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趣,每次爆出男明星的负面新闻,《浮萍男孩》这本书都会大卖。作为男孩的妈妈,我倒是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毕竟,谁也不想儿子明明已经到了该独当一面的时候,还像个大男孩一样,出了事儿还要父母兜底过日子。“浮萍男孩”,只是一种比喻,是作者莱昂纳德*萨克斯观察到的一种男孩特质:他们缺乏动机、没有责任感、在生活和命运中像浮萍一样到处漂泊。以上看起来是不是有些眼熟?没错,这样的“大男孩”在各种新闻、热搜和社交媒体上,近年都增多了。这让我不禁想起大前研一在另一本书《低欲望社会》中描绘的对日本年轻一代的观察:而《浮萍男孩》这本书就是围绕着“男孩缘何会失去动机”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展开的。《浮萍男孩》的作者莱昂纳德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他是作家、心理学家,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这本书来自于他过去积累的7000多个病人,和来自不同阶层的“浮萍男孩”在真实人生中的起伏境遇。《浮萍男孩》全书都围绕“缺乏动机和目标的男孩”这个话题展开。这不仅仅是美国的现象,近几十年也出现在欧洲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可以说对全世界的男孩家庭都有参考意义。莱昂纳德认为当今(美国的)学校系统对男孩来说不太友好,存在教育上的性别危机。👆四年制大学的性别比例在过去有了明显改变,图源:《浮萍男孩》- 基础课程加速,幼儿园过早教阅读和写字,而男孩大脑比女孩发育速度慢,所以成绩普遍不如女孩,早期的挫折经历,容易对学校产生疏离感;
- 理论学习过多,户外教学时间变得更少,容易引发精神心理疾病,男孩儿患上ADHD(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的概率更高;
- 男孩喜欢的事情很多不再被学校允许,比如剧烈的运动、读刺激的冒险小说等,因此导致他们在教室中缺乏学习动机;
莱昂纳德发现有些男孩本可以成为好学生,但他们对此毫不在意。比起在现实世界中取得成就,他们更在意游戏中的成功。他们不是缺乏动机,而是动机受损,虚拟世界的动机牺牲了现实世界的动机。莱昂纳德认为是被权力意志所驱动。一些男孩喜欢主动掌控周边环境,这在现实中很难,但游戏恰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在游戏中,他们可以主控一切,获得梦寐以求的对生和死的自我控制权。孩子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玩游戏,而对现实世界的功课和作业只是应付了事。沉迷电子游戏的唯一好处,是在面对感官反应的即时性任务上,他们比普通孩子反应快了0.02秒。(1) 可能引发注意力缺陷:游戏中经常有多种角色同时出现,需要不停地扫视屏幕发现线索,也就是说分心能得到奖励。研究发现,孩子玩游戏时间越长,越可能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出现问题;(2) 增加现实里以身试险的概率:玩危险游戏的成年人,更可能出现危险的驾驶行为;玩危险赛车游戏的17至18岁的青少年,比起不玩游戏的同龄人,会有3倍概率在5年后发生真正的交通事故;(3) 引起肥胖等健康问题:久坐消耗更少的卡路里,同时游戏也会减少敏感性,比看电视更加刺激食欲,容易引起肥胖或超重问题;(4) 影响玩家的个性和动机:长期玩暴力游戏会改变人的个性,一项长达4年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玩暴力游戏的时间越长,越可能在生活中出现酗酒、吸烟和危险的性行为。然而在一切问题中,作者认为,沉迷游戏带来的最糟糕的影响,就是损害男孩的动机。玩家变得只在乎游戏里的成功,不再在意真实的学习和社交。在生活中,他们会变得冷漠起来,甚至对现实世界不感兴趣。据统计,2013年被确诊为ADHD的美国男孩数量是1979年的10倍。患有ADHD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中会遭遇一系列难题,让他们自己和父母十分痛苦。于是很多中产家庭开始在医生建议下,让孩子服用兴奋剂类药物。莱昂纳德接触到的研究资料表明,ADHD的药物也会让孩子在成年后变得冷漠和缺乏动机。在过去的150年,衡量美国男孩的行为标准发生了剧烈变化。比如美国精神医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编制过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其中一些关于ADHD的诊断标准如下:- 在功课上,常常不能注意到细节,或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 常常逃避、不喜欢或勉强去做需要运用心智努力去完成的任务,如学校功课、家庭作业。
