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去经历属于他自己的水深火热
01
看似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就能学得很好的孩子,确实值得欣赏。
或者天赋异禀,或者方法得当,或者在背后默默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但同样值得欣赏的,是在学习中越到了挫折,通过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最终取得了进步的孩子。也许,他们的整体表现并不是名列前茅,但是他们和过去的自己比,向前迈出了或大或小的一步。
他们把自己从困境中一点点拉出来,这样的勇气和行动,更值得被看见,被鼓励。
还有一些孩子,能做到不再畏惧学习,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不逃避,不闪躲,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保持向前的状态,他们也依旧值得赞赏。
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多维度的,成绩并不是唯一的那个。
就算综合来看,孩子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是你从中看见了什么?有哪些值得被鼓励?你如何架构它,如何解读它,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02
在我做的所有养育日签中,我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每个人都要去经历属于他自己的水深火热。
我们要舍得让孩子在他的水深火热中扑腾。很多时候 ,父母看不得孩子痛苦,还没等孩子去感受那个“艰难”,就出手相助,提供最好的资源,看似最便捷的方法。
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痛苦,自然也无法收获成长的韧性。
比如,还是以和孩子最密切相关的学习来举例。
如果孩子在某一门课的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要着急在第一时间出手干预,让他自己去想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以在哪些方面做什么调整,让他自己去“翻身”,在一点一点翻身的痛苦里待一会。
也许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就“翻”过来了,比起学习结果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自己新的认知,成长和自信就是这样累积起来的。
“不要着急在第一时间出手干预”,另外一层意思,不等于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在过程中保持密切地观察,并做好在关键时刻出手的准备。也许,他“翻”了很久,眼看着就是翻不过身来,这时候我们需要果断地推他一把,我们的力气就需要花在这最关键的“一把”上。
一直在努力,就是见不到成效,别说是孩子,连大人都无法承受,会选择放弃。再多再好的口头鼓励,也抵不上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对孩子的意义。也许那个胜利,哪怕一个特别小的胜利,就是孩子的转折。
责备永远不会激起孩子的斗志,看上去的“不努力”,也许也并不是孩子真的没有努力——尽量少地把精力花费在这些纠缠里,如果很长很长时间的努力之后依然没有得到一点回报(更大的可能是你没有去发现),我们真的需要助孩子一臂之力,建构一个可以看见回报的环境也算。
只要在某一“点”上看到希望,尝到“甜头”,他就不会塌掉。
03
我将有一种爱称之为“温柔的陷阱”。
陷入“温柔”中的孩子,获得了来自父母特别充分的理解、共情、关爱、支持,他们在一个特别安全的环境里,并受到最大化的保护——
没关系,我们爱你,你怎么样都可以:考得不好没事,做错了事也没有关系,我们走到哪算哪,我们信任你,我们等待你,我们顺其自然,日子怎么不能过啊。
没有错,我们可不总是这样安慰自己安慰别人嘛。但这样的“保护”,是否适合,要看放在什么环境背景下。
当只有温柔,而没有戒尺的时候,身处“温柔的陷阱”中的孩子,通常缺乏力量。在你很冷的时候,一些棉花可以给你温暖,但为了让你温暖,把你扔进一团一团棉花里,你感觉到深陷其中。想站起来的时候, 你站不起来,没有支撑点,没有着力点,你感受到更多的不是来自自身的力量,更多的是无力。
很多时候,孩子自我挣扎,就是无法走出来的时候,他需要一个果断的声音,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坚定的目标。让他“醒”来也好,让他有一个支撑点也好,一份坚定对于他来说是有意义的。即便很多时候,他对此表现出来的是抗拒的状态,可能出于惯性,也可能是为了一种姿态。
他是否抗拒你无法左右,但在那个环境里,在他就要“溺水”时,在他主动想要伸手抓住一些东西时,他有可以抓住的东西。提供这个“可以被抓住的东西”,是我们的义务。
总不能因为孩子老不回来吃饭,我们就彻底地把灶台给拆了。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