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认识贸易摩擦的长期性、严峻性,坚持原则,打好一系列组合牌。
任职上海、重庆期间,黄奇帆就是政界公认很懂经济的官员;退休后,他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歇。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针对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基础性、结构性难题,他在各类论坛、校园授课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在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阐述其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观点。《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一书,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系统性集纳。有意思的是,黄奇帆对自己的每一次演讲、每一篇文章,开列了5条“负面清单”:一是不讲违背中央精神的话,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尽己所能做好中央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二是不讲没有经济学理论依据的“山海经”,呈现的观点要遵循经济学的基本逻辑,符合经济活动的基本常识;三是不搞脱离实际的“空对空”,以问题导向立论点、摆论据、做论证,努力让听众、读者有所思、有所获;四是不当拾人牙慧的“搬运工”,发表观点必须道人所未道,在角度、高度、深度上下功夫;五是不做重复的报告,只选取一些重点活动、特定主题参加。为此,他推辞掉了十之八九的邀请。深厚的学术功底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让黄奇帆的经济理念呈现出迥异于书斋学者的鲜明色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称其“对困扰我们的各种问题的症结把握得非常准,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而且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他由衷地赞赏黄奇帆在不同岗位上做出的杰出成绩、发表的敏锐观点,以及表现出的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结构性改革》虽以当前的经济概念为命题、以当代的经济问题为导向,实则辑录了黄奇帆几十年工作、学习、思考的体悟。即便如此,他仍坦言自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与思考,经历了“自行而不自知”“自知而不自觉”“自觉而且自信”三个阶段。本书包含如下核心观点: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40年改革开放的魂,它与西方供应学派有根本上的不同。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各类要素入手,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生财型、聚财型和资源优化配置型改革。2. “去杠杆”的关键在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同时要加强金融企业和金融活动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范问题。3. 要加快调整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加快推动注册制、退市制,改革住房公积金,推动企业年金入市。要进一步发挥好香港资本市场的功能,拓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深度、广度和厚度。4. 要抓住数字经济机遇,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服务、数字贸易集群化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效率和活力。5. 地价是决定房价的根本性因素,控制房价的关键是控制地价。房地产企业必须要摒弃盲目扩展、粗放建设、高债务发展等不合理的经营模式。6. 当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最重要的已经不在于占GDP的比重规模继续扩大,而是在产业结构、债务结构、资产结构上把效益和质量搞上去。7. 要认识贸易摩擦的长期性、严峻性,坚持原则,打好市场牌、产业链牌、金融牌、科技牌、开放牌等一系列组合牌。
干货实在太多,囿于篇幅,本文仅选取书中两个章节,看看黄奇帆如何认识资本市场、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他开出的应对之策。关于供给侧改革、去杠杆、数字化、全面开放、国企改革及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等话题,大家不妨细读本书,领会其高见。
回顾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其对中国经济发挥的重要功能包括六大方面:一是极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健全现代金融体系;五是让老百姓增加投资理财的途径,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六是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探索了高质量、有效益的实现形式。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尚存九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总量还小;二是交易所竞争力不够,交易品种和数量还不丰富;三是市场分割;四是发行机制不健全,注册制还没到位;五是退市制度不健全;六是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七是证券公司综合实力、竞争力较弱,行业集中度太低;八是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九是发展和监管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归纳起来,当下资本市场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三个弱化”:一是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的弱化;二是投入产出功能的弱化;三是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弱化。通过研究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结不畅的问题,黄奇帆深感遏制金融脱实就虚、去杠杆、防风险的当务之急是遏制股市、债市的恶性循环。其关键点在于:牢固树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资本市场有关基础性、机制性制度的改革和调整,扭转股票市场长期资金不足和市场悲观预期的状况,让股权资本回归应有的金融市场地位,让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资本金融成为金融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何调整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呢?黄奇帆提出了12条建议:1.去除制度障碍,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并注销本公司股票;2.遏制大股东高位套现、减持股份的行为;3.建立上市公司愿意分红、国内外机构投资者愿意更多更久持有我国股票的税收机制;4.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5.以企业年金作为资本市场机构投资的源头活水;6.构建老百姓愿意购买个人商业保险的良性机制;7.