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谈政策】新成立的国家数据局,以后跟你有什么关系?
来源:何帆
今年两会的重头戏就是党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改革方案的全部内容也在上周发出来了。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个机构改革方案中热度没那么高的点:国家数据局。
虽然这件事情也很重要,但从群里讨论的氛围来看,我发现大家关注更多的还是金融和科技方面的机构改革。国家数据局呢?有人认为它只是挂在发改委下面的一个局级单位,级别好像也不是特别高。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数据局是个新生事物,它以后到底要干啥,大家也摸不透。分析来分析去,基本靠猜。
接下来,我告诉你我是怎么猜的。
先说另外一个重要文件。
就在两会正式召开的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叫《数字中国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文件呢?因为在十四五规划里,明确把“建设数字中国”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
你看,凡有指令,必有落实。一些重大的文件,像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等,会提出一些方向性目标。你需要把这些目标放到自己的观测范围里,打开雷达,去搜索相关的部委和文件,去看会出台什么样的更细化的政策。
《数字中国建设总体布局规划》里讲到了很多领域: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流通、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等。
这几年我到各地调研的时候,也绕不开数字中国。我到国内一些很知名的大企业调研,他们总是会给我展示自己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比如,他们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装了传感器和摄像头,利用这些硬件对城市里发生的事情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分析,在一个集中的政务平台上展示。
这算不算智慧城市?当然算啊。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个市委书记或市长站在办公室,就能很方便地了解到城市里发生的事情:哪里的下水道在返修,哪里有交通事故,哪里可能有舆情……那种感觉肯定很好。这就是《数字中国建设总体布局规划》里提到的“政务数字化智能水平明显提升”。
但是,看完之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这跟我这个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城市变得更智慧之后,我的生活会更好吗?
说实在话,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特别鼓舞人心的变化。
相反,我看到的是人们对个人隐私和防范数据滥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了。比如,疫情过后,还要再用健康码吗?那之前搜集的个人的数据会不会被删掉?居委会调查小区里有多少独居老人,这个数据调查我不反对,但涉及我的个人数据,比如我什么时候上班,在哪儿上班,我的行程轨迹,真的有必要收集吗?
从居民的获得感这个重要的维度,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数字中国这件事。
你说它重不重要?当然很重要。
有没有短板?当然有短板。
但问题是,短板在哪儿呢?
是数字基础设施吗?相比而言,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中国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在数据储存、数据传输这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一向是很积极的。毕竟基建狂魔也不是白叫的,肯定要全面发展。
是数字技术创新吗?ChatGPT横空出世,让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都感到很恐慌。其实,美国政府也很慌,因为这个技术不是政府的,政府也很难控制这个技术。事实上,推特关停特朗普账号的时候,美国的政客就已经意识到,科技企业的政治影响力被大大低估了。
是数据交易吗?现在全国有很多数据交易平台,但数据交易的整体规模仍然比较小。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数据确权的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也就是说,有些数据企业可以自己用,但要想卖钱,就没那么容易。但同样的问题国外也有,目前看下来,国外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
这些都不算短板,那什么是短板呢?
我琢磨了好久,想到的答案是:数据应用。
你可能会觉得,中国在数据应用方面不是走在世界前列了吗?你看那些互联网平台,现在靠算法,能把我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就差托梦了。
确实,中国在数据应用方面有很多让人惊艳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少短板。而这些短板就是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应用始终是不足的。公共服务领域,恰恰又是当前经济结构中最大的短板之一。
举个例子。疫情之前,居委会很难清楚地知道哪家有人,哪家没人,哪家有老人,哪家有孩子,哪家有病人,得了什么病。但是,电力公司、水利公司和煤气公司知道哪家有没有人,医院知道老人和病人住在哪里,幼儿园和小学知道孩子家里的门牌号。可是,居委会能全面掌握这些数据吗?不能。幼儿园能吗?也不能。医院能吗?还是不能。连数都没有,怎么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呢?
所以说,跟民生相关的数据不是没有,而是很多。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反而不容易掌握这些数据,所以用不了。
现在用不了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最新的技术,搞一批新的数据,做一些新的尝试,这样行不行呢?
还是刚才那个智慧城市的例子。在现有的模式里,这些数据最终都是为城市的管理者服务的。但城市管理的最终用户可不是市委书记和市长,而是普通的市民。要是换一个思路想,市民天然就是城市的管理者啊。
如果今后我们把这些数据应用的结果,更多开放给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普通市民,让他们也能像市委书记一样,随时知道哪里在修路,哪里在建桥,哪个医院人多,哪条马路有事故。这样一来,人民群众不就能更好地理解城市存在的问题,贡献基层智慧了吗?他们对这个城市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会大大加强。
现在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这么激烈,人才从来都是不希望别人管自己,而是希望自己管好自己的。未来,如果哪个城市能有这种开放的心态,利用数字技术完成城市治理模式的蜕变,通过自我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人民监督,还担心人才不来吗?
说了这么多,是想引出国家数据局的未来演化路径。
现在给国家数据局的定位有两个:一个是统筹,另一个是协调。统筹是把各部门拉到一起干一件事儿,协调是在部门之间来回穿梭,互通有无。
做好了这两件事情,那国家数据局的地位就绝不会是现在设想的样子。到那时候,谁在管数据,谁就是在管中国663个城市,谁就能最直接地考察这663个城市的管理效率。
这可能是一个超越我们当前想象力的新模式。中国有那么多的数据,而只有中国政府有那么大的热情去推动数字管理。大数据加上大政府,会演化出什么新生事物,会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是所有人都无法预测的。
有一天,国家数据局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来,我来是干这些活儿的。
有一天,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来,国家数据局跟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得这么紧密。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国际在职“MBA/EMBA/DBA”课程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