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我什么是黑胶
新刊出炉,点击订阅↑↑↑
撰文/宅叔皮特
“黑胶复兴”是这几年全球音乐产业的热点,黑胶唱片在美国的销售额已经连续几年超过了CD。用户只要在购物网站或是社交网络表现出对黑胶的些许兴趣,很快就会被大量有关唱片与唱机的推荐广告轰炸。二手市场上经典唱片的价格几年翻了几番,也有不少经典唱片纷纷再版,全新专辑也都会推出黑胶版本,甚至有不少在数码时代问世,从来没出过黑胶的专辑如今也都以黑胶再版,全世界为数不多存活至今的各家黑胶生产厂三班倒都满足不了需求。
音乐的数码时代已经来临,大贺典雄当时曾说“任何一个不能立刻听出数字录音音质优越性的人都没有资格听音乐”。
从我自己工作多年的亲身体验而言,至少在古典音乐领域而言,我是赞同大贺先生这句话的。数字录音和回放技术带来的古典音乐欣赏体验,真可谓是“下真迹一等”,而且有着无限接近“真迹”的潜力。黑胶力不从心的大动态、长时长作品,自从CD诞生起就不再是问题。我甚至相信没有CD以及由此衍生的mp3、flac等数码音乐格式的普及,马勒、布鲁克纳、瓦格纳等晚期浪漫派巨匠的鸿篇巨制就无法得到今天这样的广泛认知。
那么为什么我也重回了小学后基本就没再碰过的黑胶这个大坑呢?
我说服自己的理由是:再现音乐,重要的一点是重现创作者意图,其中包括了创作者所预想的自己作品被再次演奏/播放的形式。对于在现代录音技术出现前的音乐来说这个答案很简单,就是现场演出,录音与回放的追求就是再现现场。这就类似于当代古典音乐演出中使用作曲家同时代乐器进行演奏的“本真主义”流派。因此音响行业在CD之后还要继续发展SACD、DSD,乃至近年来流行的高解析度音频以及空间音频。
但对于20世纪创作的音乐作品,尤其是唱片业发达后,大部分创作者必然会考虑到听众会使用的回放方式,因此作为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占据主流地位的回放媒体,在今天使用黑胶唱片就可能是回放那个时代音乐作品更为“保真”的方式。当然,很多过去时代的唱片后来也以CD或者其他数码形式重新发行,但这些新版本在重新混音时又往往会受到所谓“响度战争”(loudness war)的影响,动态范围被调整甚至被压缩,失去了原本录音的层次感。
Sony PS-F5唱机
近几年,借力于某些视频网站的推荐算法,一批来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歌手与音乐人在全世界范围内被重新发现,例如竹内玛莉亚、山下达郎、大泷咏一等。很多评论认为他们的音乐并无过时感,甚至可能比现在的流行音乐更具新意。也许他们的音乐与我前面提到的来自同一年代的唱机,以及差不多同时出现的磁带随身听、VHS录像机一样,都基于几十年稳定而丰裕生活的积累,并蕴含着对于未来、对于全世界的美好憧憬。
有趣的黑胶收藏
撰文/陈湧
“最爱”系列,养眼又好听
保罗·胡夫为飞利浦Favourite Series LP系列拍摄了唱片封面,唱片封面上的模特都是英国模特安·皮克福德(TPG/alamy 供图)
1954年,当飞利浦唱片公司(Philips Records)的艺术总监玛格丽特·科斯曼(Margreet Korsman)接到任务,将一系列新的古典音乐专辑带给更广泛的听众时,她产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为“收藏夹”系列所有即将推出的新专辑使用一种特定的模型。该系列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但严肃音乐的专辑封套设计在那些日子里还没有登陆荷兰并得到乐迷的认可。科斯曼认识在荷兰拥有很高地位的摄影师保罗·胡夫(Paul Huf),当即决定去这位摄影师在阿姆斯特丹的家和工作室谈论她的大胆想法。听了来意,胡夫非常热情。当时他在纽约市的商店里看到了许多很棒的摄影“芝士蛋糕”专辑封套。他还认识一位优秀的英国模特,叫做安·皮克福德(Ann Pickford),年轻、英俊,有着优雅的外表和令人不安的笑容,非常适合这个大胆的有创意的项目。简直完美!
