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大唐气象》序:“惯性”的深意;“热力学定律”的经营模型;真假李世民的成就辨别公式

《大唐气象》序:“惯性”的深意;“热力学定律”的经营模型;真假李世民的成就辨别公式

历史

壹:六十四路烟尘

想革命成功,有个著名金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从陈胜吴广开始,任何时代最开始挑战国家机器的都避免不了灭亡的结局。

为什么?

不用搞多么复杂的论证,从祖宗告诉我们的简单生活道理来讲这个问题。

老祖宗们通过观察天体运行的规律在一年中设定了二十四个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每年的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这一天,也是从太阳获得能量最少的一天,这一天过后,白天开始变长,能量获得开始越来越多。

但有意思的是,别看冬至是至暗时刻,冬至后面的小寒大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同样夏至也是如此,夏至这天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却出现在夏至后的小暑到处暑之间。

为什么?

因为即便过了冬至开始好转,但每天接受的太阳热量和散掉的热量相比依然是入不敷出,因此温度还会下降,直到吸收和耗散达到平衡。

夏至亦如此。

牛顿同志后来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它存在于每一个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对于我们的生活,惯性最关键的两点在于:

1、万事万物都有惯性,不存在例外。

2、惯性和质量成正比。

牛顿同志用物理学公式给我们解释了一个玄之又玄的现象:任何一种趋势,要改变原先的状态都不能立竿见影,其效果总是滞后的,越大的趋势越是如此。

任何一个人,组织,国家,从做出努力进行改革到走向蒸蒸日上的过程无一例外的都会是上面这幅图。

即便你最开始做的是正确的选择,你开始走出冬至,但你仍然会深陷小寒大寒的泥潭一段时间。

这个时候千万别泄气。

前面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大量的热量已经开始带走严寒,看不到立竿见影的变化只不过是因为惯性的原因。

如果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等过了临界点时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之所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因为你需要前面的大量炮灰去阻挡旧有势力的惯性,等整个大环境的势能积累帮你走过严寒的临界点!

所有跳早的,都成为了阻拦国家机器惯性的炮灰。

大隋第二家庭的杨玄感,你说呢?

帮着大隋镇压好几轮叛乱还乖宝宝蔫着的李渊,你说呢?

往深说点,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革命这件事吗?

“惯性”这大哥属于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当改革或者腾飞之前,都会有一段至暗时刻,任何改变或新的科技与手段无论好坏最开始都不会产生什么好的结果,因为原有的平衡会被打破,旧有的利益链条会反扑,不仅不会繁荣,甚至会出现衰退。

这个时候,反对你的声音会摇旗呐喊,大部分数国家和经济体会掉头转舵退了回去,永远没有越过龙门。

任何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也是如此,当你换新的人生算法,新的学习方法,更新技能动作,最开始都会不适应,工作会觉得不顺手,学习会觉得吃力,竞技会成绩下降,技能会出现失常。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根据实时的反应,草率给出结论,觉得走错了路,然后在一次又一次左右摇摆中蹉跎一生,一事无成。

综上所述,无论是颠覆者超车,还是组织机构改革,还是人本身爬坡过坎的成长阶段,永远不要相信立竿见影。

这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石定律框死了的!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太多人相信立竿见影,太多人在刚看到风口就跳进去,总是担心稍微晚了就没了,总是焦虑这风口没把自己刮起来。

其实单纯以牛顿同志的思路推演下,如果真的是风口,那这个风口的势能就会很大,惯性就会很大,在惯性定律的加持下会持续很长时间。

比如今天的中国,整个国家的腾飞规模已经起来了,已经远远走出了临界点,哪怕现在瞬间熄火了,惯性也会推着他走很远,往历史中看华夏的国运,强汉开疆,盛唐气象,都是在开启国运后飞奔了一个世纪。

西域的奠定和高句丽的消灭那都是在李世民死了以后的几十年,都是在武后开始祸国给国家刹车的时候。

武韦之乱了二十多年,中间出现了那么多磕磕绊绊,但惯性依旧让盛唐势不可挡的又走了四十多年。

如果真是风口,那会是很久,早一点进,晚一点进有什么差别吗?

