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哲学的失乐园 | 深度书评

哲学的失乐园 | 深度书评

科学
维也纳大学数学家卡尔·西格蒙德(Karl Sigmund),演化博弈论的先驱之一,目前住在维也纳。图源:维基百科
哲学的失乐园
——读Karl Sigmund的《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
李泳 | 撰文
19世纪末的维也纳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的影子,科学哲学和文艺与新兴的华尔兹一起同唱“春之声”。一百多年后走在环城大道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声音。几年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从大道迷失在一条宁静的小街,远远看见阳光聚焦在教堂的塔尖(后来知道那是“还愿教堂”),又透过旁边的树丫漏了下来,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开头的那几个音符。然后,就看见了维也纳大学的牌子,数学楼外的阶梯上站着、坐着不少同学,好像在准备音乐会。我依稀看见他们的前辈,一个个从身边走过:如石里克、卡尔纳普、纽拉特、费格尔、汉恩、伯格曼、弗兰克……他们组织了著名的“维也纳学派”(用当下的词儿,不妨称它“维圈”),掀起了一场科学哲学的革命。
卡尔的这本《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就是讲这个圈内外的朋友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侯世达老师(Douglas Hofstadter)在前言里说他与维圈有渊源,通过他老爹的朋友知道了那个学派和他们的书;而我是知道他们的书后走过他们的教室,那也算有一寸缘分了。
读眼下这本书,仿佛回到了他们中间,跟他们一起“精确思考”。维圈的思想运动,“发生在一场史无前例的残暴战争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勇敢的年轻人倒下——致残、被毒气毒死或被炸成碎片。”也在这个“疯狂年代”,“战斗的海狸”波伏娃和萨特等在法国的咖啡馆里聊存在主义,胡适、梁启超、陈独秀等在军阀混战的中国争论科学与玄学——回溯更远,我们还会想起一千八百年前那一伙在竹林里清谈“玄学”的贤人。“怅望千秋,萧条异代”,相似的是,动荡的现实似乎更容易孕育超越的思想。再过千百年,历史的烟云将模糊消散,但他们的思想精神还会长久流传。就像圈主石里克说的,在遥远而更文明的未来,历史学家会这样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哦,是啊,在爱因斯坦完成相对论期间发生的。”

左图为恩斯特·马赫,右图为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图源:维基百科

在故事的开头,马赫和玻尔兹曼在维也纳科学院争论原子是否存在。马赫不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原子,他的世界是感觉的图像,就像同时代的印象画,科学精神与艺术精神在这里融合了;而玻尔兹曼相信原子是实实在在的,可当时的实验看不见——这问题令玻尔兹曼抑郁多年,最后自杀了。在故事的尾声,波普尔和维特根斯坦在剑桥争论哲学问题是否存在。始终的两个问题,代表了两个时代的思想潮流。如果说原子的争论确定了物理与化学的分化和独立,那么哲学问题的争论反映了新哲学与旧哲学的分野。那个年代的哲学已经告别了我们熟悉的经典哲学的生境。我经常在书店听读者朋友们津津乐道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胡塞尔、克勒凯郭尔、萨特……他们的书我都有,但看不懂,不知道是什么哲学,反正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黑格尔的不一样。遗憾的是,维圈的主角们的名字没能在广大“读书人”中流行,或许也是因为他们并没带来可以供人清谈的“新”哲学。

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图源:维基百科
维圈的哲学不是创新,而是“净化”。它从马赫继承了经验主义,从维特根斯坦借来逻辑主义,形成所谓的“逻辑经验主义”(后来也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马赫是维圈的前辈,他作为首任教授的维也纳大学“归纳科学”可以说是维圈的根据地(圈主石里克后来继承了这个教授职位)。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眼中的天才,在一战的战场上写了本《逻辑哲学论》的小册子来为思想的表达划界:“这条界线只能在语言中划分,在界线那边的事情只能是无稽之谈。” 维圈把整个形而上学都划到界线那边去,宣言要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但并没有精确定义)。这个所谓的科学世界观,是想用统一的(逻辑的)语言来构建囊括一切思想的大框架,目的不是建设新哲学,而是提倡一种新的科学思维(即本书标题所谓的“精确思考”),也就是用逻辑的语言把能说的说明白至于说不明白的,就像《逻辑哲学论》最后一句话说的:“凡不可说者,应保持沉默。”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

