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哲学三问,这本书将如何回答?| 深度书评
2022年10月19日,韦布望远镜拍摄到的距离我们6500光年的“创世之柱”(the Pillars of Creation)星云超清图像公布。图源:NASA
一本好书,打开宇宙的一扇窗
苟利军 | 撰文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问题一直被视为人类思考的终极问题。自古至今,茫茫宇宙,浩瀚星空,吸引了很多人思考着类似的宇宙终极问题。2000 多年前,屈原就在《天问》中写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试图追问宇宙诞生之理。18 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并且,康德也因他的岛宇宙模型而闻名。
屈原和康德生活的时代相隔了2000 多年,虽然他们都未能解开宇宙之谜,但是,向自然发问和向未知求索的精神是驱动我们认知进步的原动力,促使我们在不断地认知自身,探索着我们身处的宇宙。
纵观人类历史,在之前的几十万年间,人类从亚非大陆走出,走向欧洲、亚洲、美洲,穿梭在整个蓝色星球上,但人类对于宇宙的认知甚少。1919 年7 月,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宣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相比300 多年前伽利略生活的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借助望远镜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宇宙,也已经知道太阳不是位于我们银河系的中心,然而对于宇宙的大小依然并不清楚。甚至在1920 年的时候,美国两位著名的天文学家还为宇宙大小问题展开了一场世纪大辩论。
不过自20 世纪20 年代起,随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成立,天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得到加速发展。1924 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胡克望远镜,发现仙女座星云原来是一个河外星系,从而验证了康德岛宇宙模型的正确性。5 年后的1929 年,哈勃又发现了更为重要的宇宙膨胀现象,为之后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观测基础,“屈原之问”也得到首次解答。
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以来的100 多年中,我们不仅建造了越来越大的地基望远镜,还发射了很多个空间望远镜、不同波段的探测窗口,甚至多个探测信使也都被逐渐开启。借助于这些探测手段,在这个让人着迷、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天体和天文现象。我们瞥见了宇宙最初的很多景象,逐渐建立了我们对于宇宙的现代认识:我们目睹了来自138 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余晖;我们发现银河系也仅仅是宇宙万亿星系中的一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也仅仅是银河系中很普通的一个星球;我们人类就是诞生于银河系边缘的一个蓝色行星之上,而银河系或许存在着上亿颗类似地球的行星。我们还发现了宇宙中很有趣并且神奇的天体,比如黑洞、中子星。我们也认识到:宇宙不仅由可见的正常物质组成,还包含了更多的不可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而后者更是影响着宇宙的未来,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总之,在过去的100 年中,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大爆炸:宇宙通史》就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宇宙的诞生和过去,同时还涉及宇宙的未来和生命的话题,试图从一种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回答哲学三问。书的作者团队由三位英国知名科普作家组成,第一作者帕特里克·摩尔爵士尤为知名,他是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同时还是作家、音乐家等。他曾经担任过英国天文协会主席,也是大众天文学协会的共同创办人和前主席。自1957 年起,他开始主持BBC天文科普节目《仰望夜空》(The Sky at Night),该系列节目成为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节目。他为天文学和大众天文知识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经撰写了70 多部天文学相关书籍,这本书便是其中一本。这本书以其精美的图片和简洁优美的文字,让人心动。
爱因斯坦曾说,现代技术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理智工具,主要来自对星空的观察。愿读者朋友们通过阅读这本书,在满足对于宇宙和星空好奇的同时,还能拓展视野,打开了解宇宙的一扇窗。
注:本文为作者为《大爆炸:宇宙通史》一书做所的推荐序,《赛先生》获授权转载。
这是一场“大爆炸”!空间、时间、物质以至宇宙,都诞生在137亿年前。一切都是从这个不可思议的渺小的起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膨胀着。
本书用详尽的图文解释了宇宙的演化史以及宇宙的现在和未来,是英国较具影响力的经典天文科普著作。从空间和时间开始存在的那一刻,到恒星、星系和行星的形成,以及人类演化到能够反省自身的来历和归宿,甚至到无限遥远的未来地球将会被太阳所吞没,等等,都一一道来。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省去晦涩的词汇,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对这一过程进行了讲述,同时附有大量高清珍贵配图,图文比接近为1:1,减少了纯文字阅读的枯燥感,带来淋漓尽致的视觉享受。
本书已在“赛先生小店”上架,欢迎点击图片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