北京你说两句?上海说两句?深圳说两句?

你要做的是做好准备在风口中待的足够久

你要做的是追求一个长期发展且能有复利效应的机会

你要做的是在一个风口领域深耕十年二十年从而拿走头部的利润

因此早一点晚一点意义不大,方向和思考的意义很大。

如果不是风口,那晚一点进也没失去什么。

看准了,看准后进去往死里干;

别看了大概,着急忙慌进去以后又瞻前顾后哆哆嗦嗦。

有人会说,马云同志说过:先是看不起,然后看不懂,然后来不及,然后跟不上。

马老师教导过我们,看到机会后不冲进去就晚啦。

你梦想马云不拦着,但首先有几个马云?

马云之所以“看得懂且看得起”,他从美国回来看到那边已经成熟且蒸蒸日上后得出互联网注定牛逼的结论的,而且他得出判断的要素中有个不起眼的环节:他爹是浙江曲协主席的副厅级干部

你看到的他都是“往来皆白丁”,但他“谈笑有鸿儒”这事大概率不爱跟别人念叨。

况且就算强如马云,95年就投身他看的准的方向了,也是直到99年他才稍微喘了口气。

不是每个人都能活过那等大势的4年的。

你如果有机会采访他,多问他95-99年的故事,别问梦想和战略,那对你都没用,问他咋活下来的,问每笔现金流的单子······

惯性定律告诉我们,大势头会很久,小打小闹的事情惯性不会大,这世上有太多貌似的风口,之所以挣貌似风口的钱有风险,因为任何动作和资源投入都有成本,那种转瞬即逝的投机机会更类似于赌。

就算赶上了,也不过是一锤子买卖,更多的是进去后风停了,然后把裤衩都输没了。

这世道有很多刺激你忽略惯性定律去立竿见影的那些“神话”,当年满大街都是囤货一箱一箱的BB机,今天所有卖成功的老师们也都在说自己有秘籍,从他那脱胎换骨只要3888······

我总是在说要稳,多想,多看,日日努力,跟个糟老头子的口风一样,因为我和大家耳鬓厮磨了好多年,时间长需要禁得起考验。

还是那句话,咱们再来一遍加深印象,无论是颠覆者超车,还是组织机构改革,还是人本身爬坡过坎的成长阶段,永远不要相信立竿见影。

惯性,作为每个有着基础教育的人都学过的定理,简单吗?易得吗?

但不懂这个智慧的人,占这世间的绝大多数。

老师们只会教孩子们咋用这定理做题,老师们不会教咋用这公式和人生结合。

也正因此,上层建筑从不拥挤。

根本不知道,或者琢磨不明白“惯性”这个物理学的定律的人,会自发衍生出人性中的焦虑,从而将人筛选出三六九等。

成功过的人通常对外会如下宣称:

莫名其妙飞起来的猪会说这都是我自身的努力与拼搏;

聪明点的人会说我运气真不错。

他们大概率都不会说的是背后的高人指路和贵人扶持。

“贵人扶持”都能理解,但“高人指路”你说他能帮你解决啥?

高人经历过你的惯性阶段,然后告诉你眼前事业走到柳暗花明所需要的大概时间和历程,让你静下心来战胜那些人性中的焦虑。

关于惯性,还有一个问题。

能走出冬至走向立春立夏,因为你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你怎么才知道你目前坚守的道路走的是对还是不对?

帮你走出这个焦虑,让你清晰看出路线是否正确的,是以史为鉴的真正意义;

准确的说,是历史沉淀于人性与事物发展规律的那些客观事实;

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那一条条铁律衍生出来的智慧。

不是简单地将上一次成功的过程复制一遍,而是知道在暂时看不到前途时知道是该坚持,还是退回来。

历史所带给我们最伟大的意义,是那堆人性中的千年不变。

一千年前男人好色,一千年后男人依旧好色,再过一千年亦如此;

一千年前送礼是围绕钱、权、色、孩子展开,再过一千年前还这意思。

六十四路烟尘的结局,盛唐版图与气象的奠定,是这一季讲述的核心。

盛唐的惯性奠定者,叫李世民。

贰:再说“天之道”与“人之道”

