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5年,10年,职场人需要了解的重要节点
今天想聊聊职场人会遇到的关键节点。
如果60岁退休的话,我们的职场时长可能长达35年,甚至更长。
但这30多年中,真正影响我们前程的可能是几个关键年份,而这些节点可能会决定我们职业成长的前景。
但是在聊之前,我也想强调一下,我们并不会因为错过一个节点,就完全毁了职业生涯——但如果连续错过多个节点,那就有些危险了。
举个例子,因为疫情有些年轻人没能在应届的时候,找到理想的工作,现在还在持续投递简历,所以他们会因为“失去应届生的资格”而导致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吗?
未必。以外企和民企为例,很多企业的校招不仅对当年毕业的学生开放,也会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开放。
昨天刚刚拜访了宝洁,宝洁的同仁很清晰的把要求放在了网上:校招是对毕业3年内的童鞋开放的。
所以会有童鞋在互联网工作了一年之后又投递了宝洁的校招岗位,这也是很常见的。
但如果我们连续错过多个节点,那么,的确就会有些难度。
举个例子,昨天聊了1位年轻的小伙伴,毕业后出国深造专门学了表演,但回来发现不太好找工作,还希望看一个稳定的机会。
而他已经30岁了,不但错过了“应届”,还错过了“3年”这个关键节点。
职场上,很多企业对于30岁打工人的预期,可能是独当一面的专家,可能是带个小团队的基层主管,但30岁的职场新人面临的挑战是极大的。
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预期去培养一个30岁的应届生,还是那个问题,同样是零经验,企业为什么不去招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呢?
应届的确是一个关键时间点。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第一份工作选错了,对职业发展有多大影响?》写过自己的经历:
第一份工作没有找对,放弃了大公司选择了小公司,导致我在找第二份工作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最终靠着好运气过关,才进入了财富500强的外企。
但我很幸运的是,第二份工作靠谱,让我将将好卡在3年的节点里面,重新走入正规。
我当初是自己缺少规划,对小公司有着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如今很多年轻人,尤其是22年毕业的年轻人,是因为大环境不好,导致没有找到合适的第一份工作。
还好,这些年轻人还有时间。
企业往往会把0-3年的职场新人纳入在同一个级别的评估层面上。
首先,这个年龄的职场人,要么没有工作经验,要么工作经验比较少,还属于新人状态。
所以,企业招0-3年工作年限的年轻人时,往往不但看工作经验,也会看学历学校,甚至考证个人经历等。
其次,职场新人进入公司之后,正规企业都会有一个预期,我需要给新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不能指望他上岗就能有产出。
所以,往往企业优先评估的不是你在哪家公司做了半年,而是希望了解你的学习能力如何。
而学历学校,恰恰是展现我们年轻人学习能力的重要证据。
相对应的,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在写简历的时候,往往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学校学历背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因为目前的工作经验还不足以撑起简历的含金量,而他们的学校学历依然在简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名校出来的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学校背书放在显眼位置。
二、3-5年:一线专家
3-5年的职场人,简历上非常重要的信息,是公司背书。
你足够细心的话,往往会发现:
很多企业招聘岗位时,会写“3年工作经验以上”。
这有两个含义:
一方面是为了把刚刚毕业不久的新人给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就是在告诉求职者,我们想要找的人才,是入职马上就能干活的那种。
所以反过来说,如果到了第3年,甚至第四年,我们还只是一个新人水平,没有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未来,职场路就会走得比较坎坷了。
在企业看来,3-5年的打工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并且积累了不错的工作履历。
而在看简历的时候,企业面试官往往会比较直接,看公司名气。
如果你在行业内知名的公司服务,那么你的简历会更加受到欢迎。
工作场合有竞争也有合作,如果你更加专业更加资深,你未来在公司内可能会得到更好的项目机会;在公司外,可能会获得比较优质的工作机会。
这些机会,会为你接下来5年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三、5-10年:项目专家
5-10年的职场人,简历上非常重要的信息,是项目经历背书。
到了5-10年经验的打工人,简历上的公司履历,依然很重要。
但企业往往不会只看公司背书,因为你在这家公司做了5年+,不可能只是重复性去做一些岗位要求的基础工作,你一定会有做过项目。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打工人,是否做过成功的项目,就变得至关重要。
无论你是转型管理,还是成为专精某一个领域的资深专家,参与项目,甚至成为项目Leader,都会是你的重要工作。
有的打工人,之所以会被拉开差距,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在重复之前的岗位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积累岗位经验,而非项目经验。
这种经验,我称之为虚荣型指数。
以市场营销为例,放在15年前,对于这个岗位的核心要求是广告投放、活动组织、渠道安排、销售线索管理,作为一个营销人,如果你知道全国主流酒店会场,知道活动组织的基本流程,你就可以是一个出色的市场经理。
而如今去看招聘市场经理的JD,更多的关键词是在“数字营销” “社交媒体” “社群运营”。
世界已经不同了。
很多人看似有10年经验,其实只是重复前两年的工作,所谓十年经验,只是拿出来吹嘘的“虚荣型数据”。
这十年里,没有一个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项目作为支撑,我们是很难说我们在持续成长的。
让很多人焦虑的35岁危机,部分原因就是在这段5-10年的经历里,做了错误的选择,或者留在了舒适区,导致35岁时,突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薪资的预期在不断提升,但是能力和经验的提升却没有对应上涨。
四、10年以上:个人品牌
10年的职场人,简历本身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简历就像是一份我们个人的宣传手册,而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给别人递宣传册,而是让别人主动来找我们。
10年以上要求的岗位,常常中高层管理者,或者某些行业对于岗位的素质和经验极高,必须得有行业从业经验。
举个例子,强监管的金融行业,经常会放出10+年的岗位;还有些化工、医药行业也有类似的招聘启事。
在这个时候,企业往往未必会在招聘网站上发布岗位,相反,他们会试图在自己的人脉中寻找合适的人才,如果没有,他们会试图通过猎头去寻找。
原因很简单,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杰出人才,大概率是不会在招聘网站上投递简历的。
这就是所谓的被动人才。
企业需要找这些人的时候,或者是发动猎头的力量,或者是发动人脉,举个例子,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第一批外招高管,其实是风投给帮忙招来的。
因为有中间人介绍,所以大家知根知底,更容易产生信赖关系。
反过来对我们打工人也是一样,到了35岁以上,你心仪的机会,往往有限的。
你心仪,别人也心仪,这些优质的岗位每家公司不会特别多,这意味着当你决定跳槽的时候,坑往往是被人占着的。
所以,我们能做的事情有两种:
做到极致的消息灵通,当机会来临时,我的人脉能让我最先知道;
个人品牌做到行业内有影响力,当机会出现时,别人首先想到要找我。
写在最后
如果60岁退休的话,我们的职场时长可能长达35年,甚至更长。
但这30多年中,真正影响我们前程的可能是几个关键年份:0年、3年、5年、10年。
(也许还有20年,我2025年的时候确认过了,再给大家补上。)
在这些重要的年份里,做对了选择,我们可能就能更加顺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