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哪些企业要开始赚钱了?
▲国内产业正逐步复工复产。1月29日,工人在合肥蜀山区一家汽车生产制造车间里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遭受疫情冲击,全年的经济增长只有3%,大大低于5.5%的预期目标。保经济增长,成为2023年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
相比于前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在过去的三年我们确实遇到了非常大的变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突发事件、世界格局及我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这些因素都成为过去三年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一些原因。怎么在稳增长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既实现短期的目标增长,同时还确保不损害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长远目标,是中国经济要面临的核心问题。
从《外贸何以逆转》《小镇子大生意》到《跟着铁路行中国》《韧性与挑战》,我们一直在近距离观察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去三年,中国企业面临了诸多机遇与挑战,在已经开启的2023,它们的前路又将如何?
本期数字刊《2023,重振经济》中,你可以读到记者对于不同领域企业发展状况的深入观察。无论是传统优势产业,还是逐渐摸索出自身发展道路的新兴企业,都共同面对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经济复苏的种种期待与思考,在他们的故事中可以一见端倪。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在不同领域中,机遇与挑战是如何发生的?企业又做出了怎样的应对?在放开之后,哪些问题会依然存在?更适合的发展方向与新的增长点,又该如何找寻?……本期Talk三联,记者们会分享他们视角中所观察到的诸多变化。
雨过天晴是一份美好的期盼,而越来越好的生活,还是需要更为务实的努力,与抓住机遇的勇气。
关于产业发展的一点观察
● 这个世界上的订单基本上就这么多,当然因为经济的涨落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但是对于一些小公司来说,可能之前这个市场上大约有50家企业在和它竞争,结果现在有30家因为种种原因倒闭了。竞争对手少了,但是市场还是这么大,所以它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 接下来这一年怎么去调整市场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预期?我觉得不只是应对疫情方面的调整。给市场提供稳定的预期,还是得有更稳定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营商环境等,谈复苏,还是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 要活下去就得想各种办法,想不出办法的那些可能真的就倒闭了,凶险还是很凶险的,这个事情不是说雨过天晴,马上就出太阳,应该也没有这么简单。
● 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会有一个更深度的调整,可能市场格局会被确定下来。我们已经积累了优势,接下来怎么去确定这个优势,然后尽可能地爬到第一梯队中去,这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窗口期。
03:03 我们关注的行业有哪些?
08:09 过去三年,外贸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16:41 疫情之外,那些影响市场环境的X因素
21:03 下一个增长引擎为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32:25 绕不开的房地产,与买房时机
41:45 核心竞争力与增长点,究竟是什么?
文/谢九
在疫情暴发之前,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尤其是对中国的芯片等高科技产业实行封锁,当时的中国其实对未来以高科技突围的发展路径已有清晰认识。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头号任务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2021年提出的“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淡化了对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是我国的5年计划历史上首次没有明确GDP增长目标。淡化经济增长的数量指标,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转型,追求更有质量的增长。
疫情三年以来,尤其是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跌至低谷,为中国经济稳增长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需要一个较高的反弹速度来稳定大局。但是,如果过于追求短期增速,又有可能陷入过去旧有的增长模式,比如重新依赖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等等。如何在短期增长和长期转型之间保持平衡,这可能才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挑战。
更多专题报道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由工厂生产出来的现代世界里,却往往对它们的存在熟视无睹。这些工厂是在什么背景中产生的?熟悉的品牌和商品,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之前经历了怎样的试错和打磨?一座工厂的发展,又如何反映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所属的行业的兴衰起落?
从工厂出发的产业调查,一直是《三联生活周刊》持续进行的工作。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打开“世界工厂”的大门,到如今的“经济小镇”发展模式,记者深入工厂、企业、产业园,通过扎实的报道,呈现不同时期各具标志性的产业发展形态。二十年间,中国的产业发展有过怎样的探索、起伏,又走出了怎样的崛起之路?在《三联生活周刊》的往期报道中,可以一探究竟。
编辑:一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