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 图)
日前,成都高端商场SKP禁止外卖人员进入,海底捞禁止顾客自带食材,这两则新闻引发热议。究其实质,两则禁令是有同构性的,就是拥有物业产权或其使用权的经营者,在物业范围内公布并实施禁止性规则。颁行这类规则是物业产权人、经营者的正当权利;至于对哪些人颁行哪类禁止性规则,经营者的出发点是利益最大化。
对于成都SKP禁止外卖人员进入,争议稍大。一些人祭出的新话是“歧视外卖人员”,好比旧话说“不尊重劳动人民”,这是把问题扩大化。针对所谓的“歧视”,记者所采访的一位外卖小哥对此表示理解,“现在很多写字楼也不能进,都差不多”。可见,不要想当然认为外卖人员会反对此类禁令,会觉得自尊心受伤,外卖人员不能进入,餐品就只需要送到门口,让顾客过来自取,省了外卖人员不少功夫。防疫期间,物业一般规定快递小哥不能进小区,需要住户去小区门口自取,此举也是方便了快递小哥。“不让进”对小哥来说,既增加了投递的便利与速度,也是对顾客最好的说辞。成都SKP工作人员介绍,外卖员可以在门口通知顾客取餐;如果时间较紧,也可以放在员工通道门口的外卖暂存点,并且“这个规定对我们也一样,我们点外卖也得到门口拿”。这个解释有两个要点:一、“我们”对员工与顾客一视同仁,谈何“歧视”?二、“我们”在禁止性规则之外,也提供了替代方案与积极性的服务。应对得体。在这个意义上,“禁止外卖人员进入”的对等表述是,“在商场内的人,包括员工与顾客,点餐后都可以让外卖小哥使用员工通道门口的外卖暂存点”,听起来是不是顺耳多了?对一方的禁止性规则变成了对另一方的限制性规则+积极性服务。当然,这个高端商场禁止外卖小哥进入,真实动机也不难挖掘。成都SKP于2022年年底开业,是成都交子公园商圈引入的首个高端百货业态,盈利模式肯定不是薄利多销,而是追求比较高的客单价(per customer transaction),让比较有钱、愿意花钱的客户来买比较昂贵的货品。为了让顾客有高端感、尊贵感,就有必要打造一个安宁、舒缓、闲适的购物环境。消费是有圈层的,各有各的生态位,强求一律是不对的,会破坏业态多样性。对于商家的经营自主权,予以足够的尊重,是一条拇指法则。对于海底捞禁止顾客自带食材,基本没有太大的争议。只有少数人诧异于过去可以,为什么现在就不行了。只有极个别人标新立异,说此举侵犯消费者“自由选择权”。如果说应不应该让顾客自带酒水、自带酒水应不应该收“开瓶费”之类还有一定争议的话,不让顾客自带食材不应有什么争议,因为这一条是餐饮行业的主流做法。自己买了食材可以在家做;在海鲜市场买了海鲜也可以去附近的餐馆去加工,只要该餐馆有提供加工服务或你们谈妥了。除此之外,容许自带食材的餐馆极少。过去,海底捞容许客户自带食材,可能主要是赌这类顾客总体上是极少的,并且他们在自带食材之外,多少总要点一些店内食物的吧?也可以通过标新立异造成一个广告效应。不过,在海底捞免费或花很少的钱吃饱的攻略很多,薅羊毛的人多到狠到一定程度,海底捞或感觉受不了,只能颁行禁止性规则,不过还是开了口子,可少量自带酒水饮品。经营自主权是基本权利。应该容许商家经营理念与策略的调整,人家首先是一家企业,得首先生存下去。免费享用人家的地盘与服务,多少应该有感恩之心、廉耻之心,无论如何不应视为理所当然。至于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是,你可以选择去这家,也可以选择去那家,还可以选择哪家都不去,而不是商家必须满足你的要求。买卖双方都有自由选择权,达成合意才有交易。任何一方强迫另一方满足自己的交易条件,都是对另一方自由选择权的侵犯,而不是己方自由选择权的体现。话又说回来,商家在物业范围内理论上可以制定任何规则,但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这一条本身就限制了商家胡来,胡来最终一定是更大地损失自己的利益、损害自己的生存能力。总结一下,成都SKP禁止外卖人员进入,海底捞禁止顾客自带食材,前者是为了让顾客有更好的购物体验,但并不对外卖小哥构成侵权,后者是为了限制顾客滥用店内的服务,但并不对顾客构成侵权,本质上都是商家经营自主权的体现,最终都是为了捋顺自己的经营逻辑与经营模式,让自己在市场上更好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