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贷"一日游!为何备受争议?北京有银行可贷至95岁,多地放宽还款年龄上限
2月16日,南宁某楼盘“贷款年龄长达100岁”的海报刷屏。
不过,券商中国记者16日下午从该楼盘某销售人员处了解到,这个海报的内容16日已经取消了,不过目前房贷可以还到80岁。
除了南宁,近期宁波、无锡、成都、北京等地也传出房贷年龄放宽限制的消息。
对此,券商中国记者致电工行、招行、交行等北京多家支行了解到,工行最高房贷年龄期限为75岁,招行可至85岁,交行则可达95岁,不过均须子女担保或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
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延长最高贷款年龄期限的政策有望在更多城市出现,信贷端支持住房需求力度或将进一步增强,满足中老年人群合理住房需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政策真相其实是“接力贷”,背后都是限购限贷城市的购房者为了获得首套房贷资格,整体看,该政策对市场影响不大,因为贷款人年龄不超过70岁和贷款最长年限30年的规定没有变化。
2月16日,南宁某楼盘“贷款年龄长达100岁”的海报刷屏。
海报具体内容是,住房按揭贷款年龄加贷款期限放宽,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至100岁。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贷款仍需遵守借款人年龄不超过70岁的规定,但若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叠加最长贷款年限30年,则可贷至100岁。
不过,该楼盘某销售人员16日下午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这个海报上的内容今天已经取消了,不过目前可贷至80岁。”
此前,有报道称,南宁部分银行率先将借款人“年龄+期限”从原来的不超过70周岁放宽至不超过80周岁,不过,目前新规定尚未有业务落地。
对于南宁此次海报刷屏,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南宁此类海报实际内容是“子女利用老年人购房资格购房,然后为老年人偿还贷款”,即“接力贷”,这是一种打擦边球的做法,若是炒作太多,不排除后续会有信贷政策管控或规范的操作。
除了南宁,近期宁波、无锡、成都、北京等地也传出房贷年龄放宽限制的消息。
2月16日,券商中国记者致电工行、招行、交行等北京多家支行了解到,工行最高房贷年龄期限为75岁,招行可至85岁,交行则可达95岁,不过均须子女担保或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
其中,工行北京东城某支行个贷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借款人最高年龄是70岁,借款人年龄加贷款期限不能超75岁,也就是说如果70岁申请房贷,就得在5年之内还清。
不过,该工作人员还称:“现在还可以按照子女年龄去做贷款,这样贷款期限就会相对长一些,最长能贷25年。也就是说老人作为主借款人,子女作为老人的共同还款人,但是贷款期限按照孩子的年龄来算。”
招行北京某个贷经理告诉券商中国记者,招行的规定是,借款人年龄不超70岁,年龄加上贷款时间也就是贷款年限为85岁。
该经理进一步解释称,比如70岁只要符合银行政策就可以申请贷款,最多可贷15年。不过他强调:“这是在政策最极端情况下,在借款人70岁的时候,最多给你贷款15年到85岁,但不一定能申请下来。”
“这个要求是,子女要作为共同借款人一起做贷款,子女提供的资料以及资质跟借款人的要求一样,子女作为借款人也是要上征信的。”上述经理说。
交行北京东城某支行的工作人员则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政策规定是借款人年龄不超70岁,要想贷时间长可以加保证人,用子女作担保,可以贷25年,也就是最长可以到95岁。但实际基本都到不了95岁,因为我们要求放款时借款人得是69岁生日之前可以做。”
陈文静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对购房者而言,延长最高贷款年龄期限为有购房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政策支持,降低了老年人的购房门槛,有助于该群体住房需求的释放,保障老年群体的住房需求。对银行而言,老年人群购房,儿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或担保,有利于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出现风险的概率。短期来看,延长最高贷款年龄期限的政策有望在更多城市出现,信贷端支持住房需求力度或将进一步增强,满足中老年人群合理住房需求。
不过,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政策的真相其实是“接力贷”,是指子女已经不符合限购限贷条件,这种情况下,父母可能没有房屋或者没有贷款,父母作为房贷申请人,帮助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贷款购买住房的信贷产品。这种绕开限购、限贷政策漏洞的“接力贷”长期处于灰色地带,背后都是限购限贷城的购房人,为了获得首套房贷资格。
张大伟认为,该政策对于部分中老年购房者来说,可能降低月供压力,延长还款周期,但整体看,该政策对市场影响不大,因为贷款人年龄不超过70岁和贷款最长年限30年的规定没有变化。
校对:杨立林
大爆发!贵州茅台突现重大利好,恒生科技猛拉!10万亿市场疯狂反攻,撑爆5万人,大牛市要来了?
刚刚,公安部网安局突发警告!日本急购500枚巡航导弹,美国传来一个坏消息!全球巨鳄"空袭"日本
沸腾!500亿白马股5天3板,A股迎新风口?美国大空头看多中国,高瓴324亿持仓曝光,巴菲特动向引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