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打破我国股市IPO的“刚性兑付”;8.鼓励“独角兽”企业在股市健康发展;9.赋予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管理权,提高其金融地位,使之真正成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10.建立中国系统重要性股票监测制度并以其为成分股,重新设立“中国成分股指数”;11.针对“中国成分股指数”设立国家平准基金,替换现在具有准平准基金功能的证金公司;12.建立金融市场预期管理的长效机制。关于退市制度,黄奇帆以美国为参照物。美国退市公司大致有三类:一是企业老化,营销收入无法满足投资者胃口,股价低于2美元而自动依规退市;二是重新私有化;三是财务造假、产品造假,以及企业行为危害公共安全、触犯刑法的,由监管者勒令退市。三者比例大致为6:3:1。由于我国退市制度不完善,每年上市数量远远高于退市数量,所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造成股市投资重点分散,易跌难涨,增量稍有减弱或新股发行稍有提速就会“跌跌不休”、恶性循环,加大退市力度势在必行。从技术上看,关键是把股市交易量、交易时间视为股市资源,不断缩减所有ST股票和违规公司股票的交易时间。一是 ST股第一年只允许上午半天交易,第二年只有开盘后1小时交易,第三年只允许集合竞价时间段交易;二是允许这些公司主动申请转板交易、私有化或主动申请退市并提交退市补偿方案;三是允许准退市公司在这两三年的过程采取兼并重组收购措施;四是造假退市必须依法赔偿。中国资本市场这20多年来一直被诟病的一个问题是缺少长期投资资本,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其结果表现为市场投资散户化。同样以美国为例,一直到1975年的 30年中,美国基本上也是以散户为主,1975年高达70%。然而,到2017年,美国股市散户投资只占6%。出现这个转折的核心是美国养老金体系的全面介入。黄奇帆因此建议:用企业年金撬动养老金投资股市;改革现有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与年金制度合二为一。他认为,如果能对补充养老的年金系统有更大力度的激励政策出台,会带来一举三得的好处:第一,可以让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独立支撑转变为与企业、职工的年金一起支撑,形成三家抬的格局;第二,可以增加老百姓养老基金的本金积累和保值增值能力,增加退休收入;第三,可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房地产业:五种手段建立长效调控机制
房价过高是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民生和经济发展,而且孕育着很大的风险。黄奇帆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的答案是:关键是要根据住房市场需求,合理增加城市住房建设的土地供给。
在担任重庆市市长期间,黄奇帆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制进行了大胆实验,包括建立地票市场、鼓励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等。在国家批准的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重庆通过地票市场把农村退出的建设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满足了城市住宅建设用地需求,从而有效抑制了城市住房价格的上涨,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而且为进城落户的农民工提供了购房的机会。在黄奇帆看来,目前房地产业存在10大失衡:1.土地供需失衡。工业用地显然占比太高,挤占和压缩了住宅用地;2.土地价格失衡。土地拍卖制度本身会推高地价,土地供应不足,旧城改造而来的拍卖用地成本高;3.房地产投资失衡。一个城市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造房不能超过GDP的60%;4.房地产融资比例失衡。房地产绑架了太多的金融资源,导致众多金融“活水”没有进入实体经济;5.房地产税费占地方财力比重过高。政府的活动太依赖房地产,地方政府财力离不开房地产;6.房屋销售租赁比失衡。欧美国家所有的商业性房屋中,用于销售和租赁的大概各占50%,而近十年我国开发的房产中真正用于租赁的不到10%;7.房价收入比失衡。用6~7年的家庭年收入买一套房是合理的,但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达40年左右;8.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应该为供不应求的城市多提供土地,供过于求的城市不再批地;9.房地产市场秩序失衡。开发商改变用地性质、容积率或售后返租高息揽储,广泛借贷乱融资,囤地待涨价等乱象亟需加强管理;10.政府房地产调控失衡。经济下行的时候希望刺激房地产,房地产泡沫积聚的时候又想稳住或者压一下。如何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黄奇帆认为应该从土地、金融、税收、租赁市场和地票制度五个方面着手。具体包括: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控制用地结构比例,控制拍卖土地价格;坚决守住开发商用自有资金拿地这条底线,坚决防止开发商多账户借款,认真管好住房抵押贷款;形成高端有遏制、中端有鼓励、低端有保障的差别化税率体系,适时征收房产税或物业税,研究征收土地增值税;完善政府公租房体系,培育商品房租赁市场;地票设计一要体现农村土地的公有制性质,二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三要对农村土地严格实行用途管制。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黄奇帆也告诫它们要摒弃8种运行方式:1.避免在存量和在建量过剩的地区搞开发;2.避免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全无的地区搞造城开发;3.避免四面出击搞长周期的开发;4.避免借钱融资买地,不能热衷于炒“地王”;5.避免高资产负债率地搞开发;6.避免各种巧立名目、违规销售式地搞开发;7.避免不专注精品生产,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上不下功夫;8.避免售后服务简单化,不重视物业管理。关于房地产业的未来趋势,黄奇帆做出如下预判: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房交易规模将逐年降低;二、中国房地产的建设将集中在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和热点地区的城市群这三大地带;三、中国房价平均增速将不高于GDP增长率;四、未来十多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数量或减少2/3;五、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债率将大幅下降;六、中国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售租模式会发生变化。那么房地产企业面对这些趋势,应该以什么样的运行方式,校正过去大规模发展、高杠杆举债的行为呢?黄奇帆认为:一、房地产企业要改变四面出击、盲目扩张和发展战略;二、不要动辄去造三五百万平方米甚至一千万平方米的大楼盘;三、总体上不要高负债,不要拖欠工程款,尤其是不要去借高利贷;四、不要去产能过剩、库存很大的地区搞新楼盘的开发项目;五、不要因为脚踩西瓜皮而滑向违法的深渊,不要以邻为壑,也不要粗制滥造造成安全事故。对政府而言,则需把握这些调控原则:一是管好房地产投资占城市固定投资的比例;二是房地产企业买地不要负债,不能背着银行搞土地批租;三是管住政府卖地的地价。楼面地价不要超过当期周围房产价格的1/3;四是管控好买房家庭的抵押杠杆;五是任何一个地方造房子要控制住前文提到的人均住房面积、写字楼面积、商铺面积这“三个”总量;六是推动住房双轨制体系建设。形成产权房、租赁房和商品房、保障房体系。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张格格 制作:部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