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星巴克创始人“从头开始”——那些比生意更重要的事|中企荐读

星巴克创始人“从头开始”——那些比生意更重要的事|中企荐读

公众号新闻

“我们的韧劲,就在于明白如何打造品牌资产。”舒尔茨毫不怀疑,这才是星巴克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整理梁宵
来源《从头开始》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霍华德·舒尔茨跟着老比尔·盖茨(全名老威廉·H·盖茨——微软联合创始人威廉·H·盖茨三世的父亲),觉得自己就像是胆小的狮子随着奥兹大法师去觐见。

那是1987年,舒尔茨创办的“天天咖啡”开出了3家门店,之前打工的“老东家”星巴克有意将公司出售给他,但就在他四处筹钱的时候,一个从他这儿得知消息的“天天咖啡”的股东——一个“大人物”却抬价竞购,想要将舒尔茨梦寐以求的机会从他手中硬生生地夺走。

当时的舒尔茨还不是后来那个多次挽救星巴克于水火之中的传奇CEO——带领星巴克多次闯关,使之成为拥有36000家门店的全球连锁咖啡品牌,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两年的创业者,应对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挑战,他无计可施,关键时刻,多亏老比尔·盖茨施以援手。

他们并不认识,但在了解到事情原委之后,老比尔·盖茨带着舒尔茨找到那个“大人物”,直接对他发火了,“太卑鄙了。你这么高地位的人,竟然奸诈到要去偷这个孩子的梦想。’两位年长的人对视片刻,老比尔·盖茨开口道:‘你,退出。由霍华德来筹钱收购星巴克。你听明白了吗?你,给我退出。’接着我们俩就走了。”

30多年后,舒尔茨将这段经历写入了他的第三本自传《从头开始》,坦陈他当时的脆弱和感动,“我们乘电梯去一楼大厅,我哭了,一半是因为感激,一半是因为害怕。”而且从那个时候,一则人生启迪也扎根进了他的心里,“一个陌生人能改变另一个陌生人的人生。”

在此之前,这位外界熟知的“星巴克之父”也曾出过两本自传,《将心注入》回顾了星巴克在梦想的驱动下,如何从零开始到风靡全球,《一路向前》则重现了星巴克身处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变革求生的历程。

《从头开始》不同以往,按照舒尔茨自己的说法,这是他迄今为止写得最私密的书,也是迄今为止所写的最重要的一本书。“这些事,在此之前我连妻子雪莉都没有告诉过。”

不过想从这里找到世俗的成功秘籍的读者恐怕会大失所望,一直以来,舒尔茨都强调,星巴克在开店选址、店铺设计上做的都不错,但这些都是排在第二位的。

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从头开始》正是对此问题的回答。

以下为其中的几个要点:

1.我比父母更渴望财务安全,但尽管如此,我还想享受工作,我想享受的是如何挣钱,而非仅仅是挣到钱。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目睹父亲每日的辛酸。他那种职业生涯,我不想要。我追求收入,也追求尊严和乐趣。

2.对公司而言,改变源于文化。打造文化就像培养孩子。一个团体(组织、机构)的价值观早在奠基之时就打上了烙印,并且,其创始人及领导人每天的决策都会融入公司的集体记忆和持续行为。

3.别人看不到的目标,并不意味着你无法达到。话虽如此,对创业者而言,“继续前进”和“半途而废”之间的界限是如此模糊,仅在一念之间而已。

4.身为企业家,不仅要开发新产品、为顾客带来新的体验,为了公司的伙伴,在幕后也必须有所创新。创新举措要想维持下去,就得反映且推动企业的价值理念,而非仅仅追求利润。

5.我们要在盈利和社会道德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也能通过平衡“盈利”与“社会道德”的关系把星巴克建成与众不同的公司。

6.所有社会都会面对复杂的困境,企业需要参与进来,帮助解决问题、缓解痛苦。它们不仅仅是利润驱动的实体,更是对多个利益相关者——股民、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以及这个星球——负责的企业公民。

