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认识一个朋友小贝,我偶然发现她的手纤细白皙,忍不住赞叹她的手太漂亮了,可以去做手模了。被我夸了一番之后,小贝慌忙解释一句:没有没有,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接着,她话风一转,马上谈及别的事情了。我的赞美由衷而言,但是她先是否认,然后迅速转移话题。于是,关于她的手漂亮这件事如同一阵风在我们之间吹过,也许被夸的她那一瞬间也是开心的,但流露出来的更多是不自在。这并不是特例,生活中有很多人和小贝一样,被夸奖时,是无法坦然接受的。当ta们被人夸奖,自然的第一反应是愉悦,然后这种愉悦可能很快被覆盖,取而代之的是羞愧与不安,于是惯性的做出熟悉的反应——否认。来自他人的赞美就像一面镜子,呈现着一个人的闪光点。而我们拒绝对自己的赞美,到底是在拒绝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大方接下他人的夸赞?不敢接受赞美的你,
是不是并不喜欢自己?
拒绝夸奖,是我们觉得这和长久以来的自我意象不匹配:一是因为不配得,自我的低价值感会觉得自己配不上夸奖。有着完美情结的人是不会很喜欢自己的,尤其是被教育要矜持、要保守、要美丽的女性,在层层枷锁之下,她们要面面俱到,自然无法做到。就如同一只只闭翅自怜的蝴蝶,只能颔首哀叹自己毛毛虫身躯,却看不见自己可以翩翩起舞的翅膀。一个好友,是瑜伽教练,我经常对她的身材赞叹不已,但是,每次她都用同样的话术回复我:我就是腰上还有赘肉,你看,要是没有这块肉就好了。我仔细看,也没看出来,但就从这个可以忽略不计的赘肉可以看出,在她的意识里,一定是这样的信念:完美的我,才会被人喜欢,才配得上别人的夸奖。可完美是不存在的,如果哪一天她的赘肉不见了,她一定又发现什么缺点来搪塞我的赞美。我想到了靠着自信被大众喜欢的李嘉琦(辣目洋子),她算完美女人吗?并不。个子不高,身材微胖,也没有特别出色的颜值,但她却喜欢这个不完美而完整的自己,所以当她回看自己穿着性感吊带,跳火辣热舞的片段时,能满意地说出“真是少一两肉都跳不出这个效果。”她举手投足间的自信状态十分有吸引力,所以得到了大众的喜欢,试想一下如果她都不接纳自己,别人又如何能接纳她呢?一个人从来不是因为完美才会被喜欢,而是她足够喜欢和欣赏自己,所以才变得值得被喜欢和被欣赏。被赞美后的惶恐,
藏着你对自己的隐形攻击
不能自然接受别人夸奖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不相信:你怀疑他人不真诚,也觉得自己真的没那么好。“别人的夸奖,那如果我大方接受了,岂不是自不量力?”接受的同时好像也感受到了他人背后的嘲笑——夸你几句,还真顺竿爬了。我们总以为,我们要达到某个位置,才配得上相应的夸奖。其实正确的顺序应该是:你要内心深处觉得你配的上那个夸奖,才可能有机会享受那个位置。谷爱凌参加冬奥会之前,众人夸她天赋异禀并给予厚望,她并没有因此而压力剧增,说“我不”。反而,有个博主劝大家不要给她压力时,她却跑到人家微博下面质问“你为什么对我没有信心?”。谷爱凌可以坦然享受成功,所以她才可以接受排山倒海般的赞美。与此同时,她也不害怕失败与诋毁。如果一个人害怕失败,他就会担忧接受夸奖会成为一种孤勇,一旦失去便会被嘲笑与攻击。这是个思维偏差,是把一件事的失败夸大为整个人的失败,那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了。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残忍的攻击,所以害怕被嘲笑,被攻击,一定是有一个附加的自我攻击在里面。设想谷爱凌如果把一次比赛的失败归结于自己整个人的失败,我想,她大概不敢去参加什么比赛,更不敢欣然享受他人的夸奖了。而攻击性是一个人生命最底层的活力,一个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恰恰是攻击性霸气外露的时候。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狂飙》里的陈书婷?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她的话,那绝对和谦虚谨慎、低调做人挂不上边。以她的个性,别说是夸她几句,我想就是把她夸上天,她顶多也只是眼眉低扫,微微一笑。我们看清了不能坦然接受夸奖背后的原因,就可以坦然接受称赞了吗?并不是,知道和做到之间永远有一段长长的距离。想要改变这种窘迫的人际交流模式,还要知道形成此模式的初始原因:缺乏镜映和抱持的成长环境。所谓镜映,是孩子需要在养育者的眼中来确认自己是谁,一个孩子自我认知的形成是从养育者不断的对自己的回应中来内化的。如果孩子穿裙子被骂臭美,孩子以后就不敢接受自己是美的;写作业慢了被骂笨,孩子就不敢承认自己其实很聪明。错位的回应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羞耻,孩子的优点没有得到养育者的确认,没有经过养育者的笑容与赞美反馈给自己,他就会认为自己不好,甚至会认为自己的存在都没有价值。一个“我不够好”的自我意像就形成了。那么当这个孩子被人夸奖时,他会对照着不断给自己挑错的自我意像,得出结论:不完美的我,我怎么能配得上如此的夸奖呢。所谓抱持,简单点说就是可以激励孩子成功,也可以容纳孩子失败。举个反例,一个孩子考了90分得意洋洋,被骂得瑟,而下一次,这个孩子考了80分,又被骂:谁让你得瑟。养育者没有在孩子得意之时给予称赞与欣赏,也没有在失意之际给予抱持与鼓励。那么这个孩子没有内化一个成败皆可行的自我意象,反而是内化了我无论怎么做他人都不会满意的自我意向。那么很容易想象他长大后会害怕成功后的赞美,更害怕接受赞美失败后的嘲笑。他只会马不停蹄的忙碌而不让自己进步,这样才不会跌落神坛被人挑剔。就这样,“我不够好”像是一个稳固而隐形的罗盘,操纵着你的言谈举止,让你在赞美面前退缩。就像前文提到的小贝,她其实是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手是美的,但是后方又有一股”我不够好的力量“在与之互相撕扯,这就产生了一个内心的冲突。冲突永远是人认识自己的契机,也是我们能从中获益并成长的关键。面对被夸奖时的冲突,或许你可以试着这样做:1.回顾过去。追本溯源是为了找出错误自我意向的脚本,那是曾经对你很重要的人没有给你恰当的回应造成的,你会发现,你其实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差。2.觉察当下。或许此时你会对自己有不一样的认识,当下的人给你的夸奖是真实的,所谓的不配得的自卑和不相信的惶恐都是头脑里基于过去的幻影。3.多去体验。去体验他人的赞美,不要慌着拒绝,缓一下,让惯性的否认回应在这个缓冲中退去,然后,在一次次接受赞美的体验中新的反应回路形成。你会发现,当你能坦然接受夸奖时,你整个人都会自信起来,个人魅力也会自然而然散发出来,收获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舒服和融洽。你会越发觉得自己配得上这样的赞美,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本来就很好。作者:桔子。曾奇峰精神分析中级班学员,高等教育行业从业十余年,喜欢把心理学融入生活,在文字间整理收获与心得。
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
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