至今该系列已经发行了54张专辑,所有唱片封套都有着高度艺术性的照片。这些照片中,安·皮克福德“拍摄”了1950年代风格,有时安在美丽的花朵之间,而在鱼缸后面的那张成为她著名的标志性照片。唱片封套变得迷人而精致,有些十寸唱片上的照片几乎可以当作美术馆的展品。因封面成名的安大受欢迎,广为人知,荷兰作家安妮·施密特(Annie M.G.Schmidt)甚至因此为哈里·班宁克的一首歌写了一些不错的歌词,名为“De Hoezenpoes”(荷兰语“封面女郎”),算是向安这样的封面女郎致敬。据我所知,安是第一位富有影响力的封面明星,并且可能是有史以来出现唱片封套上最多的人。这些封面原为飞利浦当时最昂贵的、也是最好的唱片封面之一,它的普及为使用彩色摄影铺平了道路。该系列结束后,飞利浦在其他专辑中用到了一些未使用的胡夫照片。为纪念胡夫75岁生日,荷兰举办了一次封套展览,飞利浦于1999年重新发行了其中一些封面的CD唱片。
1957年,辛迪华纳(Sandy Warner)成为了飞利浦“最爱”系列的第二代封面女郎,但是第一代安·皮克福德早已永远深刻在人们的心里。笔者最爱的一张封面收藏便是她躲在大提琴中间的那张海顿大提琴协奏曲,是一张十寸日版和十二寸荷兰版同时发行的唱片,演奏者是罗马尼亚大提琴演奏家蒂博·马楚拉。
唱片封套变得迷人而精致, 有些十寸的唱片上的照片几 乎可以当美术馆的展品
钟表公司出品的黑胶唱片
1980年代,百达翡丽作为一线手表品牌出版了一个叫“Le Temps et La Musique”(时间与音乐)的系列黑胶唱片来庆祝品牌成立150周年。紫色丝绒面的套装黑胶唱片显得雍容华贵。唱片的内容也颇有品位。七张唱片的套装分别囊获了来自不同乐器、乐队和指挥的佳作,都是以百达翡丽命名的音乐奖项的获奖人。例如Juliana Gondek(女高音,1983)、Grzegorz Nowak(指挥家,1984)、肖红梅(中提琴家,1987)、E. Krouchevsky(钢琴家,1982)、Leonid Gorokhov(大提琴家,1986)、Raphael Oleg(小提琴家,1986)和Ricardo Castro(钢琴家,1987)。1987年录制的欣德米特和勃拉姆斯的中提琴奏鸣曲让人听得飘飘欲仙。
Tudor唱片公司出品的黑胶唱片
劳力士帝陀也是家喻户晓的手表品牌。同名的唱片公司Tudor也常常出品好唱片。这是在瑞士苏黎世的一家专业的唱片公司,唱片的种类以流行和古典为主。笔者收藏的一套Jean Boguet是他为数不多的黑胶唱片之一,便是由Tudor公司出品。后来这位钢琴家在1970年录制了德彪西钢琴曲全集,德国压片的质量让这三张一套的德彪西钢琴奏鸣曲有着金子般的声音。笔者保存的这套唱片相当新,墨绿色的烫金字体外套在阳光下熠熠发光。这位科尔托的门生在演奏上具备高度的音色处理技巧,德彪西的音乐在他的指间有着丰富的变化。
航空公司出品的唱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收藏了汉莎航空当年馈赠给客户的古典音乐黑胶唱片。仔细做了功课才发现,这个是1960年代汉莎航空常常赠送给头等舱乘客的礼物。当时还有磁带同步发行,唱片背面的左下角标明封套是由联邦德国、也就是当年的西德印刷的,出品人为德国汉莎航空。这张由德国大提琴家Andrea Schober和钢琴家Felix Ney录制的大提琴奏鸣曲集选择了很少见的库普兰和雷斯庇基的作品。而唱片B面收尾的格里格大提琴作品很少有大提琴家录制。唱片公司在挑选曲目方面特别用心,有意地避开了许多常见曲目,这可能也是为了迎合当年头等舱乘客的口味吧。馈赠唱片的传统一直延续到CD时代,曲目从古典到爵士和流行,有数十张之多。有兴趣的发烧友们可以收集。
德国汉莎航空1960年代馈赠给客户的古典音乐黑胶唱片
黑胶唱片机公司出品的发烧唱片
成立于1982年的苏格兰唱片品牌Linn有许多受众,我周围有使用Linn唱机的发烧友。由于在英国制造,并且目标客户是追求听觉刺激的发烧友们,因此唱片从一开始制造便是高起点的绝对HiFi录音,也是许多发烧友趋之若鹜的方向。有许多发烧友真的就是按照唱片出版顺序一张又一张地收集,一张都不能少。
