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延迟满足》,参与文末互动即有机会获得实体书一本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年初制定的计划不论有多少雄心壮志,总是会在之后不了了之。长此以往,我们丧失了目标感,似乎对工作、生活,也愈发容易感到疲惫。那么,究竟应该如何逃离本能惰性的怪圈,活出更有掌控感的人生?美国著名人格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不断实验发现了人类自控力秘密,并将锻炼自控力的方法命名为“延迟满足”。在他的同名代表作中,米歇尔揭示了延迟满足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本文将撷取这本心理学经典的内容精华,帮助读者理解并实践“延迟满足”,拓宽思维边界,掌握有目标感且幸福的生活方式。抖音创始人、字节跳动的CEO张一鸣是坚定的“延迟满足”推崇者。他直言:“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因为没有延迟满足造成的。延迟满足感的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延迟满足”概念,实际来自于作者沃尔特·米歇尔从1960年开始的一项名为“棉花糖实验”的儿童心理研究。研究人员会在被实验的孩子面前放一颗棉花糖,并告知他们如果可以在20分钟内忍住不吃,则会获得第二颗糖。
而对这些儿童的跟踪观察显示,大部分可以坚持等到第二颗糖的孩子,后来的学业成绩更佳。他们的社交与认知能力更强,在面对挫折与压力时也比同龄人应对更为自如。到中年时,他们事业成功与家庭和睦的的比率也比那些不能坚持等待(低延迟)的人更高一些。
这项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实验最终说明了一个问题:自我控制不是单纯靠坚持或者说 “不”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而这个思维模式就是“延迟满足”。米歇尔在书中指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抵御外界的威胁并求生,大脑发展出了一套“冲动情绪系统”以迅速应对环境变化。因此“即时满足”可以说是我们的本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人们即使知道当下满足会造成不良后果,但往往也拒绝不了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则需要我们违抗自己的本能,调动大脑中最为复杂的“冷静系统”对当前的冲动进行理性的反思与规划,而这也正是自控力的根本来源。自控力虽然不能承诺成功和美好的未来,但很多时候能帮助我们做出艰难选择,为实现目标而坚持努力。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更能在个人的长期发展中帮助我们内化目标、塑造人生价值观并建立逆境中的顽强抵抗力。作者米歇尔在书中提到,关于延迟满足的专项研究是旷日持久的,它覆盖了诸多被实验者几乎一生的的时间。可见延迟满足的能量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窥见,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发挥着作用,引导着人生价值的实现。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需要延迟满足?这个“反天性”的行为是怎样帮助我们磨炼心智、理性决策,并获得长期的成功呢?书中总结了以下3点。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类最根本的欲望被称为“本我”。例如食欲、购物欲、拖延,甚至恐惧心理等等。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满足这些欲望虽然会产生瞬间的愉悦,却并无益于个人的长期发展。延迟满足,则正是我们调动大脑皮层中的冷静系统,压抑自身过度欲望的过程。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曾在一次座谈中讲到:“生活就像是在捉弄我们,它会摆好诱惑和障碍,再问你怎么选。人们普遍会回避失败带来的痛苦,但是我却建议你去经历痛苦。每当遇到困难,就把它当作是一次难题,一旦解决了它,我便获得一种奖励,这个奖励就是下次我不再会回避问题并且知道如何应对。”回看自身,多少次我们决心一定要减肥瘦身、存钱理财、求职上岸,却又总是败在了美食、“剁手”和停不下的游戏、刷剧跟前。其实,但凡我们能够在做每次决定前开启“延迟满足”,就不难发现,屈服于这些诱惑只因为我们对最终的目标还不够坚定。而延迟满足则能够帮助我们冷却冲动,令短暂的欲望为长期的幸福让路。延迟满足之所以被这么多杰出的人推崇,是因为它使人不断精进的关键品质。张一鸣在面对采访时曾这样描述过:“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不妨再往后延迟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缓冲。”延迟满足会使我们有更高的目标,而不是满足于当下,沉溺于已有的成绩。一次进步固然是可喜的,但不断的进步才能完整我们的成长路程。前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就将延迟满足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创新经营模式,贝佐斯大胆开放了用户评价系统。他表示,虽然“差评”难免会损失部分销售,却能帮助用户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为提高长期的用户满意度打下了基础。贝佐斯坚信,短期利益可以被牺牲,是因为最大的利益恰好是短期内难以被实现的。而“延迟满足”也被他视作达到终极目标的必经之路。延迟满足,不仅是抵制诱惑,更是磨练心性。当你不再计较眼前的利益,不在乎一时的得失,既扛得住困难,也经得住称赞,那么你进步的速度,将会一骑绝尘。我们虽然不主张歌颂苦难,但也必须审视自己:是否一遇到困难就准备退缩?有时我们觉得艰难,往往因为一点付出没有得到立马回报,便对整件事都丧失了信心。