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不写这部呢
腾讯的剧版《三体》是和《狂飙》几乎同时期上的,开分也很高有8.0(现涨到8.3),但显然它没有占到什么流量优势,我们也就索性等更得差不多了再来写。
之前写动画版《三体》的时候,我说过作为半个原著迷,对它十分失望,它的构思和落地也都失败得比较明显,而对于这部剧版《三体》,我的观感其实相当复杂。
它复刻了原著90%之上的剧情,尤其是台球桌谈论、叶文洁发出回答讯号等相关名场面和重点理论,又以有限的改编去把故事通俗化,让人物活泛化,使原著迷和非原著迷都能浸入其中,能算得上是完成度很高的成品。
但同时,剧没有在《三体》的既定主题上做更多的深入呈现,说白了就是比较依赖于原著原有的光芒,于是很难称得上是一部有突破意义的作品,还有一些节奏相关的小问题也就不多提了。
不过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欣赏偏多的,这不只是因为《三体》内容太过驳杂,落地难度本来就高,还因为它更像是以《三体》IP为试点,完成了一次比较扎实的硬科幻影视化起步,大概也是我比较悲观的缘故吧,我想如果没办法纵向探索,那么稳稳当当地把更多人引入这片宇宙,也算是可喜的方向。
更何况,这剧的可看性不差,在改编部分能看出主创团队对原著的研读功夫,在故事里融入了非常多的巧思,带着镣铐的红岸那一段也基本得到了保留。
所以今天这篇,我们就还是以欣赏为主,聊聊它的难得和好处。
《三体》(2023)
(注:因为2月3日已经放出超前点映,直通结局,我们也看完了全集,所以担心剧透的朋友(尤其是尚未看过原著的朋友)可以看完剧再看文,不过整体影响也不是很大)
——————剧透分割线——————
一
内里表达的复原
这一版《三体》被最多人夸的一点是还原原著,主要指的是故事的还原,即07年发生了诸多科学家自杀案件,疑似与“科学边界”这一学术组织相关,纳米科学家汪淼(张鲁一饰)被警官史强(于和伟饰)劝服加入“科学边界”以解自杀之谜。
也的确,剧这个部分做得不错,原著的主线脉络和多个剧情点都灵活复现了。
这样偏向表面的还原能否算是一个优点,我们姑且持保留意见,在我看来比较难得的地方,其实是剧对原著「内里表达的还原」,即处于大厦将倾之际的人类,危机起于不自知的多阶段内患,是内患引致了变量(向三体文明求助)发生。
更具体一点说,就是抓取到了原著里充满警示意味的核心论点,将军常伟思(林永健饰)说出口的那句:
“人类的整个历史都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变故,这不是一种幸运吗,既然是幸运,那早晚有一天会结束。”
原著第一部都在论述这种“偶然”的脆弱性,且并非遵循常规,归咎于外祸,而是以对外星文明的憧憬,反向溯源到地球文明里,危机四伏的内貌。
剧用了两部分去对这种内患加以诠释,一部分是我们熟知的红岸往事,与文革相关;另一部分是借新创的角色慕星(杨蓉饰),引出更接轨现当代的内患——环保危机。
因为某些可知的原因,叶文洁父亲的部分被删减了许多,但叶文洁帮助记者白沐霖(白客饰)誊抄一封反映生产过程中急功近利问题的信,反被白沐霖诬陷的这一段情节基本被保留了下来,叶文洁因此被审讯和迫害的戏更以暗示的手法加以呈现。
那场戏是军代表程丽华(孔琳饰)逼叶文洁在构陷父亲罪证的文件上签字,程进门的时候叶文洁正在床上冷得发抖,握手的时候亦然;
虽然没有下雨,头发却有着结冰迹象,似乎暗示已被泼过水或用过刑(原著里程丽华就是向她泼了水的,但剧未拍出)。
还有一个细节是程丽华明明注意到她冷,而自己脱下外套宁愿搭在凳子上也不给她披上。
整场戏都在揭露那个时期里的压抑,以及人性的受禁。
还有叶文洁在利用红岸系统向太阳发射电波之前,曾和雷政委有过一次谈话,雷政委坚决反对她的想法,原著里“向红太阳发射超强烈的电波,你想过这种实验的政治含义吗”,被替换成了“向太阳发射超强电波,这件事本身就有不确定性”,以及演员一个向上指的手势,和加重语气的一句“极大的不确定性!”
