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数字生命计划”,这次获得永生的是古乐
看起来像严谨勤奋程序猿的ChatGPT,仿佛《流浪地球2》中隐藏大BOSS“Moss”的预演,曾经遥远不及的科幻情节正飞快向现实生活袭来。在《流浪地球2》中,通过“数字生命计划”,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机器,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永生”,从而实现文明的延续。
这给文明的承继带来希望。文明常常是脆弱的,在中国的诗词歌赋中经常现身的五弦琵琶、凤首箜篌、羯鼓、筑、篪,在历史上惊鸿一现后,也消失不见。
现在,珍贵的古乐和传统乐器有望通过“数字生命计划”实现永生。千年之后,《广陵散》《高山》《流水》依然余音绕梁;古琴古筝的学习者仍可由最好的老师来教。
“古乐永生”的表象下,是一群人在不为人知地付出辛劳与汗水,他们背后的游戏技术正带给我们新的可能。
重寻DNA,守护我们自己的音乐
中国传统器乐之美,国乐大师冯满天在中年之后,方才认识到。
年轻时冯满天是一个音乐顽主,弹吉他、玩乐器、组乐队……当时身边玩音乐的朋友们嘴上挂着的都是Beatles、摇滚、爵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传来的摇滚、爵士乐获得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90年代初,法国电视二台报道中国摇滚乐时,记者问冯满天:“你弹得很像我们的音乐,你们国家有自己的音乐吗?”犹如当头棒喝,沉浸在西方迷梦中的冯满天被惊醒。由此仿佛获得了一面照妖镜,看到的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的文化在近代被大量‘转基因’了,中国现代的民谣、摇滚、流行乐、电影、酒吧、电影音乐,无一例外。”
从追慕西方到追慕古人,冯满天沿着时间的河流逆流而上,痴迷的对象从吉他转换为中阮、月琴。
阮的传统演奏方式已经消失,现在都是按照琵琶的方式来教学、演奏,所有阮的祖先,包括中阮、大阮、小阮、高音阮的祖先都是阮咸。冯满天决定从故纸堆中打捞出特别“中国”的神器——阮咸。
但他走遍大江南北,也没有找到阮咸的源头或者是乐器的图纸。最后,在日本正仓院,冯满天找到全世界唯一一把唐代保留下来的阮咸,并用它的图纸一比一地复制下来。
难题接踵而至,冯满天在复原唐代阮咸第四条弦的时候发现,低音不下潜。他找了中国所有制丝弦的高手,始终做不出想要的那条弦。经苦苦寻觅最终寻访到朱弦的传人,找到时传人已是癌症晚期。“他也是拼了老命,将几千根丝沾金搓起来,制成第四根弦。”
命系琴弦,凝结着无数心血的弦被拨动,冯满天期待的声音终于出来了。
有了真正的器,冯满天在古乐上一路精进,后来凭“出彩中国人”出圈,神乎其技的演奏让人直呼“琴魔”。与此同时,他对古乐的理解也从“器”上升到“道”。
冯满天
古乐中的意境,就像云一样,需要细品。他认为,中国古乐是抽象的,没有喜怒哀乐,“我认为它是四维的表达,不可见。但是你闭上眼睛,体会声音所有的振动和所有的感受,激动得汗毛都会竖起来。那个声音是通往第四维的通道,里边的空间是巨大的。是无法用文字或语言描述的,它就像一种巧妙的暗示,一种生命体验。”
在这些独特的个人体验之外,冯满天也渴望和当下的听众做链接。今天的人们已越来越没有耐心,而他坚信传统音乐可以抚慰人、引领人。
他更希望通过音乐重新架构、重新找到中华文化的出处。他憧憬道:“我们一直说不忘初心——中华民族文明的那个初心,找到那个就找到了源头,那是我们生命DNA的本源。”
抱着这样的想法,冯满天参与到了传统器乐的“数字生命计划”——“中国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项目 (以下简称“传统器乐数字化”) 中来。
这是腾讯游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学术指导下,对文物级民族乐器和珍贵乐音进行数字化保存和活化的项目,将以游戏音频设计及算法能力,数字化存储中国珍贵传统器乐的乐音、乐谱,在音色采集保存、古乐谱研究等方面展开保护和科普工作。在该项目传统器乐的活化部分,冯满天受QQ音乐·国乐焕新的邀请,参与“古乐疗愈”专辑的制作。
冯满天和“传统器乐数字化”的合作者们相信,数字化的古乐不会被湮没。
从编钟到古琴, 古乐被“激活”
首先被“传统器乐数字化”选定的是国之重“器”——编钟。
编钟
编钟是中华民族声音之魂。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截至目前共制作了6套复制件。每套复制件都非常珍贵,由65件乐器组成,重达5吨。把那么重的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全部搬到录音棚,录音棚的地板会被压塌。在湖北省博物馆的支持下,最终得以在他们演出的剧场里录音。
