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昨日的电影救世主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181篇原创
0
多年后,詹姆斯-卡梅隆看着自己的《阿凡达:水之道》的票房超越自己的《泰坦尼克号》,位列电影历史第三,或许会想起自己冲向山火的那个下午。
1
洛杉矶西部有一个城市名叫马里布,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有三样东西。
阳光、沙滩以及有钱人的豪宅。
有一年,马里布附近的山上烧起了大火,汹涌大火向富人区烧来,无数明星富豪一边喊着“oh my god”一边开车润。
在人群中有一个臭着脸的老男人没有动作,他先看了看远处的山火,然后淡定的走进水泵房,拿出喷头,用防火泡沫喷满了自己的豪宅。
接着,他换上防火外套和呼吸器,坐在自己的院子里,专注地看着远处汹涌的山火蔓延而来。
“当这些山丘被一堵100英尺高的火墙从山顶照亮时,你会觉得这就是世界末日。”
这个喜欢拿命看末日的老朋克,叫做詹姆斯·卡梅隆。
他曾经点燃了三把火,为电影业开了二十年的路。
然后又吐了口痰。
这是真正的老魔幻。
2
卡梅隆和末日的缘分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
1962年的夏天,世界比较混乱。
作为美国的编外州,加拿大也响应美国的动作,开始进行各种战争动员,给民众分发各种宣传传单。
传单上详细写着如何在核战后的废土上建立避难所,普通家庭应该囤点什么物资才能在核冬天里活下来。
一般人家在收到这种传单后,要不然吓得半死,要不然无动于衷,没谁会真的去考虑怎么建工事。
而卡梅隆家有那么亿点点不同——老卡梅隆是一个电子工程师,硬核理工男,行动派,他在评估了传单上的避难所设计方案后,迅速得出了一个结论:
还有改进的空间!
于是他自己动手制订了一份计划,然后带上老婆出门采购应急物资,准备在核战后的废土上大干一场。
而他的老婆雪莉·卡梅隆有亿点点不同意见,她觉得避难所要修,但是生存计划还还有改进的空间。
有道是“邻居屯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我们得囤枪!
于是她带回了一批军火,并现场给老公和儿子表演了一下蒙眼组枪。
这套技术我们一般称之为。
美式居合。
8岁的詹姆斯·卡梅隆目睹了父母为应对末日危机做的各种准备,然后被他们口中的末日景象直接吓出了心理阴影。
他发现自己所习惯的和平和繁荣都是虚假的,可能只需要一天,甚至几分钟,他所习惯的一切就会分崩离析。
这次冲击到底让小卡梅隆的世界观发生了剧烈的震荡,后来的很多年里,他都沉迷于让大家看看末日长啥样。
3
有这样一对朋克的父母,卡梅隆自然也不会是个安分的人,他小小年纪就展现了自己的朋克本质,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12岁时,他手搓了一套潜水设备,打算潜到湖底去找找有没有水怪,结果因为技术不过关差点直接变水鬼。
还有一次在家附近的山里钓鱼,突发奇想想要往山谷里走走,结果踩到一块长满藻类的薄板,差点直接掉下悬崖,好在年纪小体重轻,抓住了根藤蔓才爬上来。
这些事搁一般人身上,不说英年早逝吧,高低会成熟稳重一点。
结果卡梅隆不但没有变的小心谨慎,反而变本加厉地作死。
有一段时间他还试图自己手搓一架飞机,想要直接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
对这个熊孩子的教育路线,卡梅隆的父母产生了分歧。
卡梅隆的妈咪虽然是个受过军事训练的硬核朋克,但她的主业其实是个画家,正经的艺术生。
虽然我们都知道艺术生如果画卖不出去可能会发动战争,但她老妈的画,卖的还行。
她敏锐地发现卡梅隆全身上下都是艺术细菌,于是一直鼓励卡梅隆往艺术领域发展。
而卡梅隆的老爹作为一个工程师,认为理工科才是人类的终极答案,想要让卡梅隆认真学习物理,将来也做个工程师,说不定就混进通辽宇宙了呢。
两个比较硬核的父母进行了一番不太友好的物理交流之后,达成了一致:那就两个一起教吧!
然后卡梅隆就辍学了。
虽然在很多公开的资料里说卡梅隆大学辍学是因为想要搞电影,但看一下他在这阶段的职业生涯,很难认为他这个时候就有专门搞电影的想法。
他在这段时间四处打零工,当卡车司机,给学校送餐,还娶了一个酒吧服务员做老婆,怎么看都是一个幻想自己是作家的平成废物。
唯一和电影沾边的事,就是在喝完酒吹牛的时候和别人说自己要拍一部在宇宙飞船里干架的电影。
这么混到了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故事的主要剧情就是在一群人在宇宙飞船和宇宙其他地方干架。
据说,那天走出电影院的卡梅隆在路边吐了半天。
我上,我也行。
4
一个和影视圈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新丁想要进好莱坞并没有那么容易。
卡梅隆在好莱坞外围边缘OB了好长时间,但是完全没有人理他。
于是他恶向胆边生,决定去搞诈骗。
他找到了一个有钱的牙医协会,对着牙医们一通忽悠,表示,你不想拥有一部自己的《星球大战》吗?你出钱我就把你的名字写进电影里哦!
