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 SHEIN逆袭,可否打破不可能“倒三角”
“
对于快时尚企业来讲,谁能设计更好、生产更快、价格更低,谁就能更好吸引消费者。与传统快时尚企业ZARA相比,SHEIN在产品端的优势正好体现在更低价、更快、更多、更时尚上。
在服装行业里,流传着一个很难打破的“倒三角”,即:很难有一家企业能同时兼顾“上新速度” “性价比”以及“库存”。简单来讲,保持快的上新速度需要较高成本投入到生产环节进行多批次生产,而高性价比意味着低毛利让利于消费者,在较高成本且低毛利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可能面临库存短缺以及库存过剩“双重”难题。然而,一家叫SHEIN的企业正试图打破这个不可能“倒三角”。
日前,有消息称,SHEIN将任命软银集团前高管马塞洛·克劳雷(Marcelo Claure)担任拉美地区董事长。此外,克劳雷个人还向SHEIN投资了约1亿美元。还有消息称,SHEIN寻求最快于2024年在美国进行IPO,估值约为1000亿美元。
01
SHEIN的“神话”
SHEIN中文名“希音”,由许仰天在2008年正式成立,前身为南京点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在2014年正式成立SHEIN品牌,转型快时尚女装跨境业务。企查查显示,SHEIN品牌的运营公司为南京希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由广州希音国际进出口有限公司100%控股。据官方信息显示,SHEIN当下布局的品牌包括但不限于年轻快时尚ROMWE、高端服装MOTF、欧美快时尚EMERYROSE、韩系服装DAZY、运动时尚Glowmode、内衣品牌Luvlette、彩妆品牌SHEGLAM、鞋履品牌Cuccoo、宠物品牌PETSIN。
从当下布局的品牌类别不难发现,SHEIN已经从做服装到往彩妆、鞋履甚至宠物行业领域布局,而这些品类与原本的服装分属不同赛道,有的甚至相距甚远。SHEIN俨然有一副想做成“全品类”电商平台的发展趋势。
在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零售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观察者马岗看来,从当下SHEIN的发展情况来看,SHEIN想做成全品类平台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在早期阶段,SHEIN并不参与服装设计制造,更像是一家散货运输企业,从广州服装批发市场获取商品,然后转头卖给国外的消费者。2015年SHEIN公司迁往广州番禺,因地处番禺南村镇服装加工基地,公司得以发展得更加迅速。
虽然国内消费者熟悉SHEIN品牌的人很少,但SHEIN在国外市场却发展得火热。据Similarweb数据显示,2021年SHEIN是全球下载量排名第二的购物APP,仅次于东南亚的Shopee。2022年5月3日,SHEIN成为美国苹果用户下载量最高的APP。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安娜(化名)向记者表示:“我周边的朋友买SHEIN衣服的人很多,而且通常一次性会买很多,因为这个网站很神奇,在上面买东西根本停不下来,不仅便宜,每天都能发现很多新东西。”
从2018年SHEIN全面进军全球市场起,服务遍及美国、欧洲、中东、印度、东南亚等市场的200余个国家。2017~2020年GMV每年保持超100%增速,2021年GMV(商品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人民币。
SHEIN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天眼查显示,在成立一年后,SHEIN就拿到了集富亚洲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此后受益于海外市场的业务拓展与知名度提升,SHEIN又迅速完成了多轮融资。就在2022年4月,SHEIN完成了F轮融资,募集资金规模超10亿美元,该轮融资后,SHEIN的估值已经高达1000亿美元。
02
中国版的“ZARA”
由于同属快时尚领域,且都具备上新快、单价便宜等特点,SHEIN经常会被拿来与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进行比较。ZARA创立于1974年,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的子公司,也是一个快时尚服装品牌,拥有遍布全球的同名品牌线下服装连锁零售店及线上电商。ZARA通过在传统的顶级服装品牌和大众服装品牌中独辟蹊径,开创了“快时尚”先河,成为了服装行业不可复制的神话。
然而,SHEIN的出现打破了这个“神话”。据招商证券研究表明,2019年ZARA日均上新为80款,年均上新为25000款;而SHEIN则做到了日均上新600款,年均上新20万款。值得一提的是,SHEIN的上新纪录还在不断被自己刷新。2020年10月,SHEIN日均上新2000款。2022年至今,日均上新可达6000款。此外,SHEIN的一件服装从打样到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只需要短短20天,存货周转天数为30天。相比之下,H&M和ZARA的周转天数分别为138天(截至2021年11月底)和92天。据测算,SHEIN的爆款率在50%左右,高于ZARA的20%;而滞销率只有10%左右,ZARA则为15%。值得注意的是,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SHEIN的销量已经超过了ZARA。
马岗对此表示,对于快时尚企业来讲,谁能设计更好、生产更快、价格更低谁就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与传统快时尚企业ZARA相比,SHEIN在产品端的优势正好体现在更低价、更快、更多、更时尚上。上新数量(多)和频次(快)的提升,品牌能更快速地洞察消费者需求,提升测款押中爆款的概率(时尚),通过后续追单,使单件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库存风险也降低,与性价比策略(低价)形成正循环。
另外,支撑产品上新多、快、准的是SHEIN线上化和小单快返的供应链。“小单快返”具体是指企业以极小的首单单量来测试市场,当消费侧有数据显示某款商品是“准爆款”时,企业再将该商品返到工厂侧增加生产订单。通过这种小单快返的模式,厂商从接单到送货,再到SHEIN佛山仓的时间是7~15天,最快可达3~5天,而服饰行业平均是15~20天,极大提升了生产环节的快速响应度和柔性。
03
柔性供应链王者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战略业务主席朱永磊指出,供应链周期长是传统服装企业的难点之一,大、小批量订单结合生产的柔性供应链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强化了供应链应对需求波动的敏捷性,对于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疫情的反复也为服装行业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推动企业重新审视、强化供应链韧性,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业务的稳定性、持续性。
