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建议发布“走出去”产业指导目录,引导中国优势产业全球化布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我们要更好统筹开放和安全,积极主动加快产业‘走出去’,不能陷入消极被动的国际循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彭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是世界的市场,世界也是中国的市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6%,突破40万亿元、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产业、中国品牌不断走向海外,提高了国际循环的韧性和稳定性。彭寿表示,随着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加剧,我们要更加突出产业链意识,实现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要更加突出风险意识,高度警惕“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降低“走出去”风险;要更加突出融合意识,“走出去”不仅是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装备问题,更是态度问题、文化问题,要用融合的文化融入全球市场,真正实现合作共赢。”
对于加快产业“走出去”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彭寿提出了三点建议。彭寿表示:“国际循环是优势产业合作的高质量循环,建议发布‘走出去’产业指导目录,有效引导中国优势产业、技术和服务全球化布局,推动国内产业链向海外延伸,实现加强国际合作与推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打造我国占据主动地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中国产业“走出去”机遇和风险并存。彭寿指出,要不断完善支持国际合作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深化对外产业合作的国别指引,对产业合作国家(地区)的营商环境、经贸政策、投资风险等进行“预警分析”,坚持“一国一策”、“一业一策”,为企业提供差异化、针对性、滚动式指导,推动高质量国际产业合作。
彭寿强调,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融进去”。“建议国家对派往所在国的机构进行统一领导,加大企业海外属地化发展的系统引导,鼓励企业在所属国开展经营融合、管理融合、人员融合和文化融合,明确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的行为准则,传递中国文化、树立大国形象,通过产业‘走出去’加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