最后成功从牙医手里骗来了两万美元。
拿到钱之后,他一边自学特效,一边手搓道具,成功制作了一个十二分钟的短片。
不愧是从牙医手里搞来钱拍的片子。
这个片子,让好莱坞觉得牙疼。
但也不是毫无效果,好莱坞的B级片之王罗杰科尔曼看到了卡梅隆的短片后表示:虽然这个短片拍的跟个短片似的,但是这个道具,他真的很道具啊!
他看中了卡梅隆手搓道具的能力,决定把卡梅隆招来自己的电影公司做道具师。
作为一个脑洞奇大的朋克,卡梅隆经常能弄出一些离谱的骚操作,
有一次拍科幻片,导演表示需要一些怪物幼虫,卡梅隆想了想,觉得经费有点不够,于是直接找来了一些苍蝇宝宝,把他们丢到了铁板上。
当时有两个制片人在片场参观,他们发现这些苍蝇宝宝非常听话,导演一喊开始就开始疯狂扭动,一喊停就立刻躺在原地装死,感到非常神奇,于是专门找卡梅隆,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卡梅隆给两位制片人展示了自己的装置:只要导演喊开始,自己就给铁板通电,电到它们疯狂扭动,等到电停了,它们哪还有力气扭了。
这件事给制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制片人觉得,这个电蛆的小伙子,是个狼灭。
木鱼都不够他敲的。
后来,当一部电影需要一个导演的时候,他便想起了卡梅隆。
这对新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不幸的是,那部电影叫《食人鱼2》。
5
很多年轻人刚入职场时候,会莫名遇到一些非常大的机会,足够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感到人生起飞就在这一刻。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种事,恭喜你。
这意味着,你要背锅啦!
《食人鱼》是一部模仿《大白鲨》的跟风作品,但是它跟的比较好,拍出了惊悚效果,以至于以70多万成本赢下了1600万票房。
既然赚了钱,不赶紧趁着热度蹭一波都对不起罗杰的名声。
于是罗杰就联系了意大利的一个制片人,打算联手拍一部捞钱续作。
总投资16万美元,去牙买加拍,当地开支便宜,低成本快进快出,捞一笔就跑。
卡梅隆作为这部电影的特效师随剧组去了牙买加。
电影开拍没多久,两个导演就相继提桶跑路,然后公司一纸调令,要卡梅隆接手这个项目。
卡梅隆非常激动,自己入行才两年就能拿到导筒,真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还不大干一场?
他不知道,这里面的水很深,他把握不住。
罗杰找到的这位意大利的制片人名叫奥维迪奥,是一个专抄名作的营销高手。
罗杰·科曼看中了他优秀的预算管理能力,打算让他接手这个电影项目。
但是因为奥维迪奥名声太臭,不适合放在电影导演这一栏,罗杰专门和他定合同,要求这部电影的导演必须用好莱坞的人。
奥维迪奥这个人虽然人菜,但是瘾很大,他觉得这部电影自己必须要全权负责,所以先后踢走了两位导演。
作为一部小小成本影片,好莱坞实在没心情再空投一个导演到牙买加,于是就在剧组里看了一下,顺手提拔了在组里做特效的卡梅隆。
卡梅隆兴高采烈地接过导筒,然后发现,这不是话筒。
是个锅。
6
年轻的卡梅隆是个耿直的暴躁老哥。
正常人看到剧组里全是不会讲英文的意大利人,什么事都是制片人说了算,早就意识到自己是个皮套了,偏偏卡梅隆没这个意识。
很快,他就和奥维迪奥大吵了几架,然后果断被开除了。
开除的理由是“能力不行”。
从整个电影历史上看,这个制片人差一点就改变了电影行业。
因为初出茅庐的卡梅隆真的被打击傻了,他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我能力不行?
要知道,那个时代,电影还是用胶片,并没有现在数字化时代拍完立刻重放一遍看看效果的美好场景,拍出来到底是什么东西导演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虽然但是,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自己真的拍了一堆特别烂的素材,才会被一脚踢回美国?
还好,作为一个朋克,卡梅隆不会靠自闭解决问题。
他决定飞到意大利,去看看样片,看看自己到底行不行。
行,就继续干电影。
不行,改行。
他花光了几乎所有钱,飞到了罗马,去求见意大利片方,想看看样片。
意大利片方在办公桌后面冷落了他半天,最后实在拗不过他,丢给他一份样片。
卡梅隆看了样片,整个人直接支棱起来了。
因为他发现,虽然电影就是一坨奥利给,但自己拍的镜头,行。
自己拍的东西都是正常的,可用的,自己懂电影。
虽然自己背了锅,但自己,是不粘锅。
电影变成奥利给,主要是制片人后来自己放飞自我瞎拍了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
卡梅隆试图挽救自己的电影,向制片方要求剪辑权,而制片方也非常果断地拒绝了他。
但是,作为一个脱离世俗的朋克,卡梅隆很明显不理解这些肮脏的弯弯绕绕,他觉得之所以出这样的事,是因为制片方不相信他,不知道他可以把电影剪成什么样。
如果我贴脸硬上,展示一下我的实力,说不定他们就接受了呢?
