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拔管后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意义
来源:护理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和波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检出率、面罩加压给氧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低氧血症程度、面罩加压给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缩短苏醒时间。
麻醉后苏醒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患者由于手术和残余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常会因呼吸遗忘、舌后坠及喉痉挛等引起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严重者可致低氧血症,需再次气管插管甚至死亡。既往研究显示,PACU全麻苏醒期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目前血氧饱和度是常规监测指标,然而其存在易受干扰和监测延迟的问题,单纯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已不能满足临床安全的需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2)是指人体呼气终末期呼出的混合肺泡气含有二氧化碳的压力,对其监测连续、无创且操作简便,可以反映呼吸、循环以及代谢等身体机能,已经广泛应用到急诊、麻醉、重症监护及术后苏醒等领域。临床指南均推荐将PetCO2监测作为有呼吸抑制风险非插管患者的常规监测手段,但国内报道的PetCO2监测在PACU的应用多见于带气管插管患者苏醒期监测,在拔管后自主呼吸患者的监测中少有报道。本研究将旁流式PetCO2监测应用于全麻拔管后苏醒期患者,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6月在我院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并拔除气管导管转入PA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工~Ⅱ级;③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异常;②人PACU即刻血氧饱和度低于0.95;③术后鼻腔不通畅,只能张口呼吸;④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共纳入3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入PACU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 患者转入PACU后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采用Mindray Bene View T8 Super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来监测呼吸状态的变化,当患者呼吸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护理干预,包括唤醒患者嘱其深呼吸、面罩吸氧、加大吸氧流量、单(双)手抬下颌、放置鼻(口)咽通气道、面罩加压给氧、药物拮抗、动脉血气分析或再次气管插管。患者在PACU内行苏醒观察,当满足改良Aidrete量表评分≥12分,达到出苏醒室标准后,将患者转送至普通病房。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入PACU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1.2.1.2 观察组 ①监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indray旁流式二氧化碳监测模块持续监测PetCO2数值和波形的变化。二氧化碳设置如下:窒息延迟即系统进行窒息报警的时间设置为20 s;氧气浓度设置为33%;抽气速率设置为150 mL/min;波形模式选择以填充方式显示波形;波形标尺设置为80;波形速度设置为6.25 mm/s;RR来源选择二氧化碳;选择非插管模式。选择管腔直径为2.6 mm,长度为1.2m的特制一次性使用压力型采样管,机器端连接二氧化碳监测模块上的水槽组件,患者端约10 mm放人未吸氧一侧的鼻孔,妥善固定。操作模式设置为“测量”,患者平静呼吸时,监护仪上将看到持续且稳定的PetCO2波形和数值。②护理干预。当PetCO2数值稳定且持续高于50 mmHg时,考虑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对于清醒患者在良好镇痛的前提下,鼓励其深呼吸并有效咳嗽,以加快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对于尚未清醒或是呼吸肌力减弱的患者,给予畅通呼吸道,适当辅助呼吸,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拮抗药以减少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当PetcO2波形突然消失,数值为0时,考虑患者已发生呼吸暂停,立即唤醒患者并嘱其深呼吸;若呼吸和意识仍没有恢复,立即呼吸球囊面罩加压给氧。当PetCO2波形呼气上升支趋于平缓,呼气平台斜率增加,给予单(双)手托下颌,呼气末数值显著增加可以证明气道梗阻的存在,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改变头颈位或体位、放置鼻(口)咽通气道以畅通呼吸道。
1.2.2 评价方法 ①低氧血症:指患者在PACU苏醒过程中,在单孔鼻导管3 L/min吸氧的前提下SpO2<0.95的情况。分为轻度(0.90~0.95)、中度(0.85~0.90)、重度(<0.85)3个等级。②高碳酸血症:当PetCO2数值高于50 mmHg、持续时间超过15s,或动脉血气分析PaCO。结果高于50 mmHg判断为高碳酸血症。③呼吸暂停:若患者发生多次呼吸暂停只计1次。④实施面罩加压给氧的例数。⑤苏醒时间:患者入PACU后开始计时,至其达到出苏醒室标准的时间。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2 两组苏醒期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2
结果
两组苏醒期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PetCO2监测可减少PACU拔管后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
PACU内患者处于全身麻醉手术后苏醒和自主呼吸功能逐渐恢复的初期,由于手术和残余麻醉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其维持自主呼吸及气道通畅的能力尚未完全恢复,尤其是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失去了人工气道的支持,易发生低氧血症。对照组患者在持续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的情况下,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3.13%,处于较高水平,与王树欣等的研究结果类似。脉搏血氧饱和度是检测低氧血症的传统指标,但它不是最早直接发现潜在致命气道问题的指标,因为缺氧是较晚才出现的气道问题。在持续吸氧条件下,通气不足的患者血氧饱和度仍可以正常,在血氧饱和度低于0.90之前,患者可能存在因通气不足而导致的严重高碳酸血症和二氧化碳麻醉的风险。可见仅凭血氧饱和度很难及时发现轻度的呼吸抑制或气道阻塞等气道问题。PetCO2监测是无创的监测方法,可以反映患者直接和即时的通气情况,实现了对血氧饱和度的补充监测。通过旁流式PetCO2监测仪对拔除气管导管后自主呼吸患者通气情况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证实。根据实时的PetCO2数值和波形,可以掌握患者肺通气状态,并能鉴别通气不足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期发生低氧血症的状况显著改善(P<0.05)。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旁流式PetCO2监测时,采样管扭曲或分泌物堵塞均可影响监测的连续性,另外注意将采样口置于合适的位置并妥善固定,以避免采样室吸人室内空气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2 PetCO2监测可提高呼吸异常事件的检出率并缩短苏醒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PetCO2监测,观察组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在麻醉后苏醒期确认患者呼吸道梗阻尤其是部分梗阻对护士临床经验要求较高,上呼吸道梗阻并不是通气不足的唯一诱因,临床上仅凭呼吸频率无法评估通气效率。即使在理想的护患比为1:1的工作环境中,有经验的麻醉科护士也不能可靠地监测到呼吸暂停等呼吸异常事件。目前,PACU常规监测通过观察胸廓起伏和血氧饱和度很难发现早期低通气和呼吸暂停,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唤醒患者增加通气是造成苏醒期患者高碳酸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或呼吸道梗阻等情况时,PetCO2波形和数值即刻发生变化,基于PetCO2监测麻醉科护士可以早期发现通气参数的改变,及时唤醒患者并嘱其深呼吸;若呼吸和意识仍未恢复,可紧急呼吸球囊面罩加压给氧进行呼吸支持。同时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有很好的一致性,能持续动态地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高碳酸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严重呼吸事件需要面罩加压给氧处理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PetCO2监测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出现的呼吸异常事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更好地保证患者苏醒期的安全。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5),分析其原因,及时的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功能恢复,减少呼吸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小结
对全身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实施PetCO2监测可有效弥补血氧饱和度监测的滞后性,提高麻醉后苏醒期患者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的检出率,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并缩短苏醒时间。
【专利创新】《申请发明专利可破格晋升!》
【科普征集】《晋级职称没有科普作品?麻醉MedicalGroup平台帮您解决这个问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