而延迟满足,则给予我们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狂飙》让其中反派“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爆火。然而,从默默无闻到被观众熟知,花了他十几年的时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张颂文,却在毕业后的三年内面试了600多家剧组均被拒绝。彼时的他不是没想过放弃,却又不舍坚持多年的影视梦,不甘心还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水平便被埋没。在北漂的日子里,唯一支撑张颂文的就是他对自己日复一日的鼓励“相信明天就会好的。”而这也正是《延迟满足》书中所强调的信念感。作者米歇尔写道,延迟满足所带来的信念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积极的自我归因。我们越是希望通过努力换取想要的结果,便越是能够抵挡诱惑、缓解焦虑、获得目标感与掌控感。在这其中,信念是延迟满足的结果、也是延迟满足的动力,引领我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越挫越勇,储存耐力、厚积薄发。延迟满足虽然对我们的成长发展大有帮助,但作者米歇尔仍在书中强调,“延迟满足”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过度的压抑自己,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使人钻入牛角尖,徒增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那么,究竟怎样正确地延迟满足呢?既然延迟满足要求我们在挑战和诱惑面前坚定不移,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试着把这些积极的行为常态化。例如,每天刷牙洗脸就不需要毅力,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习惯了,而大部分人也都不会在乎洗漱花费的几分钟时间。实际上,对于其他需要延迟满足的事情也是如此。心理学上有一种“白熊现象”,越是需要克制的事情,人们往往越忍不住去想、甚至偷偷尝试。想要打破这个怪圈,米歇尔在书中提到了“如果——就”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给自己设置明确的目标,不断重复延迟满足的行为,直到它们成为习惯为止。2022年12月21日,更新了3652天的“罗胖60秒”落下帷幕,有人问罗振宇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说,“最根本的答案还是,把目标,转换成习惯。”起初实践这个方案会有些困难,但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延迟满足”变得不再那么痛苦,甚至你开始沉迷于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而书中也解释到,养成这些习惯相当于“欺骗”了我们的冲动反应,也就是到最后我们是在用“下意来延迟满足,而并不需要调动自己的自控力了。然而,在养成延迟满足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设置合理的目标。没有把握好目标优先级、和阶段划分,也往往是我们完成不了计划的问题所在。贝佐斯曾经与巴菲特交流,谈到为什么他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却没有人去直接复制这种做法时,巴菲特答道:“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的确,在设立投资目标时,大部分人都希望
在30、40岁时就赚到足够多的钱,这是实实在在的诱惑,但是结果却往往不能心如所愿。实际上,我们眼中的成功者与富豪,也没有谁是一步登天的。在旁人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也在为了最终的胜利而延迟满足,不断积蓄力量。而最关键的是,聪明的人不会好高骛远,而是设立合理的目标,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完成计划。分层次的设立目标,不但能帮助我们将自己需要完成的事前落到实处,也更能让我们在漫长的延迟满足中获得阶段性的满足感,不至于过度焦虑,也不会因为目标太远而丧失了行动力。人类的意志力虽然有强大的力量,但是就如同琴上的一根弦,绷得太紧,拉得太长,则会完全失去弹性。正如《延迟满足》书中所说,如果放弃所有快乐的消遣,不去体验各种情绪,不去经历可能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也会变得无趣且令人窒息。需要明确的是,延迟满足不等于“不满足”,而是“理性地满足”。作者米歇尔在书中建议道,为了使延迟满足成为一件能长期坚持的事,我们也必须要给自己休息的空间,适时地用“即时满足”来强化自己的意志力。为了实现目标而延迟满足的过程犹如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不免会有想要偷懒、或者气馁的时候。及时的反馈或奖励,就好似我们心灵的“补给站”,以便我们迅速调整好状态,向着终点更顽强地奔跑下去。结语“一堆葡萄,有些人是从最坏的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把希望留在前头;有的人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这句话折射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天性驱使我们先做那些轻松且愉快的事情,逃避困难和麻烦。但往往越是有意义的目标,那些令人钦佩的成功,则越需要经年的隐忍与坚持,和一次又一次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一书,来源于作者沃尔特·米歇尔持续一生的一场实验。在实验与写作的最后,他终于顿悟:人类虽然有着享乐的天性,但我们完全能够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调动精神力量来帮助自己掌控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延迟满足》
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