于是,卡梅隆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偷偷撬开剪辑室的门,打算自己进去剪电影。
至于他到底是剪成了还是被抓了,各种自相矛盾的资料太多,实在也分不清楚。
大概是溜门撬锁的压力和不适应意大利的气候,卡梅隆发了高烧,他一个人躺在罗马的旅馆里,负面情绪涌上心头。
病痛,被开除的挫败,心血被践踏的痛苦,天堂到地狱的失落。
一切交织在一起,编制出熊熊的火焰,火焰中,一个金属骷髅缓缓向他走来。
他看到了地狱。
7
虽然卡梅隆很努力,但《食人鱼2》还是被剪回了制片人喜欢的样子,然后不出意外的扑街了。
卡梅隆的新人首秀就这样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收官,以至于很多年里卡梅隆都坚定地拒绝承认《食人鱼2》是自己的电影。
但这对卡梅隆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现在最想拍的东西,他想把那个火焰中迫近的金属骷髅放到大银幕上,让全世界的人看到。
他迅速创作了一个剧本,讲一个来自未来的机械杀手在现代追杀女主角的故事。
定名为,《终结者》。
卡梅隆带上他的剧本,开始了又一次好莱坞兜售之路。
好消息是,在影视圈踏踏实实地混了两年之后,卡梅隆已经不算一个行外人了,他着实接触到了一些实权人物,并且剧本也得到了好评。
但是,作为一个给B级片做特效出身,还刚刚拍砸了1800万级IP的菜鸡导演,没有人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情急之下,他找到了罗杰·科曼的助理,盖尔·安妮·赫德。
安妮·赫德是一个制片人,大卡梅隆一岁,在影视圈多混了几年,她看了剧本之后表示,剧本还有改进的空间,能拍但是你不能拍,谁叫你是个扑街仔呢?
此时此刻的卡梅隆明显已经上头,他为了拍电影已经不顾一切。
于是他向安妮开出了一个条件:只要这电影让我拍,这剧本我可以1美元卖给你。
安妮·赫德听了,觉得真香,于是一拍桌子,搞吧。
考虑到安妮·赫德拍完《终结者》就变成了卡梅隆的第二任妻子,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交易里面有其他的秘密。
很快,安妮·赫德就为卡梅隆争取到了一次会谈机会,卡梅隆非常重视这次机会,毕竟好不容易有愿意出钱的冤大头不能让他跑了。
他清奇的脑回路在这时又发挥了作用:怎样才能让制片方感觉到终结者的震撼呢?
给他们看活的不就行了!
于是他找来了一个演员朋友,发挥自己的特效师本领,给他上了个终结者的半脸机械妆,让他一脚踹开会议室的大门,闯进了这场会谈的现场。
这个非常劲爆的点子显然给资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竟如果不是卡梅隆嘴快,他的朋友可能已经被保安乱枪打死在现场。
资方当场拍板,决定投400万美元把这个电影搞出来。
400万美元虽然听起来很多,起码比《食人鱼2》的16万多得多,但在好莱坞科幻片这个领域只能算是中小成本。
卡梅隆觉得,就这么个小成本不如就低调点,把钱花在特效上,演员随便凑合凑合得了。
但好莱坞是什么地方?
你电影没个明星坐镇你好意思拍?
发行方很快联系上了一个筋肉新星,打算让他出演男主角。
那个新星叫阿诺德·施瓦辛格。
是美国那个,不是常熟那个。
8
施瓦辛格完全不想拍《终结者》这样的小片,因为他刚拍完2000万投资的《野蛮人柯南》,马上要去拍1800万投资的续作《毁灭者柯南》,谁有兴趣看这么一个投资400万,导演还刚拍了一部扑街B级片的电影?
卡梅隆也觉得,如果让施瓦辛格这种肌肉猛男当男主,这电影就没法拍了。
毕竟男主角比反派壮好几倍,这会让人分不清到底谁才是追杀的一方。
然而片方很执拗,在片方的压力下,施瓦辛格和卡梅隆不情不愿地决定见一面,两人见面之前都打好了腹稿,决定把这次见面搅黄。
卡梅隆甚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实在不行,就和施瓦辛格打一架。
对,和健美先生,打一架。
但在实际见到施瓦辛格后,卡梅隆突然灵光一闪,发现了未曾设想的道路。
他摁住施瓦辛格,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给施瓦辛格洗脑,告诉他他有多适合终结者T-800这个角色。
被烦了四个小时之后,施瓦辛格开出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说如果自己要演也行,但是得等到自己拍完《毁灭者柯南》,你等得起你就等呗。
没想到卡梅隆是个狠人,说等就等,直接等了施瓦辛格九个月。
态度都到这个地步了,不拍就不礼貌了,施瓦辛格也就接下了T-800这个角色。
在施瓦辛格自己看来,这个小成本电影大概率连个水花都打不起来,就算扑街了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就当拍完大片度个假。
当然,施瓦辛格自己不会这么说。
在后来的访谈里,他经常吹嘘自己早就看中了终结者这个角色,看剧本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就是终结者,和卡梅隆是一见如故。
马后炮,是人类的通病。
9
在等待施瓦辛格的九个月里,卡梅隆接到了两个新的工作。
之前卡梅隆带着《终结者》的剧本四处拜码头的时候并不算一无所获。
大家觉得,虽然这个小伙子电影拍的不怎么样,但是应该是个编剧人才。
于是,这些大佬在筹备《第一滴血2》和《异形2》的时候,就顺便给卡梅隆发去了一个邀请,让他出一版剧本试试。
卡梅隆相当于同时接到了三个工作,《终结者》、《第一滴血2》、《异形2》,而且时间非常紧迫。
卡梅隆这么刚猛的人怎么可能怂呢?
