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谈政策】帮你解读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来源:写变量的何帆
这几天大家都在议论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那么,这个改革方案是怎么出台的呢?先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就已经对深化机构改革做了重要部署,接着是2023年2月26日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在两会期间通过的是政府的机构改革方案,别忘了,接下来,重头戏是党的机构改革,等这一块拼图拼上之后,才能真正看懂这一轮机构改革的全景。
这可不是第一次机构改革了。回顾历史,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构曾有过八次改革,这次是第九次了。
为什么要一次次地进行机构改革呢?
关键词是:问题导向。每次机构改革,都是因为发现了问题,然后要解决问题。最早的机构改革是为了精兵简政,后来的机构改革则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家治理的发展。
举个例子。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突出的问题是政府管得太多,所以,机构改革的时候就裁撤了一批主管行业的部委,还有一些机构从原来的部委降格成了行业协会,也有一些变成了集团公司。
再举个例子。之后,政府感觉条块分割太繁琐,就推动了大部制,部委数量进一步缩减。当然,也不是一说机构改革就要缩减,后来,也成立了一些新的部委,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比如成立了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等。
科技很重要。遇到了“卡脖子”的挑战,科技就变得更重要了。所以,这次机构改革要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关键词是:理顺。
理顺啥呢?理顺科技部在宏观政策和具体项目管理方面的冲突,也要理顺科技部和其他部委在科技政策上的职能交叉。理顺的目的是“更好地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要想解决科技攻关难题,可不只靠理顺关系。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还有一条是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
经验告诉我们,一旦成立了“中央XX委”,就意味着这个领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花大力气了。这个“委”超越了简单的职能“部”,这才能建立起一个全新的“统筹机构”。
“统筹”意味着啥都管吗?其实不是的。这次机构改革,反而把一些具体领域的科技政策划归了各自的行业主管部门。比如,将科学技术部的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把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
还有,把高新区相关的政策划归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区几乎是完全诞生于科技系统的,几十年来也都在这一体系内发展,这次也划拨工信部了。外国专家局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刚刚划入科技部,这次又划出了,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
这说明,深化机构改革给科技部的定位是要站得高,开创一个新型举国体制。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挑战。这个挑战要回答的问题是,政府到底能够在科技进步中扮演什么角色。美国没有科技部,但科技创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不是只有这一种“美国模式”呢?那就得看科技部能在未来发挥多大的作用了。
金融监管备受关注。
组建国家金融管理总局。原来的银保监会升格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但证监会没有被并进来。
为什么要改?因为“问题导向”。这些年,金融领域里出现了P2P暴雷、互联网金融平台急剧扩张等问题,都是因为原来的金融监管没跟上变化,在监管的时候出现了“留白”。
在改革后,央行只负责宏观审慎的部分,微观审慎和行为监督都由新成立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也就是说,央行负责的是防止整个系统出现风险,而金融监管总局则要面对每一家机构、每一位金融市场上的消费者。
但是,一旦出现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最后“兜底”的还是央行,那央行能随时掌握系统性重要的金融机构的最新状况吗?
和金融监管相关的另一个机构改革是对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调整。
以前,有一些金融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管不过来,那地方政府就有动力放纵、掩盖一些债务问题。如今,地方金融监管的权力要进一步收紧。“强化金融管理中央事权,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与此相关的一个调整是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改革。简单地说,就是原来的大区分行制取消了,改为按照行政区设立省级分行或计划单列市分行。所谓的央行二部,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也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合署办公了。原来建立央行的大区制度,是想防止地方影响央行在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但实施起来并不顺畅。这次改革,是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又一次再协调。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改革是组建国家数据局。这可能是一个比重新组建科技部、成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更重要的改革。
从短期的影响因素来看,这是因为现在的数据“政出多门”,没有互相打通,所以“智慧城市”“数字治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从长期来看,这意味着数据将变成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将比肩资本、劳动和科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而且,这意味着国家力量将深度介入大数据。大数据将成为国家持续、全面参与和建构的重要领域。
国家的力量,加上大数据的资源,会演化出什么样的新形态?不知道,我觉得这将超出以往的社会科学最大胆的想象,而这种演化将首先出现在中国,出现在这一代人的生活中。
国家乡村振兴局划入农业农村部,这意味着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三农”问题还要建立一个更长效和稳定的机构。
中国老龄协会从卫生健康部门划归民政部门。这个部门在卫生健康部门和民政部门之间的摇摆,似乎也带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所谓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该怎么应对?为了应对挑战,首先要定义这个挑战是什么?
那么,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究竟是什么呢?
回到个体层面,最受关注的是中央精简编制。“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当然,所谓精简编制,可能会把一些行政编制部门调整为事业编制或是减少新招人员,对在职人员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这给当下的“考公热”也泼了一盆冷水。中央都带头精简人员编制了,地方要不要跟上?行政编制减少了,事业单位要不要跟上?还有,教师、医护人员的事业编制会不会变?
公务员和事业编也不是铁饭碗,那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饭碗只能靠自己。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国际在职“MBA/EMBA/DBA”课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