1850年,克劳修斯说了这么一句话: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这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他证明了一件事:在自然状态下,能量永远只能由热处传到冷处。

关于“热量会自动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这件事,在此两千四百年前,一位华夏的大哲学家说出过相同的智慧语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同样是在19世纪,大卫· 李嘉图发表了被后世称为的李嘉图定律: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以牺牲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代价的。

在此两千四百多年前,那位大哲在说完“天之道”的后面还跟了一句话:“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

人之道,和天之道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天之道”,意味着能量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高能量者注定会耗散,会由高峰趋于平均,但“人之道”,出手干预逆转了能量的自然传递过程,他逆天的让“低温”流向了“高温”。

这个“逆天”的过程通常是:高能量者燃烧了低能量者加热自己,使得自己的能量越高,燃料则在能量耗尽后成为了烟尘。

“人之道”虽然逆天,但终究要接受“天之道”的规律,高能量者的能量越高,与周边的任何事物温差也会越大,高能量者会注定散发自己的能量被周边掠夺:比如自身的欲望,亲近的索取,体系衍生的触角,总之,高能量者天然每分每秒都在“散功”。

高能量者如果希望永远沸腾,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燃料对他献祭。

这是任何国家、经济体、公司组织永远绕不过去的模型。

1824 年, 卡诺最早提出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根本条件:凡有温度差的地方都能产生动力。

高能量者如果想逆天改命,就需要去主动去释放自己积聚的能量,如钱财,土地、矿产、粮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产生动力去推动了下一个层级。

在层层推导下,终极的目标是要你的组织架构通过“目的性”的做功,从而找到更多的燃料去燃烧与献祭,来反哺高能量者不可逆的能量损耗。

当政权核心打造了一台精密的机器,他能量扩散后产生的动能能够促使他的官僚结构更好的源源不断找到燃料,这就是一个王朝的上升期;

五胡南北这三百年,北人南下之所以为南朝盛衰之总纲,就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北人去填补进南方;

汉夷混一之所以为北朝盛衰之总纲,就是因为汉夷两方面形成合力后,北朝的资源攫取能力将远远大于内耗,随之对南朝形成压倒性优势。

当高能量者打造的那个机器出现了大量的能量额外损耗,当一层层的动能传递不下去,燃料来源越来越少,这就成为了越来越抽抽的死循环,这也是一个王朝的衰落期。

这个道理推及组织和企业,亦如此。

财务报表中成千上万个指标,剥去一层层的外衣,它最最重要的一个点,永远叫“现金流”。

说的再天花乱坠,想跑赢“天之道”,你需要进的比出的多。

说到底,“人之道”的兴衰,就是人逆天而行后能量的盈亏之道。

高能量者在不可逆的日常能量转移外,他主观意愿的针对性做功方向和效率,决定着“人道永昌”的基业长青。

当他的大量做功是无效的,是与抓取燃料所无关的,这就是高能量者的下坡之路。

绝大多数组织形式的兴衰与预判,其实都可以通过“天之道和人之道”这句古老的话语和物理学的基石定理说明白。

无论变化的多么复杂,形式多么的千奇百怪,PPT有多么的光彩夺目,无论有多少聪明人和糊涂蛋在对你乱花渐欲迷人眼,当我们思考的时候攥住了那些不变的定理和智慧进行思考,很多迷雾和乱局就会渐渐云开雾散。

隋之所以兴,在于从武川英雄传开始直到演变为关陇集团就一直是一个能不断吸收燃料来供养核心集团的国家机器。

580年,杨坚下令在西魏时改姓鲜卑姓的人都恢复原来的姓氏,民族融合的最后一关打通了。

三百年前,你姓刘,我也姓刘,但你是匈奴人,我是中山人,你是草原屠各王子,我是中山靖王之后。

三百年后,你姓刘,我也姓刘,我们都是河北人,我们都是华夏人。

在这三百年血泪大融合的杀戮、掠夺、徙民、编户、同姓后,无论你是普六茹还是侯莫陈,几代之后都变成了一个民族——汉。

整个国家机器的民族内耗降到了三百年来的最低点。

583年,杨坚展开了精简官僚机构的专项整治行动,悉罢诸郡为州,直接减小了一级行政单位,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直接撤销了500多个郡级单位,同时裁撤淘汰了大量的冗官,节省了巨大的政府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584年,隋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各级机关干部浮华文风的通知》,杨坚书记号召全隋干部无论公私文章都要实实在在说话,老老实实办事,别给我引经据典整一大堆虚无缥缈。