他表示来啊,你们齐上我卡梅隆何惧?
然后给自己定下了非常详细的工作计划,每天只睡两个小时,剩下时间全力输出。
终于,在这种地狱一样的极限压榨下,他明白了一件事:
人类是有极限的。
工作太多真的做不完。
《第一滴血2》的剧本交上去了,但是史泰龙看了一眼觉得不行,得改,于是卡梅隆撂了挑子。
《异形2》的剧本没写完,直接交了个半成品上去,给自己留了个伏笔。
只有《终结者》,作为卡梅隆的核心项目,他用尽全力,筹备万全,只等开拍。
某种程度上,卡梅隆是一个赌徒。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压在了自己的原创剧本上,为此放弃了两个明显更好的机会。
如果他的豪赌失败了,这部中小成本的科幻片扑街,哪怕只是不温不火,他都可能永远失去导演的机会,被好莱坞彻底踢出局。
但他赌赢了。
10
1984年,《终结者》上映,以650万成本狂砍7848万票房,让卡梅隆一夜成名。
人只要成功了,干什么都是对的。
史泰龙捡起卡梅隆写的《第一滴血2》,突然觉得这个剧本好像不是那么无可救药,后来的《第一滴血2》就在卡梅隆的剧本底板上改了出来。
福克斯看着卡梅隆那没写完的《异形2》,也突然发现怎么看怎么顺眼。
虽然他剧本没写完,但是谁会放走一个刚刚拍出了一部回报率超过四倍的爆款电影的新秀导演呢?
于是他们找到了卡梅隆,表示卡哥,之前是我们讲话太大声了,你之前那个《异形2》的剧本我们看了,这个编剧呢我们觉得你不合适,不如干脆连编带导一起干了吧。
作为一个科幻迷,卡梅隆当然不可能错过给《异形》系列拍续集的机会,而他也没有辜负这个IP。
虽然《异形2》的拍摄过程非常不顺利,台前幕后都充满了冲突,且工期超时,差点让配乐猝死,让他被英国媒体封为“片场暴君”,但它还是成功了。
在那个续作就是卖情怀狗尾续貂的年代,大家从没见过这么给劲的系列续集,甚至有人评价《异形2》为有史以来最棒的商业片续作。
这种破天荒的成功让福克斯乐疯了,福克斯高层表示,好兄弟,你继续拍,要多少钱我给啊。
那时候大家最想看的电影其实是《终结者2》,不管是资方还是影评人还是他的小伙伴,都在疯狂催他拍第二部。
施瓦辛格每半年都会打电话找卡梅隆叙旧,说着说着就会突然说:
“对了,阿詹啊,你《终结者2》的剧本写得怎么样了呀?”
而卡梅隆却有不一样的想法,他觉得,自己要整个大活,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拍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深渊》。
这部片子把所有人都拖进了深渊。
11
卡梅隆从小就喜欢潜水,在那个不能上太空看宇宙的时代,水底是卡梅隆最想探索的未知世界。
可惜,卡梅隆爱水,但水不爱卡梅隆。
他拍过九部电影,其中四部和水有关。
三部翻了车。
第一部是《食人鱼2》,第二部就是《深渊》。
福克斯非常信任二连胜的卡梅隆,大气的一甩手,直接丢了4700万给卡梅隆,让他拿去随便花。
卡梅隆也不客气,直接把预算烧到了7000万。
然而,这部电影过于追求特效,故事讲的并不好,起码没有《终结者》那么好,最后票房连本都回不了。
7000万打了水漂的福克斯很愤怒,卡梅隆看了看,觉得这个事情好像不太好收场。
于是他一拍脑门,拨通了施瓦辛格的电话:老施啊,我们去拍《终结者2》吧。
虽然刚搞了个翻车大作,但是卡梅隆终于愿意组局,这么大的噱头电影资本肯定不会放过。
卡罗科影业非常干脆地丢给卡梅隆一亿美刀,让他可劲造。
大概是童年时候没有看到互丢核弹的场面让卡梅隆感觉非常遗憾,卡梅隆在《终结者2》里专门拍了一段核弹洗地的壮观场景,核爆的冲击波摧垮大楼,掀翻汽车,将人类的血肉从骨骼上剥离,成了影史经典的末日景象。
卡梅隆将这互丢核弹的一天设定为1997年8月29日,影片里将称这一天为“审判日”。
这个命名其实非常朋克。
在宗教语境中,“审判日”是一个象征意味非常强的意象,象征着人类的终结,不得救赎者将被投入火海消灭。
《终结者2》中那天火焚城的景象,就如同圣经上所预言的末日。
如果发动“审判日”的是天网,那么天网的象征无疑就是上帝。
打不死,拆不坏,不断迫近,不断摧毁你熟知的一切的终结者,就仿佛是命运,是死亡本身。
人类面对上帝的毁灭意志,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反抗,被灼烧的废墟残骸中,人类依然顽强的站起来,顽强的斗争,并最终夺回了自己的命运。
你可以从中看到卡梅隆看待世界的态度。
也许,就像他那对过于硬核的父母一样,卡梅隆从未畏惧过末日。
他心心念念的,是在跨越末日之后,这个世界还会剩下什么。
12
《终结者2》赢的毫无悬念。
在上映前,这部投资过亿的电影就回了本,海外版权、录像带版权、电视播放权,各种周边授权,直接就卖出了一亿美刀。
