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李松蔚:真实的自我,就躲在必要的领地之外

李松蔚:真实的自我,就躲在必要的领地之外

公众号新闻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076 篇文章

题图来自Pexels。

作者:李松蔚。本文来自:李松蔚(ID:therapistlsw)。

这是中文版《呼吸》杂志书的第六期。


这是我参与编辑的杂志书,《 Breathe 》,从英国引进的。主题是关于正念的生活方式。从 2020 年开始,差不多一年出 2 期。今年开始进入一年 4 期的节奏。这一期的主题是「非必要」。——这也是最近一年被频繁提到的疑问:究竟什么是必要?


在这段充满生存压力、病痛、纷争与离别的时间,“非必要”显得尤为奢侈,但无论如何,非必要是另一种必要。新的一年,祝每个人都有享受一点点“非必要”的余裕。

在必要的领地之外


(《呼吸》第6期卷首语)


一个饱受失眠困扰的来访者,“每天都睡不着”。


其实也能睡着,只是用来入睡的时间超过一小时,他觉得有点长。他希望每天一沾床就能睡着,而且是高质量睡眠。他认为只有这样,白天才能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可以精力饱满地用于应对他的工作。——他有太多工作要做了。


他干练,利落,惜字如金。我有一个印象,仿佛睡眠对他也是一项工作。


睡觉不为睡觉,而是补充体能,为了保证第二天的工作效率。他总是说“为了”,睡觉为了工作,工作为了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才能赚更多钱和实现更高的人生理想,每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可以说,他每天的工作时长不只 8 小时,甚至不只 12 小时,而是整整 24 个小时——睡觉也算在内,全是为了特定的结果服务。这样一个满满当当的时间表,现在多出一小时的空白时段,这是巨大的空耗。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满心不安。


我跟他讨论,这段空白对他有什么意义。


“意义“这说法似乎也等于某种必要性:“为了”什么。他找不到意义,无论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躺到床上后还会有一段睡不着的,无价值无产出的时间。


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无价值无产出”正是你想要的呢?


不必要,但是想要。生活并非全是由价值和产出填充的,多多少少包含着一些无法定义的碎片——我称为“非必要”的时间,说是消磨也好,浪费也好,没有直接的成果,但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并不急于休息,哪怕已经很累了,还要在房间里东走走西摸摸,刷刷手机,吃点零食。在他们心里,这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对这段时间他不需要有规划,没有任何期待的结果,也不必对任何人负责。


这种非必要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非必要的意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想做什么都行。要点在于无所谓,具备一切可能。可能做点什么,可能不做,可能做得好,也可能搞得一塌糊涂。怎么都行,所以是“可能性”。当然可以浪费,把时间都浪费掉也是可能性之一。


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浪费可耻,这也是从必要性的角度定义的。但人确实可以浪费时间,“可以”,自然不是必须。不过,如果说人有什么是“必须”的话,我想就是必须拥有一点“非必要”的空间。人之所以是人而非机器,恐怕就因为多了这么一点空间。不是每件事情都必须计较投入产出的比例,指向一个明确的结果。一家人在一起忙活一下午,包顿饺子,就时间成本而言当然比不上下馆子,但我们心里都会珍惜这样的时间。


极限状态下,是有人可以把时间安排得严丝合缝。我以前在大学,学校里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很出名,她俩的日程表可以从早到晚规定好,精确到了每分钟要做什么。习惯是很好,做计划让人效率最大化,每分钟都可以有用处。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面对这么一个问题:总会有突发情况,计划被打破,假设就是有一些计划外的状况呢,怎么样?


我猜她们的回答是:也不会怎么样。


要允许适度的弹性。好的计划是人的“意愿”,但不是“绝对”。人只有在被充分接纳的前提下,事情才能做得更好。允许你不做,在此基础上你还是做了,这件事才是出于你个人的意愿。一旦没有这份允许,你只能做,那就是一种强制。而我们会本能地反抗各种强制。——你现在就可以体会一下“不允许”的滋味:让自己在一分钟之内不咽唾液,或者不许在头脑中想一头大象。你看,这些事原本你也不想的,现在却有些忍不住了。


控制伴随失控。极端的控制往往带来剧烈的失控。像我那个来访者,不允许自己在入眠前有一段“非必要”的辗转反侧,只会让焦虑更强烈,蔓延到每时每刻。太精准的安排往往具有这种脆弱性,经不起一点点冲击。我们以为一个坚硬的框架可以保护自己,但如果一点弹性都没有,也许我们反而成为被框架困住的牺牲品。


什么是必要的?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关键元素,就是主语——“谁”?


谁来定义必要?谁负责掌管这片领地?


