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8岁女子被逼当众下跪事件:多少父母以爱之名,操控着孩子的人生?
点击上方蓝字,把叔设为星标,就能第一时间看文
后台回复“晚安”,送你一张特别推送,好梦
浙江绍兴,一对父母和28岁的女儿一起逛街,一家人穿着朴素,看上去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
在逛到一家鞋店时,女孩看中了一双200多元的鞋子,她想要让父母帮她买下来,奈何父母坚决反对。
她的父母觉得鞋子能穿就好,没有必要买这么贵的。
当着售货员的面,女孩和父母小声沟通了一会儿,但始终无果。
然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女孩情绪突然变得很激动,尖叫一声,坐在地上抱头痛哭了起来。
她质问父母:
“我的脚就那么廉价吗?!”
“你们的钱不是很多吗,而且我赚的钱也都是你们帮我存的,为什么不能给我买一双我想要的鞋子?你们真的好奇怪啊!”
相对于女孩的激动,父亲的表现就要淡定多了。
他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冷冰冰地说:你正常一点。
简单五个字,杀伤力巨大。
女孩彻底崩溃,将手里的鞋子直接砸了出去,然后跪倒在地向父母磕头,似乎是想征求父母的同意。
可她的父母看到这一幕,不但没有上前安慰,反而离开了鞋店。
女孩也跟着跑出了店铺,在走廊上边哭边喊:
“我只是想买一双好点的鞋子,为什么你们要对我那么残忍?”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
有网友问:一个28岁的女孩,早已到了经济独立的年纪,但为什么连自己买双鞋子的权利都没有,甚至跪地求父母也没有用?
也有网友说:如果网上传言不实,那就是女孩在啃老。
不过,不管视频有没有反转,我们都能够很直观地感知到——
女孩的父母控制欲极强。
28岁的人已近而立之年,并非8岁的小孩子。
8岁的小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央求父母无果撒泼打滚,我们会说这个孩子缺乏管教不懂事。
28岁的成年人在公共场合,因为想要买一双200多元的鞋子而做出8岁小孩同样的举动,表象之下又意味着什么?
视频中女孩清晰的说道“我的钱你都帮我存着的”,说明女孩很大概率不是在啃老,而是有收入的,只不过收入都被父母保管了而已。
从小生活在父母严格管制下,将近而立之年,还不曾有一点生活的独立权,连买一双200元的鞋子都需要征求父母的同意,这就超出了常人的认知。
也许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掌控欲令人感到窒息绝望。
她看似争取的是一双鞋子,实际争取的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咱们再来做出另外一种假设:“她就是在啃老。”
假设视频中的言论不是真的,她在撒谎,自己并没有赚钱,是想用父母的钱去买下这双200多元的鞋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后果比上面更严重。
一个28岁有手有脚的女孩,一个明明可以经济独立独自掌控人生的成年人,却需要花父母的钱、在父母的陪伴下去选购一双200元的鞋子,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
一个孩子都28岁了还没教会她独立的父母,更可怕。
诚如网友说的:
“故事悲伤么?并不,悲伤的是28岁了,连自己买一双鞋的自主权都没有的家庭。”
他2岁识千字,4岁学完初中课程,13岁以602分考入“国内一流”湘大物理系;
17岁入中科院硕博连读,进入“全国顶尖”物理研究所。
这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是被无数家长追捧、羡慕的“神童”,前途不可限量。
但谁都没有想到,就在魏永康入中科院的第3年,被劝退了。
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经常穿错鞋子,用错牙膏,衣服臭了也不知道洗,天冷了也不知道加衣,甚至作业都经常忘记。
而这一切都归因于他的母亲。
在他的母亲看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从小到大,为了让他专注学习,母亲还将他的生活琐事大包大揽。
“洗脸洗澡、洗衣做饭,甚至孩子上了高中还陪读,亲自喂饭…”
甚至从小向他灌输女孩都是妖精、美女蛇的思想:
“不能招惹女孩,一旦招惹,这辈子就毁了。”
当魏永康进入中科院、脱离母亲的照顾后,他的生活就突然“失控”了。
思维能力很强的他,动手能力却是很差,连最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和老师们、同学们闹了一波又一波的矛盾。
因为连最基本的沟通都做不到,中科院对魏永康做劝退处理。
被众人称之为天才,却离开母亲就变得不能自理,看似意外,实则必然。
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而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利于成长的环境。
如果以爱的名义,过于掌控孩子的人生,结局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变成一个毫无思想的傀儡。
正如诗人于戈所说:
几年前看过一部影视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面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名字叫《妈妈的遥控器》。
主人公小伟是一名初三学生,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妈妈把他当成一生的寄托。
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为了和同学一起旅行,决定伪造成绩单,骗妈妈签字。
结果还是被识破了,换来的是母子两人的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争吵。
争吵结束后,小伟发现自己每天醒来都是伪造成绩单的这一天。
正当他惊恐不已的时候,妈妈告诉了他答案。
原来妈妈捡到一个可以扭转时间的遥控器,只要按下按钮,他就会回到前天的生活,如此循环。
妈妈得意地说:
“如果你再不修正这个错误,你的人生就会一直卡在同一天。”
从此以后,妈妈一直遥控小伟的人生。
从饮食起居到思想行为,妈妈都要小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如果小伟不服从管教,她就让时光倒流,直到儿子认错为止。
被妈妈控制到无法喘息的小伟,在初恋身上找到了安慰。
但妈妈反对,再次拿出遥控器逼小伟跟她分开。
“你现在恨我没关系,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我的。”
小伟崩溃了,选择用自杀来结束这种被操控的人生。
可是第二天,他又睁开眼醒来:自杀的他,被妈妈用遥控器救回了...
后来,小伟试过各种死亡方式,但都被妈妈成功退回到了前一天,真应了那句求死无门。
他哭着问妈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
妈妈却微笑着说:“我这是为你好。”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疯狂地想要改变,却只是徒劳。
因为妈妈手中的遥控器,一直都在。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当你把想法强加给孩子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扼杀他的天性。
孩子的成长,从不来自家长的过度保护。
以爱之名过度掌控,将孩子的人生牢牢圈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你以为是爱,其实是害。
因为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无法庇护他们的灵魂。
逾越界限、丢失原则的爱,只会让孩子迷失其中,偏离航向。
真正的爱,不是事无巨细的万事包办,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他爱与自由,让他追求想要的人生和未来。
大海是广阔的,孩子也是。
精神和物质上的独立,才是子女行走世间,最大的实力。
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真正的亲情,应该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
既然所有的亲情注定都会走向分离,不如学会放手,让孩子精彩地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文章来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注莫问大叔(ID:mowends),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文章来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关注莫问大叔(ID:mowends),一起做个有风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