影片上映后更是风靡世界,全球票房超过5.2亿美元,彻底取代了《异形2》那个“商业片最佳续作”的名头。
但这些对老朋克卡梅隆来说并不重要,他关心的是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对卡梅隆这种人来说,你用电影赚了多少钱不重要,你能在屏幕上看到什么很重要。
早在《终结者》时代,卡梅隆就想要搞一个能变成液体的机器人,但是当时的技术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当电脑特效出现后,卡梅隆第一时间拥抱了全新的技术。
为了做这个液态机器人,卡梅隆的团队专门弄了一个软件,用来对影片进行后期加工。
这个软件后来经过修改,变成了一个做图软件。
名字叫Photo Shop。
电影上映第二年,卡梅隆成立了一家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并撰写了一份《数字宣言》,其中预言了数字技术对电影行业的改变,预判了动捕技术和绿幕合成在未来的应用。
用当时的评论说,
《终结者2》将电影特效带入了21世纪。
这是卡梅隆第一次改变电影行业。
13
在这个阶段,卡梅隆很像一个正常的导演,拍片频率密集,出手就水平不凡,而且热衷拍片。
他先翻拍了一部法国喜剧,拍出了一部《真实的谎言》,撸了3.78亿美元。
之后他又盯上了《蜘蛛侠》,打算拍一个暗黑版蜘蛛侠,让施瓦辛格来演章鱼博士。
不幸的是,这个版本因为合同纠纷最后没有拍成,关于这段故事,之前《蜘蛛侠的奇幻漂流中》提到过。
眼看卡梅隆两部电影都大火,福克斯觉得卡梅隆应该是不会再随便翻车了,于是决定找卡梅隆再拍一部电影捞个钱。
但是,在过了一段不用冒险的日子之后,卡梅隆刚好又有了追求艺术的想法,他决定再潜个水。
福克斯都哭了,你不能可着我一只羊薅啊?就不能换家公司追求艺术吗?
卡梅隆表示,别慌,这次一定给你整个大活。
他决定拍泰坦尼克号。
很难想象福克斯的高层当时是出于什么心态同意了卡梅隆——这个以特效和枪火爆炸出名的导演,去拍一部历史题材的灾难爱情片。
好莱坞就是这么简单纯粹,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甚至如果你的咖位到了却不耍大牌,你就会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被人当成软柿子拿捏。
卡梅隆不是软柿子,他是暴君。
14
福克斯同意拍爱情片可能有一个重要因素:他们觉得爱情片不会花那么多钱。
爱情片再怎么大制作也不太可能超过《终结者2》的过亿预算吧?
事实证明,他们想简单了。
卡梅隆并不是要拍一部以泰坦尼克号为背景的爱情电影。
他是要把泰坦尼克号从历史中抠出来。
为了还原真实的泰坦尼克号,卡梅隆决定亲自潜水去拍摄泰坦尼克的残骸。
把船开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遗迹再潜下去需要10个小时,潜到目的地后只有12分钟拍摄。
这样的收集素材工作,卡梅隆总共干了12次。
以至于有人怀疑,卡梅隆这个家伙是不是就是想公费潜水玩?
后来电影《泰坦尼克号》开篇时的那段深海下的泰坦尼克号残骸,大部分就出自卡梅隆的亲手拍摄。
卡梅隆想要让观众看到真正的泰坦尼克,那作为一个电影人,怎样才能完美还原历史上的泰坦尼克呢?
这不超简单,咱们再造一条不就完事了么!
卡梅隆直接在墨西哥边界找了个港口,现场造了半条泰坦尼克号出来。
唯一的问题是,等到造完的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弄反了。
泰坦尼克号出航的时候,是左侧对着码头。
而他们造了船的右半边。
对这种重大乌龙,卡梅隆做出指示:反过来拍。
不要觉得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反过来拍,意味着在整个场景中,出现的所有图案、服装、文字,都要反过来,这样在镜头左右对调之后才能变成正常的场景。
如果你搞错了一个场景,观众就会因为画面衔接上的不自然而出戏。
等到拍完这些左右对调的镜头后,片场工作人员纷纷出现了阅读障碍和方向认知错位。
这边还在布景,那边福克斯已经坐不住了,你这预算花的是不是有点多?
他们专门派了人去片场核验预算,核验人员到现场看到正在造的半只船,回去直接表态:他已经花的够省了,按这个花钱速度,等着追加预算吧。
卡梅隆丝毫没有节制的意思,毕竟他从开始拍电影,超支一半就是常态,现在自己都这么大腕了,多超支亿点点有什么要紧?
很快,电影预算就追加到了1.4亿元,并在持续追加,为了要钱,卡梅隆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片酬。
福克斯被卡梅隆的花钱速度吓尿了,这又是一个《深渊》?