喜不喜欢,我们自己说了算;可是必不必要,存在某种外力的判断。可以说是一道凌驾于个人喜好之上的权力。就像小时候,上学读书才是必要的,其他都是玩物丧志。你喜欢没有用,重点在于父母(以及社会)的意志。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分成两种,书有正经书和闲书,他们说闲书读下来对学习没有帮助,纯属浪费时间,“没必要”。


问题不在于闲书。今天也有貌似开明的父母鼓励孩子什么都读,开卷有益,但紧接着又会说:刷短视频就没必要。从本质上讲,都是一个人在替另外一个人决定,他应该怎样活着。这里的“必要性”无论获得多么充分的论证,对这个人的人生有着怎样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同时也在传递一个声音,就是我可以决定你一部分的生活。


我们多多少少要学着去接受,我们的人生的确有一些部分是不能自己主宰的。谁也不能做到完全为自己而活,尤其在如此高密度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当中。我们很自然地让渡一部分空间给领导,一部分空间给客户,还有一部分让给亲人。但我们不能让渡得太轻易了。人生本来就那么有限,划一片给工作,再划一片给家庭,再有就是“自我成长”(很多“成长”也是为了符合别人的期待)。我们自己的地方呢?除了一个称职的员工、一个负责的丈夫或妻子,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一个光宗耀祖的儿女,那么我呢?我在哪里?


我们的真身,就躲在所有“必要”的领地之外。



我的另一个来访者,是一个人文素养极高的人,平时会写一些严肃的文艺评论。但他有一个秘密:他有时工作不下去,就会偷偷看一些玄幻修仙的网文,他知道这是一种“低级”的快乐,但他就是欲罢不能。他为此很痛苦,他不认为这只是一种爱好,他认为是对信仰的“背叛”,背叛了他的身份认同。我告诉他,你信仰的自我仍然是被某个“他者”定义的,你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内都可以满足“他”的要求,那已经很不错了。而你毕竟不是百分之百为那个定义而活。毕竟在定义之外,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么你仍然需要拥有一些纯粹留给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你做些不高级,不漂亮,上不得台面的事,只要你开心,就可以。你头脑中会有一些严厉的声音,说这没有意义。——让它闭嘴就好了。


说起自己的时间,常常有一个悖论,我们一面希望多一点自己的时间,一面又希望这段时间过得“有意义”。这还是在代入一个权威的立场审判自己,期待自己在做的事——虽说是出于自主——也能体现出某种正当的必要性。但那样一来,就不再是自主了。


自主性要在“非必要”的前提下才能得以确立。主动学习的小孩,没办法判断他写作业究竟是出于自主意愿,还是无形中受到了父母的压制。要澄清这一点,他必须离开一段学习,读点“非必要”的闲书,看看会怎么样。只有这段时间被充分允许,他收到另外的允许,这时候他再去做那些“必要”的事,才是出于他自己的选择。


这一期《呼吸》,盘点了一些“非必要”:


旅行。跑者老樊带着他的猫一起跑长城,我们看看他如何讲述这段 100 天 3000 公里的经历。疫情这几年,旅行对大多数人都成了一种奢求。“何必出门自找麻烦”,现在我也开始这么想了。作为权宜之计不得不如此。但希望我们偶尔还可以回想一些旅行的快乐。它不是必需品,永远待在一个地方当然也能活。但走得远一点,家才有不一样的意义。不要因为在家里待得久了,就认为只有这么几十平米的生活。别忘了还有些人在路上。


幽默。苦闷的时候,人人都能从脱口秀或喜剧大赛中吸取几分钟的快乐。这期《呼吸》里,东东枪老师谈到了幽默。幽默自然不能当饭吃,但是古往今来,笑话始终有着惊人的生命力。恐怕真的到了没有饭吃的一天,也会有人摸着空空如也的肚皮,讲几句有气无力的玩笑吧。幽默是痛苦的麻药,甚至在不能缓解痛苦时,单纯发笑也是一种态度:在本应笑不出来的时候,还能笑,这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坚持。我们可以被生活的苦难打垮,或者消灭,但我们最终还能保留的自主选择,也许就是这么一点儿俏皮。


音乐,诗歌,一幅画,一杯茶。生活中有太多事物都可以是非必要,就像中国艺术里的留白:表面上什么都没有,但那刚好是展开无穷的联想与诗意的空间。


我建议你在生活中也保留这样一点空间,不用很大。也许一年当中拿出那么几天,或者一天当中拿出几分钟也好。这是一段非必要的时间。跟朋友聊聊天,散个步,坐着发发呆,手边有这本书的话就翻开看两页。——我这样说还是像在布置任务,或者换句话吧:一个字看不进去也可以。这段时间是踏踏实实属于你的,你怎么用都很好。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无须为此不安。感受一下:这是完全属于你的生命,你怎么活着都行。


对了,还有呼吸。呼吸是每时每刻都不停歇的任务,但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什么也不做,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这是生活中难得的一种平静。——你有多久没试过关注自己的呼吸了?试试吧。最简单的正念,把心系在自己的呼吸上。