7.对企业家和高管来说,“解决社会问题”并非“提高财务业绩的诸多决策”的派生物,而是同根同体的。“人道”与“生意兴隆”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二者若能共生,企业定会受益良多。现在的顾客青睐行事有意义的品牌,员工也更愿为有作为的公司奋力工作。

8.2008年是星巴克的滑铁卢之年,但这却并非缘于某一个错误的决策、某一个策略或是某一个人。就像一根脱线就能一寸寸破掉一件毛衣一样,星巴克也是一点点垮掉的。

9.星巴克的下一任掌门人必须理解公司的价值观。我希望这个人不把领导岗位视作应得之物,而是凭能力挣来的权力。没有这些核心特质,星巴克不会走得远。

10.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做出选择,用仁慈代替卑鄙,用大气代替小气,用爱代替恨,用和解代替僵局,用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代替埋怨。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坚强,但不能以牺牲彼此的利益为代价。

“创办一个工作胜地”

讲述从他的童年开始。

舒尔茨的父亲做着他口中“世界上最烂的工作”,他是一个货车司机,负责把干净的尿布送到用户家里,再收回脏的尿布,每次下班回家,他都在抱怨这份工作的脏臭。

“更烂”的事情还在后面。在一个路面湿滑的冬日,他的父亲在送货的时候摔倒了,骨盆和脚踝骨折。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像这种一没文化、二没技术的工人,即便因公受伤,基本上也会立刻被辞掉,没有收入,没有医保,没有赔偿金。这个昔日艰难养家的男人从此一蹶不振,舒尔茨一家的生活也一下子穷途末路。

不堪且痛苦的童年经历塑造了成年舒尔茨的选择。“我比父母更渴望财务安全,但尽管如此,我还想享受工作,我想享受的是如何挣钱,而非仅仅是挣到钱。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目睹父亲每日的辛酸。他那种职业生涯,我不想要。我追求收入,也追求尊严和乐趣。”

这样的信念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也奠定了他的创业理念。最早创办“天天咖啡”的时候,他向每位投资者表示,他的商业计划之一就是创办一个工作胜地。从一开始,他想创办一种企业模式,雇主与雇工的关系,不同于父亲那时的命令、管理,员工与其出力建设的公司之间,应该基于信任、相互关心、诚实。

在星巴克,公司的员工被称为“伙伴”,因为每位员工都拥有公司的股权。

“我们的咖啡吧,要改善伙伴的工作环境。奖励不仅有经济上的,还要有精神上的。我们要创造一种工作氛围,每个伙伴都能分享成长……”在新创办公司之际,舒尔茨就在公司宗旨里写到。

1988年,星巴克成为全美首个为每周工作20个小时以上的兼职伙伴提供综合医疗保险的私人公司,多年以来,星巴克在伙伴的医保上支付的钱,比投在咖啡上的钱还多。从2000年到2009年,每位伙伴的医保金增长了近50%。1991年9月,舒尔茨又做了一项决定,星巴克将向伙伴(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平等发行优先认股权——他们讲之称为“咖啡豆股”。

这两个政策,也被舒尔茨视为创业之初所做的两个最英明的决策。身为创业者,又当了爸爸的他渐渐明白:为企业塑造价值理念、营造企业文化,就跟养育孩子是一样的,要趁早养成其行为模式和理念信仰。

“要设法改善伙伴的体验,而非仅仅改善顾客的体验。”这也是舒尔茨对星巴克管理层提出的要求,在他看来,身为企业家,不仅要开发新产品、为顾客带来新的体验,为了公司的伙伴,在幕后也必须有所创新。创新举措要想维持下去,就得反映且推动企业的价值理念,而非仅仅追求利润。

公司的福利创新正是如此,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成长阶段的伙伴有着不同的诉求,星巴克就是要发现、并且以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帮助伙伴去实现这些需求。2013年,了解到很多伙伴因为家庭原因无法继续获得教育机会——就像当年的舒尔茨一样,星巴克推出“大学成就计划”;而在中国,了解到有些家长认为在服务业工作不是件体面的事,星巴克会邀请伙伴的配偶、孩子、父母参与“伙伴家人论坛”,向他们表示赞扬和敬意,让伙伴为这份工作而自豪;从2017年开始,星巴克中国开始向符合条件的伙伴的父母提供重疾医保。