福克斯努力计算了一下,即使《泰坦尼克号》的表现超过了记忆中最成功的三小时电影——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与狼共舞》,制片厂仍将损失 7000 万美元。
这不行啊,这么大的亏不能让我自己一个人吃,于是福克斯想尽办法忽悠了派拉蒙来一起投资,打算分摊一下风险。
这个决定后来让福克斯后悔地满地打滚。
15
卡梅隆爱水,但卡梅隆自己是一团火,一团总在水下燃烧的火。
这团火的感情如此炽烈,以至于可以烧尽一切阻碍,照亮电影的天空。
据说在《泰坦尼克号》拍摄后期,卡梅隆在自己身边放了一把剃刀,上面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电影不好看就用它自杀。
老卡对自己都这么苛刻,对手下人更是毫无人性,小李子和凯特·温斯莱特被老卡逼着天天泡在冰水里拍戏,几次患病。
凯特后来评价说,自己当时特别想直接杀了卡梅隆,并表态:
以后打死都不会和卡梅隆合作了。
除非加钱。
而小李子没有说卡梅隆的坏话。
因为他直接就和老卡互刷了仇恨声望,老死不相往来了。
电影拍到后期的时候,一边是资方的压力,一边是超时的工期,一边是精益求精的导演,整个剧组都弥漫着火药味。
在某一天的晚饭时间,剧组成员出现了大面积中毒现象,事后查出,是剧组晚饭的汤里被人下了毒,凶手至今没有找到。
然而,下毒的人显然低估了一个追求极致效率的老朋克做事的果决,在发现食物有毒后,卡梅隆镇定自若地把手指伸进喉咙,当场呕吐加吞碳,成了当天晚上少数几个没有在急诊室过夜的人。
所以第二天还得开工。
1997年,《泰坦尼克号》上映之前,影评界对卡梅隆一片骂声。
影评人们太懂电影了,他们一算就算出来,《泰坦尼克号》这个成本,根本没有回本的可能,就是赔多赔少的区别。
《泰坦尼克号》的首周票房也确实不理想,只有2800多万美元,似乎坐实了卡梅隆扑街的事实。
然后,就像所有现象级电影一样,它的票房开始节节攀升,连续霸占北美周末票房冠军15周,最后硬是砍下了1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超过了过去所有电影的记录。
那是,26年前。
熊熊烈火烧沸海水,化作汹涌的蒸汽,推动电影的巨轮向前进发。
《泰坦尼克号》证明了电影市场的容量,以及电影技术的更多可能,就此拉开了大片时代。
这是卡梅隆第二次改变电影行业。
在艺术上它也得到了极高的成就,1998年的奥斯卡上,《泰坦尼克号》直接斩获十一项大奖。
卡梅隆站在领奖台上高举奖杯,喊出了电影中杰克的那句台词:
“我是世界之王!”
16
如果将泰坦尼克当成一个小世界来看待的话,我们会发现《泰坦尼克号》也是一部末日片。
不同的地方在于,《终结者2》展示的是未来的末日,而《泰坦尼克号》展现的是过去的末日。
卡梅隆这一次站在末日之后的视角,试图从残骸中寻找到末日前的美好。
他就像一个探险家,拼尽全力去寻找那些被隐藏在历史中的碎片。
星空也好,深海也好,历史也好,卡梅隆对那些隐藏在大众熟知世界背后的未知充满了向往。
这种向往并不一定要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一份世界潜水记录TOP10,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各国工业的结晶,大国科研的成果。
而卡梅隆,排在这份榜单的第二位。
他是世界上第三个潜入10000米以下深海,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海渊探底的人类。
也是第一个单人潜入马里亚纳海沟的人。
在拍过《泰坦尼克号》之后,卡梅隆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部电影,而在拍够了深海之后,他将自己的下一个研究方向放在了太空。
有理由怀疑,这个老家伙想要公费去太空旅游。
人人都知道马斯克想要上火星,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卡梅隆比马斯克早几十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怎么去火星。
卡梅隆本人是火星协会的成员,热衷于和协会中的科幻作家、宇航员们探讨殖民外星球的故事,他批评当时的NASA,说,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我们正在变得肥胖和安逸,并失去了应有的锋芒。”
还说:
“2012年之前火星上至少要有个麦当劳吧。”
为了上火星拍电影,他为NASA设计了火星登陆探测车和挖掘机,还自己出资设计了一台轻到能带上太空的3D摄像机。
2000年的时候,他曾经和俄罗斯航天局签了一份协议,在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太空生存训练,打算带着他的3D摄像机坐俄罗斯的火箭上天,在国际空间站呆上30天,然后出舱行走一番,再搭乘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回家。
这个计划因为911被打断了,卡梅隆没能去成太空。
去不成太空,那就接着研究大海吧。
接下来的几年里,卡梅隆沉迷潜水,还拍了几部海底纪录片,只在中间稍微拍了一部短片《白蚁兄弟》,用来测试真人和CG互动的效果。
这么折腾到2005年,卡梅隆发现,一般的大海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自己了,于是他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我要去世界最深的地方看看。
第二,我要拍一部太空电影。
17
攀登珠穆朗玛的人很多,而进入马里亚纳海沟的人很少,事实上,自从1960年两个探险家驾驶美国潜水艇潜到探险者海渊后,再也没有人尝试过这么做。
主要是因为,和登山比起来,潜水太太太太贵了。
卡梅隆为了进入马里亚纳海沟准备了七年,从2005年组建团队,一直到2012年才搓出一艘潜水艇。
在同时代,最好的潜水艇是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深潜记录达到7020米,而他要挑战的是10000米以下的深海。
这里面的花费足够让很多大企业都望而却步。
做这一切并没有什么意义,也不能赚钱,他只是想要下去看一眼而已。
用自己的眼睛好好确认一下地球最深处的风景。
3月20日,团队将船开到预定地点,但天气非常糟糕,计划不得不延期。
在海上等待五天后,海面依然波涛汹涌,难以执行下潜计划。
3月25日晚上,他叫醒了所有团队成员,要求对潜水艇“深海挑战者”进行最后检测。
船长崩溃地问他:
“你都等了七年了,就不能再等一天吗?”
