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了,今年高考又涉嫌泄密(作弊)
各位朋友,因本号推送的文章过于敏感,经常面临一些不可控因素,为了防止失联,主编启用了一个特色备用号,点击下方卡片即可关注,深度、精彩内容在等你。
2022年高考于6月7日拉开了序幕,结果第一天就传出问题。
7日15:48分正是高考数学时间,有网友名叫“pursue-张瑞瑞”的人在QQ群发出来疑似数学全国乙卷,并出一道题2000元求答案,随后被当天其他高考的同学指认出是当天的高考题……当时正是数学考试时间(15-17点)
2022高考数学试题(全国乙卷)。
是不是太像了?已经不是高仿能解释的了。
除了上述疑似泄题以外,据传新高考I卷也出现了泄题,而且是考前36分钟泄题。新高考I卷:使用地区有山东、湖北、江苏、河北、广东、湖南、福建。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一位工作人员称,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已连续接到相关考生及家长关于此事的举报,正在关注此事,“我们已经将信息反馈给内部的考务中心,具体怎么处理,还不清楚。”
我们静待结果。
高考,是我国最严格、规模最大的选拔性考试,高考的严密程度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依然泄题嫌疑呢?
依据我国《国家保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高考试卷属于“绝密”级别,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之一。
教育部2012年1月5日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第五条规定,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一)组织团伙作弊的;
(二)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三)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四)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按说处罚已经很严重了,可依然屡禁不止。
高考的重要性虽不及过去的科考,但对大家来说,依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考。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曾写一首诗鼓励大家刻苦读书,考取功名,想必大家都知道: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对于考试作弊,历史上的惩罚一般都很严重。
1859年,大清风雨飘摇,此时刚升职正一品的大学士柏葰却因为在主考乡试时收受考生贿赂,违规录取举人而被斩首示众,成为满清王朝入关后因为科举舞弊而被杀的第一人,即“戊午科场案”。
柏葰不仅是清朝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也是自隋朝实施科举制以来死于科场案职位最高的官员。除了柏葰以外,“戊午科场案”中另有4人被处决,因涉及该案而受到惩处的达91人。处罚之重,范围之广,实属罕见。
可就这样一个轰动一时的大案却因为一个戏子而揭开大幕。咸丰八年,旗人平龄高中第七名,在京城戏子界引发轩然大波。按大清律例,戏子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副主考官程庭桂及其儿子收受了贿赂,以涂改试卷和姓名的方式帮助其取得举人功名。
御史孟传金向咸丰帝检举此事,认为平龄的誊录试卷与考试试卷不符,可能存在作弊行为,请求进行审查和复试。咸丰帝下令严查。
结果发平龄考卷不但草稿不全,还有错别字。能参加如此级别的科考,几乎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继续深入调查,发现还有更多的考生作弊。
最后查出此次科考高中的罗鸿绎通过同乡关系托请考官照顾,经过层层疏通说情,本次乡试的主考官柏葰最终将一位已经考中的考生替换成罗鸿绎。事后柏葰收受了罗鸿绎及下属“孝敬”的28两银子。
柏葰此时刚任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咸丰帝对其非常倚重。如何处理?最终为了杀一儆百,整顿科场风纪,咸丰帝决定将柏葰处决。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政变,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一网打尽,通通处死。有大臣将当年的柏俊科举舞弊案翻出来说事,慈禧太后批示:柏俊罪有应得,拒绝为其翻案!
中国历史上,因为科考作弊而杀头的不计其数,可效果极其有限。杀头都不行,判几年又有多大用呢?现在看来,作弊现象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能改变吗?其实也不难。
最近看到一篇介绍芬兰的文章,说该国的期末考试,公务员考试,招聘考试等考试,在试卷的背面都附有标准答案。考试的时候,前面的时间做题,最后十分钟自己对标准答案,估算出自己的成绩。如果发现考砸了,就要自觉补习、补考,直到合格。
难道是那些考试不重要?没有影响自己的未来?非也。考试再重要,哪有诚信重要?
这就是芬兰,最近准备加入北约的芬兰。这就是一个诚信的国家,诚信已经内化成每个人的一种习惯。
我们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提倡“仁义礼智信”的国家,怎么还不如一个北欧海盗国家呢?
再次拜托大家多点赞打赏转发,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