海德格尔在《形而上学导论》提出的首要问题是,Why are there beings at all instead of nothing? (为什么有“有”而不是“无”?),这个问题在当年确实说不清道不明。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里,就借了这个问题玩“being”和“nothing”的文字游戏,最后落到一句The Nothing itself nothings——国内有学者指出这些问题是语言引发的,因而不会出现在中文里。但我们也有“有”和“无”的问题,佛家和道家都有相似的好奇,我们也有绕口令如“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庄子齐物论》)。不论东西,形而上学问题总是令人好奇的源泉。大众对哲学的兴趣,恰好就在关于存在、时空、因果、自由意志等形而上学问题上,只有在这里,大众才能参与哲学,做自己的哲学家。维圈的前辈玻尔兹曼就无可救药地患了形而上学病,说它“对人类头脑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尽管我们费尽心力也没能揭开它的面纱,它的诱惑却从来不曾失去力量”。
维圈可能想不到,他们以为没有意义的“有无”问题,如今正是物理学的基本问题,而且有了具体且定量的图景,如量子真空涨落的“无中生有”,对称破缺的物质与反物质的非平衡,就演化出了我们的“有”的宇宙。物理学家劳伦斯·M·克劳斯(Lawrence M. Krauss)曾用海德格尔的那句问题为名写过一本书,那个问题也是很多宇宙学读物的章节标题。当然,如果一直追问下去,大概也只能像费曼说的那样去剥无限多层的洋葱,这与霍金引用过的无限多重乌龟驮起的宇宙神话图景,似乎也没多大不同。从科学的探索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和好奇最终还将归于形而上学,那么逃避形而上学也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世界观”。
实际上,维圈虽然抛弃了它以为说不清的metaphysics,却去拥抱一个未必就能说清的metalanguage。如此以语言的界限来作为世界的界限,以语言的形式化精确来指引科学的思考,似乎更多是疯狂或天真而不是“精确”。也许幸运的是,维圈很短命,二战爆发就基本云散了。1939年9月,“集体流放”的几个圈友相聚在哈佛的“第五届国际科学统一大会”,这也标志着“逻辑实证主义”的剧场从维也纳迁移到了新大陆,而那出哲学运动的大戏也就谢幕了。他们的圈儿终究没有画圆,可证实原则既非分析命题,也不能被经验证实,因而根据它自己的标准,就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自己也走进了罗素的理发师怪圈儿。50年代初,W. V. Quine在《哲学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宣布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失败。我们欢呼它的失败,庆幸哲学终于留下了快乐的“非精确”思想的空间。不管怎么说,哲学需要自由思想,需要没有答案的问题。正如海德格尔说的,“哲学让人理解就等于自杀”,维圈就是在用逻辑和语言谋杀哲学。

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
故事后面的新主角是圈外的波普尔,他晚年在自传中自首说应该为维圈之死负过失的责任,因为他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指出了它的一些“根本错误”。但他也指出,维圈的云散不是因为它的错误,而是因为人们对大问题失去兴趣而跑去咬文嚼字了【the concentration upon minutiae (upon “puzzles”) and especially upon the meanings of words】。波普尔虽然也给哲学划界,区分形而上学与经验问题,但他没有将形而上学排斥在意义之外。他继承了康德的批判和爱因斯坦理性,令科学家感到很亲切。

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莫里兹·石里克(1882年4月14日-1936年6月22日)。图源:维基百科
反过来看,维圈的圈主石里克本来学物理,与爱因斯坦和希尔伯特都有私交,还写过《相对论原理的意义》和《现代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等新物理学的东西,但他过分区别数学的时空与感觉的时空,只看到了相对论的实证的侧影(这显然是烙下了马赫老师的印迹)。有趣的是,年轻的爱因斯坦也自认为是马赫路线的人,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的批判为相对论指引了概念方向。这令维圈感觉相对论推动了“我们时代的哲学”。
但晚年的爱因斯坦在回应批评时这样总结了哲学对科学的作用:科学家不过是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a type of unscrupulous opportunist):在描述独立于感觉的世界时,他是实在论者;在自由发明(而非从经验逻辑导出)概念时,他是唯心论者;在以经验作为概念的合理性根据时,他是实证论者;在相信逻辑的简单性时,他是柏拉图或毕达哥拉斯主义者……(见Schilpp为爱因斯坦70岁生日编的纪念文集Albert Einstein: Philosopher-Scientist)。
维圈统一科学、指引科学方法的野心终究没能实现,大多数科学家只是质朴地相信实证的意义。我们从“第一推动”丛书里的故事可以看到,今天的科学家基本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波普尔的“证伪”标准,不将实证作为判别真理的标准。流行小说《三体》里的科学家因为“物理学不存在了”而群体自杀,背后似乎有着实证主义的哲学根源,但这在今天的物理学群体是不可能发生的——否则做弦论或LHC实验的那些天才们,多数都该自杀了。物理学不会因为时空的定域性和非均匀性感到恐慌,更不会因为没有普适的定律去自杀,因为他们可以剥夺时空的基本地位(彭罗斯的扭量理论就以光线替代了时空点),他们有一万种方法来解释为什么世界是那样而不是这样——这正是物理共同体今天在做的事情。这样的科学观,显然否定了维圈的“科学世界观”,这样的科学实践,更是超越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确思考”。
对普通大众来说,哲学更应该是多元的,让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乐趣,都能自由地问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人们常说哲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个园子当然是多样性的、原生态的,哪怕多一些杂草野花野果也好。那群维也纳人想把它修葺成美泉宫的玫瑰园,不仅大煞风景而且破坏生态。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好奇地追随圈友们的生活和思想,但也要随时准备跳出圈外,把他们抛弃的东西捡回来。
作者简介:

李泳,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

BOOK TIME

《疯狂年代的精确思考》
【奥】卡尔·西格蒙德 著
唐璐 译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22年12月 出版

本书是20世纪早期一个群星闪耀的思想家群体的传记,他们改变了世界对数学和科学的认识。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罗素和希尔伯特对数学基本规律的探索的启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一代最智慧的头脑聚集在维也纳,探讨数学、科学和哲学的最新理论,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维也纳小组中包括哥德尔和卡尔纳普这样的大师,并与维特根斯坦和卡尔˙波普尔密切互动,在科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本书讲述了那些改变了科学思想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令人愤慨,有时令人悲伤,但绝不无聊。这是一本揭示历史的著作,一本里程碑式的书,向那些敢于从头开始重新发明知识的人致敬。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6天5夜日本访学,跟最懂稻盛哲学的导师重走稻盛经营之路送上一份「半醒乐园」的氛围指南,推开艺术乐园大门!正义还远吗?历史上珍贵的一页|《财经》书评​贫穷国家如何摆脱制约发展的陷阱 |《财经》书评美国2万所学校540万学生选出来的2023年度书单:一个年级15本!如果说ChatGPT是个黑箱,那么人脑呢?| 深度书评书评 | 《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新著:“科学思维”的本质是什么?著名的哲学三问,这本书将如何回答?| 深度书评仇子龙:我心目中的医学大师列传 | 深度书评小鸟年度书单|去年,我时常想知道那些人……全网首发!Bloomberg年度书单,小摩CEO、牛津大学副校长都在读...麻省理工商学院年度书单公开,第一本刷爆外网(附高清PDF)哲学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人类的苦难【酷玩一日】六旗一日游,冒险乐园的刺激、水上乐园的惊险!你想体验哪一种?六旗冒险机动乐园,六旗水上乐园,开放啦!夏天近在咫尺了!美国入境档案---张怀曦及其母亲,卢汉儿子卢国成纽约乐高乐园又开啦!2023最新攻略快收好!全球最大乐高乐园,7大主题小世界!Pacific Gas and Electric Company(PG&E)招人:206 Results上新!顶级商学院年度书单发布,第一本刷爆外网(附PDF)“新冠特效药”竞赛背后的金钱博弈 | 书评论“中期”维特根斯坦“治疗型”哲学的两种解读林清玄:喝酒是有哲学的重新审视经济繁荣与萧条 |《财经》书评郑义林:从东方哲学到经营哲学,是对人与企业存在的终极追问中国人的关系哲学(深度好文)是谁在刻画书的样子|年度书籍设计提名22~23岁末年初出行记9: 老渔人码头 17英里路 大苏尔全网首发!Bloomberg年度书单,摩根大通CEO、哈佛商学院院长都在读...Gelsenkirchen(5):一座残缺的城堡纽约乐高乐园2023最新攻略! 快收藏好!全球最大乐高乐园,7大主题小世界!从物理走进心灵:当泡利遇上荣格 | 深度书评【酷玩两日】春假最好玩的亲子之旅,科技馆、挖掘机乐园、动物园、游乐园两天一夜玩不停!上新!麻省理工商学院年度书单公开,第一本刷爆外网(附PDF)上新!麻省理工商学院年度书单发布,第一本刷爆外网(附PDF)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