腾讯游戏NExT Studios音频团队负责音色采集和样本分析的技术支持。为了高还原地记录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的声音,音频团队用了野外录音的方式,设置了很多不同制式的话筒,在不同远近上对编钟声音进行采集;编钟那么大的体积,意味着延音特别长,为了找到合适的“拾音点”,音频团队不断调整录音方案,反复试验很多次;编钟有“一钟双音”的特点,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音乐成就,而怎么准确记录,需要不断试错……
音频团队现场测试
团队此次精心设计了利用游戏音频技术进行采样和还原的采录方案,旨在追求尽可能客观和完整地保存乐器的音色信息,以及可能的演奏变化细节,而不只是局限于曲目、段落、单音和静态技法的采录。其目的在于,未来如果有传统器乐应用上的需要,便可以直接调取乐器的音频素材和相应的控制手段,以接近真实演奏的方式和状态来创作。
NExT Studios音频总监张磊介绍:自己事先给团队挖了一个很大的“坑”。他定下三高原则:高标准、高品质、高还原,每条原则执行起来都像戴着极沉重的镣铐跳舞。幸好录音团队专业且敬业,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这个“坑”,并用了各种方法来填“坑”。
点击视频,了解编钟数字化背后的故事
编钟之后是古琴。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机构想要记录传统乐器的声学特征,选择的就是古琴。但寻遍北京也借不到消音室,自建消音室成本太高,最后不得不放弃。如何保存古琴的声音和技法并流传后世,成为很多音乐工作者长久以来的心结。
与编钟相比,古琴虽然体积小巧,但录音工作相当复杂。
录音之前,腾讯游戏NExT Studios音频团队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林晨等人反复沟通,团队成员还翻阅了大量的古琴资料,甚至阅读了很多业内老师都没看过的专业论文,以期更好地记录下古琴的美妙。
同一般的唱片录制不同,除了收集一张琴可以能弹多少音,采集古琴音源还要记录音色、技法和大量的乐句。作为古琴录音的演奏者,林晨说,古琴有1000多个指法,这带来了庞大的录音工作量。
录音团队通过游戏的思路,把声音触发的原因分解出来。在林晨的帮助下,NExT Studios音频团队提炼每个指法的特征,让演奏者用更少的录音素材表现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技法。这两种思路在齐头并进。
古琴录制的一个难点是,中国古琴的减字谱只记录指法位置和力度,并不像西方简谱或者五线谱一样,有准确的音高和节奏。这就造成了中西方音乐传统中出现了本质差异:西方音乐是以作曲家中心,比如说这个作品是贝多芬的,那个是莫札特的。
“但是在古琴里,我们不会说《广陵散》是谁写的。琴人更关注的是版本,这是吴景略先生弹的《广陵散》,那个是管平湖先生弹的《广陵散》。因此,我们的传统音乐是以演奏者为核心的。”林晨解释道。以演奏者为核心,就要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音乐表达,录音工作量又大大增加。
林晨
在上海的试录音时,曾荣获过格莱美录音奖的资深录音师陆晓幸,给了音频团队很多指导。为了给后期处理留下空间,需要多通道192k赫兹24比特的录音条件。陆老师把自己录音棚里的设备拆掉之后,专门为这次录音重新做了线路连接。
出于严谨,NExT Studios音频团队与上海音乐学院的古琴专业老师陆笑姿合作,先做了一个试录音的版本,录制了7天,后期全部做完得到了超过2500多个有效样本。录音小样得到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大康等行业大咖的认可,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而跨领域的合作,也让所有参与者对于古琴的本质、中国音乐的DNA有了更深的理解。
升级认知,拥抱高维媒介
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项目和以往的录音工作最大的不同在于,过往用的多是演奏思路,这次用的是带有游戏思维的交互思路。
为此,NExT Studios团队成员迸发出了很多创意的“火花”,比如他们在游戏引擎里做了一个模型,然后在手机上绑了根铜丝,精确记录手指拨动铜丝的动作,各种参数被传到在手机里,最终模拟出人在弹琴的效果,大大增加了互动性。
用导体铜丝替代非导体的琴弦,记录手指弹拨的各种参数
古乐保护的音频录制技术中,有不少是与游戏技术互通的,可以说,游戏直接推动了古乐的数字化保护。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通过举《流浪地球2》的例子来做类比:《流浪地球1》还是在用绿幕拍摄,而到了《流浪地球2》就进化到虚拟拍摄阶段,在电脑里就可以完成很多拍摄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效果也更好了。