笔者手头的两张Linn出品的唱片,分别录制于1992年和1990年,在黑胶唱片的后期,技术已经从模拟录音转换到了数码录音。1990年出版的这张唱片由大提琴家William Conway和钢琴家Peter Evans合作。录制的曲目是德彪西和普朗克的大提琴奏鸣曲。在曲目中间加入的弗兰克·马丁(Frank Martin) 的《大提琴奏鸣曲》更加少见。录制地点则是位于英国布里斯托的圣乔治大教堂,经过三天完成。录音工程师是Linn公司有名的Philps Hobbs,录音制作人是大名鼎鼎的Roger Geffen。和唱片公司一样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土生土长的大提琴家威廉一直致力于室内乐演奏,这位来自皇家苏格兰音乐学院的大提琴家毕业后很快成为苏格兰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录制完这张唱片的四年后的1994年,他在利兹获得指挥比赛大奖。
另一张Linn出品的唱片是由一个叫帕拉第奥(Palladian Ensemble)的组合录制的,唱片背后的一句话让人深深感动:“Musisk is moving affections and excitings passions in men, joined (if it may be) with excess of pleasure.” (音乐是能够感知人的情感和激情的,如果可能的话,尽情地快乐吧。)
像这样由唱机公司或者音乐器材公司出品的音乐唱片不属于大规模生产的唱片,小众且张张精品。笔者还曾经收藏过Denon、Pioneer和Sanyo公司的唱片,好听之极。Linn公司还出版了许多蓝调爵士唱片,也算是收藏的一个方向。
除了高端的航空、钟表公司,还有一个地方也是小众的好唱片的来源,那便是银行。当年的银行也非常重视高端客户的服务,唱片选曲方面格外讲究。笔者收藏的一张唱片是巴克莱银行资助年轻古典音乐家的成果,在唱片的背面巴克莱银行特意注明了他们一直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普及和当地音乐家的培养。录制于1985年的法国唱片自然选择了法国作品,于是弗雷、德彪西、莉莉·布朗热以及让·胡雷(Jean Hure)的大提琴奏鸣曲便出现在了这张唱片里。演奏者是来自法国的姐弟Martine Gagnepain和Xavier Gagnepain。这个家族人才济济,还出过作家。Xavier是热心于诠释我们这个时代的音乐,努力让人们听到不那么陈旧的曲目。他还是一位热忱的室内乐演奏家,在法国内外开设过多个公共课程。此外,他还定期在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指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书已经多次再版,广受欢迎,2017年底又出版了增扩版。我格外喜欢他的书Les clefs du temps music(《通向音乐的钥匙》)。
在收藏黑胶唱片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诱惑,爵士、摇滚、古典的曲目便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你偏好某一种乐器,例如大提琴、曼陀林、小提琴,也可专门搜集。更有另辟蹊径者,收藏不同品牌的钢琴的演奏,例如雅马哈、贝森朵夫、斯坦威,等等。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没有一种收藏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能够从中学到一些知识,能够从音乐中得到一点内啡肽,那就不算白来一次。
点击订阅⬇️⬇️⬇️
《爱乐》2023年第3期
「归来吧!黑胶」
本期精彩
华彩|黑胶唱机的绚烂暮光
变奏|微观荷兰哈勒姆工厂的黑胶世界
再现|有趣的黑胶收藏
追光|黑胶、威士忌与空间
即兴|一位黑胶爱好者和他的“乐园”
更多内容
前奏|不可思议的竖笛
幕间|美国民谣摇滚二重唱组合靛蓝女孩乐队
泛音|化山为水:潘多拉世界的音乐语汇
回旋|史太君音事杂缀
小册子|音乐联结生命
专栏|袁乐— 现在的流行音乐为什么不喜欢变调了?
安可|复调
*** ***
点击下方图片⬇️⬇️⬇️
获取《爱乐》数字刊全部精彩内容
✦
点击阅读原文
订阅《爱乐》2023全年纸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