简单的经济账是可以算出来的,比如若是一位咖啡调配师辞职了,再招到并培训出一位替代者,需要大约3000美元。而为一位咖啡调配师提供医保,一年只需要大约1500美元,是换人成本的一半。另外,很多顾客都是常客,咖啡调配师熟悉他们的口味。倘若原有的调配师辞职,常客的连线也会断开,而这种连线对星巴克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

舒尔茨需要用这些理由去说服投资者,但毋庸讳言,对于伙伴的持续投入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眼前的效益,现实的考验和资本的压力常常令企业进退两难,舒尔茨也曾面临抉择。

在星巴克最艰难的转型期里,股价一度降到了不足7美元每股,相比于2006年的巅峰大降80%。在那个时期,他接到一位股东的电话,后者在一家大金融机构负责理财,很焦虑地跟他说,“霍华德,我们持有这只股票很久了。我们知道你们目前压力很大,我们深信,你们现在应该砍掉公司的医保福利。大家都会理解你的,这是没法子的事。”

当然能这么做。一方面,砍掉或缩减伙伴的医保,能立刻增加公司收益。华尔街一定会欢呼雀跃。但舒尔茨更在乎的是另一方面:对数千位伙伴及其家人来说,这样就太不公平、近乎于残忍了。这样做,还会伤了士气,失去信任。那样一来,公司就万劫不复了。

这一点,不论是对于那个从小就希望获得工作尊严的舒尔茨,还是一心想建立杰出品牌的舒尔茨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更何况,他也深信,星巴克如果能够赢得伙伴和顾客的信任,就总能找到出路。

“只有坚持核心价值观,星巴克才会兴旺发达。如若不然,就不会有今天的样子。”舒尔茨说,“我们要在盈利和社会道德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也能通过平衡‘盈利’与‘社会道德’的关系把星巴克建成与众不同的公司。”

“帮助那些没有毯子的人”


20世纪90年代中期,舒尔茨在以色列见到犹太人著名学者兼教师拉比诺森·兹维·芬克尔,后者回忆起“二战”期间的经历:纳粹像对待牲畜一样把数百万人赶到地堡里,每六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被分了一条毯子,拿到毯子的人在睡觉时不得不做出选择,是让其余五个没有毯子的人一起盖,还是为了更暖和一点而自己盖?

“就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学到了人文精神。”芬克尔拉比说,集中营里的犯人都共用毯子,他看着大家的眼睛说,“拿着你们的毯子。拿回美国,跟其他五个人共用。”

舒尔茨曾经也是没有毯子的人。父亲遭遇失业打击,母亲陷入抑郁症的侵扰,小时候的舒尔茨开始辗转于各种工作:送《纽约邮报》,在餐馆当服务员,最辛苦的毛皮加工厂的活儿让他的手上起了水疱,胳膊上出了红疹。18岁,他成为美国政府首批大学平民助学贷款项目的受益者,但助学贷款不能覆盖所有的生活花销,因此他会在学生常去的酒吧当侍者,还去血库献血赚钱。

那种无助感纠缠了很多年,直到舒尔茨渐渐掌控人生,最后甚至掌舵了一家公司。美国的经济起伏,让舒尔茨体验过两种极端的生活:一些美国人过得水深火热,另一些人则因手握无尽的资源而不惧风雨,这是财富分配不均造成的不可名状的现实。在他看来,美国的经济无法长久发展下去,除非有更多人走上自给自足——而不仅仅是少数人先富起来——的道路。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也记录了舒尔茨“是如何找到世人皆有的力量,在别人的人生中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为了帮助那些无力从银行取得贷款而维持经营的小企业、促进更多就业人口的吸纳,星巴克推出了“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项目;创建了新的公私合作关系,重新思考美国人该如何接受教育和培训,以及雇主该如何发掘员工的潜力;发起支持难民的活动;拯救、恢复、重振“美国一隅”,让那些被工业现代化和技术进步抛在后面的小城镇重现生机……