同理,被采集的乐音经过全息识别之后,也能在电脑里做虚拟处理。音乐家可以用这些乐音进行二次创作,甚至还能完成人机交互,促进更多维度的相关创作。“这就进化到了新的形态,录音行业相当于也从‘绿幕拍摄’进化到‘虚拟拍摄’”。孙佳山说道。
腾讯游戏NExT Studios音频团队强大的技术背景,让古乐数字化工作升了一个维度。从效果看,这相当于在推动古乐主动拥抱高维媒介。孙佳山指出,“我们现在要有更开放的意识,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游戏、直播和短视频等高维媒介。”
游戏就是高维媒介的典型代表。借助游戏技术,珍贵的乐器跳出冰冷的展柜,变得可看、可听、可玩,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展现了独特的价值。
在古乐传播的过程中,游戏也充分利用了其得天独厚的交互优势,成为快速凝聚用户关注、传播传统器乐文化的“超级数字场景”。
为此,项目特意研发了“传统器乐数字化”微信小程序,用以向公众展示乐器、乐音、乐谱等专业知识。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小程序还以游戏为媒介,在传统器乐文化与年轻用户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其中,“曲中境”版块和游戏《曲中剑》合作,基于横版音乐游戏的操作模式和激励机制,构建出一个古色古香的音乐世界,用户将操纵游戏中的人物,去弹奏由《天涯明月刀》基于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音源创作的音乐作品《龙池宴乐》,沉浸式感受传统器乐的魅力。
点击小程序“曲中境”版块,奏响《龙池宴乐》
用户演奏完后,会根据演奏结果,匹配历史上的12位著名琴人,以此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长河里的琴人故事和文化。
拥抱高维媒介的背后,涌动的是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潮。
孙佳山认为,年轻人对传统的热情被唤醒,这种热度已持续了十年左右,并且还将长期延续。“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认可的。新一代没有历史包袱,对传统不再持上世纪的批判眼光,而是视之为‘自己人’,充满了欣赏和认同。所以,他们拥抱传统,追寻中国文化、中国音乐本源的DNA既是题中之义,也已逐渐成为一种自觉意识。”
对年轻人而言,追逐“国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曾几何时,只出现在民间鼓乐班和地方曲艺的唢呐,经由B站鬼畜文化、流行音乐的演绎,在互联网有了新的生命。年轻人给它贴上了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等“网红”标签,对它的演奏效果津津乐道。
和时代的喧嚣相比,古乐和传统乐器的静心、疗愈特质,对年轻人有着更强烈的吸引力。特别是古琴,林晨说:“古琴有一种力量,它很深沉很安静,需要你沉下心来。最终你会发觉古琴或者传统文化对于生命是一种裨益。”
这也是演奏家们所乐见的。正是看到了这种现象,在探讨古乐的传承时,无论是演奏家还是非遗传承人,同十年前相比明显不再焦虑。
这一次,基于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数字音源,冯满天领衔创作了由QQ音乐和腾讯游戏联合出品的“古乐疗愈”专辑,作为QQ音乐国乐焕新-古乐疗愈计划的第一期,还邀请了跨界先锋音乐家朱序芝,3D疗愈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秦毅,青年作曲家、钢琴家常乐,对编钟音源进行多元风格的焕新创作,专辑涵盖了编钟(数字音源)、阮咸、钢琴、电吉他、电子合成器等多种器乐,有传统乐音的神妙化境,亦有华彩的浓烈、即兴的浪漫。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器乐的哲思与智慧。
在QQ音乐搜索“古乐疗愈”即可收听
冯满天满怀信心地说道:“我们可以一起来成长,一起恢复中国古典文化和文化自信,找到华夏民族初心中的DNA。”
而承载着这些DNA的传统器乐,在游戏技术的帮助下,将有机会在虚拟世界中得以传承绵延,获得永生。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路瑞海
微信编辑丨方禾
作者丨方禾
设计排版丨高旭芹
图片来源丨腾讯游戏、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