最后还想说几句,在“非必要”背后,有我们对自己的信心。


我们执着于掌控,让生活中布满必要之事,是因为我们总担心在留出一点空白后,事情会变得更坏。我遇到过很多父母对孩子表达这样的担心。他们问我:孩子放学回家后,不是第一时间写作业,而是东游西逛,吃一会儿零食,扯几句闲篇,该怎么让孩子抓紧一些?我想这不就是我们面对工作的常态吗,父母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但他们就是无法释然。我问他们,孩子浪费的时间有多长,父母答不上来。孩子晃荡了没有两分钟,父母就忍不住开始介入。如果一直不催促会怎样?父母说:“那他一晚上都不会动笔!”其实他们并没有试过,得出这个结论更多是出于一种恐惧:一旦放开控制,最坏的事就会发生。


我请他们试一试。这个问题很容易就有真实答案。


结果往往比他们想象的轻松——任由孩子磨蹭的时候,孩子经常也只会耽误几分钟,最多半小时,就一边抱怨着今天作业好多,一边还是把书本文具拿出来。父母最怕的噩梦并没有成真。换句话说,孩子也有“必要”的意识。但这种必要性必须在他先浪费一些时间,确认过“非必要”的权利之后,才能转变成一种自主。


成年人也一样。说自己在蹉跎人生的,也不会真的无止境地蹉跎。长远来看,我们都会在自己的领地上做一些有意义、有回报,多多少少对得起自己的事情,只是我们需要先确认这片领地真正属于“自己”。唯一确认的方式,就是先让自己什么都不做。


所以非必要的背后,指向的是信任问题——我敢不敢相信自己?


最后说说文章开头的来访者。他后来接受了每天有一两个小时的放松。他开始对睡不着的时间充满期待,想趁这段时间追一个剧。结果发现,他一躺上床就困意来袭,甚至一集都没看完。——你看,他甚至不需要“真的”花费这些时间,只要在心里拥有这样的可能性。你知道自己可以有一块休息的地方,就能在路上走得更稳。


👇扫码可订阅2023年全年《呼吸》,包含6、7、8、9期,享 68 折优惠,前 1000 名可获赠专属呼吸主题帆布袋一个。


(发货时间:下单后第6期与赠品48小时发货,此后每3个月寄出1本)



👇无常是生活的真相,无处可避,疑虑丛生。但疑虑再大、再重,也大不过一次此时此地的呼吸。扫码可订阅第1-5 期。



👇点击阅读原文,可订阅2023年全年《呼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售价不到10万元,众泰旗下新车抄袭本田?深交所追问“车型全自研”,公司回应:真的自研毛尖x张悦然:比真实还要真实的女性写作社牛警犬在群众拥护下迷失自我,社恐则躲在角落眼神闪烁:没手机好惨!北大博士李松蔚:什么样的家庭,一看就能养出自信的孩子?英国海外还有14个领地?全球哪些地方可以持英签免签前往?和李松蔚聊《再见爱人2》:我们为什么害怕打开这档节目?恭喜被RU录取!不信谣不传谣,给你一个最真实的自我介绍!经济学通识:真实人的真实行动国家卫健委发言人米锋:两周内没阳,你就躲过最重要的环节傅聪大使:只有在必要的时候,中国才会"以牙还牙"​势在必行!拯救堪比大熊猫的国宝,保护民族的根老丈人向女婿学厨艺杂记霍华德·马克斯: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对动视暴雪势在必得?微软总裁将出席欧盟监管机构听证会赠书福利|喵星人是如何一步步占领地球的,喵~李松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最深的自我探索之后 | 100堂课带你深入自我探索老美的教学我也开始接受了,学了一个学期的芭蕾汇报演出【疫情周报】新州7653人确诊,94病亡;维州3446人确诊,149病亡;更多州及领地数据>>李松蔚:最长久的感情,是不争对错最新:北领地也憋不住啦,491猛降申请条件,几乎是白送!现在必须要知道,上海哪个区医疗资源最好一个月没有阳, 你就躲过了最重要的时期印钱炒股投机倒把必使物价飞涨中国靠谎言迎接奥密克戎海啸华人冲上街头,占领地铁官方会议,抗议唐人街上空项目!对话李松蔚:如果这是一场胜利,我们不应该表达哀伤想让自己喘口气时,就躲进他的文字里财长耶伦:将在必要时对小银行挤兑及蔓延风险进行干预惹人厌的奇葩老板,合同重新竞标胡鑫宇事件之外的自我反思:成为“大制度”下发光的“小人物”。简里里×李松蔚×康堤 |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新书分享沙龙直击 | 洛杉矶华人冲上街头,占领地铁官方会议,抗议唐人街上空项目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