整个国家机器的官僚体系消耗降了下来,办公效率抓了上去。

585年,杨坚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户籍整顿专项行动,杨坚亲自任行动组组长,对于山东地区因为北齐的弊政准确的说是以四姓为首的门阀习气在户口登记和租调征收方面偷奸耍滑,杨坚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逐户逐人进行核时,如果出现户口不实,岁数虚报的,里正和党长一律远配边州,堂兄弟以下仍然一块过日子的大族必须分家居住自立门户,高熲随后又与时俱进的请求实行“输籍法”往全国推广,规定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进行普查,输籍法这每年一次的大筛再配合对基层官员的考核使得隋的人口账本被制度化抓起来了。

整个国家机器的资源抓取能力达到了自东汉后的巅峰。

减租降税、宽减刑法、统一货币、精简政府、户籍整治,漕运维修,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国家机器改良与修整,杨坚都全方位深耕了一遍,隋朝全国各地每年上调给关中的各类物资经由各种运河和驿路源源不断的送往长安。(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输长安者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至此,隋运达到了巅峰。

高能量者在一代代的迭代后打造出了一个逆天的组织架构,源源不断的抓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

隋,兴于此;

秦,当年亦兴于此。

这架机器太好用了。

兴于此,亦亡于此。

当这架国家机器抓取燃料的手段太过于高端,当高能量者的能量太过于强大,注定会出现蓬勃输出的奢靡欲望和肆无忌惮的八方开炮。

你是否紧紧的抓住了那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如果有一天给你献祭的燃料烧干了呢?

叁:改史后的那些真与假

继续贯彻前面文字的中心,无论多么高端的事儿,它最核心的马达永远不复杂,永远会像物理公式一样简洁清晰。

靠谱的人永远能用一句话描述清楚自己要做、在做、准备做的事。

这是你想成事所要时时刻刻对标并思考的纲。

做不到的,要么是脑子逻辑不行,他捋不清楚自己要干啥,干的是啥;

要么是表达能力太差,他资源调动能力估计堪忧;

要么就是忽悠人的。

国家上升的时候,它能通过几个核心指标算出未来大势;

公司上升的时候,它的产品或服务能带给客户的好处一定是一目了然的。

英雄上升的时候,他融资融人的能力一定是能花小钱办大事的,他的团队骨干各领域一定是以一当百的。

半年没见了,咱们的开篇序,一定得量大菜精的给大家吃撑了。

根据李世民那堆改史的是是非非,再说个一眼能看明白的公式。

一个人的成就=成功率x事业量级x效率x时间长度x时代的机遇

李世民的天纵英才是“成功率”“效率”的保障;

如果没有李世民,唐不会成为千百年来对于华夏如此特殊的存在。

隋崩的天下大乱是“时代的机遇”

没有这个机遇,李世民的能力不会无限放大。

这三个,都是有目共睹且毋庸置疑的。

但是,“事业量级”“时间长度”的这两环,是客观规律,是很多粉饰所无法修改的。

从20岁起兵到24岁虎牢关封神,李世民几乎是拿着一个亿挣出了一百亿的效果。

但是,说李世民从20岁到24岁,是他亲手从0挣出了一百个亿。

你连原始积累的那1个亿也要安在他身上,这就违背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了。

对于一个20岁的小伙子,无论你多么的天纵英才,很多事是你这个年龄段干不了的。

从1亿到100亿的速度很多时候要远远快于从0到1亿,尤其拢一个政权的初期,民心向背和官僚结构都不是一个20岁小伙子能压得住的。

李世民后面通过一次次身先士卒和战无不胜快速封神确实不假,但太原起兵到关中建国的这段李唐由0到1亿的过程却应该有它真实的表达。

对偶像最大的尊敬,是对他客观,而不是从生下来就牛逼闪闪放光芒的20岁就是再世女娲。

让他的人生经验对你有多助益,是最浪漫的追星。

肆:常识

前面说的三块内容,咱们说的都是常识。

平时随便拎出来一个,你根本不会看上一眼。

但人活一世,最需要的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基本常识,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

信息在今天早就爆炸了,但有几个人说比丞相的智慧高?