朱永磊表示,柔性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对于需求变化的敏捷性,或者叫做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学术理论上,Supply Chain agility and Flexibility(供应链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具体可以体现在生产柔性、交付柔性、物流柔性和系统柔性。
从生产端来看,SHEIN的供应链中心位于广州番禺,广州为我国服装外贸的前沿阵地。曾在广州的一家服装作坊里工作过的小张(化名)向记者表示:“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做一件完整的衣服,大多数是集中缝袖子、钉纽扣、做衣领,有的还做做拼接整合等工作。接单的时候也不固定,很多时候熬夜干活,第二天或者第三天有人来收半成品或者成品。”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番禺地区共有“300+”核心供应商和“1000+”普通供应商为SHEIN服务。2022年SHEIN还将计划投资150亿元在广州增城中新镇建设湾区供应链总部。
从交付柔性上看,据外媒报道,SHEIN的供应链中心在仓储物流部门投入了最大的人力,仅仓储部在全球有超过4000名员工,这几乎占了整个供应链中心80%的人力。2022年4月,SHEIN在印第安纳州开设了首个美国配送中心,目前正在将其面积扩大50%。SHEIN美国业务总裁George Chiao曾公开表示,计划于2023年在加州开设一个180万平方英尺的配送中心,随后再在美国东北部开设第三个,但具体日期未定。在海外,SHEIN的物流配送一直依赖于UPS、DHL、USPS等老牌快递巨头,在成本、效率等方面不可控,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已成为SHEIN进一步推进扩张战略的目标之一。
最后,从系统柔性上看,通过数字化可以实现供应链需求和供给的互通,实现了供应链整体的柔性。
马岗总结,供应链生态是涉及设计生产、物流交付、数字化系统搭建等全流程管理的过程。SHEIN的成功之处在于对供应链全方位的管理,让每一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起来,最后才实现了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4
流量&供应链
朱永磊表示,置身急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服装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多重压力和竞争之下,中国的服装企业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
朱永磊进一步表示,在转型挑战下,DTC(Direct to Customer,直连消费者)模式逐渐崛起,许多投资机构和企业重金投资该领域,并且涌现出一批成功案例,SHEIN便属于其中一个。在DTC模式中,服装企业秉持“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跟随消费者体验路径,布局关键触点,通过私域和公域渠道,直接触达消费者。此外,凭借统一、跨渠道的体验和深层次互动,辅以数据沉淀提升消费者运营水平,并逆向牵引生产和供应链变革。
具体到跨境电商行业中,根据模式可分为平台型和大卖家两种类型。以Anker为代表的大卖家在Amazon、ebay等第三方平台销售,但平台站内的流量费用提高,且难以获取用户的核心数据开展消费趋势洞察或对用户进行深耕,不利于品牌营销,尤其对于非标品、高频上新且SKU丰富的服装行业来说,不仅需要个性化展示产品细节,还需要与消费者深入互动以洞察消费趋势,而标准化的第三方平台产品展示方式较为单一,与消费者的互动也受限于平台规则(评论、活动等),不利于吸引消费者转化,因此平台型是服装时尚品牌更好的选择。
平台型进一步分为独立站点运营和多站点运营两种模式。站群模式依靠流量红利,靠拉新铺货模式快速大规模扩张。而独立站的优势与DTC品牌一样,主要体现在汇集前端流量,实现精细化运营,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持续的联系。
马岗表示,SHEIN作为典型的DTC品牌,如何将流量端与供应链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获取流量的方式上,在2012年国内网红带货、直播带货都还没有大范围兴起的时候,SHEIN就已经在尝试跟YouTube、Facebook等老牌网红平台合作,从一些小网红入手,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打造爆款流量的套路。直到2018年前后,当TikTok迅速崛起时,SHEIN快速抢占了TikTok的地盘。
根据TikTok上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TikTok上关于“SHEIN”“SHEIN HAUL”标签的浏览量已经达到了274亿次和52亿次,其他关于SHEIN CARE、SHEIN FASHION等标签也都有高达几十亿次的浏览。
但是,随着全球电商竞争日趋白热化,SHEIN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来抢流量的玩家也越来越多。首当其中的便是拼多多新上线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作为完全对标SHEIN的平台,Temu以主打女装服饰、靠低价赢得消费者注意力为策略,自9月1日上线以来,Temu通过“0元入住”的政策和“击穿地板”的低价,上线仅10天在Google Play上的下载量就已经超过1万次。(延伸阅读:案例 | Temu:“砍1刀”可否拼出海外市场的“头把交椅”)
此外,作为后来居上的一些DTC品牌,在争先模仿SHEIN供应链模式的同时,还通过营销创新来分食流量。例如:专营母婴用品的DTC品牌PatPat,在供应链管理上,采用中心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和SHEIN如出一辙。起步晚于SHEIN的PatPat并没有完全复制SHEIN的运营模式,在营销上PatPat做了不少基于自身人群定位的微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妈妈团”,PatPat在SHEIN社媒营销经验下进行了创新,开发了妈妈团等更加适合自身品牌定位的私域玩法。
对此马岗表示,虽然SHEIN的供应链神话让其稳坐龙头地位,但也仍需警惕一些后来居上的模仿者和创新者。
(本文来自《商学院》杂志2022年11月刊)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商学院》杂志,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283JHHAO】获取授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