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看热点】别的国家是怎么鼓励生育的
来源:写变量的何帆
今天我们就来讲几个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
韩国和中国的情况有点像。之前,韩国也有比较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生育率一路从6.0下降到1.59。
1996年韩国取消了生育控制政策,本来以为一放开大家就愿意生,但是等了几年,发现情况不对,生育率继续下降到了2003-2004年的1.2。
韩国政府也开始着急了,2005年就出台了《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化基本法》,成立由总统亲自担任主席的“低生育率与人口老龄委员会”,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那么,韩国有哪些鼓励生育的政策呢?有些政策听起来比较靠谱,比如从政策上对女性员工的产假时间和工龄进行保护,对多子女家庭有各种优惠政策,呼吁全社会不得歧视非婚生育的母亲。
但还有一些政策,听起来就比较新奇了。要是放在中国,分分钟都能上热搜。比如:将孩子入小学年龄从6岁提前到5岁,以减轻家庭照顾负担;鼓励跨国婚姻;限制堕胎(近年有调整迹象)等。
再从日本说起。
日本这个近邻,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因为它总是把能犯的错误都先犯一遍。中国只要以日本为鉴,不要掉进同一个坑里,就能少犯很多错。当然,结果呢?中国经济好像变得越来越像日本了。
日本也是一个人口大国,政府过去担心的不是人口不够,而是怎么控制人口规模。
事实上,形势已经出现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接近20年的时间里,日本生育率都在更替线(更替线的水平是2.1,也就是说,考虑到人口死亡,能够让人口出现正增长,每个育龄妇女平均需要生2个孩子以上)上下徘徊。按说,这就该调整政策了吧?没有,日本一直没在意,注意到了也没有及时采取行动。
结果就是形势急剧恶化。到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创下1.57的新低。于是,日本政府开始恐慌了。你看,总是要到体温计上显示已经烧到39度才承认自己发烧了,那这个发烧就不好治了。
生育率下降了,怎么办?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该想到的都想到了,就是没啥用。
1991年,日本颁布了《育儿休业法》。这个法律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妊娠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女职工有产前6周、产后8周的假期,丈夫也可以休产假。
照顾完产妇,照顾孩子。日本还制定了“天使计划”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政策,政策从各个方面对育儿夫妻及其子女提供各种社会支持。日本还制定了《儿童补贴法》,直接给儿童发补贴:头两胎每胎每月补贴5000日元,从第三胎开始,每胎每月补贴10000日元,补贴的年限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小学三年级。
为了让下一代人放心地结婚、生娃,日本还出台政策鼓励“啃老”。2013年,日本通过了《突破少子化危机紧急对策》,鼓励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经济援助,对父母及祖父母赠与的一次性资金援助免征赠与税。
好像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但是,所有这些政策都没有挡住人口老龄化的车轮。从2011年起,日本总人口开始负增长。预计到2050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所占比重将达到38.8%,将出现2个人(包括未成年人)供养1个老年人的局面。
日本的政策为什么不灵?
发现太晚,动手太晚,当然是一大教训。整整一代人都徘徊在低于更替率的生育水平,社会心态就会变化,再想鼓励生育,为时已晚。
还有一个教训,也值得他国借鉴:日本的鼓励生育政策,看似周到完整,但没有一个是大招,政府又想鼓励生育,又不肯出钱,抠抠搜搜,在补贴家庭上力度不够。
再说另一个和中国很像的国家:新加坡。
新加坡一向是亚洲的模范生,在调整人口政策方面,新加坡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新加坡虽是一个小国,但总是有危机感,对形势的变化特别敏感。早在1986年,新加坡就察觉到本国人口出生率的问题。当年新加坡总和生育率为1.61,比日本1989年时的水平高一点。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很像是家族里的大家长开了一个会商量出来的。说好吧也很好,无微不至;说不好吧也有槽点,太“爹味”了。
新加坡的人口政策有一种很强的“微操感”。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一度施行优生优育的政策,具体操作上有这样一条:生育第一个或第二个孩子后进行绝育的低收入、低学历母亲可获得10000新加坡元;受过高等教育的已婚母亲可以为第一、二、三个孩子分别申请额外5%、10%、15%的年收入,封顶线为10000新加坡元。
1987年,新加坡提出鼓励生育的口号是“如果能养得起,就生三个或更多”。政府算账算得很细,很多政策都是围绕着“鼓励三胎”展开的。比如:三胎及以上儿童的分娩费由政府补贴;二胎、三胎、四胎都有生育退税,这里新加坡又微操了一把,二胎退税额取决于母亲的生育年龄,越年轻数额越大。
还有两项政策,我们中国人看一眼就知道其分量:一个是小学注册优先考虑所有三孩家庭的孩子;另一个是房屋出售政策向拥有第三个孩子后有换房需求的家庭倾斜,这些家庭可以提前三年以市场价卖掉房子。
不是有人说,房价太贵,搞得年轻人不想生孩子吗?新加坡在解决住房问题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比如降低首付门槛、补贴婚房促进早婚早育、鼓励临近居住促进隔代照料、对多孩家庭优先分配住房等多种住房优惠举措。
新加坡不仅喜欢鼓励生育,还特别关心年轻人结婚,喜欢“催婚”。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就设立了社会发展部,促进大学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找到伴侣;千禧年,新加坡又发起“浪漫新加坡”运动,组织免费舞蹈课、公园露天电影放映等活动,促进婚姻结合。有媒体报道,新加坡还会发小册子,教单身人士如何约会——听起来,就有点让年轻人讨厌。
结果呢?不得不说,不过是推迟了生育率下降而已。新加坡总和生育率并没有止跌反弹,1995年继续降到1.71,到2002年之后一直低于1.4,近年则一直徘徊在1.1至1.3的低水平。2020年,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1,是该国的历史最低水平。
其实,新加坡真不用这么着急。它有个优势是日本没有的。如果实在不行,新加坡还可以通过移民政策补充人口啊。
有没有哪个国家,总和生育率下降了之后还能反弹的?
还真有,比如德国。德国的总和生育率在20世纪90年代触底后,开始逐渐反弹,从1994年的1.24低谷逐渐回升至1.5左右。
当然,1.5的总和生育率还是低于更替水平,所以,这还是不够的。德国想要让人口增长,主要还是靠移民。
但能让总和生育率止跌回升,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咱们来看看德国是怎么做的。
乍看起来,德国的政策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最核心的政策,无非还是发生育津贴。
根据德国联邦子女津贴法的规定,一孩、二孩的每月津贴为219欧元,三孩为225欧元,从第四个孩子开始为每孩250欧元。给父母发钱,有父母基础津贴、“父母津贴+”以及伴侣特别津贴。
除了发钱,还有放假。每个父母有权在孩子满三周岁前,享有最长三年的父母假期等。
鼓励生育,还离不开住房政策:在住房方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德国引入了子女建房津贴,据此,每个家庭或单独抚育者可以获得每个孩子12000欧元的建房或购房补贴,这一补贴分10年支付,每年1200欧元。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都是明摆的吗?好像也不是什么奇招啊。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不妨做个比较。欧洲的生育率差别较大,但和传统印象不一样的是,经济条件更好的西欧、北欧生育率要比南欧、东欧要高。德国、法国以及北欧国家近年的生育率都呈现了小幅回升的情况,这在全球都是比较少见的。
到底差在哪里了呢?很简单,花钱不一样。高生育率国家用于家庭福利的支出会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4%,而低生育率国家的这项支出往往只有1%~2%。
说到这里,就说到真相了。要想鼓励生育,就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敢花钱的政策,才能有点效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