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私营企业吃了40年“定心丸”,为什么仍然心神不定
内容来源:腾讯网、《经济观察报》
作 者: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胡德平、张志勇
整 理:周三匝
近几年来,有个现象很突出,那就是现实中遇到一些问题,总会有些杂音“沉渣泛起”,包括那些极左思潮也“大摇大摆”起来,并引起一些局部的“躁动”,混淆多年来形成的共识,一时让有些人在很多问题上“心有余悸”。在很多人还在望风不知所措的时候,胡德平常常是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这都可以在他当时的讲话和发表的文章中“领略”到。
如近年来对“文革”表态,他旗帜鲜明地说:“我认为,《决议》对‘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灾难作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只有说得不够的地方,没有任何过头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则适用于历史问题的认识,也适用于对改革开放成果和问题的认识”。(见《与》一书中《稳中有为地推进改革》一文)。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重视和解决社会上那种消极的、否认改革主张“文化大革命”的情绪的重要性。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多数人应该不会主张重回“文化大革命”,但很多对那个时代没有记忆、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在看到目前固化的既得利益集团、权力导致的腐败等问题后,会觉得“文化大革命”可能比改革更好,这是很危险的。其实德平同志对历史的思考始终没有停止过,他还提出:“文化领域被‘左’的错误屡屡利用,直至以文化的名义发动了一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显然,他时时在警醒人们保持高度的警惕。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胡德平从不回避,在他身上从来看不到遇到重大或敏感问题就“躲闪”的那些政客习气。如在《鉴别两种社会主义的一块试金石——是“扬弃”而不是“消灭”私有制》一文,他说:我认为还有一个人们内心深处不托底的问题未说清楚,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在思想观念上对我国现存的私有制究竟持一种什么根本的态度?不然,私营企业为何吃了近40年的定心丸,仍然心神不定?
虽然经过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但一提到“私有制”,在一些人看来仍是“洪水猛兽”,而德平的思考正是敢于直面。他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文本谈起,显然,他是要扭转这一历史的“误会”,应该是“扬弃”,而绝无“消灭”的语意。在他看来: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很清楚,其中一块试金石就是,一个是扬弃私有制,一个是消灭私有制。同时,德平主张要用实践论的观点,扬弃的观点,来认识人们心中、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心中对私有制的“余悸”。
针对时不时的一些“杂音”和“论调”,胡德平会站在历史角度直接发出“警示”和“警惕”,他知道这些“矛头”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对成长中的民营企业不利,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握共享经济,首先要吸取20世纪50年代末的那场‘共产风’的教训”。他还疾呼,只有各类市场主体真正享有平等的权利,那样才会是企业家无需继续再吃“定心丸”。
针对一些什么“离场论”和“新的公私合营”的论调,在《警惕打着共享的旗号搞新的公私合营》一文中,胡德平大声疾呼:“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的老路今天决不能再走。”他敏锐地看到:以往已经认识清楚、解决了的问题,今天又以一种新的形式复活起来。仍用一条挤压民营企业,迫其走上公私合营之路。如果形成一股潮流,无人敢提出批评意见,那么后果将非常可怕。
转自财富书坊 作者 胡德平 张志勇 来源 《经济观察报》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