探索的越多,舒尔茨就越发深刻地领悟到贫困问题的根源,那些贫困的人,那些失业的人,那些被抛下的城市,他们要的不是施舍,他们想赢得的,是第二次机会。“从表面上看,机遇像是好运,但同样存在于社会、政府、企业的体系里。”

舒尔茨和同事们开始思考,除了在门店内营造人际连线和集体感之外,星巴克能否在美国有更大作为。比如除了捐款之外,公司还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专家、产品、人脉甚至场地——为社会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许,这种作为与售卖咖啡关系寥寥,甚至毫无关系,而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那么星巴克能不能、应不应该把产品和经营上的创造力和严谨用于解决国家难题?这是公司的使命吗?作为企业公民,星巴克有责任蹚这个浑水吗?倘若如此,星巴克能走多远?应该走多远?

最后,他们有了答案:所有社会都会面对复杂的困境,企业需要参与进来,帮助解决问题、缓解痛苦。它们不仅仅是利润驱动的实体,更是对多个利益相关者——股民、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以及这个星球——负责的企业公民。

不同的意见有很多,一位著名前CEO就在博客上直言“对不起,霍华德。我们需要更少而非更多商人涉足政治领域。”

但舒尔茨有他自己的坚持,“大家都知道,美国本应做得更好,有些事不太对头。如果我们作为一家公司,继续闷头做生意,全然不顾国家的风吹草动,那我们也成了这个问题的一部分。

2012年12月26日,星巴克要求华盛顿地区所有门店共120位咖啡调配师在顾客的咖啡杯上写上“团结起来”,呼吁共和党与民主党团结起来,避免坠入财政悬崖,制订一项长期的预算法案。随后,星巴克发起请愿活动,收集到数千件信件、包裹。星巴克总部召集了100位志愿者,将寄来的请愿书签名分类、记录。每一份请愿书他们都要看两遍,以确保不出错误,遇到重名的情况还要再次检查。

舒尔茨也在现场,听着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和志愿者统计的低语声,不禁哽咽——志愿者们正在做的,并不是星巴克的工作,更不是一份有趣的工作,但屋里的人都带着一种目标感。他们认为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他们深感自豪,因为公司在帮助民众发声。

这才是星巴克对顾客、对员工的吸引力所在。“‘解决社会问题’并非‘提高财务业绩的诸多决策’的派生物,而是同根同体的。二者若能共生,企业定会受益良多。顾客青睐行事有意义的品牌,员工也更愿为有作为的公司奋力工作。”

“韧性,在于打造品牌资产”

从一家咖啡馆出发,星巴克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不断延伸:成为社区的合作者、召集人、聆听者、体谅者、教育者、志愿者、分享者、改革者——在此过程中,与顾客、与同事建立的相互信任和粘结,慢慢构筑起星巴克日益强大的品牌资产,“我们的韧劲,就在于明白如何打造品牌资产。”舒尔茨毫不怀疑,这才是星巴克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但信任和链接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的建立旷日持久,但它的溃败则可能在旦夕之间。

2018年4月,两位进入星巴克门店的黑人顾客,遭遇了店经理不公正、不合理的歧视性对待,这次事件的视频被广泛传播,引发了很多人“抵制星巴克”的行动。

舒尔茨也看到了视频,“在那一刻,我竟然不认识这家我深爱的公司了。心如刀绞一般,仿佛看着自己信任和爱的人做下了卑劣之事。”

那时,他已不是星巴克的CEO,一年前卸任之后,他成了公司董事会的执行主席,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给星巴克现有的社会影响力工作;一半给即将在全世界开设的新型门店。

但只要星巴克需要,他就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就像2008年,星巴克与用户渐行渐远,业绩一落千丈,舒尔茨在离任CEO之职8年后重新出山,直到将星巴克带回发展正轨,才将权柄移交给凯文·约翰逊;这样的情形在2022年再度出现,凯文·约翰逊退休离开,舒尔茨“自愿”担任临时CEO,直到找到下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他必须确信,选中的这个人能真正捍卫星巴克的品牌资产。“星巴克的下一任掌门人必须理解公司的价值观。我希望这个人不把领导岗位视作应得之物,而是凭能力挣来的权力。没有这些核心特质,星巴克不会走得远。”

“袖手旁观,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离开星巴克的舒尔茨,要去做什么?

