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若犁:2023年了,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 Metaverse?
元宇宙描述的是一个状态
是being digital、数字化的终局
我来自诺亦腾,这个公司致力于动作捕捉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人的动作数字化,再把数字化的动作用在不同的领域里,这其中当然也包括Metaverse和AR/VR。
我们用光学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传感器技术,把高精度的追踪定位和人的动力学联合起来,最终实现数字化的人,数字化的人的动作。
既然我们今天要聊Metaverse(元宇宙),就从它的起源和定义开始。首先,我推荐大家看两本书Being Digital(《数字化生存》)。20年前大家读到这本书,甚至认为它是一本科幻,因为讲的是未来会发生什么。但现在看起来它也是历史。
另外一本是Snow Crash(《雪崩》),它给出了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虚拟化身)的定义。这两本书对于给出一个正确的元宇宙定义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一直认为元宇宙它描述的其实是一个状态,是being digital、数字化的终局状态,是分阶段的状态。
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技术能力和人的需求,借助不同的科技、工具和手段,能够达成的数字化终局,就是在那一个时间点的元宇宙。
Being Digital《数字化生存》给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预测:Computing is not about computing anymore. It’s about living. 就是计算和计算机技术不光是计算而已,它会渗透到我们方方面面的生活里。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在过去三四十年,数字化在不断地发生,当它发展到终局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能够看到元宇宙的那一天。
而动作捕捉,也就是诺亦腾所做的技术,在元宇宙里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人、人的动作的数字化不仅可以给每个人一个avatar,一个数字化的化身,一个可视化的一个表现,它更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与数字化人生之间的人机交互的载体。
真正的元宇宙并不避实就虚
而是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混合体
我们所说的自然人机交互,借助的就是人的动作表达、人的表情和自然语言的表达。这和我们等一下会讲到的AIGC和AR/VR也有紧密的关系。
我想给大家看两张照片:
左边是我女儿,今年八岁。她在玩一个玩具,这是一个古董、一个立体视觉的玩具,夸张地说,是一百年以前的VR设备。这个设备前面有一张卡片,通过一个双目的透镜,就可以看到立体视觉。
右边是2022年10月Quest发布的Quest Pro,当下最先进的VR设备。
大家对比一下这两张图片,我们用了一百年,从左边这个玩具走向了右边的先进的VR设备。好像看起来没有区别,对不对?
但事实上,人类经过了大量的科技投入,各个领域里大量的金钱、时间、人力资源投入,才能够从左边的一个玩具走向右边的VR设备,赋予它真正的三维渲染、全视角的FOV(视场角)、高清显示,给它强大的连接能力、计算能力,给它人机交互,给它真正的全彩的沉浸式的人和数字世界的连接。
从一个玩具走向一个生产力工具,走向沉浸式的数字世界的一扇门,需要一百年时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追求科技向善,追求解决问题,追求把人的能力增强,走向数字世界,需要一百年的时间,你会参与这件事情吗?
