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谭嗣同,为何甘愿赴死?
今天继续聊历史吧。
戊戌变化失败后,谭嗣同本有逃跑的机会,但他却选择留下来,结果被杀,这是为什么呢?
谭嗣同身为官二代,却没有官二代的纨绔。
他生活在一个父慈母严的家庭。老爸是个老实巴交的读书人,在别的湖湘子弟都投笔从戎加入曾国藩大军时,他不为所动,一心科举。
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老爸考上了进士,从此捧起了铁饭碗。后来更是做到了湖北巡抚,也就是现在的一省之长。
谭嗣同少年独立,非常崇拜草莽英雄,为此特意结识了“大刀王五”“通臂猿胡七”等好汉。
儿时的他,就曾写出明志联:“惟将侠气流天地,别有狂名自古今”。任侠豪迈之气跃然纸上。
10岁时,他师从崇尚“变法之论”的先生,学习王夫之等人的理论、经世济民之学。
但他骨子里就对当时的八股文非常反感,有一次终于按捺不住,在课本上写下“岂有此理”,丢在了一旁。
18岁起,他便过上了游侠般的生活,游历大江南北,结交贩夫走卒,看遍人间喜怒,在社会底层,他看清了清廷的腐朽和封建的衰败。
当时,天地会等反清复明组织欣欣向荣,南方民族主义思想在太平天国运动后也方兴未艾。
在江湖人士的熏陶下,他产生了反清思想,也萌生了革新之志,发出了“风景不殊,山河顿异”感叹。
甲午战争后,谭嗣同受到极大刺激,果断抛弃旧学,探求新学,投身变法活功。
谭嗣同因弃学八股,一生“其文多恨与制违”,从20岁起,先后参加6次科考,都名落孙山,从此绝意科举。
32岁那年,谭嗣同老爸实在看不惯他整天游手好闲,便花钱给他买了个官缺——江苏候补知府。
谭嗣同无奈应承,去补缺的路上,顺便转山转水转了好些地方。
在江苏候缺期间,谭嗣同写出了著名的《仁学》。
在这本书里,谭嗣同喊出了那句“冲决网罗”的呐喊:
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工媚大盗。”
对于皇权专制,他无情抨击,同时,他又给出了自己设计的救世方案。
《仁学》一写完,谭嗣同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湖南——因为湖南巡抚陈宝箴再四催促他来帮忙主持新政。
在湖南期间,谭嗣同倡办时务学堂,兴办南学会,创刊《湘报》《湘学报》,给学生灌输民族主义意识和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为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
此外,他还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推行新政,使湖南一时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
谭嗣同本人也光环加身,被誉为“新政人才”“维新四公子”之一。
维新变法开始后,谭嗣同应诏赴京,被授予四品官衔,任命在军机处章京上行走,“参预新政”。
看起来,四品官衔和军机章京,并不显赫,但加上“参预新政”四字,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此职相当于唐宋时期的“参知政事”,实际执行的近乎宰相之职。
谭嗣同在整个变法期间是作为光绪帝的主要助手的,承担着光绪和康有为等人的联系之责。
或许你会纳闷,那个一心革命的谭嗣同,那个直言“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的谭嗣同,怎么会支持改良呢?
其实,谭嗣同的思想是激进的民主思想,他希望走的是虚君共和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权力。而此时光绪帝有志改革,谭嗣同将他视为战友,借其一臂之力,以扫除封建顽固。
就在赴京前夕,谭嗣同在饯行宴席上就吟诗明志,暗藏革命之意了:“三户亡秦缘敌忾,勋成犁扫两昆仑。”
朋友唐才常坦言:“复生虽役身朝廷,从事惟新,而其心实未尝须臾忘革命。”
维新变法,只不过是权宜之计。
戊戌变法虽然进行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小得可怜。
政策下发到各省,除湖南省外,其他省份督抚根本就无动于衷,也不可能让百姓知道发送了什么。
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他们聚拢成反对改良的顽固派,天天跑颐和园去向慈禧老佛爷哭诉,求她出山“临朝训政”。
渐渐地,一个谣言传入了维新派耳中:
以慈禧和荣禄为首的顽固派,决定于秋季天津阅兵时发动兵变,罢黜光绪,扑灭新政。
维新派一个个都慌了神,光绪帝也坐不住了,慌忙让维新志士去搬救兵。
当时驻扎在京津一带的一有三支队伍,其中两支是荣禄的人;而袁世凯因为长期出使朝鲜,所以态度不明,不过他平时表现得对变法很上心,还曾捐钱支持过康有为的强学会。
情急之下,维新派不得不把袁世凯当作救命稻草来抓。
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对袁世凯和盘托出了计划,得到了袁的确切答复。
然而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摆驾紫禁城,闯入光绪帝寝宫,将其囚禁;紧接着发布诏书,再次“临朝训政”,并大肆搜捕维新志士。
听闻戊戌政变,谭嗣同除了和“大刀王五”等江湖侠士筹谋营救光绪帝外,就是整天坐在浏阳会馆里,坐以待捕。
营救活动失败后,康梁等维新派及江湖侠士都劝他逃往日本,谭嗣同坚定拒绝: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决定为变法殉职,以自己的生命向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通过自我牺牲,换取民族觉醒。
同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
在狱中,谭嗣同捡起地上的煤屑,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押赴菜市口行刑,观看者达万人。
刑场的情形可不像后来电影里拍的那样——百姓对他们悲痛落泪——而是毫不留情地朝他们身上扔菜帮子、烂番茄。
百姓对他们没有同情,只有入骨的恨。
一代志士殒命刑场,而他的绝响响彻云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可以说,在走向共和之路上,第一滴血,是谭嗣同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