很多人都猜测,这位积极投身社会事务的商业领袖的下一站,将会转战政坛,事实上,在《60分钟》节目上,舒尔茨就曾告诉主持人说,自己正在认真考虑竞选总统一事。

此事尚无下文,但他的心迹在书中已有陈述,“我尚未有明确的退休后的打算,只是仍想为国家多做点事。看着社会千疮百孔,我不能安逸地坐在沙发上看新闻,或无所牵挂地经营公司,或安享退休生活。袖手旁观,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舒尔茨对当前美国政治忧心忡忡,对无止无休的党争更感愤怒,这些政治闹剧不断上演,而且愈演愈烈;但他同时也希望人们知道,“在网络之外,耳力之外,有无数尊严之举发生,不可小觑。”

《从头开始》就将大量的笔墨倾注在那些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在盐湖城,一位执着的会计努力帮助长期无家可归的人;在佛罗里达,一家洗车店老板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岗位;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他开发的APP能让餐馆将食物送到流浪者庇护所。舒尔茨希望通过很多人的事迹展现整个社会对抗机能失调的潜力,“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那些错位的优先顺序,不代表美国大多数人的优先顺序。事实上我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美国人民比现有的政治阶层要好很多。”

在书的最后,舒尔茨说,“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做出选择,用仁慈代替卑鄙,用大气代替小气,用爱代替恨,用和解代替僵局,用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代替埋怨。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坚强,但不能以牺牲彼此的利益为代价。”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吴莹  制作:胡楠楠‍‍‍‍‍‍


关注“中国企业家”视频号

看更多大佬观点和幕后故事


[ 推荐阅读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资本市场如何避免弱化?房地产业未来趋势如何?黄奇帆这样看|中企荐读成份党爱的法国沙龙级洗发乳,新年从头开始“顺”李开复:AI 2.0是平台级机会,比移动互联网大十倍|中企荐读如何爱男人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是“修能力”注意!眼下比刷LeetCode更重要的事星巴克首推品牌播客;瑞幸22年扭亏为盈;newpage一页官宣创始人章子怡... | 刀法品牌热讯胖东来创始人:不是变成资本家,而是真正的创造者|中企荐读ChatGPT爆火之后,重读微软CEO萨提亚的《刷新》|中企荐读胡鑫宇真相来了!但这些比真相更重要!对话Shopify创始人Tobias Lütke:把小事聚在一起办大事|GGView清华教授黄明烈:部分企业再不All in ChatGPT,下一个被革命的就是自己|中企荐读我亲爱的爸爸在北京被新冠带走了丰田章男:“难以捉摸”的全球最大车企掌门|中企荐读黄民烈:人类和AI如何相处,一直是个难题|中企荐读经济学家汤敏:在GPT领域,我们有可能后来居上|中企荐读人工智能顶级专家“怒怼”马斯克:GPT-5不能停!|中企荐读春天先遣者,冬后一阳升星巴克“颠覆”星巴克:冲破第三空间星巴克创始人“从头开始”——那些比生意更重要的事“妈妈,你可以不上班一直陪着我吗?”孩子的成长,到底金钱更重要还是陪伴更重要?朱嘉明:关于元宇宙的5大推论|中企荐读《花开富贵》​让人“上瘾”的产品是如何炼成的?|中企荐读富士康科技首席数字官史喆:ChatGPT是划时代的效率工具 |中企荐读揭秘风险投资起源:叛逃、资本和人|中企荐读庄聪生: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中企荐读火车上的饭菜为什么又贵又难吃?|中企荐读谁缔造了“富士康们”|中企荐读大国博弈——那些军事演习中隐藏的奥妙疫情总结,无奈和悲催注意!眼下比有刷LeetCode更重要的事…特斯拉:把火箭驱动器装进汽车里|中企荐读ChatGPT带来的巨大范式转移,意味着什么|中企荐读余华王安忆对谈:生活不是按照常理出牌的,这是我们打败GPT的唯一途径|中企荐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