我会参与的,因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
这张图在我看来,清晰阐述了未来的元宇宙。它来自于Magic Leap, 2016年Magic Leap的一位高管的演讲。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信息点:
第一个关键点在图的最下方。
真正的元宇宙,它不应该是避实就虚,或者说不应该是全虚拟的、全数字的digital world;它应该是一个mixed reality,一个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混合体。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密度、信息量太大了,如果我们要走向一个纯粹的数字世界,去创造一个纯虚拟的世界,难度太高了,从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都无法解决的。
但是混合现实是可以达成的,以现实世界、物理世界作为基础,叠加数字的资产,提升、丰富信息,给人额外的帮助,解决人的问题、增强人的能力,以人为本、以物理世界为本,这个才是我认为真正的Metaverse。一个混合现实的元宇宙,在这一点上我和当年的Magic Leap高度一致。
在这张图的右手边,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垂直领域,比如有交通、娱乐、能源、教育。我们所说的Metaverse,如果想要一次性地给一个完全态,全面数字化所有的行业,解决所有的问题,太困难,可能没人知道该如何入手。即便有无限的资源,投入无限的人力,也很难一次性实现所有问题的数字化,实现数字增强和混合现实。
但如果把它切割到不同的领域,逐个攻克,每一个领域的企业、从业者、专家、用户来提出需求,解决问题,去找到实现这件事情的路径和办法,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解决出行问题的人去解决出行,解决连接问题的人解决连接,解决能源问题的人解决能源,解决娱乐、教育的人,分层地去解决问题。
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这才是我们真正能够去实现元宇宙,才能够把AR/VR等技术交到普通人的手里的路径。
AR/VR可能是下一代的
再来谈谈为什么我对于AR/VR、元宇宙这么上头,愿意花十多年的时间投入在行业里,去做一些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
这是因为AR/VR有可能是下一代的人机交互平台,它很有可能是继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的主力计算设备。这将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是一个70后,很幸运经历了两次个人计算机的革命。从我小学、初中开始,经历第一次计算革命的尾声,也是它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初中开始,我有了自己的个人计算机,我花了很多时间开始学打字,后来学编程。
到了2007年,智能手机出现时就更不用说了。2007年,我看着Steve Jobs开发布会,那时觉得智能手机简直像科幻一样的事情,2008年,我在香港买到了第一代iPhone,当时在香港的地铁上很兴奋,不停地划屏,不停地翻看图片,把它放大、缩小,旁边的人都觉得我拿着一个像魔术一样的东西,问我这是不是最新的索尼的PDA(掌上电脑)。
这两次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两次革命都是工具的迭代、工具的革命。未来的第三次的革命,我有可能会亲历、参与的AR/VR、元宇宙的革命,它将会脱离工具的范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AR/VR设备,不再是一个需要掏出来、激活使用的工具,而是一个可能会全日佩戴、全日点亮、无时无刻不在帮助你和增强你的能力的电子器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说翻译吧,假设我去卡塔尔看世界杯,去餐厅点菜又不认识阿拉伯文,常规的做法就是掏出手机、点亮屏幕,点开Google Translator,拍照、翻译成中文。然后我指着这个图片,告诉服务员我要这个菜。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具使用的逻辑和流程:激活一个外部的工具,操作一下,让它帮助提升我的个人能力,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如果我戴着一个增强现实眼镜会怎么样呢?首先它一直开着,我看到任何有不明白的外语,它直接能翻译成中文,我直接阅读,然后拿起菜单点菜。这就是个人能力的增强,是一个电子器官的逻辑。从工具到电子器官的逻辑变化是巨大的。所以走向下一代平台的革命中,在上一代平台上价值不高的一些工具,可能会在新的平台上面爆发出巨大的价值。
比如导航,虽然PC上就可以导航,当年我们出去玩之前,会先用Google Map做路径规划,把它打印出来,然后开车出去玩。但是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大家使用实时的导航,把手机架在手机架上,看着它开车,这变成了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车机上也有很好的导航系统。
像翻译这样的工作场景、应用场景,也会让Google Translator这类非常低频使用的翻译软件工具,变成高频使用、更有价值的工具。
因为平台使用状态的变化,比如从个人电脑需要开机,到智能手机instant on(随开即用),带来了所有的碎片化的可能性,再由instant on(随开即用)变成always on(随时待命),一个全日佩戴、全日打开、始终在增强你的能力的电子器官。
平台的革命让很多的应用、软件、功能点从低价值变成高价值,从没价值变成有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关注AR/VR。因为AR/VR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个工具,它有可能变成下一代的平台,有可能变成一个人类增强器,变成我们的电子器官。
这是一个巨大的business,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AIGC可能是
通过科技解决“真问题”
才是真正的科技向善
只有通过工具、通过科技,解决了人最基本的需求,解决了行业和领域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科技向善。
更多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