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隐形泡沫公众号新闻2023-02-10 23:02文/子木前几天在星球讲到一个概念——楼市“隐形泡沫”。讨论很激烈,很多人想让我多讲讲,那就以此作为今天聊房的主题。最近有一部剧挺好看,叫做《狂飙》,高启强因为买不起等离子电视,蝴蝶效应,走上黑道。的确,2000年左右的2万相当于现在的20万,家里有一台等离子,绝对人中龙凤,做梦都能笑醒。然而,20多年后的今天,500块钱的电视都碾压等离子好几个level,等离子却只剩下了怀旧价值,使用价值基本为0。这是为什么呢?科技代差。科技进化是跳跃性的,一代革一代的命,极大提高了产能和体验,规模效应又逐渐拉低商品价格。从大哥大到九宫格,再到千元智能机的手机市场以及从油到电的汽车市场,都在重复着相同路径。可以说,基本所有工业商品都难以逃离“科技代差”——产品跨代升级,老物件被淘汰。那么房子呢?如果按照工业制造逻辑,市场产品更新换代之后,老房子被淘汰,价格一定是大跌的,但你会发现,二十年来,房价整体却是上涨的。这是因为房子在折旧,但背后的资源却在涨价。城镇化建设道路上,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抢夺资源,资源长期“需求大于供给”,稀缺性战胜了“隐形泡沫”。就像我前段时间去北京西城区一个70年多年前的老学区房,转身都很困难,价格却能卖到12多万一平米,比5环外的大平层都贵了不少。然而,现在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房子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最近我在山东省逛了大半圈,深深感受到有些城市的“隐形泡沫”。到处都是挂牌1-2年以上的房子,最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觉得值这么多钱,但就是没人买……「有价无市」变得根深蒂固。比如一套位于青岛崂山的房子,123平米2室2卫,挂牌价格500万。如果按照地段论,崂山属于青岛最好的区,小区前面不远处去就是海景大平层,价格能卖到6-7万/平米。而它只卖到4万多,应该没问题的。然而就这样挂了大半年,看房的人寥寥无几。业主和中介把原因归结于市场行情不好,但我认为,更多在于产品已经失去了被购买的“理由”。首先,没有强资源绑定。交通、商业、学校、医院、生态这些资源里,哪些是强资源?答案是学校和生态。学校会随着时间沉淀,师资和生源力量互相促进,价值沉淀越来越高,只要高考制度一日不破,学区房的价值就永远难以撼动。而生态,是所有门类里唯一不可复制的资源,江河湖泊公园等等,是人们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向往。当然学校和生态,也要站在城市发展方向、产业主轴之上才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否则,核心区变迁,房地产价值照样触顶。这套房子,一无好的学区,二跟海又有一定的距离,只占了大区的利好,稀缺性很弱。其次,产品出现了“代差效应”。跟电视、手机这些工业品一样,房子会衰老,一代跟一代之间的差距很大。这套房子是15年前的产品,123平米才做到了套二,在当时可能满足了人们居住的需求,但放到现在,套三以上才是主流。大人一个卧室,小孩一个卧室,另外一个做客卧也好,做书房也好,空间的功能性需求是所有家庭刚需。而且,现在大部分产品基本都做到了人车分流,这对生活的幸福指数提升极高。因为谁都不想在小区里遛弯的时候还要考虑车来车往的安全因素,也不想大晚上被回来的车灯晃的头疼。在往上讲,还有物业和外立面。之前我写过专门的文章,中国物业制度是存在BUG的,开盘的那一刻就定死了物业费,很可能几十年都不涨。物业费不涨,但通胀会涨,这导致物业为了利润开始缩减成本,把小伙子换成老大爷,小姑娘换成老大妈,5个保洁换成2个,园林干脆不做维护。所以10多年前的房子,普遍老得很快,最典型的老态就表现在草坪和外立面上。15年前外立面的工艺基本都是面砖跟涂料。这种东西容易脱落鼓包,被雨水冲刷后,形成黄黑色的锈斑,加速了小区的老态。最重要的是,设计审美也在跨代创新,10年前的审美喜欢做欧式,5年前喜欢做新中式,而现在年轻人的审美逐渐向现代简约转移。如果你买一套老房子,装修可以翻新,格局甚至也可以重新调整,但外在房屋建造的“硬件”以及软运营,已经很难跟得上这个时代的节奏了。而且在大基建的超速发展下,整个城市被道路和地铁拉开了框架,摊平了通勤时间,加速发酵了“隐形泡沫”。“买一套不带强资源的核心区老房子,还是选择稍远距离的新房子”,这是我之前对身边年轻人的一个调查。一线城市,大概是4比6,但在二三四线城市,86%选择新房子,14%选择老房子,大多数人甚至愿意牺牲单程半小时的通勤时间,来换更高品质的居住体验。而未来市场的主要客群,恰恰就是这些对生活有着较高追求的年轻人。很多人问我,再过十年是否也会认为现在的房子很“老”了?这个可以参考工业制品的逻辑。2007年第一代苹果上线后,改变了手机工业的历史进程,但从乔布斯离世之后,苹果作为全球最强智能机,迭代创新就很艰难了。一直都在比大更大,优化硬件和软件,近些年折叠屏的创新,多少有些伪需求。有人说,乔布斯带走了创新,其实大多数人预测,乔布斯在世也很难做出更新颖的创新,这是所有工业品的宿命,除非创造出“全息立体”这种跨时代的产物。房子也是这样。玻璃幕墙、新风系统、同层排水技术、智能家居、地源热泵、人车分流、五重入户礼……等等技术,对十几年前的产品是革命性的。但对于未来来说,我们很难再找到跨时代的制造工艺,来改变居住的品质。所以我们大胆预测,未来几十年的居住产品,都是在目前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而无法产生革命性的巨变。起码我认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会。那么顺着这个逻辑,未来随着工艺科技的提升,很多出现在豪宅产品的设计,都可能下沉到改善甚至刚需。届时就会对10多年前的产品,产生跨领域的降维打击,就好比现在的4K85寸超清智能电视跟高启强买不起的等离子一样。同样的价格,天翻地覆的变革。讲这么多我只想表达一个概念:现在的产品和15年前的产品存在跨时代的“割裂感”,但现在的产品可能跟未来20年差距都不大。那么,在城镇化日渐饱和,房子没有那么稀缺的年代,不带强资源的老房子,无论是否在核心区,都会面临着持续衰败的结局。当然一线城市不会表现那么明显,因为核心区不变,政府也有足够的能力维持社区的“新”,大不了房子彻底老了,推倒重建。之于对于后面的城市,恐怕就没那么幸运了。今年行情一定会比去年好,三年积压的需求也会相应释放,一二线还会带动三四线来一波久违的行情,但这种行情对于有些城市来说,很可能是最后一波。也意味着卖掉手里老房子的机会,屈指可数,这句话送给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朋友。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