莱昂纳德开玩笑说,都按以上标准,《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主人公汤姆,一定会被今天的医生诊断为ADHD。毕竟在书中的故事里,汤姆无法在教室中安静地坐一天,为了能考上大学,亲戚很可能带他寻求医生的帮助,而医生很可能给他各种兴奋剂类药物——这些药物会改善孩子的行为,让他集中注意力,成绩也会逐步提高。对于很多中产阶级和富裕的家长来说,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但是,这些兴奋剂类药物也有副作用。研究者认为它们会伤害正在发育的大脑中一个叫做伏隔核的地方。伏隔核是大脑的动力中心,负责将动机转化成动作。一旦受到损伤,很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在现实世界的动机、参与和成就感。久而久之,一个原本随和、外向、有冒险精神、仅仅是不擅长学习的男孩,可能会因此变得懒惰和易怒。莱昂纳德在书中说,当今男孩大多比父辈、祖辈少了一半男子气概,而这可能与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有关,那是类似于激素作用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水里、塑料瓶里、含有激素的牛肉里等。这些物质可能也会让孩子出现冲动行为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莱昂纳德认为,一个男孩要成长为礼貌、仁慈、不自私的人,需要以他身边的男性群体为榜样。但遗憾的是,男孩身边的榜样力量正变得越来越少。时代的变化,让父亲时常会缺失孩子的成长,其他身边的榜样人物更是可遇不可求。与此同时,媒体的多元化让“父亲”的形象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再能发挥榜样的力量。比如《辛普森的一家》中的父亲总是笨拙又充满偏见的,其他影片中的真实男性人设也类似,更不要提社交媒体上各种千奇百怪的“男性形象”。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甚至无法接触到成熟又负责任的男性,也没有榜样可以参照。上述五个因素,导致一些男孩变得越来越赖家,越来越不想“进攻”,包括事业、生活、感情。归结起来有以下表现:1. 对事业和赚钱都没兴趣:缺乏工作的动力,即使大学毕业也只想随便找个工作,宁愿失业也不做体力劳动的工作;2. 喜欢赖在父母家里:遇到挫折就搬回父母家,宁愿住在地下室,沉迷游戏,也不会对未来进行规划——这里作者提到一个有趣的对比:许多女孩大学一毕业就独自去了大城市独立打拼事业,从租房到买房子;然而很多男孩子则拖着行李回了老家,住在父母的车库或地下室里。3. 对真实女孩不感兴趣:喜欢色情片里听话的女孩儿,对现实世界里有主见的异性不感兴趣,喜欢幻想超过了现实;4. 不想结婚生子付出情感:觉得异性、家庭都很麻烦,对于需要付出和解决问题的“长期感情”,压根儿不想涉及;比起与女孩儿出去约会相比,更喜欢坐在电脑前玩游戏;5. 不能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即使结婚也不会成熟,懒惰贪玩,不能赚钱养家,家务也不肯做,变成家庭的寄生虫;在书的最后一章,莱昂纳德针对导致男孩“失去动机”的五个因素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我看来,这部分内容略显简短和仓促,但我还是总结在此,供大家参考:- 把控内容:不要让孩子玩鼓励暴力、反社会性攻击的电子游戏;孩子玩的游戏家长都要玩过,或者看着孩子玩,从而判断是否可以玩;
- 限制时间:上学时每天不能超过40分钟,周末或节假日不能超过1个小时,必须在做完功课或家务之后才可以玩;
- 孩子设定生活的优先顺序:家庭第一,学校功课第二,朋友第三,电子游戏排在最后;
- 用真正的运动游戏,比如美式足球、橄榄球等,代替电子游戏;
- 如果学校认为孩子可能有ADHD,坚持由合格的专家来评估;
- 家长要了解诊断ADHD的相关标准,能为孩子的最大利益做判断;
- 即使确诊,用药也需要谨慎,从最安全的药着手,只在上学时服用小剂量,而不是直接服用大剂量的中枢兴奋药;
- 从亲戚或小区中寻找适合的男性角色模范,包括老师、教练、大哥哥型的朋友,将他们纳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 带孩子加入不同的男性团体,比如射击、武术俱乐部,或者信任的教练所带的运动球队等;
- 重建世代之间的联结,带男孩结识不同年龄的男性,让孩子了解和接触真实世界;
在书里,作者莱昂纳德提出了很多参考意见,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恐怕未必是真正的解药。因为莱昂纳德也说不清真正的男子气概是什么,并坦诚自己没有全部答案。但这本书确实问对了问题,那就是我们需要一起努力让男孩获得动机。在许多父母忧心忡忡孩子学业不佳的时候,也需要看到“学生”这个身份,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小段路程。离开学校后,他们还需要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克服困难,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在。所以对于焦虑孩子成绩和课堂表现的父母而言,更长远的目标,应该是思考,如何才能让男孩拥有持久的奋斗的动力,过上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
编辑丨曲安、康康
题图丨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丨
[1]出自《浮萍男孩》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6出版,87-88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