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着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制造业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四川省正通过加速推动制造强省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支撑四川省GDP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立足历史阶段和区域特征,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翟刚表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产业,是四川省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四川省委提出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力争到2027年,六个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
“我们正针对产业逐个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每个优势产业具体目标、主要领域、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既确保‘量的合理增长’,更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翟刚透露。
电子信息是四川省总量最大、增速最快、贡献最多的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总体考虑是将新型显示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培育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先进计算和存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国家级产业,壮大卫星网络、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6G通信、车联网和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也是四川制造业布局中一块重要的版图。作为全国重要的动力设备制造基地、航空装备研制基地、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四川将在未来五年重点打造清洁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及动力电池、轨道交通等高端优势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智能机器人、高性能智能检测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技术应用装备等重要关键装备研发应用高地,培育节能环保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应急产业装备等新兴行业装备研制基地,打造“装备+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区。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翟刚认为,四川制造业提升综合竞争力,总体上要加速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提升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着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大省、人才大省优势,以“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创新基地。
二是着力推动产业成链集群发展。梯次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3个万亿元级世界级集群,加快推动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跃升,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千亿元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强链补链工程,强化能源和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落实质量强国战略部署,狠抓制造业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推动“四川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坚持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快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要素资源差异化配置激励约束机制,开展“亩均论英雄”评价,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着力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四川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围绕解决“卡脖子”“断链子”问题,在集成电路、先进计算和存储、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装备、应急智能装备、核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争取在四川布局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创新项目,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国家重点产业战略备份基地,提升极端情况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安全的能力。
五是着力强化优质企业培育。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其中优质企业是领头雁和排头兵。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培育机制,优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高质量融通发展。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培育打造一批制造业“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