如此勾勒了最初始的人类文明内患,也是叶文洁选择发送回应讯号的重大动因。
而环保危机,则是借由慕星和降临派成员潘寒(张峻宁饰)的对话来揭露的,言语中数度谈及人类文明的进化对于地球的糟践和破坏。
这固然是智子“染色计划”的一环(释义引自原著:“利用科学和技术产生的副作用,使公众对科学产生恐惧和厌恶”),且潘寒的极端环保理论在原著中也有,但剧使用了相较原著更大的篇幅去陈列危机,以及人类的知而难为。
除了那些明面上的环境报道陈述,他们有过一段对话,是潘寒以慕星为例,说即使慕星把资料报道出去,也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就好比你为了赶来采访,加大油门,骑车的时候在意过排放出来的废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吗...你看完了资料,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这新旧两层内患的交相演示,让末日的降临和寻救的需求,更带着某种与外力并不直接相关的合理性,或者说,必然性。
二
氛围压迫感,以及人物丰富度
除去内里表达的复现,剧版《三体》还有不少值得赏析的地方,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氛围和人物的改编呈现。
先说氛围,因为原著文本就厚重,故不应被诠释为一部被轻松品赏的作品,而应是时刻绷弦的,那么如何把那种末日将至的张力揉入故事,令观众感知得到,便是巨大考验。
剧很巧妙地把视听语言和剧情做了密切结合,你看第二集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是由繁至微,入眼是链状结构,随后慢慢拉远放大,显现伞状,不断推演到最后,才知觉是红酒杯里的液体。
结尾则是从汪淼眼前的一串数字墨迹为入口,先是碳元素排列,推演到尽头,是三体文明里闪烁的三个太阳。
这便是以极具想象力和科学美感的方式,暗喻着三体对地球的文明侵略,是颠覆、解构、操纵了真相,汪淼眼前的倒计时便是如此。
全剧不断出现的蚂蚁,则是以具象生物暗示着人类的渺小无力,与高等文明三体评价人类时说的那句“你们是虫子”暗合。
各种不常规视点镜头切入的智子视角,比如从农场一角进入,摇晃着到打着瞌睡的科学家面前,而被注视的科学家毫无察觉,只是看了咕咕叫的鸡一眼便继续瞌睡。
这一段也与农场主假说相合了(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提出,农场主每天给火鸡喂食,其中有火鸡总结出了喂食规律,而感恩节那天农场主把它们宰杀了),智子在此刻作为可玩弄人类意志的“农场主”,而地球科学家则是相对无知的火鸡。
还有潜入科学家家中,环绕科学家一圈的视点镜头,在科学家眼前造成视觉紊乱假象,等等,暗表了三体人无孔不入的监控。
人物也都被改编得比较鲜活可感。
这与演员演技相关,但编剧也拓展了人物的形象维度,比如汪淼,规避了原著里汪淼在家庭中的缺席,而突出了汪淼为人父的温暖面。
会抱着女儿量身高,给女儿讲故事,大史偶尔帮他接一下孩子,也会细心叮嘱“不要在孩子面前抽烟”。
原著里粗中有细、诙谐市井的大史也是如此,生活里大大咧咧,好似顽童,侦破案件时则极其敏锐,从视频中的背景音一声“叮”便找到了破解幕后主使的突破口。
更出色的是叶文洁的形象塑造,这个原著里争议极大的角色,在剧版被搭建得较为坚实可信。
在红岸往事一段,剧首先是放大了她的孤独和渺小,放大她受迫害之后,对人类文明的消极与不相容。
这主要是用对比的视听手法呈现的,比如她终于被获批得知红岸研究真相的那一段,雷政委、杨卫宁等人与她相谈,她的身形总置于景深处,或置于边沿,任何人都对她显现出一种遥远的距离感,包括平日她穿梭基地也是如此。
而当她得以深入接触太阳相关研究时,剧便不止一次展示她眺望高空、舒展自我,尤其她提到自己思考人类生命只是偶然的那一段,她看向宇宙,逆光而视,展示了她对所在处境的挣脱愿望,以及对外来力量的希翼。
而她又不完全是绝望的,剧填补了她身为女性,身为妻子的柔软一面。
当她下定决心隐藏发射讯号,预谋杀害雷政委,恰逢机会时丈夫也要跟随雷政委下去,她便执意给丈夫另拿绳子,剧特意加了这么一段:丈夫叮嘱说慢点,别跑,且笑得温柔。
她也回眸而笑,似乎想要停留在丈夫的宠溺里,动作也慢了下来,用这一情感的牵绊给人物增加了许多温度。
同时剧还展示了她作为普通的人,作为人类一分子的一面。
剧提供给了她呈现矛盾性的空间,比如被审讯者问到“后悔吗”,她先是否认,似乎早已选择了自决,不再要求被理解;
然后又犹豫了,拿起一杯水,想了一会说“或许,有过那么一段”,然后才是和原著一样,回忆了在红岸基地一段暖色往事,她教授孩子们,得到乡亲们的认可,感受到了真心真意。这增添的一刹那犹豫,更贴近于人。
如此种种,细密编织起了多个维度的人物弧光,很妙。
写在最后
结局那一集也是遵从原著的,叶文洁爬上红岸基地山顶,想再看一次日落。
她说:“这是人类的落日......”
对于《三体》里的人类的确如此,但对于《三体》之外,对于我们的国产科幻,这或许算得上是一轮旭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