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近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29-30日)与美国防长奥斯汀(30-31日)相继到访韩国,按朝鲜的标准,这些访问大抵属于“窜访”,都让平壤感到担忧。
斯托尔滕贝格为北约与韩国加强合作而来,这被朝鲜国际政治研究学会研究员金东明定义为“煽动成立‘亚洲版北约’”。而奥斯汀此来,则是为了向韩国进一步提供延伸威慑而来,奥斯汀的话说得明白,“挑衅韩国等同于挑衅美韩同盟”。北约与韩国的合作已经开始,这种合作如何加强尚需观察,但个人认为,“亚洲版北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复杂因素太多,能否真正“成立”尚在两说。金东明研究员29日的文章(草莓广告下拉)说需要对北约在亚太地区的频繁出入保持“最高警惕”,大致也是这个意思。“窜访”为朝中社中文版特供,朝语版标题使用的词是“행각”,直译为“行踪”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朝鲜来说,“亚洲版北约”是远虑,所以派个国际政治研究学会的研究员出来写文章批一通也就足够了;而美国对韩国提供进一步延伸威慑,则是朝鲜的近忧,回应应该比较强烈。数月前,美韩搞“警戒风暴”空军联演的时候,朝鲜在实施强烈反制措施之外,对“进一步延伸威慑”曾经画过线;我当时曾经评价朝鲜的态度应该是,“进一步延伸威慑”可以嘴上说说,但不要真的落实,否则,朝鲜会继续强烈反制,甚至踩过红线。朝鲜在去年底的八届六中全会上预告了今年核导计划的三项主要任务——新型战略武器系统、军事侦察卫星以及战术核武器量产。个人认为,这三项任务大抵是为美韩一旦实施“进一步延伸威慑”做的准备,随时可以因应对方的动作拿出来用。
“末日飞机”目前是美国总统及其高级官员——包括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的指挥中心,功能是应对核战争或国家紧急状态。奥斯汀此来韩国,乘坐的是“末日飞机”,从姿态上就透露较为强硬的信号。与韩国防长李钟燮会谈之后,之前几个酝酿已久的大事情基本定了下来——- 在今年美韩安保会议前完成对“定制型威慑战略”(TDS)的修改。
- 敲定2月进行美韩延伸威慑手段运用演习(DSC TTX),并继续就美方适时向韩国调遣战略资产保持密切磋商。
- 双方一致认为,2022年的“警戒风暴”空军联演是多方面威慑能力的体现,决定扩大今年美韩联演的规模和水平,除以延伸威慑为核心之外,还将扩大今年野外机动联演的规模和范围、实施大规模火力示范联演等。
由此看来,朝鲜去年的反制也好,连番警告也罢,似乎并不能阻止“进一步延伸威慑”落地。例行的美韩联演时间在每年的4月、8月,其中4月将是朝鲜计划发射军事侦察卫星的日子,也就是说,今年美韩联演一开始就将是高强度的对峙。对于奥斯汀访韩,截至本文发稿时,朝鲜尚未正式表态。但从美韩防长会谈的成果看,朝鲜做出较为激烈的反应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就在奥斯汀抵达韩国的1月30日,朝鲜疑似在咸镜南道咸州郡的马近浦发动机试验场进行了固体燃料发动机试验。美国詹姆斯·马丁防核扩散中心的专家认为,鉴于朝鲜此前未曾使用固体燃料发动机试射卫星,暂时推断此次试验可能与导弹开发有关;不过由于卫星和导弹均可利用固体燃料技术,因此也不排除研发卫星火箭推进器的可能性。朝鲜试验了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大抵不外使用固体发动机的火箭系统;关键问题在于,朝鲜这次试验距上次固体发动机试验(12·15)时隔一个半月,依朝鲜以往发动机试验2-4月之后公开或试射新型导弹的惯例看,2·8建军节阅兵式上出现新导弹亮相的可能性增大,就像2020年建党75周年阅兵式的“大型核战略力量”先亮相、后来才变成“火星炮-17”一样。当然不能排除2·8之前就试射的可能性,但尽管金正恩在八届六中全会上要求“最短时间内”拿出新型战略武器,阅兵式之前试射的可能性较低,个人还是倾向于先亮相、后试射。从朝鲜选择发动机试验的时间点看,回应奥斯汀“窜访”韩国的意味较重,但在美韩防长会谈(31日)前一天试验,警告的成分多一些。现在,奥斯汀和李钟燮定下了“进一步延伸威慑”的各项事情,还特意夸了去年的“警戒风暴”,这是双向的“以强对强、正面对抗”。不过,在美韩防长会谈成果公开发布后,朝鲜应该还是会做出一些比较强硬的表态,以示“勿谓言之不预”之意。手上做着事,嘴上也不能输,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