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经济,要从把「两个毫不动摇」落到实处开始
2023年开年的两个月,中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都坐了一波结结实实的过山车。在我发出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一文不久,A股港股一路冲高,尤其恒指更是在春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收在了22688的高位,相比最低点14597已经上涨了55%之多。然而随后,又开始进入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回调,到3月10日已经下跌了15%之多。
对于这一点,我们并非没有预判,从2月3日提示风险减仓,到2月12日明确看空并表态“回调到3月份两会”,市场的走势也完全佐证了我们的观点。
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还是由于国外和国内的双重压力。
从国外来看,美国通胀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而就业又持续高于预期,势必带来新的加息压力;而从国内来看,虽然疫情放开后经济活动开始恢复正常,但市场信心的恢复仍需时日。
体现在最关键的两个指标上:第一,住户净存款:仅仅是2023年1月,我们的住户净存款就增加了6万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的近一半,而去年的数字又已经是过往9年时间总和的数倍之多,说明大家仍然在疯狂存钱;第二,物价指数CPI,2023年2月同比仅增长1%,环比甚至还在下降,远低于3%的目标,这同样说明我们的生产关系仍然是供大于求。
换句话说,我们的情况和美国截然相反,大家投资和消费的意愿仍然远远不够。
而随着两会落下帷幕,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我们相信,是时候拿出政策重振经济,确保经济重回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中来。而重振经济,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便是绕不开的关键问题。
所谓两个毫不动摇,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先说第一个,“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这点简单说,就是如何把央企国企发展得更好。针对这个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也召开了会议,提出“国资国企要突出效益效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聚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率等指标,有针对性地抓好提质增效稳增长,切实提高资产回报水平”。
换句话说,过去关注的是利润率,现在开始关注ROE,一方面有助于国企剥离无效资产,一方面也相当于鼓励分红,提升股东回报。
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打破铁饭碗和薪酬市场化。现在很多央企国企虽然已经市场化,但在人才制度上仍然是之前的体系,甚至这两年从我的接触来看,大多数国企领导干部的任期、薪酬待遇仍然是比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事实上,业绩差了裁员降薪,业绩好了多发奖金,这无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是很正常的市场化行为。裁员不可怕,高管发上千万的奖金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能者不能多劳多得,冗员不能及时清理,这才是阻挠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这里再补充一点,我本人也一直以实际行动坚定做多中国。虽然我们是民营企业,但我持仓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是国资,我们近期推动的最重要项目也是围绕国企混改进行。从去年12月份开始,当“国企改革”概念尚未被各大券商团队喊话时,我就在公众号文章(一个时代已经结束,是时候给自己一些乐观的理由)里表态「水总会流动,资金也总需要出口。在我们看来,接下来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消费升级”、“新基建”很有可能将会重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而优秀的周期型企业尤其是具备国央企背景的企业,很可能会成为本轮增长的突破口。」
而在两会闭幕后,我将有更充足的信心迎接这批优秀企业在业绩和估值两方面的“戴维斯双击”。
再说第二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坦率讲,这两年各地政府机关对待国企和民企的公平程度,相比过往有着相当程度的提升。举个例子,若干年前,同样的一份资质许可,国企可能一天就可以办完,民企却要跑断腿等上个把月。而现在,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上述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从行政角度来讲,民企正在逐渐站在与国企相同的水平线上。
而真正最亟待解决的,反而出在人们的观念上。
我举四个例子,基本都来自我或者身边朋友们的亲身经历:
第一个,某央企进行供应商招标,国企A公司和知名民企B公司在实力、资质、案例、报价等各项指标上完全相同,谁更有机会拿到一供身份?
第二个,某银行发放贷款,国企A公司和知名民企B公司行业相同,且在资产负债率、营业额、利润率、经营性现金流等指标上基本趋同,能接受的利率也处于相同水平,谁会更优先拿到贷款?
第三个,某985高校举办人才招聘会,国企A公司和知名民企B公司作为同行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工作环境、晋升空间等相差不多,哪家公司更容易得到人才的青睐?
第四个,举一个我们基金行业的例子,某政府引导基金招募GP,作为国资背景GP的A公司和作为民营背景GP的B公司在管理规模、过往业绩、项目库等指标上不相上下,哪家GP更有可能成为最终的管理人?
这四个案例,看似都是纯粹的市场化竞争,但答案却不言而喻。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例子往往并不存在,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民企要以更优的品质和更低的价格来竞争招标,民企要有更好的资产负债率情况和更高的利率才有机会拿到贷款,民企要支付更高的工资才能抢夺优秀人才,民营GP要有更好的业绩和更低的管理费才能管理引导基金。
一切都抵不过某些决策者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凡事跟国企合作,出了问题不背锅”。谁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如果想真正做到“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想真正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我们就一定不能让这种情况成为常态。
如果我们能在招投标、银行贷款等领域加以规范,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精神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落实到每一条规章制度的纸面上,我相信,这一定会大大增添企业家信心,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真正有力的提振。
同时,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民企竞争环境更加公平,也会倒推国企的市场化,进而促使国企的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最终达到全社会发展质量提升的双赢局面。
前几日的北京黄沙漫天,似乎在呼应着阴云密布的市场行情,但黄沙却不能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我忽然想起了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是PAG太盟投资集团主席单伟建前辈的《走出戈壁》。单伟建出生于1954年,虽然早上了一年学,但还是因为“文革”浩劫和同龄人一样只有小学文化。
然而,五十年前,也是在这黄沙下,他埋头苦读,走出戈壁,攻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终成投资大家。而五十年后沐浴党和国家恩泽、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更当砥砺前行,成就新的事业。
如李强总理今日所言:时代呼唤广大民营企业家谱写新的创业史。惟愿黄沙皆成过往,更盼上一代人的努力能换回下一代人更美好的未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