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能被看懂,就不叫股市了
最近看科斯托拉尼《证券投资心理学》,其中第一章有一句话“很多人喜欢说,根本无法看懂现今的股市”,而作者的回答是:“股市要是能被看懂,就不叫股市了”。
“看不懂性”在某个层面上可以理解为股市的一种天然属性。
从短期的角度来看,心理因素是决定股票成交量、成交价的重要原因。一个消息,即便是跟股市完全没有关系,只要影响了大众的心理,就会带来短期市场的波动。而且人们对于特定消息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同一个消息,既可以当作是利好,也可以当作是利空,想怎么解释都行得通。
而就长期而言,通常管用的方法是基本面分析,或者说价值和商业价值分析。而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混沌”状态,谁也不知道一个存续状态下的公司的真实价值是多少,对于一个营利组织的任何关于价值的评论实际上都是一种估计值而已。
因为价值是由未来的现金流和未来的盈利能力所决定,但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并且,有时候我们对于价值的估计,实际上并不是对价值本身、而是对价值的公众共识的估计,而共识又与心理因素有关(这是说对长期的预期,真长期是既成事实)
此外,不只是人们的想法,人的短期或者长期行为,也离不开心理因素的作用。即便某个人认识到某种做法是对的,他是否实际上会那么做,是需要打问号的一点?就像戒烟或戒酒一样,感觉到呼吸不畅、身体被掏空的时候,信誓旦旦说要戒烟或者戒酒,然后第二天(如果意志相对好点的,可能过几天)将所有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说,不管短期还是长期,股市都与大众的心理因素有莫大的关系。
而心理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就像两口子相处,刚才还你侬我侬的,不一会就因为某个小事争吵起来了。对于身边的人,熟悉了之后,我们能大概摸得出其性子,但是股市可是有上亿的活动主体的,摸清所有人的心理状态都具有难度。
这样就导致股市处于一个似乎能看懂,又似乎看不懂的“混沌”状态。
说能够看得懂,那是因为自古人性就那么点事情,“贪婪”、“恐惧”、“虚荣”、“嫉妒”、“傲慢”、“自私”等等,几千年都没有改变,以后大概率也不会有本质改变;而说看不懂,则是就具体而言,具体人在具体时间,对具体事情的反应那是摸不透的。
那么,我们怎么去应对这个“混沌”的市场呢?各有各的方法,就我的认知而言,主要有那么几条:
1)首先是认识和观察人性,认识自己的心理。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市场中我们都或多或少是参与者,但是认识人性、了解自己能让我们更有旁观者的心态和视角;
2)模糊的正确胜于精确的错误。避免陷入了过分的对精确性的追求,投资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就像战场一样,战机难得,怎么评价战机不是书本上能教会我们的,需要悟性,需要知识,也需要经验;
3)跟着大众的心理走,可能连汤都喝不到,所以我们需要多进行反向思考。身边的人都想买股票的时候要考虑卖了,身边的人都想卖股票的时候,那或许是不错的机会;
4)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既然大家的想法都是一种对市场的某种层面的猜测,那么凭什么我们需要因为别人是大V或者是什么其他有影响力的人,就觉得他说的是正确呢,或者我们为什么要受他们说法或看法的牵动呢?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判断。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