可以等,但是那不是卡梅隆的脾气。
凌晨5点,他穿上潜水服,告别妻子,然后将自己放进内径只有1.1米的驾驶舱里,被丢进10908米的深海之中。
当超过200米时,海面上的阳光就已经无法穿透海水,围绕潜水器的只有一片黑暗。
潜艇的探照灯可视距离只有几十米,在灯光的尽头,未知的世界包围着他。
黑暗中可能有庞然巨物正在窥视,也可能有不可名状之物在低语。
而卡梅隆要在这样未知的黑暗中等待,陪伴他的只有妻子在海面上送来的些许安慰。
两小时后,潜水器碰到了大海的底部,在他的头顶,是1097个大气压压强的海水,如果潜水器破裂,高压水流会在一瞬间将他切断,然后他的尸体将在几秒内被压成指甲盖大小的脆骨肉丸。
卡梅隆打开探照灯和摄像机,开始拍摄海底的风景。
遗憾的是,他没有看到深海巨怪,也没有看到海绵宝宝,更没找到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他只看到了一片荒芜的废土。
用他自己的话说:
感觉像是到了另一个星球。
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观察和等待中,他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孤独。
18
虽然在卡梅隆的人生中无处不能见到一种霸道的赌性,但卡梅隆的本质并不是赌徒,而是一个冒险家。
他在乎的不是输赢,也不是刺激,而是冒险探索带来的成就。
注意是成就,不是成就感。
卡梅隆认为,有些冒险是值得的,有些冒险只是为了冒险而冒险。
像是坐飞机去跳伞,只是为了刺激而刺激,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我不这么做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力,我要的冒险是创造美丽的新事物。”
卡梅隆曾经说过,
最喜欢的是“蔚蓝的大海和浩瀚的星空”。
他用了半生追逐这两个神秘的领域,想要去看看那些未被人类踏足的地方到底有什么。
他喜欢收集历史,喜欢学习知识,喜欢科学研究,喜欢记录那些壮丽的奇观。
在他潜入马里亚纳深处的时候,他曾经对团队说:
“登月不是为了证明火箭可以到达那里,我们从深海带回的每一样东西,对科学界来说都是宝贝。”
虽然卡梅隆的人生中,和电影发生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并深刻地改变了这个行业,但电影更像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一直是一个冒险家。
电影是他冒险的一种方式,顺便还能给他赚点冒险经费。
在这些广博而神秘的世界中,卡梅隆深深地认识到了人类的渺小。
渺小的人类,在无情的世界面前能留下来什么?
这个问题贯穿了卡梅隆的作品。
只不过,从马里亚纳海沟归来的卡梅隆,似乎将自己的冒险家之魂留在了黑暗中。
19
2005年,卡梅隆开始拍《阿凡达》。
在《阿凡达》之前,虽然已经有绿幕合成技术,但电影的大部分镜头都要靠实拍,布景、道具是电影不可少的一环。
而在《阿凡达》里,卡梅隆几乎将整个电影都交给了特效公司来制作。
它成功为好莱坞打了一个样,让其他导演知道,电影可以完全数字化。
面部捕捉、动作捕捉、虚拟摄影、建模合成。
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些好莱坞大片,尤其是超级英雄全家桶,都建立在这套技术生产体系下。
《阿凡达》对院线技术升级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7年时,全球有280个IMAX影院,其中只有一半是商业电影院。
到2012年,全球IMAX影院数量增加到731家,2016年增加到1215家。
3D更是成了那段时间电影的标配,别管什么电影,都要出个3D版。
这套技术和3D IMAX院线,让电影行业又多吃了十年的饭。
这是卡梅隆第三次改变电影行业。
在这些跨时代技术的推动下,《阿凡达》豪取27亿刀票房,一举打破《泰坦尼克号》创下的记录,成为当时的影史票房冠军。
这个记录一直到2019年,才被布局了十年的漫威用《复仇者联盟4》超越。
这两次突破电影票房历史记录的战绩更是让卡梅隆成了电影界的传奇人物,在评选电影之神的时候,卡梅隆绝对不会离开候选名单。
20
其实卡梅隆是一个很典型的“为醋包饺子”型导演。
《终结者》是为了火焰中的金属骷髅,《终结者2》是为了液态机器人,《深渊》是为了展示水下世界,《泰坦尼克号》是为了拍沉船。
连《异形2》都有一个“母亲大战母亲”的执念在里面,片尾女主角开着机甲站撸异形皇后,怎么看都是当初那个十二分钟的小短片时就有的点子。
做好了,是神仙。
做不好,难免沦为自嗨。
在实际的剧本建构上,卡梅隆一直不喜欢玩什么花哨的叙事,很多影评人喷他的时候都会说他故事老套。
在20世纪末,他每一次在视听上的突破,都会直接击穿观众的预期,让他的故事显得没有那么套路。
而在21世纪,大众对于视效和故事的阈值明显变高了。
《阿凡达》在获得技术上的好评同时,在故事上一直为人诟病,这放在几十年前是好故事,放在2009年就未免有些老套。
而随着视效技术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严重,大众对奇观的敏感度也大幅度降低,很多人无法意识到潘多拉星球的奇观有多壮丽。
《阿凡达》时,这些问题就已经出现苗头,《阿凡达2》带来的技术变革并没有改善这些问题,反而还催生了一件很尴尬的事:
强行3D。
虽然阿凡达带起了3D热潮,让IMAX屏幕普及,但是会拍3D电影的并没有几个。
大多数3D电影根本就没有用到3D摄影机,也不会制作强调3D沉浸感的镜头,只是简单地2D转3D,毫无必要地强行3D化。
