引更多人,能真正深入地了解非遗的历史文化内涵。
谨记西方列强的每一次试探和争议,都是在搞模糊中国文化的小动作。
都是对华夏文明和深厚历史的抹杀和消解,并企图借此削弱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不让他们得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