古人没有那么多的信息,没有那么多的理论,却为啥做出了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布局,干出了那些匪夷所思的事业?

因为知识不值钱,智慧值钱。

信息爆炸了,工作繁忙了,让你充实与疲于奔命的同时也拿走了无聊与静思反刍时的那些智慧。

阔别了半年,咱们带地图的三国争霸出版并卖成了畅销书,咱们将B站办到了历史区头部的144万粉,我又实践了很多,沉淀了很多,感悟了很多。

我必须力所能及的做成一件件眼前的事,才好意思对大家说,历史的智慧是能指导我们人生的。

比如今天,当你焦虑时,当你投身风口时,你可以想想我。

18年9月公众号开刊的时候,很多人说,晚了,风口是视频······

22年8月视频号启动的时候,很多人说,晚了,红利期已经过去了,现在竞争红海的要死,赶紧布局下一个赛道······

晚了吗?

确实晚了。

但错过了吗?

好像并没有。

回到开头再点个题,因为风口有惯性。

而且文娱产业无论怎么变化,它核心不变的永远是俩字:内容。

我酝酿了很多心里话,想对亲爱的说。

亲爱的们,我回来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摩尔定律”的提出者、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去世,享年94岁招聘丨大招!《大护法》《大理寺日志》的好传动画招聘!惊人的“3分钟定律”“摩尔定律”提出者戈登·摩尔 | 经济学人讣告7 Papers & Radios | Meta「分割一切」AI模型;从T5到GPT-4盘点大语言模型原来这就是“企鹅定律”(深度好文)戈登摩尔离世,他的“摩尔定律”还能助英特尔重返巅峰吗?改变一生的强者定律:蒲公英定律,马尾松定律,尖毛草定律孩子不上补习班!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物理、编程、AI智能在家免费学!读《诗》:读 《柏舟》阳光沙滩发人深省的“乌鸦定律”:人最大的克星,其实是自己465亿!公募REITs创新产品很“热”!|另类投资气象第306期批评孩子时,谨记“二八定律”,简单却很管用【精英故事】校园经历改变了我,90后"哈佛大学全奖+斯坦福硕士+苏世民学者+约翰肯尼迪学者+福布斯精英.."的成长之路变态封控结束了,余波还在李世民在路边吃瓜,连声赞叹瓜甜,走出白米后下令:给我拿下李坏做小红书必备的14个运营模型方法论李世民“玄武门政变”的终极影响:大唐,最终毁于兵变和政变从硅基光刻到碳基测序:以“超摩尔定律”向摩尔致敬【视频】教你如何辨别《墨多多谜镜冒险》真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背后的深意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靠的是“二八定律”寅冬玫瑰樱盛开【视频】打假《DK儿童百科全书》!分分钟教你如何辨别真假!有多少人,败给了“慢马定律”重磅!中国驻澳使领馆官宣: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变!往返澳洲务必注意;外交部回应入境48小时核酸要求“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一审宣判;“多人在景区跳崖”,张家界通报!;“在美展出兵马俑拇指被盗案”或被轻判 | 每日大新闻关于春节,唐太宗李世民的诗物理改变图像生成:扩散模型启发于热力学,比它速度快10倍的挑战者来自电动力学美国海关查获来自中国包裹 暗藏假美钞、仿LV首饰!华人在生活中如何辨别真假钞?!国家知识产权局“提格”的深意与影响隋崩(7):天可汗前传,姨爷爷与老丈人为李世民提供的巨人肩膀(开刊来最长单篇)每周一曲【视频赏析】: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爬藤成功与否和经验采集关系不大。而是在怀孕的一霎间就基本决定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