这样做的唯一价值就是能多卖点电影票钱,却毁掉了大众对3D电影的信心。
当大众感觉3D电影和2D电影观影体验差不多的时候,3D技术就白进化了。
而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卡梅隆的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偏移。
过去的卡梅隆更在意末日之后的东西,他并不抵触毁坏这个过程,甚至热衷于将毁灭本身展现给大家看。
他,享受毁灭。
但也许是多年的冒险家经历让他看到了地球上众多事物的美好,他开始抵触毁灭,甚至变成了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
这件事就很离谱。
电影工业最主要的推动者,技术论的核心人物,前沿科技的应用先锋,竟然开始产生了技术恐惧。
一切变得微妙起来。
21
2012年,也就是卡梅隆从海底回来的那一年,卡梅隆突然变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
水终究包裹住了火焰,压低了他的气焰,让曾经热情四射的化作无火的余烬。
暴君不够暴躁了,也不够朋克了。
他逐渐,有些害怕末日。
此时此刻,好莱坞又一次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一次的挑战来自网络,来自短视频,来自Netflix的网络电影,甚至来自疫情。
当大家都已经习惯用小屏幕看视频,看一个又一个展开疯狂,跌宕起伏的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把这些人骗回电影院?
下一个时代,下一个十年,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问题让所有的电影人迷茫。
自然而然的,大家会想起那个三次改变电影市场,每次都能为好莱坞奠定十年路线的男人。
然而,这个带着全家,甚至要求整个《阿凡达2》剧组吃素的男人,真的还能拯救电影市场吗?
答案,我们都已经见到了。
22
在《终结者》的时代,每一点技术进步都能肉眼可见的提高观影体验。
极致的技术,可以为观众带来从未见过的视觉奇观。
而在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和各种特效大片连番轰炸,已经无限降低了视效在感官提升中的重要性。
一切回归了故事。
些微的技术提高在普通人的眼中如同苍蝇翅膀上的雕花,很酷,但毫无意义。
偏偏在这时,卡梅隆搞砸了故事。
当故事都无法触及合格线时,那些看起来前沿的CG技术,自然都成了镜花水月。
《阿凡达2》作为商业投资,是成功的,影史票房仅次于《阿凡达》和《复仇者联盟4》,再往后是《泰坦尼克号》,影史前四卡神独占其三。
但作为电影救世主,这一次,卡梅隆没能救下电影。
这不怪他。
真正令人难过的是,卡梅隆身上的霸气好像散去了。
那个“要么成要么死”的猛人,似乎不够猛了,再也无法见到那种在末日尽头寻找光明的霸道。
当然,也许这只是短暂的休憩,朋克有一日会重新归来。
朋克老了,也还是朋克。
很早之前,卡梅隆就开始穿一件T恤,用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T恤上面写着:
“时间在创造力面前毫无意义”
卡梅隆一生都在做他自己认为是对的事。
从拍电影,到潜水,到探险,再到环境保护。
也许他从来没有变,也许他一直都是那么犟,只是我们对他的理解出了问题。
也许,早在那个陪着父母一起准备核战废土避难所的夏天,他就已经领悟了一种极为高深的生命哲学:
向死而生。
浮云种种,阵阵烟声,不过是这位老迈冒险家走向命定结局前,随风飘过的一阵沙尘而已。
他要去哪里?
天下。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天神下凡——詹姆斯卡梅隆的电影人生》
【2】. 《终结者2》电影幕后故事 全球首部成本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号角电影幕后
【3】. 《Man of Extremes:The return of James Cameron.》.Dana Goodyear.纽约客
【4】. “终结者”诞生记 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终结者前的日子.号角电影幕后
【5】. 詹姆斯·卡梅隆访谈:回顾创作生涯
【6】.《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7】.《阿凡达幕后制作访谈》
【8】. 《卡梅隆独闯世界深极》
-----------------------
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装
知乎:半佛仙人
这是一个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会写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你将感受到一个朋克的灵魂,且每篇文章都有惊喜。
-----------------------
感谢你的阅读,下面是1个抽奖链接按钮,3月2日晚上19点开奖,一共1888元,666个红包,感谢大家的支持。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阅读、在看和转发,点我参与抽奖!点我参与抽奖!
【我爱这个魔幻的世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